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商報微博消息,國美創始人黃光裕已於近日出獄。國美官方將於近日通過公告說明具體情況。
一位消息人士透露,黃光裕已於近日出獄,或將於今晚對外公布。消息人士稱,6月23日晚,國美集團高層會議中透露了此消息。據了解,6月24日將是國美零售所在港交所端午節休市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
國美電器是於1987年1月1日在中國北京市成立的子公司,隸屬於國美零售,自第一家家電零售門店的基礎上擴展而來,2018年止在400多個城市擁有2000餘家門店,年銷售總額超千億元。2011年4月,國美電子商務網站全新上線。國美率先創新出「B2C+實體店」融合的電子商務運營模式。
原標題:黃光裕出獄:首富失去的10年
消息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黃光裕將於今日(6月24日)出獄,計劃稍晚對外官宣,國美內部高層此前已經知曉黃光裕將提前出獄的消息。
今日午盤,國美零售(00493.HK)大漲20%、*ST美訊(600898.SH)、中關村科技(00931.SZ)漲停。
曾經的零售大亨、中國最年輕的首富、一手打造國美帝國的黃光裕,自2008年被拘、因非法經營罪、內幕交易罪2010年入獄服刑,已闊別外界12年之久。經過幾次減刑,黃光裕應執行刑期調整至2021年2月16日。即使身陷囹圄十年,江湖上一直有他的傳說,尤其在刑期既滿之時,「黃光裕出獄」的流言總能刺激著資本市場上漲的神經。
對於近年已經掉隊的國美來說,這是一個異常重要的日子。十年間,國內家電零售格局巨變,在網際網路電商平臺幾分天下的喧囂裡,戰略趨於保守的國美早已掉出第一梯隊。2017年,港股公司國美電器更名為國美零售,一系列轉型和新業務沒有提振國美的業績,從2017年起國美連續三年虧損累計80億。讓人唏噓的是,早在10年前國美電器的營收就接近500億,到了2019年國美零售的營收僅為594.83億元。而蘇寧同期收入2703.15億元,淨利潤高達110.16億元。
今年6月以來,國美零售迎來一輪近50%的暴漲,但其310億的市值較十年前嚴重縮水。而另一方面,黃光裕夫婦近年來持續增持上市公司股份,國美控股集團旗下共有5家上市企業:國美零售(00493.HK)、*ST美訊(600898.SH)、中關村科技(00931.SZ)、國美金融科技(00628.HK)、拉近網娛(08172.HK)。
51歲的黃光裕正式歸來,他將如何重整國美?零售江湖還有他的位置嗎?他是否會掀起行業又一次血雨腥風?
坊間流傳著杜娟的一句承諾——「等老公出來時,要給他一個更好的國美」。
在等待黃光裕回歸的這12年,黃光裕的妻子杜娟掌舵國美沒有停止過探索,涉足過電商、網際網路金融、通訊設備、智能家等領域。
現在國美控股官網顯示的主要業務包括零售、地產、金融、網際網路和投資板塊,控股25家企業。控股的25家企業中除了5家上市公司。
零售板塊想重振,黃光裕出獄前夕已經有所動作。今年4月和5月,「後起之秀」拼多多和京東接連以認購可轉債的方式入股國美,互補線上流量與線下供應鏈、物流。國美通過這兩起合作獲得3億美元的輸血,股價也隨之而漲。
黃光裕的出身再普通不過,這也導致後來他的每一項成就看起來都格外驚人。
黃家有兄妹四人。黃光裕排行老二,屬雞,1969年5月9日出生於廣東汕頭市朝陽縣銅盂鎮鳳壺村。那是年幼的「赤貧」歲月,黃光裕一無所有,從小耳濡目染母親的經商頭腦,稍大點就和哥哥黃俊欽上街撿垃圾,貼補家用。1985年,16歲的的黃光裕初中沒畢業就輟學了,跟著20歲的哥哥從汕頭出發,跨越兩千多公裡到內蒙古做小生意。
除了他本人,很少有人知道兩個廣東少年那一年在內蒙古做了什麼,黃後來對人講,自己當時什麼都做,哪個賺錢就做什麼,一年下來,哥倆攢下了4000元。
1986年底,黃光裕和哥哥離開了內蒙,他倆本打算從北京回汕頭,但因為春運車票緊張,滯留在北京幾天。那時候的北京,西單,王府井百貨已經開張,改革開放的春潮讓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都能感到滋潤。
黃光裕此前從未到過北京這樣的大城市,覺得「北京大得不得了」。在北京候車的那幾天,閒著沒事,他就去逛在老家和內蒙都很少見到電器行。當時的中國,各種先進的電器開始走進尋常百姓家,電視、錄音機的渴求在當時是一股潮流。
幾天下來,他開始對北京有了了解。一次閒逛中,他意外發現前門珠市口黃金地段的「國美服裝店」生意很冷淡。揣著內蒙古賺的4000元,他又和哥哥四處借了3萬元,最終在北京前門珠市口東大街420號盤下了那個100平方米的國美服裝店,開始還賣了一段時間服裝,但後來很快就決定改賣「電器」
「那時我也琢磨過做食品生意,但當時人們的消費水平沒達到那個程度;做服裝生意,有面料、季節性的講究,我也不太懂。而家電相對比較定型,我覺得自己做起來還比較合適。當時家電還是有貨不愁賣,就看你能不能進貨。「
1987年1月1日,「國美電器店」的招牌正式掛出來了。由於電器不愁賣,當時許多商家都藉機抬價,但黃氏兄弟選擇了「堅持零售,薄利多銷」的經營策略。黃後來回憶說,其實用這個辦法,也是被逼的,當時的電器行許多還是國營,實力、渠道都比他們強,「作為一家個體企業要想辦法吸引來客戶,必須有自己的東西才行」。坊間一直傳言,黃光裕早期想的辦法,在從老家廣東通過海外走私貨源,這一說法未曾得到證實。
小小的國美電器就這樣開起來了,黃光裕當時一定不會想到,這將會是決定他人生成敗的一次創業。而在經營這家小店時,黃從母親那裡繼承來的經商天分和眼光也開始顯現。1991年,黃利用《北京晚報》中縫廣告打出「買電器,到國美」的標語,每周刊登他們銷售的電器實時價格,這個策略後來成功讓國美在北京家喻戶曉,因為當時幾乎沒有其他電器行打廣告,在那個時代人的觀念裡,「賣不出去的東西,才需要打廣告」。
超越時代的眼光幫助黃光裕迅速獲得了成功。到1992年,國美已經是珠市口最大的民營電器行,黃光裕此時又想出了開連鎖店的方式進行擴張。轉年,他們在北京就拿下了五六家連鎖店,「國美電器」自此誕生。
也是在那一年,1985年一起離開汕頭的黃氏兄弟,因為經營理念不合分家了。黃光裕分到了「國美」這塊牌子和幾十萬現金。那一年,他才24歲。
黃從商履歷中第二次改變他事業的選擇,發生在1996年,那段時前,長虹、海爾等國產品牌崛起,黃敏銳判斷自主品牌未來可能將佔據中國主要的電器零售市場,且相較進口商品成本低廉,於是他一夜間將當時國美在北京的十多家店全換上了國產品牌。這種產品思路一直持續到國美帝國的構建,國產、合資品牌一直佔國美銷售商品的90%以上。
對敏銳的商業嗅覺,對機會的把握,以及敢為人先的決斷。你不得不承認黃光裕是一個商業天才。還不到30歲的黃就這樣靠著自己的天賦平步青雲。1999年國美走出北京,第一個進軍的城市是天津,近一年就開店五家,後來逐漸走向全國,到2004年鼎盛時,他掌握著全國超過200家賣場。
不過,精明的黃光裕也並非一帆風順。1996年初,國美王府井商場開業,這是家擁有3000平米營業面積的大殿,黃對此傾注了許多精力,除了精美的裝修外,僅開業前的廣告宣傳就花費了100萬。但黃對地段和人氣的執迷最終毀了這裡,國美王府井房租過高,成本居高不下,周邊交通堵塞,貨車經常無法按時進出,種種尷尬下,迫使黃提前終止了合同,狼狽撤出王府井。
王府井的失敗在當年就引出了出黃為人的另一面,他總喜歡自己做決斷,不善於相信並依賴別人的意見。國美鼎盛時期最引人矚目的就是頻繁的人事調整,機構改革幾乎每半年就要來一次。企業的中高層是黃一個人就可以隨意任免的位置,從二級公司到三級公司,每一個總經理都由他親自任命。
黃曾說「對於每一個我看重的人,我都會調他到我的身邊工作一段時間,可以互相熟悉」,但這句話的背後卻也可能意味著在人事方面無休止的試探。黃光裕早年的司機張志銘最具代表性。黃初期看他踏實肯幹,日漸「委以重任」,後來還與黃的妹妹黃燕虹結了婚。有一段時間,張甚至被看做國美的二號人物,但他的職務卻一直忽上忽下,以至於當時有媒體評論「他的名字比他在國美的職位更便於記憶。」
黃的性格在他的企業裡種下了不安的種子,但在當時,這些並未影響國美一往無前。2004年,國美以借殼方式登陸香港聯交所,黃的的個人資產也在那年突破百億,年僅35歲便問鼎中國首富。
那是國美最繁榮的年代,除了零售之外,黃光裕也開始涉足地產和金融,並在隨後的幾年裡通過收購的方式進一步擴大版圖。從2004/2008年期間,他們先後收購了哈爾濱黑天鵝、深圳易好家、武漢中商、江蘇金太陽、陝西蜂星等,逐步成為中國電器零售的霸主,黃本人也在這幾年間3次問鼎胡潤百富。
自從公司登陸資本市場,黃的思路也野心也開始變了。史玉柱曾回憶,又一次他與黃光裕還有其他幾位民營企業家搭轉機去參加一個回憶,路上大家談天說地,只有黃光裕完全不參與,一路上他都捧著電腦,兩隻眼睛一直盯著股市和債市。
可以說,是資本市場的助推令國美有機會在當年成為全國第一,同時也是資本的助推,打開了黃光裕人生的另一扇門,並最終為這位商業奇才帶來一場牢獄之災。2008年,他因商業犯罪被查,11月被刑事拘留,涉及的罪名包括非法經營、內幕交易以及單位行賄。
這一切早有其實早有徵兆,2006年黃就曾因違規貸款而被相關部門調查,同時涉及的還有其兄黃俊欽執掌的「新恒基系」,所涉資金近十億,只不過後來因為黃如日中天的影響力和成就,這件案子最終不了了之。
但該來的總還是會來。入獄之初的黃光裕有段時間還在幕後掌控者國美系,但他很快發覺這次等待自己的是個大麻煩。與是到2009年1月,黃光裕宣布辭去國美電器董事職務,其作為國美主席的身份同年終止。轉年,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黃案,他因上述罪名被判有期徒刑14年,罰金6億,並沒收2億財產。
當年被譽為「商業教父」的黃光裕最終跌落。鵬潤大廈18層那間宛如迷宮的辦公室從此無人。他曾因商業上的成就萬人矚目,也因為大膽妄為的霸道性格,以及私下裡與人相處的冷漠無情,而遭人痛恨。到現在,14年過去了,他的時代早已遠去,但他的印記仍然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