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住不炒」的定位自被提出以來,一直在逐步落實,而房價大穩的趨勢已經深入人心。現在這個局面,想要靠炒房賺錢已經基本不可能,所以炒房客不可能再眷戀這個「舞臺」。
雖然說,完全杜絕炒房幾乎是不可能的是,但是炒房客大勢已去,接下來的時間應該留給剛需和改善購房者,畢竟自住才是王道。
但是現實是殘酷的。有錢買房的人不買房,那些沒有錢的人卻一直想買房。
坦率地說,現在的房地產市場已經發生了變化,傳統的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時代的需求。住房價格上漲,基本穩定在高位。也正是由於房價穩定,許多大城市的房價仍將保持高位。對於許多普通百姓來說,房價仍然很高。
所以,房淘惠想問一下,未來5年,還有多少剛需買房?
在某些專家看來,房地產是一個永動機,為房價上漲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經濟學家李鐵認為,我們的城市化潛力尚未得到充分釋放,未來的城市人口增長,具有巨大的住房需求潛力。到2030年,城市人口將達到10億左右,他們進入城市後將購房。房地產不是結束了,而是還遠遠沒有結束,它還有巨大潛力尚未發揮。
房淘惠想說的是,城市化確實仍在逐步推進,但是目前的城市化也與過去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新型的城市化,更加重視人們的需求,並以人為本。即使這些人進入城市,他們有錢買房嗎?即使買了房子,如果沒有不錯的可持續收入,他們還過不過日子了?
無獨有偶,還有一位專家也認為城市化可以為房地產的空間發展提供更多的能量,那就是任澤平。
經濟學家任澤平說:我國城鎮化還有20年,考慮到城市化進程,居民收入的增長,家庭規模的縮小以及房屋的更新等,未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據估計,從2018年到2030年,中國城市地區的年平均新住房需求將為11億至13億平方米。
近日,北京大學一學院院長劉俏表示,中國目前的城市化率約為60%,到2035年將達到75%甚至80%。隨著城市化率的提高,可能有近4億人會在城市住下來。
上面是幾位專家的觀點。房淘惠卻認為,按照目前的模式,這些人想要在城市住下來確實很難。如果沒有新的模式,或許真的沒有辦法安頓這些進城的人。
因此,有時房淘惠覺得專家的話過於樂觀,或者他希望讓大家樂觀,至於他自己的真實想法,那就無從得知了。真的有這麼多人去城市買房嗎?需求和購買力是一回事嗎?這些需求也許是真實的,但購買力不夠也是真的。
房淘惠認為,房地產的邏輯已經改變,不僅僅依靠城市化中的「進城買房」來維持房地產的發展,國家還提出解決大城市住房的突出問題。聽起來這可以加快城市化進程。畢竟,我們必須承認,大城市的住房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城市化進程。
但是解決住房問題,不再是讓人都來買房。房淘惠認為,總體的方向應該是讓更多的人有房住,而不是過分強調購買房屋。
房淘惠希望每個人都能買得起房子,但是現實中存在高昂的房價,還有尚未完善的租賃制度等等,這些都影響了農民工進入城市,也讓城市化發展道路不那麼暢通。如果不解決大城市的住房問題,那麼這個疙瘩也許一直無法解開。
前不久,全國住建工作會議召開,其中,提到了兩個規劃方向,一個是大力發展租賃住房,另一個則是「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和以縣域為單元的城鄉統籌發展。」
在未來,「就地城鎮化」或許會強化縣城和重點鎮的開發力度。這樣一來,傳統的城鎮化問題或許就迎刃而解了,不僅解決了大城市的住房問題,也讓小城鎮可以發展,可謂一舉兩得。
當然了,關於該不該買房的問題,除了要看自身需求外,從投資的角度需要看城市的潛力空間。這幾年大家要看好了,新一輪的城市洗牌就要開始了,買對房,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