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張某,男30歲,急性胰腺炎,體重210斤,因疾病早期需要給予大量液體復甦,每日需換三個留置針才能完成輸液,血管條件太差,向醫生說明情況,給予留置PICC導管。護士拿置管知情同意書到患者床邊去說明操作事項以及籤字時,患者不理解為什麼這項操作要由護士完成?護士能給他完成好嗎?這是有風險的操作,為什麼不是醫生來完成?一直不肯籤字,等到醫生來說明情況後,護士才籤字完成置管。
雖然這名患者不是第一個質疑我們護士的,但是一直這樣讓護士長很煩,規定以後護士評估血管條件後,如果需要置管,就向醫生說明,醫生去找患者籤字,籤好後,護士再去置管。可是沒過多久,醫生就有意見,認為這是護士在操作,為什麼要醫生去籤字。就這樣科裡護士推醫生,醫生推護士,一直沒能有一個徹底的解決方法。
小編也特意去查閱資料,上面寫的是醫務人員,沒有固定是醫生還是護士,兩者都是可以的。也特意去問了工作多年的護士,也沒有得到準確答案。
護士A:應該是醫生籤字,這份知情同意書是需要跟著醫生病例歸檔,屬於醫療文書,醫療文書就是醫生自己完成的;
護士B:護士籤字,一直以來就是護士籤字,護士直接完成的操作,應該由護士,直接找患者籤字;
護士C:醫護人員共同在的情況下簽字;
最後科室做出規定:有醫生先去向患者說明置管原因、置管人以及潛在風險後,護士在去向患者說明置管中的注意事項,最後籤字。這樣就很大情況下降低護患間不信任。為什麼會形成這種思維:
1. 患者對於醫生太過信任,只要醫生說的就是對的;
2. 傳統觀念太深,認為護士就是打針,發藥等伺候人的活,很難做出專業的技術活;
3. 醫生未給予護士尊重,所以在相互的合作中缺乏信任。
PICC置管知情書包括什麼內容
1. 患者年齡,床號,科室,住院號
2. 操作名稱:經外周導入中心靜脈置管(PICC)術。
3. 操作目的:①減少頻繁穿刺外周靜脈的次數,減輕病人痛苦;②避免化療藥物外滲引起的併發症;③中心靜脈導管實施化療和幹細胞輸注安全規範有效,保護外周靜脈。
4. 實施過程中及實施後可能出現的危險,併發症和意外情況:①因個體差異,可能會出現穿刺及置管失敗,需要再次穿刺;②病人可能會發生導管異位、脫落、脫出、斷裂、堵塞、血管栓塞、個別病人不能耐受置入的導管而治療途中拔管等情況發生;③病人可能發生局部不適、皮疹、出血、血管損傷、感染甚至潰瘍;④病人可能因為術前緊張而發生心臟血管意外、異物刺激導致心率失常、靜脈炎、血栓形成;⑤可能發生穿刺部位血腫,皮下氣腫;⑥液體滲出,局部組織發生壞死;⑦其他難以預料的意外情況。
5. 同意操作籤字,無法籤字,就授權籤字,醫生籤字。
PICC穿刺流程
1.協助患者平臥,術肢外展與軀體呈90°,下墊防水墊巾,選擇靜脈:放置止血帶,選擇靜脈(貴要靜脈→正中靜脈→頭靜脈);
2.測量導管長度:從穿刺點至右胸鎖關節,再向下至第3肋間,自肘窩上方10cm處測量臂圍;
3.打開穿刺包,帶無菌手套,助手抬高術肢,操作者鋪無菌治療巾,放好止血帶;
4.消毒:75%酒精棉球消毒皮膚3遍,消毒範圍以穿刺點為中心,上下各大於10cm(直徑大於20cm),兩側至臂緣;75%酒精待幹後,碘伏消毒3遍(消毒要求:順時針一遍、逆時針一遍、順時針一遍),脫去無菌手套,手消液消毒;
5.穿無菌衣,更換無菌手套,助手協助取生理鹽水衝洗無菌手套上的滑石粉,鋪治療巾、孔巾,覆蓋術肢,暴露穿刺點,助手協助將PICC導管包、2支20ml注射器、輸液接頭、透明敷料打開放入無菌區內;
6.用注射器分別抽取20ml生理鹽水備用,取一支衝洗PICC導管,檢查導管的完整性(將導絲向外拔2cm)生理鹽水完全浸泡導管,同時預衝減壓套筒、連接器、無針輸液接,扎止血帶,囑患者握拳,使靜脈充盈;
7.實施穿刺:穿刺下方墊放無菌紗布,移去穿刺針保護套,在穿刺過程只需握住穿刺針針柄,以15-30°角進行靜脈穿刺,見回血後,降低角度再進針1-2mm,使穿刺針尖端完全進入靜脈,固定針芯,將插管鞘送入靜脈,左手食指按壓插管鞘前端止血,拇指固定插管鞘,囑病人松拳,助手協 助松止血帶,右手撤出穿刺針針芯,妥善放置;
8.送管:固定好插管鞘,將導管自插管鞘內緩慢、勻速送入,置入導管15CM時囑病人向穿刺側轉頭並將下頜貼肩以防止導管誤入頸靜脈,導管到達預定長度後囑病人頭恢復原位。
9.拔出插管鞘,送管置預定長度後,按壓導入鞘上端靜脈,穿刺點上方覆蓋無菌紗布,退出導入鞘使其遠離穿刺點部位;
10.撤出支撐導絲:將導管與導絲的金屬柄分離,左手輕壓穿刺點固定導管,右手撤出導絲,移去導絲時要緩慢勻速,妥善放置導絲(可以將導絲打圈放置);
11.修剪導管長度:保留體外5釐米導管以便安裝連接器,以無菌剪刀剪斷導管(成90度角垂直剪斷),注意不要剪出斜面或毛碴;
12.安裝連接器:先將減壓套筒套到導管上,再將導管連接到連接器翼形部分的金屬柄上,注意一定要推進到底,導管不能起褶,將翼形部分的倒鉤和減壓套筒上的溝槽對齊,鎖定兩部分;
13.抽回血和衝管:抽取回血再次確認穿刺成功然後用20ml生理鹽水脈衝式衝管,導管末端連接無針輸液接頭(回血不可抽入注射器內);
14.導管固定:移去孔巾,清潔穿刺點周圍皮膚,將體外導管放置呈「u」狀彎曲,穿刺點放置小紗布,用10*10cm無菌透明敷料覆蓋,以抗敏膠布交叉固定連接器和無針輸液接頭;
15.脫手套,用無菌紗布包裹固定輸液接頭並記錄時間,脫手術衣,整理用物,垃圾分類處理,交待置管後注意事項,書寫護理記錄及導管維護記錄,並保留導管條形編碼粘貼於知情同意書上;拍X光片,確認導管位置記錄檢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