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望秋雲,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正是山水畫之境外之境

2020-12-15 北京復聖軒文化傳媒

曹述和《高山瑞雪圖》

場景展示圖

其山水通過墨色的嫻熟穿插,枯與溫的交疊,濃與淡的配置,疏與密的錯落,精細與概括的對比顯示出其對畫面結構布局的嫻熟和老成。

曹雲峰《荷塘詩意》

場景展示圖

筆墨韻致,清新高雅,畫中境界空靈縹緲。

範嘉桓《山鄉秋韻》

場景展示圖

傳統筆墨基礎紮實,山水石質堅疑,樹林茂密,雲氣浮動,法度嚴禁,富有生活氣息。

高山虎《雲中山裡山》

場景展示圖

闊筆縱橫,氣勢磅礴,內蘊無限生機,山石用筆濃淡乾濕相融合,虛實相生,變化萬千,內涵筋骨,力透紙背,流暢自然。

郭斌《溪山獨釣》

場景展示圖

整體觀看,布局疏密有致,墨色濃淡相宜,氣韻生動,意境深幽,富有生活氣息,充滿「山水精神」的人文情懷。

姜永《山青水秀》

場景展示圖

畫家力求把色彩同水墨協調起來,將自己的人生信念和審美最求,一併融入到其彩墨世界、於空谷幽泉中,令觀者感受到那份久違的清新和遠離塵囂的寧靜。

蔣元生《嶽陽樓》

場景展示圖

此幅佳作意境清幽,富有詩情畫意,山水畫是人文和自然,畫家和作品的高度統一,茫茫山水間蘊藏著宇宙之間的無限奧秘。

蔡永田《蒼巖觀瀑》

場景展示圖

濃淡相宜筆墨和色調描繪的畫作,一種清新淡雅之氣在畫作中充盈,表現出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闊,給人獨特的視覺美感。

【 復聖軒字畫網 】北京復聖軒文化傳媒

相關焦點

  • 陳永鏘·望秋雲而神飛揚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秋分過後,涼風習習,丹桂飄香,正是美好宜人的時節。 陳永鏘此幅《門前秋水》也頗有秋日更勝春朝之意,引人神思飛揚。 論及山水畫中的"暢神"功用,王微曾在《敘畫》中說道: 望秋雲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雖有金石之樂,珪璋之琛,豈能彷佛之哉?披圖按牒,效異山海,綠林揚風,白水激澗,嗚呼!豈獨運諸指掌,亦以神明降之,此畫之情也。
  • 「望秋雲,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山水畫之境外之境
  • 藝術雲展:望秋雲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中國古代山水畫作品展
    其中山水畫是以描繪山川景色為主題的繪畫。在魏晉時期,山水作為人物畫的背景出現。隋唐時期,以展子虔的《遊春圖》為標誌,山水畫成為獨立的畫科。我們縱覽山水畫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宋代,以自然為美的丘壑山水;元代,以心境為美的抒情山水;明代,以筆墨為美的傳統山水。望秋雲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
  • 國畫聖手孫大威:情注水墨思浩蕩
    這正是當代國畫大家孫大威的作品給我的感覺,其水墨擅長「以情入畫」,氣韻生動,真率雅致,酣暢淋漓,動中藏靜,收放自如,用墨深淺有度,用色顯而不飄,畫面把控靈動,彰顯雅樸氣息,胸中有清越之氣,筆底有隱隱風雷之聲。他是唐宋盛音的歷史傳承者,詩意地棲居於天地之間,「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抒發著其對自然與生活的深刻體驗以及獨特的創作思想。
  • 書畫家影像網|中國畫美在:神、情、意、趣
    那麼在欣賞中國的過程中主要體現在神、情、意、趣四個方面。神人們在觀賞繪畫作品時,往往著眼於畫得像不像,迷戀於彩色照片的華麗細膩,跟真的一樣。中國畫的排斥自然主義的逼真描繪,不僅不是它的缺點,反而是其藝術魅力之所在,是其立於世界藝壇獨樹一幟的特色。
  • 山水之象,氣者,心隨筆運,取象不惑;韻者,隱跡立形,備遺不俗
    與歐西之「風景(landscape)」不同,中國傳統山水畫極端強調人文內涵,習慣於在具體的空間營造過程中追覓某種心照不宣的「玄學」意味。「畫山水有體:鋪舒為宏圖而無餘,消縮為小景而不少。看山水亦有體:以林泉之心臨之則價高,以驕侈之目臨之則價低。」
  • 張際才:為什麼現代人要畫現代山水畫?
    就是指畫面整體呈現出來的躍動的態勢,這裡既有畫面形象呈現出來的動感,也有蘊含於筆墨中的起、承、轉、合的變化與節奏,也有表現在構圖上有意識構思出來的奇峻之境。(張際才 《夢回故鄉》 2010年 68x68cm)四、中國山水畫的意境,實則是一個詩化了的自然;看似寫形,實則畫境,一種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詩境。「詩畫一體」「畫中有詩」是中國山水畫審美哲學的理想境界。
  • 人情閱盡秋雲厚
    人情閱盡秋雲厚史飛翔張立多才,人所皆知。蘇軾就曾感慨:「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後世文人也往往將詩、書、畫看作是一個人綜合修養的體現。古人常講「衰年變法」,張立卻是「中年轉型」,從文學轉入繪畫,實現華麗轉身。這一轉折在外人看來或許有些突如其來,但在張立卻是一種生命的必然,是水到渠成、花開見佛。第一次看到張立畫作的時候,我大吃一驚。
  • 內於山水 抒於筆端,畫家林德坤山水畫作品欣賞
    收藏字畫作品 林德坤寫意山水畫《春山雲起圖》 作品來源:易從網   山水大物也,人之看者,須遠而觀之,方見得一障山川之形勢氣象,若雅士人物,小小之筆,即掌中几上,一展便見,一覽便盡,此皆畫之法也。
  • 許振:由黃山畫派領略山水與人格之美
    新安畫派又稱黃山畫派,對中國畫具有承前啟後的影響,代表人物是漸江、梅清、石濤,以及近代的山水畫大師黃賓虹。  7月5日,「水韻青花」開創者、新黃山畫派代表畫家許振走進「青睞雲課堂」,帶領大家近距離賞析了漸江、梅清、石濤三位黃山畫派的鼻祖巨匠,以及後來集山水畫之大成者黃賓虹先生的畫作。
  • 劉驍純:中國傳統山水畫中的高遠意象
    中國山水畫以重巒疊嶂的高遠意象最為獨特,西方風景畫則以雲水山林的平遠景觀更為普遍,這倒是真的。  中國傳統山水畫中的高遠意象在西方風景畫中是沒有的。  所謂高遠意象,指畫面以大山堂堂的主峰構成主體形象,主峰聳峙而有高意,主峰位於中遠景而有遠意,主峰歷歷在目而有居遊之意。
  • 「藝術中國」——許太學山水畫之淺談
    2013年,國畫作品《淡淡春風色》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慶花博——紀念惲南田誕辰380周年暨全國花鳥畫作品展」,並獲得優秀獎。2014年,國畫作品《日常如小年》入選「第三屆全國少數美術作品展」,並獲得銅質獎。
  • 閩東之美 惟水墨寫之——品王信聰水墨山水畫
    一嘆,閩東之美,感動畫者。怪不得,信聰要畫閩東,原來這裡別有洞天。閩東寫生創作歸來的王信聰,對閩東充滿了眷戀,筆下的山水,也算是閩東之行的一個完整記錄。閩東,是福建省寧德市的代稱。閩東依山傍海,山巒疊嶂,景色秀麗,旅遊資源豐富多彩,獨具特色。
  • 雲田畫論_淺論傳承中國山水畫之現實意義
    最早的論述是唐朝張懷瓘《畫斷》,他以神、妙、能三品來評定畫家水平之高下。影響力最大的論述則是南齊謝赫,他在《古畫品錄》裡說,「畫品」是用來區分眾畫之優劣的,他總結提出了「六法論」,是中國古代品評繪畫作品的標準和重要美學原則,一直影響到今天。具體的六法,這裡就不一一細說了,有興趣的可以到我的官方網站查閱雲田六法感言,裡面有詳細論述。
  • 山水畫鑑賞,原來這麼簡單
    山水畫鑑賞主要從意境、筆墨、設色、構圖、氣韻這幾方面入手。山水畫鑑賞之意境「寫意」是文學概念,中國畫之所以引用「寫意」一詞,概因其言簡意賅,以少勝多之意。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好的山水畫,要有美的意境。在淡彩山水畫中,以水墨為主,色彩只起輔助作用,用色要求「淡雅」、「清透」。諸明老師的水墨山水畫非常經典,很好地做到了「墨不礙色,色不礙墨」。即墨足之處用色要清淡、透明,不讓色覆蓋了墨;濃的色彩用在墨少之處,不讓墨破壞了色的清麗。這幅畫景物描繪細緻,層次分明空間距離感很強,展現了不同尋常的江南水鄉美景,讓人對畫中描繪的煙雨朦朧中的江南心生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