沙皮犬,產於中國廣東南海大瀝鎮一帶,是世界名種鬥狗之一。它一般身高46到56公分,體重為22~27公斤左右,外形為四方形。其體形獨特:頭似河馬,嘴似瓦筒,三角眼,舌苔青藍,幼年時全身皮膚充滿褶皺。故稱之為沙皮狗。標準外形:背短,身體嬌小,頭部比身軀大,黑鼻和深藍色舌頭,面部及全身的皺紋越深越好,耳小而下垂。毛質和毛色:毛短而剛硬,像插著刷子般生長。外表似乎神情憂鬱,充滿哀怨、凝重的沙皮犬,其實心情非常開朗、活潑、頑皮好玩。
喜寒能適應寒冷的氣候,需要經常梳理毛髮,不容易訓練,不容易與別的犬相處。沙皮犬帶有王者之氣,警惕,聰明,威嚴,貴族氣質,愁眉不展,鎮定而驕傲,天性中立而且對陌生人有點冷淡;但將全部的愛都投入家庭中。沙皮犬站在那裡,顯得平靜而自信。
沙皮性情非常快樂,而且很溫柔,這和 「中國的鬥犬」的稱謂很不相像。但是一旦和別的狗打鬥起來, 取得勝利的則非它莫屬。沙皮犬有很強的獨立性,且彬彬有禮,比較喜愛與人類親近,給人類帶來無盡的歡樂。在世界上是目前最珍貴的品種之一, 沙皮犬每到過的地方,都引起人們的倍受關注。
沙皮犬活潑好動,需要適量夏天宜每周洗澡兩次,秋季每周一次。該犬不宜飼餵過量食物,以免過肥而影響健康。此外,沙皮犬由於特殊生理的構造,極易患眼瞼內翻症及佝僂症,故應在飼養管理中加以注意。沙皮犬要注意皮膚衛生,因皺紋多易生皮肢病,經常洗澡,適當噴些香水防止體臭。
雄性沙皮肩高18.9~20.1英寸(48.0~51.0釐米)雌性沙皮肩高18.1~18.9英寸(46.0~48.0釐米)雄性沙皮體重35.3~44.1磅(16.0~20.0公斤) 雌性沙皮體重33.1~39.7磅(15.0~18.0公斤)
佔身體的比例相當大。前額與面頰的皮膚折皺並成垂皮。腦袋平而寬,止部適度發達。頭骨:平而寬。止部:適度。鼻子:大而寬,最好為黑色,與總體被毛一致的任何顏色的鼻子也是允許的。鼻孔敞開。口吻:口吻是這類犬種的顯著特點。從鼻根到鼻尖開闊,沒有絲毫的錐形跡象。唇部和吻尖有很好的肉墊。鼻基處可以有突起。口吻:舌、口腔上部、齒齦和下垂的上嘴唇,以藍黑色為最佳。舌頭上可以有粉紅的斑點。純粉紅色的舌頭則非常不受歡迎,淡色的雄性沙皮犬,其舌頭為
純正的淡紫色。頜/牙齒:下頜強壯,是完全的剪狀咬合,上齒緊扣下齒,下頜呈四方形。下唇的肉墊不宜過厚而妨礙咬合。眼睛:深色、杏眼、帶怒容。對於淡色犬來說,淺色眼睛也可。眼珠與眼瞼的作用決不受周圍的皮膚、折皺或毛髮的幹擾。眼珠、結膜或眼瞼的任何刺激徵兆都不受歡迎,拒絕眼內翻。耳朵:小而薄,呈等邊三角形,耳尖稍圓,長在頭骨頂處,耳尖指向眼睛,或生在眼睛正前上方,兩耳距離寬,離頭骨近。豎起的耳朵非常不受歡迎。
頸部:長度適中,粗壯,與肩部自然相連。頸下的皮膚不可過於鬆弛。身軀:成年犬的身體上有皮膚折皺非常不受歡迎,除非皮膚折皺是在馬肩隆或尾基處,這些地方應當適度皺起。背線:在馬肩隆以下稍微放低,然後略微升高至腰部上方。背部:短而壯。腰部:短、寬、略微呈拱型。臀部:相當平。胸部:寬且深,胸肉觸及肘部。腹線:在腰部以下稍微上升。
前軀:前腿直、長度適中,骨骼良好。前腿皮膚無折皺。肩部:肌肉發達,從容、有斜度。骹骨:微斜、強壯而有彈性。後軀:肌肉發達,強壯,彎曲適度,從後方看後軀與地面垂直且相互平行。大腿上部、下部、後骹骨出現皮膚折皺以及飛關節皮膚加厚不太受歡迎。飛節:完全放鬆。腳:尺寸適中,緊密,不擴張。足趾節接合良好。後足無上爪。
尾根粗而圓,逐漸變成一個細尖。尾巴長在相當高處,這是該品種的一個特徵。尾巴可能豎得很高且彎曲,或捲成繃緊的小圓圈或彎曲在背部的正上方。無尾或尾巴發育不全者非常不受歡迎。
首選的步態為小跑。步態自由、平衡且向前奔跑積極,後軀推動有力。當速度增大時,足掌著地區域向中線靠攏,高抬足的步態不受歡迎。
缺陷:任何與上述各點的背離均視為缺陷,有下列任何身體或行為上明顯表現失常之犬均為失格。
·具有進攻性,或過於羞怯
·鼻子出現黑色之外的其它顏色
·出現兔唇
·犬的下齒位於上齒後面
·犬在嘴閉時,始終都有看得見的獠牙
·眼睛具有兩種不同的顏色(異色)
·耳朵不能直立·耳朵,尾巴有缺陷
·無尾
·後腿有瑕疵
·皮毛顏色為黑色和棕褐色,嘴為灰色,或嘴為褐色。
3歷史起源
沙波犬又名大瀝犬,是世界上出存數量最少的犬種之一,追溯沙皮犬的記載,大約有2000年的歷史,可以肯定沙皮犬在過去是做為鬥犬而訓練和飼養的。大約到本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廣東還有沙皮犬的鬥場,到60~70年代此犬在中國衰落,但沙皮犬傳入美國後七十年代至今美國掀起了沙皮犬熱,「中國沙皮犬俱樂部」遍布美國各州,正式註冊的沙皮犬超萬隻。
在中國漢朝時代的繪畫當中,能看到和沙皮犬長得很相像的畫像。因此,沙皮犬的源產地則可追回到公元206年或者220年.有人認為在2000年前,現以絕種的大型犬的後代產在中國北部和西藏地區。曾經在一段時期,這類犬種則面臨這絕種的危險。中國在1947年犬稅高漲,所以有許多人由於得不到豐厚的利潤而停止飼養沙皮犬,從而使這類犬種的數量逐漸減少。到1970看,美國的飼養者做出了相當的努力,延續了這類犬種。雖然沙皮狗的祖先是誰還不明確,但它的產地為中國南海毫無爭議。有專家認為,這個犬種最早出現在中國的漢代。從漢墓中發掘出來的塑像可以作為一種證據,這種用泥土做的塑像具有短腿,卷尾,皮膚褶皺的頭和正方形的體形。
廣東南海大瀝為沙皮狗的起源地,大瀝鬥犬是現代沙皮血源比較近的祖先。在當時,許多村民用鬥狗來賭博,而在附近海域的海盜和水手們也會參加鬥狗來打發時間。這個犬種在結構上似乎很適合這種「運動」,強而有力的下頜可以完全咬住對手,而它那粗糙的毛質可以防止對手襲擊———它的對手會發現沙皮刺一樣的毛咬在嘴裡非常難受。當對手從後面咬住沙皮時,由於這種特殊鬆弛的毛皮可使它輕而易舉回頭來撕咬對手。在犬的選育上會挑選一些兇猛的種犬並在打鬥中給予人為的刺激。
建國以後的打狗活動幾乎導致了中國純種犬的滅絕,包括松獅、藏獒和沙皮。50年代只有少量的沙皮苟且偷生,這些沙皮通過邊境被走私到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那是一個「適者生存」的年代,就算到了70年代也只有少量的沙皮存活。
1970年到1975年之間有沙皮的拯救行動。一小群人為保留這一犬種,四處搜尋存活的沙皮,找到的沙皮被運到香港並有計劃地繁殖。這些早期的沙皮為現今世界各地沙皮狗的血統根源犬。它們和最早進入美國的沙皮和世界各地的沙皮類型不同。一些傳統的香港繁殖者認為,具有碩大頭部的「肉嘴沙皮」的繁殖大概是從1960年開始的,如今流行於國外市場的「肉嘴型」沙皮狗形態討喜,但笨重不堪,疾病繁多,早已喪失了沙皮狗作為「鬥狗」的特質。由於正宗「骨嘴型」沙皮狗形態不受市場歡迎,南海大瀝現存的純種沙皮狗數量也十分稀少。
活動回饋
如果您是喜歡猛犬的朋友,請分享轉發。作為回饋,每一位轉發的朋友均有機會活動猛犬俱樂部提供的精美禮品一份。凡是連續轉載文章30天以上(活動5月6日截止),我們將會為您單獨做期專訪。(活動最終解釋權歸猛犬俱樂部所有)
關注一下才會懷孕!
如果您也覺得內容不錯,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或推薦給朋友,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也歡迎您持續關注、並向您周邊的朋友同事推薦:
微信公眾號:猛犬俱樂部官網 官方平臺:wwwbandogcn 猛犬俱樂部
猛犬俱樂部論壇,匯集國內外各種頂級猛犬愛好者,歡迎熱愛猛犬的您加入我們的大家庭,認識、喜愛、擁有自己的猛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