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專注於眼前的事物,世界的樣子也就暫時不重要了。」
在日本,天婦羅是最受歡迎的料理之一,
上至德川家康下至平民都喜歡,
和「壽司」、「蕎麥麵」並稱江戶三味。
但與壽司、蕎麥麵的清淡不同,
天婦羅屬於「油炸系」。
儘管有悖於日本清淡飲食傳統,
天婦羅仍十分賣座,
如東京銀座的「天婦羅近藤」。
想吃上近藤的天婦羅,
至少要預約排隊一個月。
小小的天婦羅,究竟有怎樣的魅力,
讓全世界的食客心馳神往?
一向注重養生的日本人,
為何獨愛這道「油炸」的料理?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
天婦羅就是油炸物。其實不然。
如果只是把天婦羅當作油炸物,
那就不能成為藝術品。
天婦羅乍一看似油炸那麼簡單,
實則是「蒸煮的藝術」。
因為天婦羅的食材和面衣本身都是有水分的,根據水油不相溶的原理,利用給油加溫後產生的熱量對食材進行「脫水」,炸油會把食材多餘的水分「烤」掉,而面衣裡的水蒸氣則同時對封閉在內的食材「蒸熟」,在「烤」和「蒸」的共同作用下,逼出食物鮮甜的天然滋味。
在日本,人們把天婦羅稱為「油炸的刺身」。
「天婦羅近藤」的主廚近藤文夫曾說:「天婦羅不僅只是油炸食品,也是清蒸食品。」「蒸」出來的天婦羅並不油膩,放在紙上幾乎滴油不沾,也難怪一向喜歡清淡飲食的日本人,會如此喜歡。
把天婦羅「不油膩」做到極致的,當數近藤文夫,他的天婦羅跟一般家庭相比,卡路裡僅有一半,他的店也以「吃天婦羅,就來近藤」而聞名全國。
從「靠臉」入行到天婦羅名師,
近藤文夫花了52年在鑽研
這位聞名全日本的天婦羅大師,如今已71歲。
當初因為「長著一張和食的臉」而與天婦羅結緣。
近藤沒有浪費這樣的「天賦」,
52年一直用心鑽研,
不僅第一個發明了蔬菜天婦羅,
更是多年榮獲米其林二星。
日本是個崇拜工匠精神的國度,
而近藤完美的將這種精神運用在天婦羅上。
他對食材十分嚴苛,講究「不時不食」,
當季的再貴也供應,
不當季的再怎麼想吃也沒有。
為了尋找最好的食材,
他的足跡踏遍全日本,
北海道初夏的蘆筍、
秋葉縣冬日的番薯,
巖手縣的原木香菇,
他都必須親自挑選,
甚至會和菜農討論改變培育方法,
以期種植出更美味的蔬菜瓜果。
天婦羅的技術,70%看油溫,20%看面衣,10%是對新鮮食材的講究。
近藤對細節的嚴苛,在用油上更加體現出來。他認為好的油,要有香氣,又不能太過濃鬱,不蓋過食物的本味;能量要足,保證在極短的時間內讓食材迅速上色,同時激發出食材的本味。多年來,他秉承著「油,才是天婦羅的靈魂」的信念,一直在尋找更合適的油。
他拒絕過歐巴馬,
卻不拒絕任何讓天婦羅變得更好的嘗試。
他的「大膽」還不止於此。傳統天婦羅料理是河海鮮的天下,蔬菜的話語權極少近藤文夫卻「離經叛道」,頂著巨大的壓力開創了一個蔬菜天婦羅的時代,不可謂不大膽。
匠人往往意味著固執,日本的天婦羅大師都「固執」認為芝麻油是最適合炸天婦羅的油。近藤文夫卻一直在嘗試新的可能。恰逢2017年金龍魚稻米油在日本上市,近藤嘗試後驚喜發現,稻米油油質清淡,不會搶了食材的鮮味,而且上色快、能量足、油炸過程中還有清香,比之芝麻油,絲毫不遜色,非常適合炸天婦羅。
在日本,稻米油已有百餘年歷史。
那為什麼金龍魚稻米油一經上市,
就能得到這位國寶級天婦羅大師的認可?
那是因為,除了匠心,
還有和近藤一樣追求完美的固執。
金龍魚十年磨一瓶好油,靠的不止是匠心,更是對完美的執著追求。經多次檢測,「雙一萬」是好稻米油的黃金營養比例,為了找到這個最完美的平衡點,金龍魚耗時十年,在幾千次試驗中尋找細微的差別,勢必達到「雙一萬」的標準,多一分少一毫都不行,沒有所謂的「差不多」,只能是「剛剛好」。
10年固執,終攻克世界難題,研發出「雙一萬」標準。也正是這樣固執做好產品的匠心,才與大師「惺惺相惜」。
藤文夫說:「有人說做天婦羅好像在放花火。我放了一生花火,依然享不盡其中的樂趣。」所謂匠心,是一旦開始,就是一輩子。對近藤來說是如此,對金龍魚來說也是如此。
金龍魚邀請您放下塵俗
返樸歸真
品出生活的獨具韻味
↓↓↓↓天婦羅大師同款,京東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