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扶貧空間消費扶貧生活館。
端午節前夕,安康扶貧空間電商打包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忙碌著,不久後,他們打包過的具有安康特色的農特產品,將通過快遞物流送到消費者的手中。與此同時,大山裡的貧困戶,也將增加一份收入。
安康扶貧空間是陝西省安康市為「短期助力脫貧攻堅,長期引領經濟發展」搭建的綜合性網絡扶貧服務平臺,定位於「展示、交易、服務、孵化」四大功能,始終聚焦解決「貧困地區就業難、農副產品銷售難和產業發展缺方向、缺技術、缺內生動力」三大難題,走出了一條以智慧服務體系為內容的「遞進融合式」發展模式,既為貧困群眾、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找到了「金鑰匙」,又為山高路遠欠發達山區實現鄉村振興跑出了「加速度」。
安康扶貧空間管理辦公室主任孔令旗介紹「最安康」品牌理念。
貧困戶的產品也應該有自己的品牌
安康位於秦嶺之南、大巴山以北,山大溝深,屬國家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但是,這並不代表著這裡沒有豐厚的資源。越是開發較少的山地,生長的農副產品越天然,如何讓香菇、木耳、土雞蛋、山田米、土蜂蜜等原生態的產品賣出去,成為擺在安康人面前的一道難題。
孔令旗介紹特色農產品。
為了儘快推動貧困地區實現從賣資源到賣品牌的轉型,推動農業發展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2018年5月開始,安康扶貧空間開始盤活資源,打造「最安康」品牌。
「安康貧困戶的脫貧優勢就是農特產品,而老百姓關注的是舌尖上的安全。」安康扶貧空間總經理助理兼電商運營中心經理劉正奎介紹道,安康市瞄準食品安全原生態,與打造「最安康」品牌不謀而合。
2018年5月以來,安康扶貧空間採取與優質的企業和品牌「1+1」合作、與多個品牌「1+N」合作、與有產品沒品牌的農戶「1+X」合作三種模式,將安康貧困戶和扶貧企業生產的7類30餘種農特產品「引流上線」,銷到全國30餘省市。
安康消費扶貧生活館。
減少山貨下山成本 農產品出山有了「順風車」
在當地貧困戶中,「農產品難賣」常常有兩層意思,一種是指產品銷路不暢,另一種是指交通不暢。在解決了銷路不暢的後,貧困戶不再擔心產品的銷路,開始發愁產品運不出來。安康扶貧空間及時打造物流平臺,打通產品外運的最後一公裡,讓山貨從山裡能運出來。
孔令旗介紹農產品出山「順風車」。
以離安康市區最遠的鎮坪縣為例,以前往返一趟需要300元。「現在我們盤活資源,合法的農用三輪車和皮卡也可以當農產品的『順風車』,這樣能節省20%的費用,算下來就等於貧困戶節省了60元的成本。」安康扶貧空間管理辦公室主任孔令旗介紹,參與農產品運送的貧困戶,還能增加一部分收入。
除了幫貧困戶賣產品,幫種地的貧困戶種出更好的產品,幫助外出打工的貧困戶掌握技能找到就業機會也是安康脫貧攻堅工作的另外一項重要任務。安康扶貧空間建成了創業就業服務平臺、技能培訓中心,採取集中培訓、上門指導、現場教學、在線服務相結合的方式,把產業技術培訓延伸至田間地頭、大棚圈舍、企業車間,已向近萬名群眾提供政策諮詢、服務指導和免費培訓。
安康消費扶貧生活館。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雙並重 讓務農務工都賺錢
今年2月底,安康市的所有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對於安康扶貧空間來說,既要想辦法讓剩餘的貧困戶加快脫貧的步子,又要讓已經脫貧的貧困戶鞏固脫貧成果,還要讓已經有一定經濟基礎的農戶搭上鄉村振興的致富車。
孔令旗介紹安康市貧困縣脫貧情況。
「我們不光要讓貧困戶的產品走出秦嶺大巴山,下一步我們要深化電商平臺的延伸度,真正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不光要賣出去,還要賣個好價格,賺個好口碑。」孔令旗說。
安康作為勞動力輸出城市,今年受疫情影響,外出就業機會減少。安康扶貧空間還進一步加大了對農民工的免費培訓,讓具有特色技能的農民工創業;增強普通技術工人的含金量,增加其就業的競爭力;對於留守務農的農民,加強其農業產業化培訓,提高其農業產品的產量。
「比如咱們安康紫陽的修腳師傅,許多人經過專業修腳培訓,開始在外面創業,建立修腳店。咱們的建築工人,加強了和成渝地區的集群化發展,規模化務工增加了競爭力。」孔令旗說,「往往一個人就業創業,就能帶動一家人脫貧。」
而在扶貧空間電商打包中心務工的貧困戶,已經感受到了端午假期節日消費帶來的喜悅。據記者了解,今年端午節期間,安康扶貧空間銷售額超一千五百萬元,發貨總量近四萬單。
安康扶貧空間銷售的特色農產品。
編輯:譚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