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入伏,天氣已經熱的不得了。解暑的話,除了吃西瓜喝冰飲,秦人還喜歡喝上一碗帶雞蛋絮的醪糟。甜絲絲、滑溜溜的醪糟酸甜可口,一口下肚暑氣頓消呢。
醪糟重在作醅,俗語叫「捂醪糟」,酒醅是蒸煮過、發酵好的糧食,民間習慣說「胚」,那是誤傳。做醪糟醅用江米浸泡,夏天泡八個時辰,冬天要泡十二個時辰。米心泡軟,水分控幹上籠蒸,用涼水反覆衝澆後,再控幹水分拌上糯粉,裝入缸內做醅,做醅的時候要用木棍在中間戳一個洞。酒醅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熱量,如果酒醅溫度過高會影響產酒的細菌生長,還會引起燒醅酸敗。因此,在酒醅中心挖一個洞可使酒醅及時散熱,有利於釀酒的順利進行,這是千百年口耳相傳的工藝。
小時候街上有賣醪糟的小攤,客人來了坐在條凳上,擺攤的老者招呼一聲「要不要加蛋?」,鍋裡添碗清水,手上加勁拉風箱,三兩下鍋就燒開,敲碎一顆雞蛋打入鍋中,舀一勺醪糟醅入內,燒開後加一點枸杞點綴,一碗澄明透亮,酸甜可口的雞蛋醪糟就做好了,老人孩子都喜歡。
醪糟也叫酒釀、米酒、甜酒、伏汁酒,是由糯米或者大米經過酵母發酵而製成的風味食品,南北方叫法不同。據《酒誥》記載:「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雲儀狄,一曰杜康。有飯不盡,委餘空桑,鬱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酒起源於遠古,是陳米鬱積,發酵後產生的。古人一直有喝米酒的習慣,無論是祭祀還是慶賀農業豐收、戰爭勝利,米酒都是必不可少的。
《周禮天官酒正》中記載:「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事酒,有事而飲也。昔酒,無事而飲也。清酒,祭祀之酒。「事酒」的釀造技藝在長安、戶縣、周至一帶的村莊裡還有保留,研究民俗學的朱立挺老師說,對不太懂酒的人來說,新釀的酒顏色淺、清亮,味道較淡,適合他們。對於對事酒了解一點的人來說,放一段時間的酒色深一些,再帶點米,口感濃一些。最後要算是喝家子了,對一些老喝家,酒擺上來,看一眼就知道酒的時間長短,聞一下就知道曲是大曲還是小曲、釀酒師的水平高低。
楊慎留下了千古名句「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往事,都付笑談中」。可見,濁是米酒的特徵,能釀出來酒質清透,幾乎無色或者微帶淡黃色的米酒,那就是上品了。李白有詩為證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可見優質米酒價格之昂貴了。
武松在景陽岡打虎,「三碗不過崗」的米酒喝了十八碗。山東社科院研究員王賽時在《中國酒史》中指出,以武松在景陽岡喝的村酒為例,那種酒接近於現在的黃酒,酒精度數在10度左右。這一點可以從店小二的描述可見一斑:「我這酒,叫做『透瓶香』;又喚作『出門倒』:初入口時,醇濃好吃,少刻時便倒。」醇濃、後勁大正是黃酒的特點。店家賣酒講究「薄厚」,篩酒的時候用帶網眼篩子的器具將酒糟剝離,使得酒精度數降低了不少。因此,好漢武二郎喝的村酒一定是稀釋過的,所以連喝了十八碗,不過這個量一般人也是不敢企及的。
酒史專家指出,漢朝人飲酒以「石」計,唐朝人飲酒以「鬥」計,可在宋朝均以「升」計。宋代一升約合一斤酒左右,宋人寫詩多以「三升」為限量。陸遊在詩中表述 「山路近行猶百裡,酒杯一舉必三升。」喝上三斤10度左右的酒,在宋朝就算是海量了,想想在夜市上,赤膊大漢一口氣飲上10幾瓶12度的啤酒,是不是有點武松的意思。
醪糟是低度數的甜酒,雖然度數不高,還真見過喝醪糟醉倒的。炎炎夏日,想念兒時在地攤上喝過的醪糟,那醪糟醅撈出來酒香四溢,現在超市裡賣的醅只有甜味,喝到嘴裡沒有酒香,也自然沒有「人自醉」的心情啦。
高巖簡介
資深媒體人、策劃人、美食專欄作家、中國陝菜網《高巖專欄》欄目主編
「陝菜網」微信平臺由陝西仁和萬國律師事務所劉陸訓、劉瑞、金凌律師團隊提供法律服務,如有侵權行為,必將追究責任。轉載請聯繫「陝菜網」公眾平臺
回復以下關鍵詞查看相關內容
陝西美食探秘之旅:
大荔 | 蒲城 | 富平 | 華陰 | 白水 | 潼關 | 澄城 | 合陽 | 韓城 | 華縣 | 臨渭 | 三原 | 乾縣 | 禮泉 | 涇陽 | 興平 |長武| 旬邑| 淳化 | 彬縣 | 永壽| 武功 | 秦都 | 渭城|漢苑| 周至 | 戶縣 | 清真專場|藍田 |官府菜| 高陵 | 臨潼| 閻良 | 長安 | 岐山 | 鳳翔 | 眉縣 | 金臺 | 扶風 | 麟遊 | 隴縣 | 太白 | 鳳縣 | 陳倉 | 渭濱| 千陽 | 楊凌| 耀州 | 王益 |印臺| 宜君 | 2015 研討會 |漢陰 | 嵐皋 | 漢濱 | 留壩 |略陽 | 養生宜君 | 城固 | 白水味道 | 養生印臺 | 陝菜在北京 |白水研討會| 陝菜品牌高峰論壇|
陝菜旺店:
手擀麵 | 蒸餃 | 菠菜面 | 郭老三面莊 | BiangBiang面 | 小田園食府 | 澄城水盆 | 八福長安餃子 | 大秦面莊 | 明輝樓 | 老陳家燴菜 | 大海子 | 西泰厚 | 老城味道 | 九大碗 | 福潤德 | 細柳臊子十三花 | 建行大廈 | 老秦味道 | 關中小廚坊 | 九煲一鍋 | 遇見長安 | 開鍋羊肉 | 一碗麵 | 海榮鍋貼 | 森鹿 | 尋味記涮吧 | 禧田園 | 天下第一面 | 星月樓 | 紫竹煎餅屋 | 元寶席面 | 德泰樓陝菜館 | 砂罐豆腐丨胖嫂威海海鮮 | 長安大牌檔 | 長安真味丨天順樓 | 春發芽 | 陽光森林丨香酥雞 | 聶家牛羊肉泡饃 | 大秦山莊 | 德泰樓宴會廳 | 雷記澄城水盆羊肉 | 貢院門大碗面 | 偉強飯莊 | 永壽大酒店 | 香正食府 | 秦源早晚羊肉 | 一家春酒樓 | 香再來飯莊 | 老郭家爐齒面 | 金地食府 | 錦翔熗鍋城 |
陝菜專欄:
如畫陝菜 | 陝菜春秋 |陝菜人物| 白劍波專欄 | 高巖專欄 | 何金銘專欄 | 朱立挺專欄 | 徐長安專欄 | 王子輝專欄 | 典藏陝菜 | 陝菜向東 | 陝菜培訓 | 陝菜情緣 |
陝菜在北京:
秦門陝西菜 | 京城陝菜 | 陝菜大講堂 | 陝菜文化沙龍 | 陝菜企業專題活動 |
其他:
永興坊 | 陝菜探秘 | 陝菜小鎮 | 關中十三珍 |
陝菜文化傳承創新的領導者!
陝菜信息服務第一平臺!
頭號陝菜新媒體!
編輯:紫萱
圖片:網絡
聯合運營:大唐博相府文化藝術酒店、陝菜研究院、中國陝菜網、陝菜文化研究會
支持單位:陝西省商務廳、陝西省烹飪餐飲行業協會、北京陝菜協會、三秦文化研究會
協辦單位:關中十三珍、陝菜小鎮、北京秦漢風韻、北京秦門陝西菜、索哥食品、紅餐網
媒體支持:華商報、地鐵報、微博大V自媒體、陝西電視臺影視娛樂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