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現在,蘇珊夫人的形象也仍然鮮明無比。這種對兩性關係的準確把握,一方面當然來自敏銳的觀察與練習,另一方面則源自天賦,而在文本背後,則隱隱露出作者簡奧斯汀狡黠聰慧、不懷好意的微笑。我想,在當時男女地位嚴重失衡的狀態之下,這樣一部小說,應該能在女性心中掀起軒然大波,成為彼時處理兩性關係的教科書吧。當然,在三觀正直的道德家眼裡,蘇珊夫人的所作所為是令人不齒的,但她所做的,僅僅是在那樣一個弱肉強食的環境中為自己(以及女兒)爭取生存的機會而已,作為一個年輕守寡的婦人,她的美貌與智慧,以及對男性的深刻了解,可能也是其唯一有力的武器。而蘇珊夫人所做的,無非是將這個武器運用到極致而已。
故事的風格非常簡奧斯汀,情節於不經意間跌宕起伏,但與《傲慢與偏見》的不同之處,在於每一個危機都是靠蘇珊夫人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化解的。而她在危機面前自信滿滿的狀態,與臨場發揮見機行事的機敏,使男人沉迷不悟而不自知。不由不讓人嘆為觀止又深感可畏。陷入到愛情之中原本就會盲目,而在蘇珊夫人這樣的情感大師面前,這種盲目就會變得非常危險。故事中的蘇珊夫人並沒有刻意去陷害他人——雖然她使得身邊人的確收到了傷害——但如果她願意,她是有這樣的能力的。而倘若在情感上完全成為了她的俘虜,那麼稍有不慎就會肝腸寸斷的。而面對蘇珊夫人這樣充滿魅力的人時,只要她願意,陷入情網又很難避免。在《愛情與友誼》的故事裡,男人的偏執、迂腐、天真、愚蠢展現無遺,或許這並不能代表簡奧斯汀對男人的所有看法,但至少是面對男性主導的世界的荒謬的大聲疾呼。女性在智力方面與男性相比並無劣勢,但世界就是被這群看上去即愚蠢又偏執的男人們統治的,而女性只能通過男性獲得財產乃至生存權。這是相當令人悲哀的。
在故事《奧斯汀書會》中,每個人都能從簡奧斯汀的故事中得到啟示或影響,在看完《傲慢與偏見》時,我覺得的確如此,而在《愛情與友誼》之後,這樣的念頭就更確信了。無論是過了十年還是一百年兩百年,總有人不斷長大、再不斷老去,而一代代人在某個階段所面臨的問題——愛情、友誼、親情,以及其中的糾葛、嫉妒與狂熱,都是一般無二的,我們的本性並沒有因為時代改變多少,而我們的社會在本質上其實也並沒有根本的變革。在兩性關係方面,簡奧斯汀是大師級的人物,而《愛情與友誼》,就是她寫下的教科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