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著紅骨山羊幼崽,李所平樂開了花。攝影:鄧楚瑜
直到現在,李所平還不太敢相信,家裡從太爺爺那輩就開始飼養的山羊品種中,竟有我國一個新的山羊品種——紅骨山羊。
李所平今年42歲,家住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東山鎮舊城村委會李家寨村,種煙已有15個年頭。作為地道農民,養羊和種烤菸,他最喜歡也最拿手。
12月8日下午,3隻紅骨山羊——1隻大羊、2隻小羊正在羊廄休息。「『大部隊』一早就趕去放了,剩下的這3隻,大羊前段時間摔傷了腿,在廄裡休養;小羊出生沒幾天,不放心趕出去……」離開羊廄回到客廳,李所平打開話匣子,他說自家一共養了260多隻羊,有140多只是紅骨山羊。
李所平家養羊的歷史得追溯到新中國成立前,他聽父親說,太爺爺那輩家裡窮,為了種地能有肥料,便開始養山羊,攢起的羊糞撒到莊稼地裡好得很。到了爺爺及父親這輩的時候,山羊規模擴大,靠著賣羊換來的錢,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東山鎮植被茂密,土地條件不錯,發展種植、養殖業有先天優勢。2005年養羊的同時,李所平向當地菸草部門提出烤菸種植申請。「雖然養羊收入不錯,但我還是覺得過日子要上『雙保險』。」這位性情耿直的彝族漢子樂呵呵地說。
紅骨山羊。攝影:李所平
啥時候發現家裡的羊不太一樣呢?「宰羊時發現羊骨頭呈粉紅色,還以為是羊生了病,請獸醫看,啥毛病都沒有。」李所平說,大概在父親這輩時,發現養的羊裡,一部分羊的牙齒和牙齦與其它羊不同,正常情況下,羊的牙齒和牙齦呈乳白色,而這些羊則為粉紅色。當時家裡人以為羊吃了會染色的植物,結果沒那麼簡單。
2006年,彌勒市(時為彌勒縣)的畜牧部門在對轄區內畜禽遺傳資源調研時發現,東山鎮有一種山羊品種與當地長期畜牧的山羊不同,經研究,這種山羊肉中鈣、磷含量低於普通山羊,鍶、鋅等微量元素含量則高出很多,屬我國一個新型的山羊品種。自此,紅骨山羊的神秘面紗被揭開。
聽到這個消息,李所平一家很欣喜,接下來的時間,一家人像呵護至寶一般養殖著紅骨山羊。
接過父親交來的「接力棒」後,2008年至今,李所平逐步擴大紅骨山羊的養殖規模。一同擴大的,還有他家的烤菸種植面積。今年,早已是職業菸農的李所平種了27畝烤菸,收入15萬元。「養殖業畢竟有風險,多種一些烤菸,能多一些抵禦風險的底氣。」李所平說。
如何延續紅骨山羊這一特有的品種?種植烤菸之餘,李所平把精力投入到養殖上。精心照料下,他養殖的紅骨山羊群實現了代序的良性更替,經濟收入增加的同時,也保證了羊群的品種純度。
「老輩人把『紅骨山羊』傳到了我手上,我有責任把這個品種傳承下去。」李所平說。(鄧楚瑜)
(責編:徐前、朱紅霞)
【來源:人民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