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宴菜品有蝦、鴨等
八所鎮一酒店升學宴菜單
海南特區報訊 8月的東方八所,驕陽炙烤著大地,路上行人神色匆匆。鎮上不少酒店紛紛在門口做起宣傳:「升學宴低至688元/席,火熱預訂中……」而附近的村子,同樣也是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村民們在空地上擺出圓桌宴客,一時間高朋滿座熱鬧非凡。「在馬路上隨便問問,10個人有8個是去吃酒席的。」八所鎮上一百貨店老闆告訴記者,這段時間中高考陸續放榜,以升學宴為主,婚宴、喬遷等宴席扎堆舉辦,有人甚至一天收到了6封請帖。都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但一些礙於人情赴宴的家庭卻苦不堪言:熱鬧過後錢包幹癟、家庭支出大增,只好勒緊腰帶過日子。他們一邊抱怨著赴宴的紅包越來越大,一邊又不得不為宴席之「火」添把人情的「柴」。「地方風俗就是這樣,你來我往的人情什麼時候才是個頭?」一位八所居民感慨地說。
1 記者走訪
酒店升學宴預訂火熱,村裡擺桌宴客
8月16日,「宜嫁娶、入宅、開張。」計劃操辦宴席的東方人,自然不會錯過這個「黃道吉日」。八所鎮大佔坡村一塊空地上,一場升學宴正熱熱鬧鬧地進行,主人遞煙、敬酒,招呼迎送著來往的賓客。不同於酒店內精緻的裝潢,村內宴席較為隨意,請來大廚在空地上架起爐灶,支起三十幾張圓桌(每桌10人),一場像樣的宴席就擺起來了。村民告訴記者,這塊空地是村裡的公共用地,專門用來舉辦各類宴席。村內宴席菜品也比較豐富,每桌賓客吃完後,還會有一些剩菜,為避免浪費,大多數人會打包帶回家。
而在八所鎮上,一家酒店推出了兩套升學宴套餐,分別為588元/席及688元/席,每桌宴席以10人為標準,每桌13道菜左右。菜品主要有蒜香蒸乳豬、白切鹹水鴨、黃金大餅、甜酸福壽魚、白灼中海蝦等。「幾乎每次都是這幾樣菜,酒店的菜一般品種單調,分量也不多,大家也就吃個熱鬧。」一名赴宴的群眾告訴記者。
記者從該酒店銷售經理處了解到,最近升學宴預訂火熱,目前仍有19日-24日的時間空當,多少桌都可以承接,但越往後越難預訂。而鎮上另一家酒店則在門口擺出了謝師宴的宣傳,記者看到,其中「金榜題名宴」796元/席,「前程似錦宴」896元/席,「大展宏圖宴」996元/席。
「考上啥學校不重要,禮金到了就行」
「這個月還沒過半,升學宴已經吃了五六場,這麼吃下去真是吃不消。」大佔坡村民李文告訴記者,7月底高考放榜,家裡有考生的成績一出來,志願還沒開始填報,就已經張羅著升學宴了。「你不辦,別人也要辦。大家都是擠著日子在辦,這會兒想結婚的都得往後靠一靠。」李文表示,儘管與宴請者交情甚好,但他也搞不清楚是哪個孩子考了多少分,上哪個學校。
「重要的是人情和禮金到位了,大家也不關心其他的事。」李文告訴記者,根據當地風俗,宴請者通常會有一個專門的記帳本,詳細地記錄著每位客人的姓名和禮金,以備下次自家去參加宴席的時候心裡有個「數」。客人的禮金數量主要看關係的親疏以及來往的禮「數」,大多為200元-5000元不等。
「現在200元也不好意思拿出手了,同學朋友之間通常300元起步。私下裡還是會有一些攀比的心理,這個風氣真的是應該改一改了。」李文向記者透露,這半個月來,自己吃的大大小小宴席已經花了五六千元,相當於他一個月的工資。「這還只是開始,升學宴之後就是國慶婚宴,給禮金都已經成為家裡固定的支出了。」
2 群眾吐槽
人情味越來越淡,金錢味越來越濃
八所鎮小嶺村村民符同剛在微信上收到了同村友人發來的一封請帖。令符同哭笑不得的是,慶祝的事宜卻是「為我倆胞妹考上大學之喜」。「真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拐個彎都給聯繫上了。」符同表示,一般這樣的請帖,他會直接封個紅包意思一下,買個人情帳。
「這段時間都在扎堆辦升學宴,我身邊就有人一天收了6封請帖,一天趕兩三個場都是正常的,趕不過來的時候就託人送紅包。」符同告訴記者,關係好的他會去捧個場,關係一般的則隨個紅包,就是這麼來來往往心裡也不是滋味。「這麼多年來,我自己唯一操辦過的酒席也就是結婚酒。那時候我們只邀請了要好的親戚好友,大家也就給了100元紅包,現在算算,真的是虧大了。」他笑稱,這些送出去的禮金,只能等孩子長大了「賺」回來。
在海口上班的林飛告訴記者,最近回東方都是為參加升學宴。「感覺親朋好友和同學的孩子一下子都要上大學了,請帖一個接一個發過來。半個月禮金就掏了一萬多元,我還以上班為由,藉故推掉了幾個。」林飛透露,這個月工資還沒發,就已經提前透支了,期間他還拜託朋友幫忙封了兩三千元紅包,準備發了工資再還回去。
「我小時候參加升學宴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基本上以親戚好友為主,主人會親自做一桌飯菜招呼大家,慶祝孩子金榜題名,隨禮是一種心意的表示,親友之間互幫互助,給點錢孩子上學。但現在,只要付一筆費用,宴席就有專門的廚師或酒店來操辦,宴席、菜品都是流水線生產。」林飛說,現在宴請者的精力都用在了攬客和收禮金上,人情味越來越淡,金錢味卻越來越濃。
沾點關係就發請帖,連名字都搞錯
記者了解到,隨著社交軟體越來越發達,邀請賓客的方式日趨便利,送請帖也逐步由線下轉為了線上。「現在親自上門送請帖都是非常有誠意的了。大多數人都是微信群發、轉發,要麼直接打電話通知,連請帖的費用都省下來了。我們擔心忘記日期,還得專門拿個本子記下來。」在東方東河鎮玉龍村駐村工作的小黎,隨手點開一張微信發過來的翻拍請帖,上面寫著時間、地點,其中送呈賓客一欄則空了下來,以便轉發給下一個人。
「不管關係親疏遠近,但凡在村裡待過的都算沾點關係,有些在聚會上見過一兩次面的上來就交換姓名、微信和電話,過一兩個月就發來一封請帖,還有些人則讓共同好友幫忙約出來。東方人重人情,面子上推辭不過去。」小黎表示,最誇張的是,有些請帖上連自己的姓名都搞錯了。
八所鎮上某中學老師陳君告訴記者:「作為教師,按規定不能操辦或參與升學宴,但還是有人給我們發請帖,有時候礙於情面,即使人不到場,也得託人送個紅包。」在陳君看來,操辦升學宴可以給孩子籌點錢上大學,本應是一件親朋好友之間互幫互助的事,但有人借宴請之名,行斂財之實。他稱,大學錄取通知書都還沒下來,很多家長為了趕日子辦酒席,就在請帖上隨便寫上一個學校。「見過最離譜的,有家長在請帖上寫孩子考上『中國大學』,還有家長在大肆操辦酒席後,孩子卻沒考上,去外面旅遊回來後再復讀,簡直是變著花樣斂財。」
陳君表示,正常的流程應是自家孩子確認被高校錄取或是拿到錄取通知書之後才開始辦酒席,但現在受社會風氣影響,大家都把升學宴往前推了。
3 算一筆帳
辦一場升學宴,能收回多少禮金?
一場升學宴下來,究竟能收回多少禮金?去年在八所鎮上給兒子辦了升學宴的吳凱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如果在酒店或餐館辦,一般是700元-800元一桌,加上菸酒等費用,大概是1000元/桌。如果在村裡辦,一桌可以省下200元-300元。「在哪裡辦,辦什麼檔次,主要取決於請什麼樣的人,如果請的客人都是『有頭有臉』的,那麼宴席的環境會比較講究,用餐標準也會提升檔次,成本相對高一些。」
吳凱表示,每桌客人一般為10人,以每人送200元的最低標準,每桌至少收到2000元。「關係好的一般都是300元-500元起步,每桌成本是固定的,但收的禮金卻是向上浮動的,操辦規模越大,收的禮金也越多。一場宴席下來,除去成本,至少能賺到三四萬元。」
吳凱告訴記者,辦升學宴的初衷主要是為了籌點錢給孩子上學,其次是加強朋友間的人情往來。「輪到別人家辦升學宴的時候,我們也得去捧場、隨禮錢。聽起來好像是一種禮尚往來,但實際上算起來是入不敷出,也不知道問題出在了哪。」
4 群眾期盼
移風易俗需政府部門出臺政策
八所鎮十所村村民林泰向記者介紹,在東方人眼裡,舉辦紅白喜事酒席規模在某種程度上象徵著宴請者的社會人脈和地位,普遍來說,酒席規模一般在10桌-30桌。「這幾年,隨著社會人際關係的擴大,我家人送禮金都快吃不消了。前幾年我大哥結婚,家裡邀請了一批親朋好友,不收任何禮金。這其實就是一個信號:下次你們家辦酒席,可以不用給我們發請帖,或者我們參加不用隨禮,讓大家都減輕一些經濟負擔。」林泰表示,但這個法子不管用,請帖還是照樣發了過來。尤其是最近的升學宴,已經讓人不堪重負了。
「今年受疫情影響,大家的收入也不如從前,但還要掏一筆錢來應付這樣的人情往來,實在是沒有必要。表面上大家和和氣氣地赴宴,其實私底下都是頗有怨言。」林泰表示,光憑個人或家庭的努力,無法推動地方移風易俗,需要政府部門出臺政策促進社會風氣轉變。
「以前每逢節假日,鞭炮聲不斷,既浪費資源又汙染環境,現在明文禁止燃放後,村裡基本上都聽不到鞭炮聲了。所以,只要有一個社會約定的法則,相信大家能夠重視起來,轉變觀念,剎住這股歪風。」
部門行動
東方組織開展明察暗訪
嚴管違規操辦參與升學宴
記者了解到,8月18日,東方紀委監委發布關於《開展黨員幹部、國家公職人員操辦和參加「升學宴」專項整治的通知》。通知稱,隨著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進入報考錄取階段,東方市黨員幹部、國家公職人員違規操辦或參與「升學宴」的問題呈現反彈回潮、死灰復燃之勢頭。
「有的黨員幹部、國家公職人員明目張胆大肆為子女操辦升學宴;有的化整為零,分批次、分地點以親友慶祝為名行斂財之實;有的遮遮掩掩,半推半就,在親友的勸說中慢慢喪失底線,帶頭違規違紀;有的經不起同事和學生的再三邀請,違規參與直系血親範圍之外的『升學宴』等。」通知指出,各紀檢監察機關將通過談話提醒、受理舉報以及明察暗訪等方式,加強對違規操辦升學宴問題的監督檢查力度,不定期到全市各大酒店、餐館和村莊等開展抽查檢查。堅決做到發現一起、嚴查一起。
記者注意到,該通知主要針對黨員幹部及國家公職人員,對普通群眾仍缺乏明確的約束力。東方市文明辦精神文明建設室主任符巍告訴記者,針對紅白喜事操辦這一塊,一直沒有一個專門的監管部門,文明辦只能通過向社會倡議的方式來倡導移風易俗,對民間的約束力有限。「發出倡議缺乏一定的法律約束力和監管手段,往往收效甚微。」
8月22日,東方紀委監委緊盯中考、高考升學節點,對違規操辦和參與「升學宴」情況開展明察暗訪,深挖黨員幹部頂風違紀問題線索,嚴管違規操辦「升學宴」等不良風氣。
記者觀察
期待村規民約能起約束作用
記者走訪過程中發現,在中高考放榜季扎堆舉辦升學宴的熱潮中,也有村子沒有「湊熱鬧」。好瑞、本廉、元興及抱利等村,由村委會牽頭,自發制定紅白喜事新鄉規民約,「白事」簡單辦,「紅事」每戶操辦不超過兩次,杜絕浪費之風,讓村民集中財力發展生產,建設家園。
東方市板橋鎮好瑞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進賓表示,以前村內大肆操辦紅白喜事導致村民經濟負擔沉重。為響應村民建議,好瑞村自2014年起,陸續完成了紅、白事風俗改革,並在鄉規民約中作出明文規定:每個家庭為直系親屬辦婚宴不得超過兩次,不得以升學、滿月等名義大操大辦,喪事要節約操辦。子女結婚也要節約,宴請的賓客只能在主人家吃飯。
王進賓向記者介紹,村裡有一本《板橋好瑞村辦理酒席登記簿(正本)》,裡面登記著自2014年至今村民辦「紅事」的村民名單,還有戶主籤名,辦滿兩次的就自行備註。「紅事」包括兒女結婚、入宅慶典、大學慶典等等。
在鄉規民約的約束下,村民們辦酒席都會自行到村委會登記。每到春節前村委會會貼出告示,向村民公示這一年辦酒席的人家,已滿兩次的寫一邊,未滿兩次的另一邊。為防丟失,還設了正副本,都保存在村委會。
「最近其他鄉鎮村子都在大肆操辦升學宴,但我們村幾乎沒有,一個家庭只有兩次辦酒席的機會,當然要用在更重要的日子上。但我們也有苦惱,有村民抱怨吃大學酒要給親友送隨禮錢,自己吃虧了。所以我們也希望,其他村莊能夠倡導這樣的文明村風,不要大肆操辦宴席。」
「村裡可以通過村規民約約束,鎮上的風氣也得規範,不然這樣的人情往來何時是個頭?」八所鎮上一家茶館內,不少居民向記者發出感慨。(記者 曹寶心 文/圖)
(文中部分受訪者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