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四五十歲的人,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或是肩膀一側先疼痛再轉移到另一邊,或是肩膀突然疼痛並逐漸變得僵硬,影響到肩和背部的活動,舉不起手、無法揣兜、無法脫衣等。
這種情況也許是你患了「五十肩」,又稱「冰凍肩」,醫學名稱叫做「粘黏性肩關節囊炎」,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肩關節活動範圍受限,就像被冰凍住了一樣,動彈不得、疼痛難忍。
五十肩雖然叫做「五十肩」,但其實不只是50歲的人才會有,40~60歲是好發族群。此外,一些因健身方式不當造成肩關節受傷的年輕人,或是因為做家事需要經常手臂上舉的家庭主婦,都有可能罹患。
由於腰酸背痛的症狀實在太常見,很多人根本就搞不清楚自己的不舒服其實就是五十肩,覺得自己是單純就是肌肉僵硬而已。
而且,並不是每個人的五十肩症狀都很明顯,有些人在一開始根本只有肩膀酸痛,久了之後才慢慢出現其他的症狀,到那時候,肩膀沾黏通常都已經很嚴重了。
下面,跟大家分享3個小動作檢測自己是否患有「五十肩」,一測便知!
伸懶腰:把手往上舉,做一個伸懶腰的動作,注意手臂能不能貼到耳朵。如果有五十肩的話,很可能手沒辦法完全舉高,或是頭必須往前傾,才有辦法讓耳朵貼到手,或是手舉高的角度離頭很遠這都代表肩膀的關節已經受限了。
摸肩膀:將右手搭到左肩上,手肘往胸口的地方壓,可以壓到胸骨。如果壓不下去,或是壓下去的時候肩膀會痛,就表示肩膀關節囊可能有點沾黏,是五十肩的症狀;左手摸右肩也是同樣的狀況。
摸肩胛骨:右手往後摸左邊的肩胛骨,如果摸得到、也不會痛,就沒問題;如果一直以來都摸不到,也不會痛,基本上也沒問題。但如果是本來摸得到,現在摸不到,或是會痛,就表示關節可能有沾黏的狀況了。
疼痛一直是中醫或者是西醫的難題!整體而言,急性的疼痛基本上較慢性的疼痛來得容易處理,而疼痛的問題也比酸及麻的症狀來得簡單一些。
在《黃帝內經之素問》卷中,舉痛論這一篇裡就論及急性疼痛的發生乃是「『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也就是說,當寒氣一旦侵入到人體之後,會導致血流緩慢,無力去滋潤血脈及肌肉。
然而,對於慢性疼痛的發生原因則緣於「氣」的運行異常而引起「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洩,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等九種情況。換句話說,寒氣會導致維持人體運作之「氣」的衰弱。
另外,中醫對於定點的疼痛稱為「痺」證,或稱之為痺痛。痺的產生原因源自大自然中之所謂的風、寒、溼等外邪合併,進而侵襲到肢體、經絡、肌肉、關節。一旦氣血運行出現不暢,乃至於閉塞不通,那麼就會引起關節或者是肌肉產生了腫、脹、痛或麻木的症狀。
整體而言,疼痛的發生不外乎是一、邪氣實盛,二、正氣虛衰,以及三、虛實夾雜等三種原因。
人體老化的過程中,消化與免疫系統的功能會特別明顯地衰退,隨之而來的就是體內的「正氣」虛弱,進而在無力推動並溫煦五臟六腑的情況下,使得精、血及津液出現了不足。
中醫理論裡有「氣為血帥、血為氣母」的說法,一旦出現「氣滯」的現象,就會導致血流不暢的「血瘀」病態在人體內出現。
事實上,筋、肌肉及血管必須依賴在體內流動不停的「氣」來帶領「血」,以滋潤人體各類組織。血瘀現象一旦久了,便會造成血虛,使得各組織和器官無法獲得足夠的供血。
想要改善五十肩帶來的疼痛,最主要的就是疏通經絡、活血化瘀,讓涵養身體的氣血運行得順暢,通自然就不痛了。
下面教大家幾個簡單的動作,不僅可以舒緩五十肩的疼痛不適,還可以刺激上半身的淋巴,幫助代謝、排毒讓身體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