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冥想的初學者,在練習一段時間後,總感覺不得要領,無法體會冥想的精髓。這也許是因為,你從一開始,對冥想的理解就錯了。
01冥想不只是「一動不動」
在很多人的理解裡,冥想就是靜坐、沉思、一動不動,即使腿已經坐麻了,身體已經很不舒服了,也不能改變姿勢,否則就是「定力不夠」。
冥想不是吃苦,人不會對一件令自己痛苦的事充滿好奇。如果在每一次練習之前,你都需要做很長時間的心理建設,強迫自己投入,那就與練習冥想的初心背道而馳了。
靜坐,只是培養並加強冥想成為生活方式的方法,你可以選擇這種方法,也可以選擇其他方法。靜坐的時候,如果感到身體不適,大可以去調整,甚至中斷練習,冥想是為我們提供舒適感受的,不是讓我們吃苦受罪的。
它不是一場苦行僧式的修行,而是在每一次的練習中,與內在的自己對話,體驗極致的專注與放鬆,它是一枚暫停鍵,讓我們在每一次暫停之後,都可以重新出發。
02冥想不受時間和環境的限制
冥想不需要你固定地抽出時間,隨時隨地在你需要的時候,都可以進行練習,穿衣服、做家務、洗澡、排隊、跑步……甚至在極度忙碌的狀態下,無論你身處何處,正在做什麼事,只要意識到自己需要暫停一下,都可以立即投入到對冥想的感受當中。
我們越是能在日常生活中,自如地投入到冥想練習中,就越是能體會到「正念冥想」的精髓。
它是我們的一種生活狀態,它其實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時時刻刻都與我們同在,即使在你閱讀這篇文章的當下也一樣。
當你時時刻刻都能保持正念,你就會在每一個當下,收穫更加細膩的感受,也越能體會到一心只做一件事時,大腦的清晰與冷靜。
我們總是抱怨自己太忙太心累,恨不得去山裡找到安靜的地方,遠離這一切才能練習冥想,才能獲得真正內心的寧靜。
然而,冥想其實是幫助我們,即使身處嘈雜或惡劣的環境,仍然可以發現原來有很多事物值得我們留心。
我們就生活在這裡,又能往哪裡逃。只要打開覺知的「天線」,你會發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獲得心靈的寧靜。
03冥想不是逃避現實,而是正面思考
「冥想是避世的,它可以讓我們逃離複雜的世界,不去想,不去聽,不去看,就這樣安安靜靜地待一會。」不少人對於冥想都持有這種看法。
然而,冥想是幫助我們認清自己的想法,面對現實,並檢視自身與生活經驗的緊密聯結。通過練習,你會更了解自己,並與他人建立更好地連接。
冥想也不是讓我們凡事只往好的一方面去想,避免對負面的思考。而是讓我們帶著覺知,真實體驗當下的每一種感受,清楚情緒是變化無常的,不加入任何評判,並利用看見、理解、繼而接受的進程,接受每一個念頭和情緒。
接納現實生活中的一切,並懂得處理任何時刻所產生的感受,我們才會作出與以往不同的選擇,以最佳的方式行事。
04冥想不是清空思緒
冥想是要我們接受思緒的產生和變化,接受自然發生的事情,完全無所偏好或取捨。事實上,我們也無法真正的清空思緒。
你越是抗拒它,它只會層出不窮。唯有接納、觀察,才能讓我們釐清情緒的全貌。
在冥想練習的過程中,被思維幹擾分神是無可避免的,這不代表練習失敗了,或者練習沒有成效。
事實上,要完全放掉雜念也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嘗試,去提升自己對意識的覺察。雜念出現,我們意識到,這就夠了。
通過反覆練習,出現雜念的次數變少,我們就會變得更加專注。
05冥想不是魔法 無法快速解決所有問題
冥想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好的體驗,但它並不能保證,我們能完全擺脫和消除生活中不好的體驗。
並不是說,練習冥想之後,我們看待生活就全是美好,滿是陽光,負面就會變得正面。無常才是人生的如常,負面並不會在我們的生活裡消失。
在練習的同時,或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是會感到沮喪、失望、氣餒、有壓力、甚至心灰意冷。
但冥想讓我們學會接納,接納無常,接納對自己的不滿意。全然地接納,調整了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它就像陷入泥濘裡突然遞出的一雙手,把我們拉出那段難捱的時間。
冥想無法一蹴而就,解決所有我們遇到的問題,事實上,也沒有這樣的救世主。但我們需要在冥想中找到自我,在自我中,找到戰勝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