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解決知情同意書籤字難問題?醫生or護士?

2020-12-16 護士網

患者,張某,男30歲,急性胰腺炎,體重210斤,因疾病早期需要給予大量液體復甦,每日需換三個留置針才能完成輸液,血管條件太差,向醫生說明情況,給予留置PICC導管。護士拿置管知情同意書到患者床邊去說明操作事項以及籤字時,患者不理解為什麼這項操作要由護士完成?護士能給他完成好嗎?這是有風險的操作,為什麼不是醫生來完成?一直不肯籤字,等到醫生來說明情況後,護士才籤字完成置管。

雖然這名患者不是第一個質疑我們護士的,但是一直這樣讓護士長很煩,規定以後護士評估血管條件後,如果需要置管,就向醫生說明,醫生去找患者籤字,籤好後,護士再去置管。可是沒過多久,醫生就有意見,認為這是護士在操作,為什麼要醫生去籤字。就這樣科裡護士推醫生,醫生推護士,一直沒能有一個徹底的解決方法。

小編也特意去查閱資料,上面寫的是醫務人員,沒有固定是醫生還是護士,兩者都是可以的。也特意去問了工作多年的護士,也沒有得到準確答案。

護士A:應該是醫生籤字,這份知情同意書是需要跟著醫生病例歸檔,屬於醫療文書,醫療文書就是醫生自己完成的;

護士B:護士籤字,一直以來就是護士籤字,護士直接完成的操作,應該由護士,直接找患者籤字;

護士C:醫護人員共同在的情況下簽字;

最後科室做出規定:有醫生先去向患者說明置管原因、置管人以及潛在風險後,護士在去向患者說明置管中的注意事項,最後籤字。這樣就很大情況下降低護患間不信任。為什麼會形成這種思維:

1. 患者對於醫生太過信任,只要醫生說的就是對的;

2. 傳統觀念太深,認為護士就是打針,發藥等伺候人的活,很難做出專業的技術活;

3. 醫生未給予護士尊重,所以在相互的合作中缺乏信任。

PICC置管知情書包括什麼內容

1. 患者年齡,床號,科室,住院號

2. 操作名稱:經外周導入中心靜脈置管(PICC)術。

3. 操作目的:①減少頻繁穿刺外周靜脈的次數,減輕病人痛苦;②避免化療藥物外滲引起的併發症;③中心靜脈導管實施化療和幹細胞輸注安全規範有效,保護外周靜脈。

4. 實施過程中及實施後可能出現的危險,併發症和意外情況:①因個體差異,可能會出現穿刺及置管失敗,需要再次穿刺;②病人可能會發生導管異位、脫落、脫出、斷裂、堵塞、血管栓塞、個別病人不能耐受置入的導管而治療途中拔管等情況發生;③病人可能發生局部不適、皮疹、出血、血管損傷、感染甚至潰瘍;④病人可能因為術前緊張而發生心臟血管意外、異物刺激導致心率失常、靜脈炎、血栓形成;⑤可能發生穿刺部位血腫,皮下氣腫;⑥液體滲出,局部組織發生壞死;⑦其他難以預料的意外情況。

5. 同意操作籤字,無法籤字,就授權籤字,醫生籤字。

PICC穿刺流程

1.協助患者平臥,術肢外展與軀體呈90°,下墊防水墊巾,選擇靜脈:放置止血帶,選擇靜脈(貴要靜脈→正中靜脈→頭靜脈);

2.測量導管長度:從穿刺點至右胸鎖關節,再向下至第3肋間,自肘窩上方10cm處測量臂圍;

3.打開穿刺包,帶無菌手套,助手抬高術肢,操作者鋪無菌治療巾,放好止血帶;

4.消毒:75%酒精棉球消毒皮膚3遍,消毒範圍以穿刺點為中心,上下各大於10cm(直徑大於20cm),兩側至臂緣;75%酒精待幹後,碘伏消毒3遍(消毒要求:順時針一遍、逆時針一遍、順時針一遍),脫去無菌手套,手消液消毒;

5.穿無菌衣,更換無菌手套,助手協助取生理鹽水衝洗無菌手套上的滑石粉,鋪治療巾、孔巾,覆蓋術肢,暴露穿刺點,助手協助將PICC導管包、2支20ml注射器、輸液接頭、透明敷料打開放入無菌區內;

6.用注射器分別抽取20ml生理鹽水備用,取一支衝洗PICC導管,檢查導管的完整性(將導絲向外拔2cm)生理鹽水完全浸泡導管,同時預衝減壓套筒、連接器、無針輸液接,扎止血帶,囑患者握拳,使靜脈充盈;

7.實施穿刺:穿刺下方墊放無菌紗布,移去穿刺針保護套,在穿刺過程只需握住穿刺針針柄,以15-30°角進行靜脈穿刺,見回血後,降低角度再進針1-2mm,使穿刺針尖端完全進入靜脈,固定針芯,將插管鞘送入靜脈,左手食指按壓插管鞘前端止血,拇指固定插管鞘,囑病人松拳,助手協 助松止血帶,右手撤出穿刺針針芯,妥善放置;

8.送管:固定好插管鞘,將導管自插管鞘內緩慢、勻速送入,置入導管15CM時囑病人向穿刺側轉頭並將下頜貼肩以防止導管誤入頸靜脈,導管到達預定長度後囑病人頭恢復原位。

9.拔出插管鞘,送管置預定長度後,按壓導入鞘上端靜脈,穿刺點上方覆蓋無菌紗布,退出導入鞘使其遠離穿刺點部位;

10.撤出支撐導絲:將導管與導絲的金屬柄分離,左手輕壓穿刺點固定導管,右手撤出導絲,移去導絲時要緩慢勻速,妥善放置導絲(可以將導絲打圈放置);

11.修剪導管長度:保留體外5釐米導管以便安裝連接器,以無菌剪刀剪斷導管(成90度角垂直剪斷),注意不要剪出斜面或毛碴;

12.安裝連接器:先將減壓套筒套到導管上,再將導管連接到連接器翼形部分的金屬柄上,注意一定要推進到底,導管不能起褶,將翼形部分的倒鉤和減壓套筒上的溝槽對齊,鎖定兩部分;

13.抽回血和衝管:抽取回血再次確認穿刺成功然後用20ml生理鹽水脈衝式衝管,導管末端連接無針輸液接頭(回血不可抽入注射器內);

14.導管固定:移去孔巾,清潔穿刺點周圍皮膚,將體外導管放置呈「u」狀彎曲,穿刺點放置小紗布,用10*10cm無菌透明敷料覆蓋,以抗敏膠布交叉固定連接器和無針輸液接頭;

15.脫手套,用無菌紗布包裹固定輸液接頭並記錄時間,脫手術衣,整理用物,垃圾分類處理,交待置管後注意事項,書寫護理記錄及導管維護記錄,並保留導管條形編碼粘貼於知情同意書上;拍X光片,確認導管位置記錄檢查結果。

相關焦點

  • 國外法學:情感上的不知所措和醫療信息超載,影響知情同意的決策
    在這些情況下,臨床醫生的主要職責是預防傷害。臨床醫生應該學習如何履行這一義務。尤其近年來的越來越多的醫療新技術應用於臨床,這涉及到科學和技術信息,可以損害大多數患者的理解和決策能力。二.知情同意人們普遍接受的通說是生物倫理學中關於知情同意的共同觀點。
  • 做好知情同意 先學透四個漢字 (1)知:做知己知彼的智者
    點擊查看 最近,在旅美學者鄧明煜博士微信群讀到他的一篇自媒體文章,文章說「知情同意在美國沒有一個普遍的定義,每個州都不一樣,有的根本就沒有定義。」知情同意為中國醫療健康界所重視。北大的王嶽教授一直強調要「重新認識知情同意與醫患溝通」。
  • 順產刮毛遇到男護士,孕婦想讓丈夫來做,卻引來醫生一句胡鬧
    這位楊產婦簡直是「中獎」了一樣,若僅僅只是刮毛,她一閉眼就過去了,但是來的卻是一個「男護士」,這就太尷尬了,所以楊產婦提議讓丈夫來刮,卻換來了醫生的一句:胡鬧。 醫生為什麼說,讓丈夫來刮就是胡鬧呢?難道男護士就不是了嗎?
  • 杏仁醫生CEO馬丁醫生:先解決醫生的問題
    的主題演講,他主要觀點如下:1、如果看整個醫藥行業,不管藥品或者治療,最終是醫生來指定患者該享受什麼服務,該吃什麼藥,不是電腦,不是醫藥代表,也不是醫院,而是醫生; 2、如果不能解決醫生的問題,我們永遠也無法解決醫改的根本問題; 3、患者需要的服務和商品是什麼?是醫生的服務。整個生態圈就是新醫療的概念。
  • 護士夜裡向醫生匯報病情,醫生卻說:你是不是在搞我?
    醫護關係是臨床上永遠繞不開的話題,我相信很多初入職場的護士都會遇到這種類似的問題,一個人值夜班時,碰到突發情況,依靠自己所學的知識判斷不了病情的輕重,從而只能去找醫生匯報,在臨床上這本來就是正常的程序,但是如果正好碰上醫生繁忙或者夜班休息的時候,你匯報著醫生認為完全不足輕重的病情,就容易碰一鼻子灰,那遇上這種情況,我們到底該如何處理了?
  • 早產兒疑雲:心跳微弱的「死胎」和手術室內籤署的知情同意書
    一名在上海從業13年的產科醫生說,「只要出生時有心跳,就說明嬰兒是活著的。」對於「無自主呼吸」的問題,邯鄲市某三甲醫院新生兒科醫生表示,在不足28周娩出的胎兒中,這種情況很常見。通常情況下,這樣的孩子一出生就要搶救,「否則活的機率比較小。」
  • 馬拉度納之死現疑團:私人醫生被調查,護士曾在報告中撒謊
    知情人士向法新社披露,檢方啟動調查源於馬拉度納三個女兒達爾瑪、吉安尼娜和哈娜的訴求,她們質疑父親在位於首都北區蒂格雷的家中心臟出狀況時沒有接受恰當治療。一名知情人士說:「調查正在進行中,我們正問詢包括家屬在內的證人。」
  • 商丘早產兒疑雲:心跳微弱的「死胎」和手術室內籤署的知情同意書
    對於是否告知胎兒處境的問題,2020年9月3日、4日,新京報記者多次試圖聯繫手術醫生鄭某、分管病房的主治醫生秦某某。但商丘一院的工作人員均表示,上述醫生不在。2019年9月16日下午5點多,第一次聽說保胎有風險後,許俊的理解是大人感染後會影響胎兒。
  • 顧客被店內小浣熊咬傷 律師:《知情同意書》免責約定應無效
    紅星新聞記者也從成女士入館前籤署的《知情同意書》中看到,裡面提到場館內所有動物均為人工飼養,且均已注射狂犬疫苗及內外驅蟲,同時每年定期強化注射狂犬疫苗,無任何傳染狂犬病的可能。對於顧客在進入前所籤的免責《知情同意書》,吳軍表示,這更多的是一個告知,「就是說如果你要體驗這個項目,要把裡面的風險以及雙方的權責進行告知,如果你願意玩,肯定會承擔一定的風險」。他們也立即對所有員工進行培訓,「就算有《知情同意書》,一旦出現這種意外情況,我們也要主動地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推卸責任」。另外,他們也將對《知情同意書》的條款進行調整。
  • 印度護士也罷工了
    全印度醫學研究院的護士們共提出了23項要求,這些要求包括改善他們薪資中的不合理現象,廢除護士招聘中的性別限制,以及改善醫院的住宿條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解決有關護理工作人員薪資「異常」的現象。護士們表示,他們每月的固定工資是18,460盧比(約合人民幣1642元),但他們收到的工資卻是17,140盧比。他們說,他們的要求不是加薪,而是按照第六薪酬委員會(the Sixth Pay Commission)的規定付給他們工資。他們上個月寫信給政府,表示如果不儘快解決問題,他們將進行無限期罷工。
  • 順產遇男護士「剃毛」,產婦讓丈夫來,醫生怒斥:你以為玩呢!
    近期,王女士在醫院開始準備待產期,並且期間有護士來幫王女士「剃毛」,令王女士怎麼也沒有想到的是,如此尷尬的工作,醫院竟然派來了一名男護士,這可讓王女士尷尬壞了。趕忙制止他說:「備皮也不難,就不勞煩醫生了,乾脆讓我丈夫過來幫忙吧!」聽到這話,另一位醫生皺著眉頭嚴肅的說:「你以為玩呢?
  • 突發,大連一家醫院護士站被打砸,醫生被打|護士|醫生|大連|毆打|...
    深夜護士站混亂不堪22日凌晨,普蘭店中心醫院,吵嚷、辱罵和摔打物品的聲音,打破了神經外科病房深夜的安靜,有護工發現前來就診的是一名面部受傷的年輕男子,而陪同者陸陸續續來了近10人,「混亂,不敢說話。」護工這樣形容當時的氣氛。
  • 「醫生護士勝似親人」 因一句「腳蠻冷」,護士每晚打水給他泡腳
    老伴在日記裡寫下「醫生護士勝似親人」「這些醫生護士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這是萬松街武展社區居民舒紅英在抗疫日記中寫下的一句話。過年前幾天,她的老伴錢映臨出現感冒症狀。1月23日,他發低燒。第二天,女兒帶父親趕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
  • 醫生手術,必須經病人或其親屬籤字同意!這條法律究竟在保護誰?
    近些年來,醫生和患者及患者家屬之間的矛盾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民航總醫院「孫文斌殺醫案」、朝陽醫院「崔振國傷醫案」、鄂爾多斯中心醫院「王繼忠傷醫案」等等,不勝枚舉。因醫生未經家屬籤字擅自手術或者拒絕手術的案例,也是屢見不鮮。案例一某女難產大出血,生命垂危。
  • 英國老人被迫同意放棄疫情急救,傷了老人心,白求恩精神哪裡去了
    最近有媒體報導,醫生在詢問一位患新冠肺炎的患者症狀有無好轉時,順便詢問她是否願意籤署「放棄急救同意書」。俗話說的好「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感覺怎麼有一種不負責任的感覺呢。醫生是一個救死扶傷的的高薪職業,這麼做未免也太沒責任感了吧。英國醫療衛生系統,現在面臨巨大的疫情壓力,作出這種行為,也是出於自身能力的不足吧。
  • 公司裝智能坐墊:讓職工籤英文版知情同意書?這玩的是什麼招?
    ,據媒體21世紀經濟報導,涉事公司董事長回應稱,員工公開的產品,實為內部測試,目的並非監控,員工在被測試前已籤署過英文版的知情同意書。涉事公司董事長還回應說,對於HR知曉數據的問題,是因為HR對員工在座時間較為了解,可驗證測試數據是否準確。同時,涉事公司董事長表示,員工的使用數據不會計入考核、考勤。
  • 在醫院喊護士換針水,是稱呼「護士」還是「醫生」,哪個有禮貌?
    這個其實很簡單,我一般對於短期的在醫院看病時,就統一的都稱之為「大夫」或者「醫生」。因為我們國家很多人都有這個習慣,以這一個統稱來稱呼醫護人員也是常有的事。醫生或者說大夫的地位比護士要高,您要是統一的稱呼,醫生或者大夫肯定覺得很正常。
  • 在武漢,我和138個醫生護士度過了65天
    最後一天,中醫醫院護士蔡衛敏和患者擁抱告別我曾經問醫療隊的醫生老苑,這次來武漢,會給他人生帶來什麼改變麼?老苑說,那種改變在17年前就已經發生了。2003年,老苑即將進入非典一線,那之前,他受了一個同學在北京全款買房的刺激,剛聯繫好一家公司,準備從醫院辭職。
  • 男醫生要給產婦刮毛,孕婦要求丈夫來,醫生的回應讓護士偷笑
    分娩這一天,主治醫生告訴她,在分娩前要把下體的毛刮去。一聽到醫生的這個要求,張女士便十分緊張,因為是個男醫生,躺在病床上的她尷尬至極,不知道如何回應醫生的要求。思慮再三,張女士支支吾吾的說:「可不可以不刮呢?或者讓我的丈夫來刮呢?」醫生聽到張女士的這個提問,就知道她心裡在顧慮什麼。醫生嚴肅地說道:「要不也讓你老公幫忙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