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就到了菠蘿的季節!說到菠蘿,烘焙者們第一反映就想到了鳳梨酥!這種結合了西式派皮與中式鳳梨餡料所製成的鳳梨酥,由於外皮酥鬆化口,鳳梨內餡甜而不膩,在臺灣、廈門等地,是最受歡迎的伴手禮之一。不過對於貝殼們來說,好吃的鳳梨酥就不用特意去外地買了,自己在家動手做,料足還合自己口味,送禮自己吃都很棒!所以小編收集了好幾個好吃的鳳梨酥方子,就等貝殼們動手做啦~
(一波重大福利在文末,趕緊往下拉吧~)
——鳳梨酥(全鳳梨餡)——
配方 by 飄香奶豬
材料:
準備工具:(我的模具是5X3.8cm)
鳳梨餡:
7斤左右麥芽糖125克冰糖115克鹽少許(冰糖的份量可以控制在120-130克以內,麥芽糖的份量可在110-120克範圍內。甜度是自己掌握的,大家願意吃淡一點,吃甜一點隨意。不過建議按菜譜裡這個比例,冰糖最好不要低於100克,否則可能最後成品餡會比較酸。)
鳳梨酥皮麵團:
無鹽黃油220克細砂糖20克鹽2克全蛋液55~58克低筋麵粉(這裡用的是做馬卡龍的美國超細杏仁粉,就不用過篩了。如果是比較粗的杏仁粉,需要過篩一下再用。)
步驟:
炒鳳梨餡:
1、一大一小兩個鳳梨,連殼毛重7斤多一點的樣子。
2、將鳳梨去殼,切塊。
3、將切塊後的鳳梨,用刀切碎。【注意:這一步不用切太碎。有些朋友喜歡拿攪拌機打碎成泥,其實也是可以的。但是個人比較喜歡這種顆粒感,也有一點粗粗的感覺,所以比較喜歡拿刀切碎。這和打碎成泥吃在嘴裡是兩種不同的口感,大家不妨嘗試一下。】
4、毛重7斤多的鳳梨,去殼切碎後,差不多是1800克的樣子(也就是差不多3斤6兩)。
5、將鳳梨碎用乾淨紗布使勁擰乾,過濾出鳳梨汁。【注意:一定要使勁擰乾】過濾榨汁後,差不多才700克,也就是1斤半都不到的鳳梨碎。
6、稱量好冰糖和麥芽糖。【此處為黃冰糖,根據個人口味決定冰糖品種即可】
7、開始炒鳳梨餡。將冰糖加入鳳梨碎裡一起熬煮,全程小火,並用勺子不停攪拌,防止粘鍋。熬的時候可以加一點兒鹽【就是一點點就行了,鹽可以更好更多的吊出鳳梨的香甜味】。待水分越來越幹時候,放入麥芽糖,繼續熬製,不停攪拌,直到顏色越來越金黃。喜歡幹一點的朋友,可以熬到焦糖色。但是千萬別糊鍋了。然後關火放涼待用。
麵團做法:
1、無鹽黃油室溫軟化;
2、加糖加鹽用電動打蛋器打發到變白膨脹;
3、再加入全蛋液繼續打發到混合均勻;
4、過篩加入低粉、高粉、奶粉、杏仁粉,用刮刀攪拌到均勻成團狀態,裝入保鮮袋,鬆弛半小時即可。
組裝:
1、包法也比較簡單,其實就和包湯圓,包月餅原理差不多。將酥皮滾圓,手掌壓平;
2、取餡放上面,將皮慢慢往餡上捏,包圓就可以了;
【注意:這個鳳梨酥模具一般是取餡15克,皮18克。我的模具尺寸是:5*3.8cm。各位可以參考下。如果手殘星人,建議第一次做的時候增多皮的量,試著來,這樣比較好包。等熟練了,再慢慢調整減少皮的量。】
3、將包好的鳳梨酥,放入模具中,並用手掌壓平,儘量填滿模具;
4、烤箱預熱160℃,中層。放進去烤9-10分鐘後,取出,翻面。再繼續烤10-12分鐘後,上色即可取出。
【注意:翻面的意思就是連同這一個個小的鳳梨酥模具一起翻面。這是我烤箱的溫度和時間,每個烤箱情況和散熱率不同,請酌情調整。我建議是切勿火太大,要不容易烤糊。】
5、放涼後脫模。烤熟的鳳梨酥,冷卻後會略有回縮,很容易脫模的。
———鳳梨酥(少油)——
配方 by 洛凡-lola
材料:
奶粉50克黃油150克雞蛋1個(50克左右都行,這次是57克)糖粉30克(奶粉應該含糖)鹽1克菠蘿步驟:
1、給菠蘿削皮,切塊,攪拌機攪拌,大部分全部攪碎就好了,小部分時間短點,一下一下攪,這樣能保證有一些是塊狀的菠蘿,有口感;
2、然後放鍋裡中小火煮 (以保證不過熱濺出來為標準)
3、一開始不用鏟子,直接煮就好;
4、煮一會兒菠蘿就變色,證明可以了;
5、放50克糖,融化,先嘗一點試試味道(菠蘿大小、甜度、都有差異,調整到你覺得合適的甜度);
6、慢慢煮,慢慢煮,最後菠蘿就會粘稠(粘稠還是不夠的,糖沒那麼多,成塊也不容易,你可以放鍋裡平鋪,放涼。等半天看看它會不會析出水分,然後再開大火耗幹)or你就慢慢炒到覺得合適了的程度吧~後面能補救
7、菠蘿餡放涼,用勺子挖出合適的重量;
8、放在碟子裡,放冷凍1小時;(冷凍法就是餡軟的補救措施)
9、微微定型時,拿出來揉揉做鳳梨酥吧;
酥皮:
1、黃油軟化後,打發至發白,加入糖粉,鹽,再打至均勻;
2、放一個雞蛋(不用打散);
3、用打蛋器打(一開始有點分離,不要傷心,慢慢就融合成羽毛狀的啦);
5、篩麵粉、奶粉;
6、攪拌融合,木有乾粉就ok啦;
7、要是過軟or過會兒做,蒙上放冷藏;
8、包鳳梨酥的手法:皮在手心按扁,放勺子挖的餡;
9、另一隻手將四周皮隆起;
10、放入虎口,收緊;
11、放模具裡後,倆指頭橫著按,把麵團推到邊上,中心低點好,這樣出模具平(烤制需要帶模具哈!!)
12、可以5分鐘時再把所有鳳梨酥翻面 這樣保證倆面都是平整的!烤箱預熱後,175度15分鐘(烤箱小的話需要注意上色過度);
Tips:
1、我這個方子油已經是少的了, 算是硬酥,不建議大家再減 要不面不容易成團 口感也過硬;
2、融合好的面太油了怎麼辦?千萬不要再加麵粉了!!!放冰箱裡冷藏二十分鐘,拿出來整整型,看看還粘不,粘的話再冷藏一陣,過硬就揉一下,就軟了;
3、方子裡的奶粉也是含糖的,所以如果是不含糖的奶粉,可以再加點糖;
4、奶粉質地也是有區別的!!我在國內買的很細膩,國外的不加糖還很粗,和面一起揉成團它根本不溶解,成顆粒狀,解決辦法是:先與雞蛋融合 用攪拌鏟 一定要融合到沒有顆粒!!!(要費點時間)再把雞蛋奶粉糊與打法的黃油融合;
5、菠蘿餡不好成團,炒制時儘量炒幹是關鍵,還有就是用勺子挖一定量放皮裡 不要用手,太黏的話分好每個鳳梨酥需要的餡放盤子上,冷凍半小時,也可以幫助整形;
6、一般的餅乾模子,30克的總重量是弄不滿的,烤的時候鳳梨酥會膨脹,出爐又會回縮一些,大約6分鐘可以把鳳梨酥帶模子翻個面,這樣也能讓底面也儘可能平整,如果一定要追求滿模子,大家得按自己的模子調整;
7、關於餡皮比例,我覺得2:3的比例口感很合適(如:12克餡、18克皮),要是再少點餡,比如10克餡,20克皮也未嘗不可;
機智的貝殼們,
我就知道光是兩個餡料的鳳梨酥
是不能滿足你們滴~
再提供個餡料,供你隨時更換,
以尋求最適合自己的口味哦~
———純菠蘿餡(鳳梨)餡——
配方 by 曉廷愛烘焙
材料:
準備工具:料理機一臺,篩網或者紗布,都行
玉米糖漿120克(可增減)冰糖120克(可增減)黃油20克步驟:
1、新鮮菠蘿兩隻,考慮到出品太低,還是建議做一次就做兩個好了。如果不會削皮,就在市場讓商家幫忙削好;
2、切掉菠蘿頭及菠蘿根,清洗乾淨,一分為二,去掉菠蘿心;
3、用料理機分次攪打,不需要打太碎,這樣吃起來比較有纖維感;
4、打好的菠蘿蓉,因為家裡沒有紗布,所以我用的篩網,濾出菠蘿汁,儘量幹一些,這樣炒制的時間會比較短;
5、用不粘鍋,加上所有材料,中火開炒吧;
6、慢慢變幹,顏色變深,很多方子裡使用的麥芽糖,我這裡使用的是玉米糖漿,最大可能保留菠蘿的天然色澤,成品比較晶瑩透亮
7、直至最後變幹,軟硬程度適合餡料即可,炒制完剩660克菠蘿餡;
8、菠蘿汁可不要丟掉哦!
Tips:
1、炒菠蘿餡時可以嘗一下,感覺有點酸時說明糖度ok,這樣放涼的餡料才甜度適中;
2、濾出的菠蘿汁可不要丟掉哦!好東東呢,凍冰棍,打沙冰,比買的飲料強百倍。
有人喜歡純菠蘿餡,
也有人喜歡更喜歡在鳳梨酥裡吃出拉絲的纖維感。
所以這個鳳梨冬瓜酥,
就最適合追求口感的貝殼啦~
———鳳梨冬瓜酥——
配方 by 君之
【鳳梨酥】(參考分量:16個)
材料:
酥皮配料:
全脂奶粉35克黃油75克雞蛋25克糖粉20克鹽1.25克鳳梨冬瓜餡配料:
菠蘿(去皮)450克細砂糖60克麥芽糖60克步驟:
鳳梨餡製作:
1、冬瓜切去皮,除去籽以後,切成小塊。鍋裡燒開水,放入冬瓜,煮15分鐘左右,直到徹底煮熟【水要沒過冬瓜,冬瓜煮到變成透明就表示徹底熟了】;
2、煮好的冬瓜冷卻後,用紗布包起來,擠掉水分【為讓冬瓜快速冷卻,可以過涼水】;
3、這是擠完水以後的脫水冬瓜和擠出來的冬瓜水;
4、冬瓜水丟棄不用,把脫水後的冬瓜放在案板上用刀剁成冬瓜蓉;
5、處理完冬瓜後,就開始處理菠蘿了。把菠蘿去皮後,切成儘量小的丁。將切好的菠蘿丁也用紗布包好,擠出菠蘿汁。擠完汁以後的菠蘿丁放在案板上用刀剁成蓉。圖片上是剁好的菠蘿蓉和擠出的菠蘿汁;
6、把菠蘿汁、細砂糖、麥芽糖放入炒鍋,大火煮開以後轉小火,不斷攪拌直到糖完全溶解;
7、把冬瓜蓉和菠蘿蓉倒入鍋裡;
8、一直用小火慢慢翻炒;
9、炒著炒著鍋裡的水分會慢慢變少,餡慢慢成型;
10、炒到如圖所示的金黃色狀態,鳳梨餡就做好啦。做好的鳳梨餡盛出來放在碗裡,冷卻後使用。(將鳳梨餡在碗裡儘量攤平攤薄一點,可以使鳳梨餡更快的冷卻);
鳳梨酥製作:
11、把酥皮配料裡的黃油軟化以後,再加入糖粉、鹽,用電動打蛋器將其攪拌均勻;
12、倒入打散的雞蛋;
13、繼續打發至雞蛋與黃油完全融合,呈羽毛狀;
14、低筋麵粉和奶粉混合後篩入黃油裡;
15、用橡皮刮刀拌勻,使粉類和黃油完全混合;
16、拌到沒有乾粉的狀態,酥皮麵團就做好了;
17、酥皮麵團做好以後,就開始包鳳梨酥了。根據你製作的鳳梨酥大小,將麵團和餡料按2:3的比例稱重。比如,如果你製作的鳳梨酥是30克重的,那麼就稱12克的酥皮和18克的鳳梨餡。取一塊稱好的酥皮麵團,揉成圓形;
18、用手把麵團壓扁,放上一塊鳳梨餡;
19、如圖所示,將麵團放在虎口處;
20、用大拇指推動酥皮,使酥皮慢慢的「爬」上來,包裹住餡料。包的手法和包廣式月餅是一樣一樣的;
21、酥皮推上來以後,將其捏合緊,讓酥皮把鳳梨餡完全的包裹起來。因為酥皮麵團比較軟及易碎,因此包起來稍有難度,要多練習哈;
22、把鳳梨酥模具擺在烤盤上,將包好的麵團放到模具裡面;
23、用手把麵團壓平,使麵團在模具裡定型;
24、用這個方法做好其他的鳳梨酥。將鳳梨酥連同模具一起放入烤箱,175度,15分鐘左右,烤到表面金黃即可。取出來並冷卻以後即可脫模。脫模冷卻後,密封放置4個小時以後再食用,口感更佳;
Tips:
1、製作鳳梨餡的時候,需要把冬瓜先脫水再剁成蓉。因為鳳梨餡裡的冬瓜主要作用是提供瓜肉纖維,擠掉冬瓜裡的水分,可以避免冬瓜的味道混入到餡裡,影響餡的味道,只留下冬瓜肉纖維讓我們利用,就可以了哈。
2、無論是冬瓜還是菠蘿,採用的都是剁成蓉的方式,而不建議用食品料理機直接打成泥。雖然剁成蓉比較麻煩一點,但這樣不會破壞瓜果裡的纖維,使餡的口感更好。
3、包鳳梨酥,雖然看上去簡單,但實際是難度比較大的一個步驟。首先鳳梨餡比較粘軟,其次酥皮麵團也較軟易裂,因此包的時候不易控制。注重手法慢慢包裹,反覆多練習,才會熟能生巧。一開始如果覺得皮和餡2:3的比例很難包,可以先改成皮和餡1:1或3:2的比例來包,會好包不少。但熟練以後,一定要改回2:3哦,因為,只有「薄皮大餡」的鳳梨酥,才會真正的誘人可口哈。
4、剛做好的鳳梨酥,皮和餡的味道沒有完全融合在一起,所以不用馬上就吃。密封保存4個小時以後,鳳梨餡裡的水分和糖分會慢慢向皮裡滲透,到時候再品嘗,口感更佳哦。
除鳳梨酥以外,
菠蘿還是個百變小天使,
無論是甜品還是菜式,
統統都不在話下!
——焦糖菠蘿反轉蛋糕——
配方 by 小媚豬
材料:
焦糖菠蘿:
蛋糕:
黃油35克菠蘿汁35克低筋麵粉40克雞蛋2隻白砂糖步驟:
焦糖菠蘿:
1、菠蘿切小塊瀝水,放入鍋中,加入砂糖,煮開後繼續煮,會出很多水(取35克備用,即材料B中菠蘿汁);
2、一直煮至菠蘿有些軟,撈出菠蘿,剩餘的菠蘿糖水繼續煮至琥珀色,微微有點粘稠即成焦糖。把焦糖稍涼後倒入菠蘿中拌勻;
蛋糕:
1、模子中塗一層黃油,底部鋪焦糖菠蘿備用。菠蘿汁加黃油隔熱融化;
2、篩入低粉拌勻,加入蛋黃拌勻;
3、蛋白加白砂糖30克打發至硬性發泡,蛋白糊蛋黃糊拌勻;
4、倒入模子中。烤箱預熱160度,中層,上下管,20分鐘;
5、出爐後倒扣,不要急著脫模,晾至半涼時即可脫模;
——菠蘿罐頭——
配方 by 83小鍾
材料:
步驟:
1、菠蘿去皮,取果肉切小塊,放進淡鹽水裡浸泡30分鐘後撈出衝洗乾淨;
2、把冰糖和水倒入湯鍋,加熱至冰糖溶化;
3、倒入洗好的菠蘿塊;
4、燒開後轉中小火繼續煮約10分鐘左右即可;
Tips:
1.冰糖的用量,可以按自個口味做調整。菠蘿偏酸,就增加冰糖的用量。
2.煮好的菠蘿糖水趁熱裝進高溫消毒後控幹水分的玻璃瓶裡,擰緊瓶蓋,徹底放涼後放入冰箱冷藏,可以保存約一個星期。
——菠蘿飯——
配方 by 默默momo
材料:
步驟:
1.先把菠蘿洗淨,底部切掉,再把菠蘿直立,從三分之一處切開, 菠蘿的頭部不要破壞了保留頭部保持菠蘿外殼的美觀,然後用刀切個長方形出來,再用勺子把裡面的菠蘿肉挖出來,菠蘿容器就準備好了,挖出的菠蘿以後也要用到;
2.把雞蛋先用油炒一下盛出備用,剛剛挖出的菠蘿肉切丁備用;
3.把洋蔥,青豆,玉米,胡蘿蔔,小香腸先放入鍋中小火翻炒一下,再把米飯倒入一起翻炒;
4.待米飯稍微打散後,再把菠蘿和雞蛋液倒入鍋中,加入適量的鹽,和生抽,大火翻炒一下,菠蘿飯就可以出鍋了,將炒好的菠蘿飯放入事先準備好的菠蘿碗中,酸甜開胃的菠蘿飯就做好了;
來個小小的題外話,
其實今天的這篇文章的靈感,
來自於我老大找到的兩張圖片。
作者大大腦洞非凡啊哈哈哈哈
反正就是莫名戳中我的笑點~
對了,這就是個圖。
有興趣的貝殼就試著做出來吧,
咱真沒這個的配方~
拉
到
這
裡
就
是
你
想
要
的
福
利
說好的福利來啦!
之前,貝殼幫曾與正的聯合推出一批模具,
效果怎麼樣?
貝殼們提供的買家秀就是最硬氣的解釋!
這次
精心設計的
我們的第二批模具
終於要來啦!!!!
價格居然
低至34元包郵
低至34元包郵
低至34元包郵
低至34元包郵
PS這幾款蛋糕都是用這些模具做的說。
除此以外我們還有更多款式的精品模具,
大的小的都有!
一次過滿足你所有的需求!
重點是便宜還好用!
想要購買的貝殼,
長按識別以下二維碼即可購買哦~
點擊「閱讀原文」也可以買買買哦~
▼▼▼
想進淘寶購買的話,
也可以長按以下淘口令買哦~
【烘焙模具 經典法式慕斯矽膠模具 甜品模具 法式蛋糕矽膠模具多款】http://c.b2wv.com/h.dqUGUX?cv=EDZFQabM2P&sm=cd1b86 點擊連結,再選擇瀏覽器打開;或複製這條信息,打開手機淘寶¥EDZFQabM2P¥
貝殼幫還有更多
有新意,高質量,好口碑,多品類的微課程
助你每天烘焙進步不止一點點~
一起來我們貝殼幫的大家庭玩吧~
配方來自網絡,由貝殼幫小編二次整理,感謝原創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