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日本導演拍攝的紀錄片,讓觀眾看到了真實而又令人動容的武漢
從疫情暴發到被完全控制,武漢現在是一個什麼樣子?這裡的情況怎麼樣了,是否安好?最近,一部由日本導演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在中日兩國引發熱烈反響,讓觀眾看到了一個真實而又令人動容的武漢。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在南京定居7年。今年3月,他拍攝的《南京抗疫現場》曾被多家外媒報導。
-
拍武漢紀錄片的日本導演:想把真實武漢傳達世界 日本反響很大
撰稿 | 記者 陳晨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開篇,日本導演竹內亮在武漢見到的第一個受訪者對他說,「我做過核酸檢測了,沒事。」竹內亮對這一場景記憶猶新,他知道武漢人經歷了什麼。在此之前,竹內亮在日本做了十幾年的紀錄片導演,後來又隨妻子定居南京。
-
日本導演紀錄片走紅背後:到武漢澄清了誤解,未特意選正能量故事
拍攝了20年紀錄片、在中國定居7年的日本導演竹內亮,意想不到的成為外交部新聞發布會上的一個話題。近期,他在武漢走訪拍攝十位武漢市民疫後生活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走紅網絡,引發海內外網友關注。7月3日,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趙立堅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及這部紀錄片,稱其「貼近公眾、樸實無華」,希望有「更多這樣接地氣、暖人心的節目,更好增進兩國民眾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
-
日本導演的武漢紀錄片火了:把真實的武漢呈現給世界,消除偏見
而去年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獲坎城金棕櫚大獎的《小偷家族》的評分也只有8.7分。「雖然我跟是枝裕和導演沒有見過面,但是他也曾經拍攝過紀錄片,我們算是一個圈子裡的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竹內亮回憶,以前在日本拍攝紀錄片時,他用的攝影師也跟是枝裕和合作過,「我想我們的創作理念是一樣的,就是通過作品來反映普通人的真實生活。」
-
爆款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導演重返江城,這次來拍「後疫情時代...
12月5日下午,憑藉爆款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出圈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在漢舉辦觀眾見面會,兌現了他今年6月接受楚天都市報記者專訪時許下的承諾,「我一定會再去武漢,和大家說一句:好久不見。」《好久不見,武漢》爆紅後,原本只在紀錄片圈子裡小有名氣的竹內亮,為更多國人所熟知,而他也在多次接受楚天都市報記者採訪時念及與武漢的緣分,期待能早日重返江城。終於,在2020年的尾聲,他圓夢了。此次來漢,竹內亮任務繁重,除了要舉辦粉絲見面會,還要抓緊時間繼續拍攝武漢主題的紀錄片。
-
竹內亮:我拍攝的南京抗「疫」紀錄片在日本火了
近日,一部由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登上了雅虎日本首頁,並在朝日、TBS、富士等日本各大電視臺反覆播放。這部10分鐘的短片,直觀呈現了疫情防控下南京人的生活與工作日常,一經發布即成為日本社會的關注熱點,引起廣泛討論。這部紀錄片的名字叫《新感染數為0的城市——南京》,3月2日推出。至3月8日,南京不僅新感染數為0,確診的93例患者已全部治癒出院。
-
一個日本導演,拍了中國南京的抗疫紀錄片,火遍日本
「本來我是打算(拍)給日本人看的,所以在節目裡也一直在說日語,字幕也是日語,所以真的沒想到中國人也想看,很驚訝。」 從2015年起,竹內亮和團隊在持續更新旅遊式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以下簡稱「《我住》」)。在4年多的時間裡,他們介紹了很多在外國的中國人和在中國的外國人。
-
乘風破浪的2020——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的中國又一年
11月27日,該片導演竹內亮受邀在南京大學演講時說:「因為很多日本人不相信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得到控制,我才想到把真實的武漢拍下來,這就是當時拍這部片子的初衷。」 竹內亮,42歲,日本千葉縣人,紀錄片導演。
-
拍攝了《南京抗疫現場》的日本導演,疫情記錄依舊在路上
因為我也每天看日本的新聞報導,看日本的疫情越來越嚴重,但是日本政府防疫措施不到位,百姓也沒有危機感,出門不戴口罩,還去明星的演唱會……」竹內亮導演這樣感慨拍片的動因。自疫情來襲後的兩個月間,家住南京的紀錄片導演竹內亮,一直沒停下手裡的工作,通過他和妻子趙萍共同創立的南京和之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已經為全球網友帶去了十幾個抗疫戰疫、呈現疫情期間人情冷暖的視頻。
-
我們做紀錄片的理由 | 導演竹內亮與製片人趙萍訪談
肖龍:你們的片子是做給誰看的?竹內亮:希望了解日本的中國人,以及希望了解中國的日本人。趙萍:2013年我倆從日本雙雙辭職到中國來,初心就是希望能增進兩國人民的互相了解。當時很傳統地認為只要能做出好內容就行,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2015年我們發現了新媒體平臺。現在我們主要的新媒體平臺是微博,B站和YouTube。
-
這位日本導演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點名!日本網友評論兩極化,看了實在氣!
武漢人都活在地獄之中,政府根本無作為。當中國成為國際輿論的眾矢之的時,一位日本導演用自己拍攝的《南京抗疫紀錄片》,為中國發聲!他就是竹內亮。竹內亮,是日本一位電視紀錄片導演,拍攝的作品主要在日本NHK電視臺和東京電視臺播出。
-
我們做紀錄片的理由|導演竹內亮與製片人趙萍訪談
肖龍:你們的片子是做給誰看的? 竹內亮:希望了解日本的中國人,以及希望了解中國的日本人。 趙萍:2013年我倆從日本雙雙辭職到中國來,初心就是希望能增進兩國人民的互相了解。
-
日本導演的抗疫紀錄片,一天點擊超1500萬次
日本人導演竹內亮拜訪了解封以後的武漢,用他的鏡頭記錄了一個真實的武漢。在這裡,10組受訪者向他講述了10個普通家庭在疫情當時,與武漢息息相關的經歷。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成片「我作為住在中國的外國人,作為紀錄片的導演,特別想去拍武漢,想給全世界介紹真實的武漢。」6月26日晚,居住在南京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在微博中介紹了自己和團隊剛剛完成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從26日晚上線至今,這部片長一個多小時的紀錄片在微博上的播放量已經超過1500萬次。
-
日本網友看《好久不見,武漢》:真想用日文寫成一本書出版
原標題:日本網友看《好久不見,武漢》:真想用日文寫成一本書出版今年6月26日在網際網路上上映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至今為止在所有平臺的點擊量超過了3000萬,外語字幕被翻譯成了12種語言。這一部由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國內首部上映的記錄疫情過後武漢實景的紀錄片受到了國內網友廣泛的好評。
-
把武漢拍給全世界看!日本導演記錄武漢人的10個故事,火速刷屏|早安...
一個住在南京的日本人,帶著一位編導、兩位攝影師,在武漢歷經10天,拍攝了「十個家庭十個故事一座城」。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26日晚在網絡播出,不到24小時,播放量已超過2500萬次。6月1日傍晚,他抵達武漢火車站,開始在武漢近10天的拍攝。看起來只有半個月的籌備時間,其實他和團隊等待了4個月。「作為一個紀錄片導演,在1月和2月份的時候,我就想去武漢。一直去不了,就一直在等待時機。」4月8日,竹內亮提出「去武漢」,依然遇到很多反對。6月1日,他和團隊終於成行。
-
拍攝《南京抗疫現場》的日本導演火了,鈦媒體和他聊了聊背後故事
一位名叫竹內亮的、拍攝了《南京抗疫現場》的日本導演,最近火了。「初衷是因為著急!因為我也每天看日本的新聞報導,看日本的疫情越來越嚴重,但是日本政府防疫措施不到位,百姓也沒有危機感,出門不戴口罩,還去明星的演唱會……」竹內亮導演這樣感慨拍片的動因。
-
少年》導演許慧晶:希望紀錄片能真正幫助到拍攝對象
「我之所以要拍這部電影,是希望社會能夠關注到這些平日我們很容易忽視的邊緣人群,希望這部紀錄片能夠真正幫助到拍攝對象,對他們產生一種正向的、實質的影響。」導演許慧晶對鈦媒體表示,這就是他拍攝這部紀錄片的初衷。選角的挑戰《棒!少年》的紀錄片策劃緣起於許慧晶好友與孫教練的相識。
-
中國為什麼能做到?這位日本導演有話說
一位日本導演通過自己的視角,拍攝了一部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將「一邊把病毒控制好,一邊推動經濟發展狀態」的中國,真實展示在世界面前,也希望把中國「後疫情時代」的經驗和力量分享給其他國家,引起巨大反響。中新網記者近日專訪了該片導演竹內亮。
-
Netflix新片聚焦轟動全美虐童案,英文紀錄片《武漢戰疫紀》海外...
紀錄片在CGTN海外社交平臺上觀看量已超過400萬,其中CGTN YouTube 帳號上視頻觀看量達237萬。大量海外網友在觀影后留言,為中國、為武漢、為病患祈福加油。YouTube網友M9表示:「感謝武漢人民犧牲自己保護了我們,讓我們有時間了解情況,並提前做好應對病毒的準備。看這段視頻時,我的淚水湧了出來。快點好起來,中國」。
-
專訪:希望創造全世界民眾都能喜愛的作品——訪紀錄片《後疫情時代...
新華社東京1月8日電 專訪:希望創造全世界民眾都能喜愛的作品——訪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導演竹內亮 新華社記者郭丹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和他拍攝的紀錄片《後疫情時代》近日在中日兩國走紅。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點讚、登上日本雅虎頭版、躋身微博熱搜第二名……這個生活在中國南京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用什麼魔法,讓他既「閃亮中國」,又被日本媒體認可呢?7日,記者對竹內亮進行了專訪。 「我非常驚訝,也非常榮幸能得到華春瑩的點讚。疫情發生一年以來,許多西方國家的媒體包括日本對中國都有一些偏見,我正是希望他們能客觀看中國,所以才想起策劃這部紀錄片。」竹內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