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節氣過了之後,天氣變得更加寒冷,北京動物園的小動物們會不會挨凍?別擔心,動物園已為怕寒的動物們準備了暖氣、浴霸、加熱石、加熱棒等多種防寒保暖設施,並從飲食的角度增加營養,提升它們抵禦嚴寒的能力。
河馬是典型的怕冷動物,在北京動物園的犀牛河馬館裡,河馬「津津」和它的孩子在寒冷的冬天,卻能享受著「溫泉泡澡」的待遇。只見工作人員將水池清理乾淨後,打開閥門,在池中放上22-24攝氏度的恆溫水,既能保證生活習性又能防寒保暖,可謂一舉兩得。
冬日裡,生活在美澳區的大食蟻獸,以及兩棲爬行館裡的象龜,最近也在享受浴霸帶來的溫暖。在浴霸的照射下,室內一直處於20°C左右的恆溫環境,這些動物就能夠輕鬆過冬了。
為了遮擋寒風,很多商場超市的大門上會加裝門帘,北京動物園的很多場館和動物進出通道也增加了門帘,在一定程度上確保獸舍溫度。
另外,兩棲爬行館裡的飼養員,利用一種類似普通石頭的加熱石,給豹紋守宮、西非擬蜥、荒漠麻蜥、鬃獅蜥等取暖;加熱棒則常用在水箱展館中,為豬鼻龜、圓澳龜、瑪塔龜等提供熱量。
除了浴霸、溫泉、加熱石、門帘等「硬體兒」,北京動物園還會通過飼料調整提升動物保暖的軟體條件,比如給食草動物提供苜蓿顆粒、熟黑豆等高熱量食物,增加動物抵禦嚴寒的能力。
北京動物園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動物的習性和氣溫變化的情況,北京動物園實行分階段防寒保暖措施以及溫度梯隊設置。早在去年9月份,一大批怕冷的動物們就已經享受到了提前供暖的「福利」。
據介紹,提前供暖也是有依據的,比如當夜間溫度連續3天低於14℃時,飼養員就需要為熱帶小猴、爬行動物等採取供暖措施,確保獸舍內溫度達到20℃以上。當夜間氣溫連續3日低於9℃,則需要為黑猩猩、長臂猿、馬來貘、象等熱帶動物採取供暖措施,保證獸舍內溫度達到15℃以上。
因此冬季逛動物園時,您如果在室外看不到動物,可以移步室內展廳。不過,也並非所有的動物都需要額外的保暖措施,像老虎、北山羊、羚牛等,在寒冷的季節來臨前它們會長出抗寒的絨毛來抵禦嚴寒,完全不影響冬日與遊客見面。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葉曉彥 攝影:王漢琦 趙玉麗
流程編輯:u022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