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的追求夢想,所以,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哦~近日,深圳一年輕女子就「倒」下了……
手腳乏力,很多人通常認為休息幾天就好,不會考慮及時就醫。深圳22歲年輕女士小劉(化名),也沒有想到,自己手腳無力不到兩天,竟發展至行動困難,呼吸衰退!回憶與「死神擦身」而過的驚險38天,轉危為安的小劉心有餘悸地說:「這種病太恐怖了!」而這個恐怖的疾病,是她聽都未聽過的:急性吉蘭-巴雷症候群(肌無力的一種疾病)!
小劉是深圳某家單位員工,由於工作繁重,經常熬夜。三個月前,也就是去年11月的一天,小劉一早起床,卻發現十分乏力,勉強才能夠下床。「也許近期工作太忙,累著了」,小劉心裡僥倖地想,於是強忍不適繼續工作。
但是沒有想到,第二天,她四肢無力加重,無法自行下床。朋友趕緊將她送達了南方科技大學醫院急診科就診,急診科判斷可能是神經系統類疾病,很快送到神經內科住院部監護病房。「我才20多歲,為什麼會這樣呢?」躺在轉運床上的小劉,紅著眼眶對醫生說,醫生不斷寬慰她。
到病區後,接診的神經內科醫生警惕起來,一邊詢問病史,一邊給她進行神經系統查體。原來,小劉入院前一天就有了手腳乏力感,睡一覺後未見好轉。第二天,手腳乏力越來嚴重,無法獨自行動,故趕緊就醫。
入院後不久,患者手腳無力症狀越來越重,呼吸越來越費力,一口氣下只能從1數到6或7,繼而發展為四肢全部無力,不能動彈。
患者症狀蹊蹺且嚴重,南方科技大學醫院神經內科楊紅軍主任當機立斷為她做了腰椎穿刺,進行腦脊液自身抗體檢測。種種檢測結果與分析,都將她的病指向一種叫做「急性吉蘭-巴雷症候群」的疾病。
症狀很像「鬼上身」?
「洗血療法」讓患者轉危為安
吉蘭-巴雷症候群(GBS)是什麼?小劉和很多患這種疾病的人,第一反應都是,「從來沒聽說過這種病啊!」楊紅軍主任說,此病不常見,不少病人對此不是很了解。他說,吉蘭-巴雷症候群(GBS)又稱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以周圍神經和神經根的脫髓鞘病變為病理特點的自身免疫性周圍神經病,臨床表現為急性對稱性弛緩性肢體癱瘓,通俗點說就是「全身酥軟無力」,也是民間俗話說的「鬼上身」的一種。吉蘭-巴雷症候群是一種少見的病,資料顯示,年發病率為0.6~1.9/10萬人。「這種病不僅會導致病人四肢癱瘓,再發展下去甚至會影響呼吸功能、出現呼吸衰竭,將會有生命危險!」楊紅軍主任解釋道。果不其然,小劉病程惡化很快,相繼出現四肢癱軟、呼吸障礙,被緊急送進了ICU。楊紅軍主任做過類似患者的救治,腦脊液和神經電生理檢查結果可診斷這個疾病,一旦得了這個病,若診斷或治療不及時,患者預後較差,3%的患者會死亡。小劉就診比較及時,所以是幸運的。幸運的小劉,在ICU精心治療一周後,吉蘭-巴雷症候群的病情發展明顯阻斷,四肢無力、呼吸困難的症狀緩解,就轉回神經內科普通病房,接受神經營養、神經康復等對症支持治療。又經過兩周,小劉無力症狀日漸好轉,可以在他人幫助下下床活動、做康復訓練,講話也越來越有力。
第38天,小劉康復出院!目前,她在家裡休養。楊紅軍主任說,「她真的很幸運!其實患上這個疾病,由於神經損傷,如果病人掉以輕心拖延治療,可能會落下嚴重後遺症。此次治療中,免疫吸附療法發揮了很大作用。」
這個病最愛盯這類年輕人
長期熬夜加班免疫力低下
正值花季,為何會患上這種疾病?楊紅軍主任說:「看似簡單的『咽部不適』和「全身乏力」,帶來的後果卻有可能是一口氣呼吸不過來,斷送了花季年華。」原來,急性吉蘭-巴雷症候群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易發生在體質虛弱或者免疫力下降時期。楊紅軍說,現如今,城市的年輕人連續熬夜、疲勞、缺乏健康生活習慣、缺少鍛鍊、長期勞累加班等使免疫力下降,致身體呈「亞健康」狀態,讓疾病有了可乘之機,加上,近期氣溫驟冷,不少年輕人沒有注意保暖,容易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繼而引發此類疾病。因此,年輕人要關注自己身體。急性吉蘭-巴雷症候群在我國好發於兒童和青壯年,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約半數病人有前驅感染,即在發病前數日到數周內常有感染史,如咳嗽咽癢、流涕、發熱等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腹瀉、嘔吐等消化道症狀。這類患者往往都是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剛開始會覺得全身乏力,數日至2周發展至高峰,這個過程可以伴隨肢體麻木、視物模糊等症狀。比較典型的發病者會在數小時或短短數天內無力從下肢上升至軀幹、上肢或累及腦神經,嚴重者甚至會導致呼吸肌無力,出現呼吸衰竭。
因此,楊紅軍主任提醒,因這種疾病的發病原因並不明確,所以不要忽視任何一次看似常見的腹瀉或感冒。一旦出現異常症狀,需提高警惕及時就診,爭取救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