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多反觀自己
多看看鏡子裡的自己
真誠待人是最大的贏家
心理學原理——
鏡子效應來源於現實生活,主要用於人際交往。它分為狹義與廣義的兩種解釋,前者是指,當你照鏡子時,鏡子裡的你,會隨著你的喜怒哀樂而變化;後者是說,在人際交往中,你對別人好,別人也會對你好。相反,你對別人不好,別人也不會對你好。
東子解析——
鏡子效應告訴我們——人都是相互的!
當你和你不喜歡的人相處時,或許他也不怎麼喜歡你,但是只要你試著慢慢地喜歡他,逐漸的他也會喜歡和你相處!就如自己照鏡子一樣,你是怎樣的一副妝容,鏡子裡就會是怎樣的模樣。
唐太宗曾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意思是說,一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
但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自己毛病挺多,卻總挑別人的毛病,甚至橫加指責。就像那句俗語說的「烏鴉落在豬身上,看到豬黑看不到自己黑」。這完全是五十步笑百步的自以為是,最終也只能讓人貽笑大方。
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呢?
有些人是不自知,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缺點或錯誤;而大多數人明知道自己有錯,卻抱著「別人也有錯」的心理,自我淡化或不認同這種錯,甚至以挑別人的錯來降低自己的錯。所以,往往就會總盯著被人的缺點不放。
他人有錯不是不可以指出來,但前提一定要先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讓人心悅誠服,才能交到真心朋友。人是感情動物,只有自己付出真心,才會收穫真情。就是說,我們怎樣對待他人,他人也會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的待人態度會在別人對我們的態度中反射回來。
自以為是、愛耍小聰明或目光短淺的人,不可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比如在單位,考慮問題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忽略團隊,總想著自己的小算盤,也只能獲得眼前的蠅頭小利。如果能夠為他人著想,先考慮到團隊,然後才是自己。這樣不僅會被委以重任,還能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要學會換位思考,善待他人。「為別人著想,讓自己受益 」這才是大智慧。很多付出並不是為了索取,但回饋往往不期而至,因為你早已播下了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