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遠的地方守著你
有人說:「如果一百個人來問我:『誰是這世上的完美女子?』,那麼我會一百次的回答:『林徽因』。」是的,她已經是個傳奇,是位只能讓人仰望的女子。林徽因一生走來,傾慕者無數,他們都是那個時代最出色的才子。
這裡就包括被稱為「中國哲學界第一人」的金嶽霖,金嶽霖先留學英美,後又在歐洲各國遊學近十年。從歐洲回來後,在清華大學當起了哲學教授。他出入清華總是西裝革履,打扮入時。再加上一米八幾的高個子,舉手投足都極富紳士風度。得到很多妙齡少女的青睞,其中有一位中文名叫麗琳的美國姑娘,還不遠千裡追隨他來到北平。
在這裡,經徐志摩介紹,認識了林徽因。由於在邏輯界的聲名顯赫,金嶽霖在「太太客廳」中顯得特別耀眼。再加上早年的留學經歷,共同的志趣愛好,金嶽霖很快與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結為好友。也就是在此時他痴迷地愛上了朋友之妻林徽因。
可這個熱愛文學,喜歡讀《江湖奇俠傳》的博士,對待感情問題卻相當理性。
開始,他覺得自己的心不能離開林徽因,就與梁思成夫婦比鄰而居,他們搬去哪,他就遷去哪。
情到濃處,金嶽霖甚至捲起鋪蓋,提了自家的鍋碗瓢盆,住進了林徽因位於北總布胡同三號的家。金嶽霖晚年坦承:「從1932年到1937年夏,我們住在北總布胡同,他們住前院,大院;我住後院,小院……除早飯在我自己家吃外,我的中飯晚飯大都搬到前院和梁家一起吃。這樣的生活維持到『七七事變』為止。他們住在新林院時,我仍然同住,後來他們搬到勝園院,我才分開。」
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為自己設計和建造一所住房,這也是兩位建築師一生中唯一為自己設計建造的一座房子,它位於昆明市東北八公裡處一個小村邊上。不久,林徽因又在友人的信中說:「這個春天,老金在我們房子的一邊添蓋了一間耳房,這樣,整個北總布胡同集體就原封不動地搬到了這裡,可天知道能維持多久。」
金嶽霖說,只要一離開梁家,他就局促不安,就像丟了魂似的。
據梁思成的續弦林女士回憶,一次梁思成從外地回來,林徽因有些沮喪的對梁說她苦惱極了,因為同時愛上兩個人,不知怎麼辦好。梁思成告訴林徽因: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老金,祝願你們幸福。說畢,兩個人都哭了。末了,林徽因又將此話轉告給金嶽霖,金的回答是:看來思成是真的愛你的,我不能傷害一個正在愛你的人,我應該退出。 他退出了,但不代表他對她的感情很輕。恰恰相反,他對林徽因的愛已經超越了肉體,他與徽因的心靈溝通已經非同一般。
從那次談話以後,梁思成再沒有和徽因談過這件事,因為他相信老金是個說到做到的人,林徽因也是個誠實的人。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所以三個人始終是好朋友。梁思成自己在工作上遇到難題,也常常去請教老金,甚至和林徽因吵架也常要老金來『仲裁』,因為老金總是那麼理性,把他們因為情緒激動而搞糊塗了的問題分析得清清楚楚。
對此,蕭乾說:「林徽因坦蕩,金嶽霖克制,梁思成寬容,三人皆誠信磊落之君。」
金嶽霖自始至終都以最高的理智駕馭自己的感情,顯出一種超脫凡俗的襟懷與品格,這使我想起了柏拉圖的那句話:「理性是靈魂中最高貴的因素。」
但是,體弱多病的林徽因並沒有在金嶽霖的視線裡停留太長的時間。1955年4月,因為肺結核久治不愈,林徽因撒手人寰,年僅51歲。對於林徽因的死,金嶽霖的痛苦心情難以描述。
在追悼會上,他送了這樣一幅對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四月天」正是源自林徽因一首詩中的名句:「你是人間四月天。」整個追悼會,金嶽霖的眼淚自始至終沒有停過。追悼會過後,金嶽霖對林徽因的離去久久不能釋懷。金先生在辦公室把門關上,就嚎啕大哭。他兩支胳臂靠在辦公桌上,頭埋在胳臂中。他哭得那麼沉痛,那麼悲哀。幾分鐘後,他慢慢地停止哭泣,擦乾眼淚,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目光呆滯,一言不發。 1956年6月10日,60歲的老金向他的朋友發出了聚會的邀請。收到請柬的人很納悶:今天既不是他的生日,又不是重要的節日,他為什麼要請客呢?待所有人都來到聚會地點北京飯店時,老先生只輕聲說了一句:「今天是徽因的生日。」聽了這話,在座的人無不感嘆流淚。
用「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來形容金嶽霖對林徽因的痴戀,一點都不為過。因為迷戀林徽因,金嶽霖終身未娶,也許除了林徽因,再也沒人能打動他的心。他一輩子都站在離林徽因不遠的地方,默默關注她的塵世滄桑,苦苦相隨她的生命。
金嶽霖讓我領略到了愛情裡的這份純。愛情是一種回憶,待到頭髮發白,牙齒掉光,坐在搖椅上,心中亦能湧起那份浪漫,遂化作嘴角微微的笑意,伴著梔子花開的淡淡香味,相伴一生,至死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