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用花來比喻她倆,張愛玲就是鳶尾,姿態孤高倔強,讓人不敢向前靠近;林徽因則是山茶,明媚,自信,吸引著人們圍繞四周。張的性格讓她選擇了自我放逐,林則儘量讓自己通向溫暖的地方。
2.林徽因就是那種運氣足夠好的女人,她的朋友們都寵愛她。當然一個人的好運氣也是他的好性格帶來的,就像古龍先生說的——「愛笑的女孩運氣都不會差」。任何的情感交換都是互相作用的,林徽因品格中有很多珍貴的、吸引人的東西,像磁石般緊緊吸引著靠近她的人。
3.在一些寂寞的日子裡,在悶得可以擰出水的倫敦,林徽因坐在壁爐前,讀著維多利亞時代的小說打發時間。她讀丁尼生、拜倫、雪萊、霍普金斯、白朗寧的詩,讀蕭伯納的劇本。那些浪漫的故事和詩句從微微泛黃的紙張中飛出來,飛進了16歲少女的心裡,在她心裡蕩起了翩翩漣漪。
4.她與徐志摩所見過的女孩都不一樣,她在他心裡突然閃起光來。在那一瞬間,在他情感生活黯淡的天空裡,冉冉升起一顆閃爍著微弱光芒的星,像是蓄謀已久的靈光,像是不期而遇的久別重逢。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顆星越來越明亮,越來越璀璨。那時,天真浪漫、情感炙熱的徐志摩,雖已依父母之命在中國結了婚,但他一直對這場婚姻感到痛苦,而這也並沒有能阻礙他在茫茫的人海中繼續尋覓他的靈魂伴侶。
5.那是第一次有男子以愛情的姿態走近林徽因,關於她熱愛的詩歌、文學,這個滿腹才華的男子都能與她一一談來。
6.很多時候,我們愛一個人,是因為那個人身上有你想要的理想生活,就如一個喜歡藝術的女孩,會愛上藝術家,一個喜歡讀書的女孩,會愛上作家那樣。對於徐志摩來說,林徽因就是他未來的「理想生活」,也是他一直想要追尋的靈魂伴侶。除了林徽因的氣質、外形、素養吸引了他,她那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個性,也打動著處於父母安排的婚姻中的徐志摩。他最想要的愛情,就是同一個新派、靈魂自由的女子戀愛,他心中似火的熱情需要林徽因這樣的女子來承接。
7.離別是有氣息的,在兩個人相遇的時候就恣意地散發了出來。 或許有一種女人,當你看到她第一眼的時候,就已經失戀了。
8.他給她的愛情,讓她在甜蜜中感到惶惑。毫無疑問,在愛情裡的林徽因,並沒有失去理智,即便面對性格熾烈的徐志摩,她也理性得不像是一個16歲的女孩。在建築方面,她是眼光超前的女子,敢於創新和顛覆傳統的認知;在生活方面,她也勇於承擔生活突如其來的變故和壓力;唯獨在愛情上,她趨於保守和自保,不願意在愛情裡冒險。 在與徐志摩相處的這段時光裡,林徽因既初試了愛情的甜蜜,也嘗到了愛情的矛盾和苦惱,如果繼續糾纏下去,必定要自飲一杯苦酒。
9.「愛情」是個迷人的字眼,在這個世上,甘願為了愛情而冒險的女人數不勝數,總有個人會讓你拋卻清高與矜持,投身轟轟烈烈的愛情。但林徽因不是純粹的愛情動物,理智的她知道,關閉掉一些情感,會過得容易一些。在她的生命中,有比愛情更有意義的事情。
10.有時候,你愛一座城,僅僅是因為這座城裡住著,或者曾經住過你愛的人,很多年後,當你提及這座城市的時候,甚至不記得這座城裡的風景,浮於心頭的全部是他/她的樣子。
11.林徽因的不告而別,讓徐志摩無比痛苦,但這卻並未澆滅他心裡的愛情火焰。分手中最讓人痛苦的部分,是從前關係親密的兩個人,分開之後,可能永遠都不會再見面了。有的人,在愛情裡,被拒絕了,就會與對方決裂,從此相忘於江湖,像兩滴無關緊要的水滴,落入茫茫大海,從此誰也認不出誰;而有的人,則會繼續出現在對方的生命裡,讓對方知道我還一直在關注著你,徐志摩便是後者。
12.但當他從北京的南長街來到雪池胡同裡的林府時,看到的卻是一個「小清新」:「一個亭亭玉立卻仍帶稚氣的小姑娘,梳兩條小辮,雙眸清亮有神採,五官精緻有雕琢之美,左頰有笑靨;淺色半袖短衫罩在長僅及膝下的黑色綢裙上。」少年的心裡便立刻充滿了好感。當他們聊完天,林徽因轉身出門時,她的身影便如同一顆蒲公英的種子飄進了梁思成的心裡,成了「飄逸如一個小仙子」一樣的存在。
13.從林徽因留下的照片來看,她並不是傾國傾城、美豔嬌嗔的女孩,她像一朵氣質清新的山茶花,獨立、明亮,吸引著靠近她的人。
14.菲茨傑拉德說:「愛情這東西,既不決定於你或者對方的自身條件,也並不取決於雙方天性匹配,愛情的關鍵在於時間,在於時機,你何時靠近她的身邊,何時走進她的心裡,何時滿足對方對於愛情的需要,太早或者太晚了都不行。說到底,愛情,就是輪盤賭。」
15.愛情和婚姻是兩種不同質地的東西,都說性格相近的兩個人適合做朋友或者情人,性格互補的兩個人才適合結婚。
16.其實,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關係,最完美的關係是可以容忍其中的不完美。任何一段持久的感情,都不只是單方面的付出。在每一段關係裡面,愛都是相互的,只愛,只被愛,都不可滿足和恆久。
17.我想林徽因惹人喜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她會尊重身邊朋友的生活方式,並以一種開明的眼光看待朋友的生活,不會幹涉朋友的私生活,更不會以一個道德楷模的姿態站出來指指點點。不管外界如何評價,她始終認為金嶽霖是自己的好朋友,並不會覺得他的生活方式和獨特的愛情觀有任何不妥。
18.可以想到,當年的徐志摩遇到林徽因這個自己心中的理想女孩的時候,他的內心是多麼的澎湃,詩人的敏感和浪漫放大了他對她的愛,他的愛情就像一條洩洪的大河奔騰著流向她,如此聲勢浩大,從倫敦一直追隨到北京,驚動了當時的文藝界。但是當時倘若林徽因答應了徐志摩的追求與之結婚,那對於徐志摩來說,大概也會了無樂趣了吧,之後的陸小曼們還是會出現。徐志摩是個徹底的浪漫主義者,他一路追逐著一個背影,如果她停下並轉身過來,那麼這場追逐就結束了。她要一直往前走,不能停下來。
19.像林徽因這樣的女人,她骨子裡面就帶了自我保護裝置,遇到需要選擇的時刻,就自動開啟,將受傷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20.選擇逃避自然是一條看起來最容易的路,但人生到了最後卻只能是草草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