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職場人不能不學的說話技巧

2021-01-13 魏晉寒

文章作者‖魏晉寒

圖片來源‖網絡

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我們的煩惱和憤怒,大多來源於「不會說話」這件事情上。包括對自己不會說話(說錯話)的懊惱和自責,也包括對別人不會說話(說錯話)的排斥和憎恨。

有的人評頭論足、口無遮攔,我們覺得這樣的說話方式粗魯無禮;有的人拘泥墨跡,支支吾吾,我們又覺得這樣的說話方式呆板僵硬。

除此之外,喋喋不休、頤指氣使、自私自利、肆意詆毀、冷漠無情……這樣的說話方式也會讓我們不愉快和不舒服,甚至還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和爭鬥。

與之截然相反,親和友善、相互尊重,有理有據,這些良好的說話方式不僅會讓自己感到輕鬆愉悅,同時也會贏得他人的認同和讚賞,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正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養成一套良好的說話方式,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妻子、孩子、同事、領導),都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

前些日子,我有幸拜讀了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撰寫的《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的名氣不可謂不大,更是很多職場人士必讀的經典書目。

「理論知識+實際案例+練習題」三位一體的內容編排,使得《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具有非常強的可讀性,也使得讀者更容易將「非暴力溝通」這套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工作中去。

——

——

——01什麼是「非暴力溝通」?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同一件事情,通過不同的語言表達,往往就會產生不一樣的理解效果和閱讀效果。比如以下這幾個例子:

A說法:我兒子經常不刷牙。

B說法:本周我兒子有兩次沒有刷牙就上床睡覺了。

……

A說法:我覺得你不愛我了。

B說法:我很傷心難過,因為我感覺你不那麼愛我了。

……

A說法:你將公司機密材料放在了辦公室,太令我失望了。

B說法:你將公司機密材料放在了辦公室,太令我失望了,因為我希望重要文件能夠獲得妥善保管。

……

A說法:你得獎了,我很高興。

B說法:你得獎了,我很高興,因為我希望你得到公司的賞識。

……

(備註:A為普通的說法,B為「非暴力溝通」的說法)

……

細細品讀以上兩種說話方式,我們不難發現其中的感情差異和方式差異。A種說法有些乾癟獨斷,不是那麼容易讓聽者接受。相比較而言,通過「非暴力溝通」改造下的B種說法,就委婉柔和了許多,同時也更容易讓聽者接受。

這就是「非暴力溝通」的作用和魅力。

因為童年時期的「暴力」陰影,使得作者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對「探求和平解決衝突方法」這一課題充滿興趣,這也是《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的由來。

很多時候,我們提到「暴力」二字,就會想到拳頭、刀具、槍械、戰爭……除了這些看得見的「肢體暴力」以外,我們的身邊還充斥著許多「語言暴力」,比如說諷刺、否定、批判、嘲弄……這些語言暴力就像是一個個無形的刀槍,對我們內心造成或大或小的衝擊和傷害。

用作者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話說:

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明確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我們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

這樣,在每一次互動中,我們都能聆聽到自己和他人心靈深處的呼聲。同時,它還促使我們仔細觀察,發現正影響我們的行為和事件,並提出明確的請求。它的方式雖然簡明,但能帶來根本性的變化。

這種觀點和《人性的弱點》當中的「自重感」有些類似。戴爾·卡耐基教育我們在談話當中,儘量滿足聽者的自重感(讓聽者覺得我們很重視他們),馬歇爾·盧森堡則是讓我們聆聽自己和對方的感受、需求以及請求。

——

——

——02「非暴力溝通的」四大要素。

通過對「非暴力溝通」定義的闡述,我們明確了它的四個要素,即:觀察、感受、需求和請求。這也是《非暴力溝通》整本書的精華所在。

①——觀察。

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我們仔細觀察正在發生的事情,並清楚地說出觀察結果,而不是臆測下的片面評論。

舉個例子:

A領導說:「我覺得你工作很不認真。」

B領導說:「我連續三天發現你上班期間玩手機遊戲,我開始質疑你的工作態度了。」

A種說法就是太過結論性的說辭,很容易引起聽者的反感和牴觸。為什麼我會覺得你工作很不認真,這無疑是缺乏理由的臆測和評論。

相比較而言,B種說法就是非暴力溝通下的「觀測語言」,使用這種說話方式往往更容易讓聽者信服和認同。因為(觀察)……,所以(結論)……,這樣可以使自己的觀點更明確的傳達給聽者。

②——感受。

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是感受。在我們的腦海中,有許多關於「心情」和「感受」的詞語,比如高興、難過、害怕、悲哀、激動、遺憾……

在《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裡,作者馬歇爾·盧森堡博士鼓勵我們將這些描寫「心情」和「感受」的詞語,引用到日常的交流當中。

舉個例子:

A說法:「你不能理解我!」

B說法:「我很傷心,因為我覺得你不能理解我!」

很多時候,我們在說話的時候,如果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表達出來,這樣無疑會更容易引起聽者的共鳴和認同,更容易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試想一下,為什麼我們在網絡上文字聊天的時候,發一些表示心情的「表情包」,會讓人們感覺更加親切。這和「非暴力溝通」的「感受」是相同的道理。

③——需求

非暴力溝通的第三個要素就是需求。比如我想得到什麼,我想知道什麼,我會產生怎樣的心情,這些都是自我需求的表現。

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在具體的語言表述當中,僅僅闡明了自己的感受,卻忽略了自己需求的表達,這樣容易疏遠彼此之間的距離,甚至容易產生不必要隔閡和矛盾。

舉個例子:

A說法:你說話的聲音很大,這讓我很煩躁。

B說法:你說話的聲音很大,這讓我很煩躁,我希望能夠擁有一個安靜的工作環境。

非暴力溝通強調:他人的行為反饋(願不願意安靜下來)和我們的感受(我很煩躁)有關,但更多的時候是和我們的需求(我希望擁有一個安靜的工作環境)有關。所以說,在自己的感受表達的同時,儘量將自己的需求表達出來。這樣更容易讓聽者接受我們的建議和驅使。

④——請求。

非暴力溝通的第四個要素是請求。和「需求」比較,請求是更深層次、更明確化的需求。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告訴別人,為了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我們希望別人能夠做些什麼。與此同時,「非暴力溝通」下的請求表述,最好是具體的語言表述,而不是「大概」、「也許」、「差不多」這些抽象的詞語。

舉個例子:

A說法:我希望你能夠經常做飯。

B說法:我希望你能夠每周至少做三次午飯。

以上兩個句子都是「請求」的表達,但是A句使用了「經常」來規定對方行為,顯然不夠具體明確,也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和分歧。什麼程度是「經常」,是每天一次?還是每周一次?

B句則是更為具體的請求,聽者能夠獲得明確的請求,說者也能夠獲得清晰的反饋(能或者不能),這樣就避免了執行過程中的分歧和誤解。

在我們日常工作中,這樣具體詳細的「請求」描述更加重要。完成什麼工作,多久完成,完成什麼程度,和誰合作。無論是站在領導角度的命令,還是站在員工角度的執行,這些基本信息在工作開展之初,都要有所傳達和有所反饋,以免在執行過程中出現分歧和埋怨。

——

——

——03「非暴力溝通」的目的。

在生活工作當中,我們總會犯這樣、那樣的溝通錯誤。比如《非暴力溝通》這本書提到的四種「異化」的溝通方式,也可以理解為不恰當的溝通方式。

第一,用自我道德的標準來評判別人。

如果一個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或者不能滿足我們的要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正確的、不道德的。這就是過分「以自我為中心」了。例如「你怎麼就給我這麼點吃的,你也太小氣了。」這樣的說話方式顯然有些自私自利。

第二,輕易的將兩者進行比較。

小時候我們總聽父母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比較,心裡自然會很不舒服,甚至會懊惱生氣。既然我們不喜歡拿自己和別人比來比去,也就最好不要輕易比較別人。

第三,遇事總想迴避責任。

我們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動負有責任。可是在我們的語言當中,總是包含很多「不負責任」的詞語。比如「領導是這麼要求我們的,所以我也就這麼做了……」,這顯然是在逃避責任。

第四,過分的要求有些強人所難。

我們總是希望別人能夠滿足我們的要求和請求,然而當別人不能滿足的時候,我們就會生氣懊惱,產生一系列負面情緒,甚至進一步的報復。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請求無疑是在強人所難,別人幫助是情分,不幫助是本分,我們應該坦然面對別人的回應。

綜合而來,「非暴力溝通」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我們能夠變換一種溝通方式,儘量避免以上四種「異化」方式(不恰當的溝通方式)。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繫。兼顧彼此之間的感情,兼顧彼此之間的需求和請求。而不是自私自利、頤指氣使的命令要求。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相反,非暴力溝通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繫。

相關焦點

  • 職場上說著說著就爭吵:使用非暴力溝通,三點讓溝通順利進行
    小張說:「達不成目標,跟我的工作不能配合,你得配合我。」就這樣兩個你來我往,誰都要對方配合自己。從旁邊的人可以聽到,到旁邊桌子的人能夠聽到,最後整個辦公室的人都能聽到他們的。 他們放下了耐心,臉紅脖子粗,開始吵了起來。這個時候,誰都不服誰,問題沒有解決,反而關係還僵住了。
  • 《非暴力溝通》如何才能好好說話不動氣,讓人際關係更和諧?
    最近,在辦公室聽了很多」糾紛「,與其說糾紛,但不如說人們不會好好說話,做不到溝通。比如:前兩天有個老人來找領導問他的補助金怎麼沒有到帳,兩個人只要平心靜氣地就能解決問題。不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其實只要大家好好溝通,就能解決問題,可大家寧願選擇相互抱怨和傷害,也不願坐下來談談。我一直在想到底是為什麼呢?到底怎樣才能做到非暴力溝通。不好好說話其實也是一種暴力,那麼暴力從哪兒來的呢?
  • 《非暴力溝通》:療愈自己,從看見自己開始
    作者發明了一種新的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即「非暴力溝通」。第一次讀《非暴力溝通》,是作為一本職場書籍來讀的。工作中涉及到同事之間的複雜問題溝通,往往覺得力不從心。從書中我學到了「非暴力溝通」的4個要素:觀察:我們此刻觀察到了什麼?
  • 《非暴力溝通》:別讓你溝通的態度,毀掉你生活的溫度
    不只是教養子女,我們每個人,平均每天都要說出7000多字,每天需要說話就像每天需要呼吸一樣。語言是人際關係的橋梁,我們通過說話來和別人建立聯繫、完善關係,表達自己。但沒有溝通的能力,就很難解開愛和理解的密碼:這本《非暴力溝通》,能幫助你成為非暴力語言的使用者,讓你自己和身邊的人,都能成為它的受益者,讓你的家成為充滿愛的地方。真的推薦你一讀再讀!
  • 《非暴力溝通》:這幾句經典語錄讓你知道如何與人溝通
    前幾日有幸讀到了《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為什麼說有幸呢?因為這本書我認為它是打開我新的溝通世界的大門。之前的我不管是當面聊天還是線上聊天,都讓我感覺到我是「話題終結者」,說著說著就沒人了。看了這本書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說話也是有技巧的。語言是窗戶,否則,他們是牆有時候我們會覺得我們說的話沒有人聽。我們易變生著氣,一邊想著他這個人怎麼這樣不聽我說話。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的話是打過去的一堵厚實的高牆,將你和對方都屏蔽在外。
  • 《非暴力溝通》:避開語言暴力的雷區,學會好好說話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於1984年創辦了非暴力溝通中心,志在幫助人們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解決社會中的分歧以及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盧森堡博士依據自己多年的經驗,編寫了《非暴力溝通》一書。這本書的實用性非常強。不但拆解了溝通的方法,還在章節後面附帶了很多小練習,甚至歸納了不少表達感受的句式和詞彙。
  • 學會非暴力溝通,拒絕語言暴力
    這些無心或者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隔膜、敵視。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馬歇爾·盧森堡 ,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創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
  • 職場人高效溝通的七大技巧
    在工作中,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這對工作的進展以及結果往往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那些在職場上混得風生水起,一路高歌猛進的人,無一不是與人溝通的高手。或者可以這麼說,他們的溝通能力肯定都是不差的,至少在中上水準。 很多時候,重要的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你怎麼說。
  • 《非暴力溝通》讓我們擁有輕鬆的人際關係
    今天為大家推薦一本書——美國作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為我們講了一個主題:如何有效地溝通,以及如何通過溝通消除生活、工作中的分歧,學會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的衝突.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經常會碰到因為溝通方式不對,讓對方造成誤解,甚至發生矛盾與暴力衝突的情況。
  • 如何提高職場中的溝通技巧和能力
    說話就像呼吸一樣,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我們需要通過這個橋梁,表達自我。但很多人對溝通能力有誤解,他一直覺得自己溝通能力不足,我要學習一下溝通能力。其實呢,你可能不是溝通能力不足,哪不足呢?01首先,很多人對溝通能力本身有誤解,好多人來學溝通能力的時候通常這麼說:我也想像別人一樣能說會道。其實「能說會道」,在財務工作的職場上不是第一重要的。在我們的工作中,溝通其實是解決問題中的一個方式,一切都是為了目的而服務。只要你能把問題解決了,有的時候該爭的爭,該吵的吵。
  • 別躲,看看你是否知道如何說話-《非暴力溝通》馬歇爾·盧森堡
    —題記《非暴力溝通》應該歸類為實用性的書,主要介紹溝通方法,豆瓣評分8.4。看完後也許能發現為什麼我們會被誤解?為什麼不會友好溝通?為什麼不會表達愛?整本書一共十三章,內容分別為:第一章:提出非暴力溝通四要素第二章:與非暴力溝通相反的概念第三章-第六章:展開說明溝通四要素第七章-第十三章:如何傾聽,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
  • 我,經常吵架,巧用非暴力溝通4要素,變身溝通達人!
    然後對話結束,沉默……他們說話就帶有一種挑釁和指責的意味,很容易讓人不舒服。其實,這種狀態反應出的是溝通的障礙。美國現代心理學之父馬歇爾·盧森堡給出了很好的解釋及方法。下面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01 非暴力溝通讓人們了解人性的另一面,換個角度切入會得到不一樣的效果02 把握非暴力溝通4要素,從此讓我們學會說話03 全身心傾聽別人並積極反饋,讓彼此的溝通更加順暢
  • 面對「不可理喻」的婆婆和不作為的老公,我如何非暴力溝通?
    我看說明書上寫著哺乳期婦女和14歲以下兒童都不能喝就拒絕了。老公一看這個產品是在中醫微信群賣的藥食同源的固體飲料,來路不明,連保健品都不是,還當神藥賣也拒絕了。誰知婆婆不死心,偷偷給6歲的大寶和剛半歲的小寶喝,後來是大寶告訴我們,我們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我和老公跟婆婆溝通數次,意思是如果你們喝著不錯,你們繼續喝,我們不反對,但是孩子們堅決不能喝。
  • 非暴力溝通 ⑦|一個人對生活的熱情,是從學會溝通開始的
    那麼我們如何運用非暴力溝通釋放壓力,同時向別人表達自己的讚美和感激,對生活充滿熱情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吧。作為母親,如果不能照顧好孩子,我們會感到愧疚。而作為職場女性,如果不能在工作上投入足夠的時間,不能施展自己的能力,也總感到對自己和他人不負責任。當我們身處激烈的思想鬥爭時,就會發現自己的頭腦中充斥著自責和批評。
  • 《非暴力溝通》:冷戰?無故受氣?有多少夫妻感情死在了不會溝通
    你有沒有經歷過,不會溝通,無故受氣的場景?你有沒有跟伴侶吵架時,往往因為你的一句話,伴侶就跟你冷戰好幾天,而你卻不知自己哪裡做錯了?你有沒有跟孩子溝通時,孩子根本就不願聽你的?我想不少人可能都遇到過,不會溝通,一句話說錯,往往讓你深處尷尬的境地。而這樣的次數多了,不僅溝通效率不高,更影響感情。
  • 非暴力溝通中的4大要素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其實不僅僅是夫妻溝通,在我們平常和戀人、親人、孩子、同事等對象的溝通,也容易產生這種情況,即聽到批評時,我們一般會申辯、退縮或反擊,來快速擺脫不安焦慮等不適心理。在這樣的溝通中,雙方誰也聽不進誰的,只能以爭執告終。
  • 慢讀書《非暴力溝通》第一次討論紀要
    作者簡介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由於在促進人類和諧共處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他獲得了地球村基金會頒發的和平之橋獎。盧森堡博士早年師從心理學大師卡爾.羅傑斯,後來他發展出極具啟發性和影響力的非暴力溝通的原則和方法,不僅教會人們如何使個人生活更加和諧美好,同時解決了眾多世界範圍內的衝突和爭端。
  • 《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
    大家好,今天共讀的是《非暴力溝通》第二部分,就是原書的第3-6章節,昨天我們初步了解了非暴力溝通的4個要素,那麼今天就來具體了解一下。一、區分觀察和評價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5、評論他人的能力時,把評論當成事實6、形容詞前加副詞時,容易把評論當事實二、體會和表達感受非暴力溝通的第二個要素就是感受。
  • 男子裝啞巴62年,寇乃馨嘲諷丈夫是二婚:非暴力溝通讓婚姻有溫度
    "讓你不喝酒就是不聽,以後生病不要指望我。"語言是人類溝通的橋梁,每個人平均每天說7000個字。表達自我,與他人完善關係、建立聯繫,都是通過說話,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好好說話。無論指責還是關心,用錯誤方式說話,不僅沒有效果,還會加速人與人之間的疏遠。
  • 《非暴力溝通》:一個人最高級的情商, 是不帶情緒的表達自己
    不帶情緒的說話,真的那麼難嗎?最近看了 一本書,叫《非暴力溝通》,作者是世界知名溝通專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關於如何好好說話,他在書中給出了答案。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倡導的非暴力溝通,不僅能穩固戀人之間的關係,而且還能將寒戰間的關鍵迅速解凍。整個過程,只需要四個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