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易學】立秋養生:調整飲食防止「乾燥症」

2021-03-05 廈門市易學研究會

立秋即是秋季的開始,人們在享受秋高氣爽的同時,也別忘了它還帶來了時令主氣—燥。傳統醫學認為:燥易傷肺。因而「肺燥」是秋季就醫時患者聽到最多的名詞。在乾燥的氣候中,人體可由此產生一系列的「乾燥症」,比如咳嗽、鼻乾燥、咽幹、口燥、音啞、皮膚乾澀、毛髮乾枯、大便乾燥等。因此,立秋後,一定要注意飲食的調整。

不要暴飲暴食

秋季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易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使人發胖。因此,在秋季飲食中不能放縱食慾,大吃大喝。建議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鴨肉、泥鰍、魚、豬瘦肉、海產品等,這些食物既有清暑熱又有補益的作用。

少吃刺激食品

秋天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比如尖辣椒、芥末等。另外,還要避免各種溼熱之氣積蓄,此時提倡吃一些類似芹菜、香菜等辛香氣味的食物。

飲食不要過於生冷

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所以秋季飲食特別注意不要過於生冷,寒冷食物容易導致腸胃消化不良,發生各種消化道疾患。其次,經過一個長夏後,人們的身體消耗都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因此,不宜選擇西瓜、梨、黃瓜等過於寒涼的食物。

應忌過燥的食物

中醫養生認為,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髒,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許多慢性呼吸道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或逐漸加重。所以,秋令飲食養生應該少吃或不吃煎炸類等過燥的食物。

相關焦點

  • 立秋後養生,立秋中的「收」與「養」
    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立秋艾灸--培補元氣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並為越冬做準備。
  • 【立秋養生】如何健康度過乾燥之秋
    今天(8月7日)為立秋節氣,「立秋之日涼風至」明確地把立秋與天涼聯繫起來。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馬上來臨。立秋過後,一場秋雨一場涼。氣候由熱轉涼,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秋季養生以"養收"為主。 今天的立秋養生指南為大家推薦立秋養生方法,介紹立秋中的五行保養法、立秋吃什麼,立秋如何保健以及在立秋保持好心情,幫大家健康度過乾燥之秋。
  • 立秋後寶寶如何養生
    飲食上應選擇滋陰、潤肺、清熱、安神一類的食材。秋季乾燥,為了防止寶寶皮膚、口舌乾燥和鼻出血,應及時補充水分和維生素。立秋養生溫馨提示1.若是寶寶唇部出現脫皮情況,先用溫熱的毛巾輕輕擦拭,再塗抹潤唇膏。2.若是寶寶皮膚乾燥,可以盆浴時滴幾滴潤膚油,洗完澡後及時擦乾身體,然後塗上護膚乳液。3.天氣剛轉涼時,不宜立即給寶寶添加過多衣服,容易出汗受涼,發生感冒。
  • 2021立秋的簡介及養生食物
    也就是說立秋並不代表酷熱的夏季就結束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2021立秋的簡介及養生食物,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立秋的養生知識1、健康飲食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年老胃弱者,可採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 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 立秋養生小常識
    夏養心的「心」並非完全現代醫學裡「心臟」的概念,而是包括心臟在內「主神」的整個神經系統甚至精神心理因素,因為氣溫過高則容易使人精神緊張,心理、情緒波動起伏,加上高溫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出現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等情況,所以這養心也是防止情緒起伏,甚至預防疾病發生的好辦法。
  • 【吃健康】立秋養生飲食全方案
  • 立秋至,如何養生看這裡......
    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  立秋後,白天炙熱的氣溫到了晚上,就開始變得清涼起來,因此,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繁感冒。專家提醒,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儘量少用空調。
  • 「中醫健康課堂」立秋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
    進入秋季後,由夏季的多雨溼熱過渡向秋季少雨乾燥氣候。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萬物隨陽氣下沉而逐漸蕭落。秋季最明顯的變化草木的葉子從繁茂的綠色到發黃,並開始落葉,莊稼則開始成熟。立秋是古時「四時八節」之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岐黃學社)分享立秋養生知識大暑之後,時序到了立秋。
  • 立秋了,如何健康度過乾燥之秋
    此外,立秋過後可逐漸增大運動量,但不適宜高強度的運動,應避免過度出汗,同時還可選擇「鳴天鼓」等保健運動。  【膳食篇】  立秋之時,暑氣未盡,由於氣溫乍寒乍熱,人的抵抗力變弱,傷風感冒等疾病容易侵襲人體,所以,立秋應更加注重保健養生。下面介紹秋季養生的4道食療菜式,助你秋季養生一臂之力。
  • 2021立秋節氣到 養生保健重五防
    2021年的8月7日立秋已到,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三個節氣。今年的立秋節氣將與中末伏天的高溫、大雨及新冠疫情相伴,雖立秋但天未涼,有其時而非其氣。因此今年的立秋時節養生保健應以「養收」並重,做到五防(防疫情,防高溫,防乾燥,防外感),飲食起居因人論體保安康。
  • 立秋後,怎麼養生?不知道就虧大了
    立秋時刻立秋吃什麼水果立秋到來之際,人們容易產生秋燥。此時正是潤燥生津的最佳時期,立秋節氣,很多水果是讓您擺脫秋燥的最佳食物哦!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 今天立秋,立秋養生吃什麼?
    此時正是潤燥生津的最佳時期,立秋節氣,很多水果是讓您擺脫秋燥的最佳食物哦!1、柑桔: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2、葡萄:營養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
  • 二十四節氣飲食養生——立秋篇
    立秋宋·劉翰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月明中。隨著一縷涼風襲來,立秋悄然而至。《曆書》曰:「鬥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一場秋雨一場寒,到了立秋之後氣溫開始逐漸下降,但秋後還有至少「一伏」的酷熱天氣,此時還要防「秋老虎」傷人,人們起居依然要注意防暑降溫,運動最好在早晚較涼爽時進行。立秋伊始,梧桐葉落,人們在感到清爽之餘往往又會生出些許悲秋之意,此時可登高遠眺,一展胸襟,感受「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的舒闊之情。
  • 立秋啦!此時養生記住這一個字!3個養生重點+9個食譜保平安!
    家常製作,糕點小吃,烘焙糕點,麵食面點,美味佳餚層出不窮,教程詳細,簡單易學,為你打造成巧手煮婦/夫!立秋之後養生記住一個字『潤』潤燥養肺就是立秋後的養生重點中醫認為肺主秋季,而燥又為秋季之主氣,肺為「嬌髒」,不耐寒熱,肺又通過鼻與外界相通,故很容易被秋燥所傷,出現鼻孔乾燥、嗓子乾燥、皮膚乾燥、毛髮乾枯、小便赤黃、大便乾結等不適。
  • 立秋後適宜吃瓜,養生牢記四點
    立秋吃南瓜搶秋膘  立秋人們要吃南瓜,此食物被認為是「搶秋膘」的首選食物。這是由於入秋以後,氣候乾燥,皮膚黏膜水分加速蒸發,身體容易出現燥熱情形。而南瓜具有潤燥的功效,同時能給人以飽腹感,認為吃了南瓜能夠儲備過冬的能量。
  • 時益多品牌養生之道 立秋之日我來告訴你
    今天農曆六月十八,立秋之日。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這標誌著孟秋時節正式開始。所以要格外注重養生了,因為立秋過後,早晚溫差增大。秋季養生即將開始,時益多品牌養生之道已經為您準備好!秋季氣候乾燥,飲食上應多食用一些具有養肺生津、滋陰潤燥的食品,少食辛味之品,以防加重秋燥症狀。
  • 秋季養生的方法 秋季保健養生小常識
    秋季養生保健的三個原則1、拒絕秋乏秋季有些人有睏倦疲乏的感覺,這種現象被稱之為秋乏。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與適應,秋乏會自然消除,但為了不因此影響工作和生活,最好還是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 立秋養生正當時,10道菜教你吃對節氣!
    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趕上涼意明顯的立秋,便要將其咬住。不止如此,吃瓜咬秋的這一習俗據說還可以避免生起秋痱子。而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還被人們認為可以防止瘧疾。 立秋養生要注意什麼 立秋後暑氣一時難消,況且此時仍處在三伏的天裡,早晚大幅的溫差也正是「秋老虎」逐漸發威的跡象。
  • 立秋的養生要點
    今日立秋,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由熱逐漸下降。
  • 立秋以後如何養生?中醫生推薦四大養生方
    立秋以後如何養生?大暑之後,節氣悄悄進入了立秋。諺語說:「立秋之日涼風至」,這意味著涼爽季節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