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了,如何健康度過乾燥之秋

2021-02-23 女性知識手冊

  立秋時節的飲食,可少吃薑、蔥、辣椒等辛味食物,多吃酸、鹹味食物,如大麥、黑豆、豇豆、鴨子、海帶等。

  精神調養方面,應收斂神氣,心平氣和,忌憂鬱惱怒,以適應秋季清肅的氣候特徵。

  起居調養宜早臥早起,既順應陽氣的收斂,又能舒展肺氣。早起時在床上放鬆四肢閉目養神一會再起床,避免臥睡貪冷。此外,立秋過後可逐漸增大運動量,但不適宜高強度的運動,應避免過度出汗,同時還可選擇「鳴天鼓」等保健運動。

  【膳食篇】

  立秋之時,暑氣未盡,由於氣溫乍寒乍熱,人的抵抗力變弱,傷風感冒等疾病容易侵襲人體,所以,立秋應更加注重保健養生。下面介紹秋季養生的4道食療菜式,助你秋季養生一臂之力。

  立秋養生膳食注意事項

  《素問·髒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

  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者。

  總之,在營養膳食方面,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保健篇】

  我們總說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就拿一年四季的氣候來說,每一個季節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的身體也一樣,在不同季節,不同的方面會需要不同的愛護。秋天是一個比較乾燥的季節,也是一個我們要好好調理我們身體的季節。那我們究竟要怎樣做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的身體,讓他遠離各種各樣的疾病呢?這需要我們從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開始做起。

  立秋之後天氣由熱漸涼,進入了「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初秋由於盛夏餘熱未消,氣溫仍然很高。加之時有陰雨綿綿,溼氣較重,天氣以溼熱並重為特點,常有「秋老虎」出現。但中秋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身體一旦不適,便易傷風感冒,舊病也易復發,所以有多事之秋的說法。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因此,秋季必須注意保養內守之陰氣,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起居調養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閉藏,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說:「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有人對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時間進行過調查研究,發現這類疾病在秋季發病率較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而秋季適當早起,可減少或縮短小血栓形成的機會,這對於預防腦血栓發病有一定意義。

  秋燥,常會使人的皮膚和口角乾裂,皺縮增多,口乾咽燥。還可見毛髮脫落增多,大便亦易乾結。這時應注意保持室內一定的溫度和溼度,要適當多吃水果和補充水分。秋令氣溫多變,即使在同一地區也會出現「一天有四季,十裡不同天」的情況。因而,應多備幾件秋裝,如袷衣、春秋衫、絨衣、薄毛衣等,做到酌情增減。

  飲食攝養

  秋屬肺金,主收。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儘可能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一些酸味甘潤的果蔬。秋燥津液易傷,引起咽、鼻、唇乾燥及乾咳、聲嘶、皮膚乾裂、大便燥結等燥症。因此秋季在飲食上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山藥、秋梨、藕、鴨肉、柿子、芝麻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秋季飲食除了以酸、潤為主之外,還須注意的是,夏季過後,暑氣消退,人們食慾普遍增加,加之秋收食物品種豐盛,此時不宜過多進補,以免「飲食自信,腸胃及傷」。

  精神養生

  秋季氣候漸轉乾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尤其深秋之時,草葉枯落,花木凋零,一些人心中常會因此產生悽涼、垂暮之感,憂鬱、煩躁等情緒變化。故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言。這時,人們應該保持神志安寧,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運動護養

  金秋季節,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鍊的好時期。在鍛鍊時,一方面要根據個人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鍊項目,另一方面要針對季節特點進行自我鍛鍊。「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是收養的季節,運動也應遵循這一規律。運動量不宜太大,不宜劇烈。秋天氣候多變,天氣漸冷,此時可逐步進行一些耐寒鍛鍊。

  保健防病

  秋季是腸炎、痢疾、乙型腦炎等病的多發季節。要做好預防工作。首先要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蚊蠅,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吃腐敗變質和被汙染的食物,按時接種乙腦疫苗。

  秋季燥邪易傷人,除適當補充一些維生素外,對於確有陰傷之象,表現為口燥咽幹、乾咳痰少的人,可適當服用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等,對於緩解秋燥有良效。

  【心情篇】

  秋高氣爽的收穫季節,恰好能洗去酷暑的襖熱。

  立秋後,陽氣日消、陰氣日盛。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本是自然界的運作規律,萬物開始由生命的成熟頂端走下坡,花木逐漸凋零,生機頓失,人的情緒也跟著自然界的蕭瑟走下坡,如果情緒與身體沒有跟著調和過來,常引發憂愁、低落的情緒。

  秋天容易肺燥肝鬱結

  「我們常說『秋風秋雨愁煞人』言之有理,」中醫郭忠禎解釋,中醫的情緒問題都跟氣機不順、氣血不調和有關。

  從髒象學說來看,四季都有相對應的髒象,其中秋季與肺相應,肺在五行屬金,金對應的情志系統正是憂悲,因此秋與憂悲相應。

  中醫說秋氣主燥,秋燥表示金氣旺,金克木,因此秋燥抑制肝氣,肝氣鬱結就容易產生悶悶不樂的情緒問題。

  中醫聖典《素問》稱秋天「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位,養收之道也。」說明秋天安心寧神、收斂情緒的重要性。

  在高緯度國家,時令一入秋季,常常引發大規模的季節性抑鬱症。研究發現,這種病症與晝夜時間變化造成生理時鐘混亂有關,和中醫所說「四季相應的情緒問題」的理論不謀而和。

  立秋第1招 放鬆法 忘掉憂愁

  經常練習太極氣功或放鬆運動,可以有效幫助自己對抗壓力,擺脫憂愁。

  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說,現代人常常有意識無意識全身緊繃,焦慮憂愁時如此,就算開車也如此。他經常遇到不曉得如何放鬆、不自覺就全身緊繃的患者。

  簡文仁解釋,肌肉繃緊容易夾到附近的神經血管,血液循環不好、神經傳導差,就容易引起酸痛。如果經常練習放鬆,可以讓身心保持在舒坦平和的狀態,科學上也證實,放鬆可以使人體內的腦內啡和阿爾發波(α波)增加,降低交感神經的衝動,平撫情緒、安定心神,更能有效幫助睡眠。

  打哈欠、伸懶腰、深呼吸、昏倒等等都是人體自動的放鬆機制,差別在於程度不同。

  第2招 運動接觸陽光 增加活力

  九月重陽登高望遠,秋天應學古人經常到戶外走走、多運動,可以舒肝、增進肺活量。

  華盛頓大學的護理研究所教授布朗則建議,情緒低落的人應每天讓自己曬曬太陽,吸收活力,即使是坐在窗邊或坐在車子裡也好。最好的方法則是每天固定健走30分鐘,能同時兼顧運動與接近陽光。

  第3招 情緒養生食譜 趕走憂愁

  雖然現在白天依舊熱得發暈,別忘了節氣還是繼續運行著,提醒自己──入秋了,情緒要跟著換季!

  1.百合蓮子白木耳湯:潤肺燥、安心神、健脾胃、補氣,對治療咳嗽或失眠也有效。

  做法:將蓮子煮熟透後,加入百合和白木耳,起鍋前加入少許冰糖即可。

  2.玫瑰花飲:調肝、舒肝鬱。

  材料:陳皮1錢半、佛手1錢半、玫瑰花茶1錢。

  做法:將三種材料放入開水中即可。

  3.也能這樣吃

  八寶粥由百合、桂圓、蓮子、芡實、薏仁、扁豆、山藥、紅棗和米組成,能夠補血、養血、補氣、安神,治療少痰的咳嗽。

  成方「加味逍遙散」由當歸、白芍、柴胡、白朮、甘草、茯苓、煨姜、薄荷、牡丹皮、山梔子等組成,能理氣養血、舒肝解鬱、強健脾胃。將新鮮百合裝在紗布內,打成果汁,每天喝40cc,也能達到安心寧神的效果。

  【結語】立秋後雖有「秋老虎」的餘威,但天氣是逐漸涼爽。秋風秋雨漸多,故古語有云「多事之秋」,秋天是一個比較乾燥的季節,也是一個我們要好好調理我們身體的季節。希望今天分享的立秋養生指南,能讓這個秋天不再難熬。

相關焦點

  • 【立秋養生】如何健康度過乾燥之秋
    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馬上來臨。立秋過後,一場秋雨一場涼。氣候由熱轉涼,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秋季養生以"養收"為主。 今天的立秋養生指南為大家推薦立秋養生方法,介紹立秋中的五行保養法、立秋吃什麼,立秋如何保健以及在立秋保持好心情,幫大家健康度過乾燥之秋。
  • 今日立秋|秋來伏不去,這樣做一年身體健康少病痛!
    立秋養生,一年身體健康無病痛!先收藏,再群發,功德無量!1貼秋膘,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吃肉,「以肉貼膘」,寓意好口福,身體健康!立秋是秋天的開端,天氣逐漸由夏入秋。立秋祭神,祈禱一年平安健康,好收成!要儘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
  • 今天立秋,老人說「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2020年是什麼秋?
    立秋已到,多地經歷了一番降雨,溫度卻並沒有隨之降下。 俗語說:「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時人又將立秋分為公秋、母秋,乍聽好沒道理,細品時又覺有趣。公秋、母秋該如何劃分?2020年是母秋還是公秋呢? 公秋把扇丟 扇子丟了,自然是因為涼快。
  • 立秋將至,俗語「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立秋如何分公母?
    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立秋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立秋節氣相信大家都知道,但是立秋還能分公母很多人是第一次聽說,那麼立秋是如何分公母的呢?
  • 今日立秋,老人說「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是啥意思?如何養生
    進入立秋,很多人都鬆了一口氣,認為到了立秋天氣立馬就能涼快了。事實上卻沒有那麼快,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雖然已經是秋天的起點了,但在民間依舊有「熱在三伏」、「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的說法。
  • 今日立秋丨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立秋氣候Autumn「秋」就是指暑去涼來,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立秋後,每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東漢崔 《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颼颼;夜立秋,熱到頭。」
  • 立秋將至,俗語「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啥意思?立秋分公母?
    立公秋扇子丟,立秋馬上要到來了,這種炎熱天氣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漸漸退去,而秋高氣爽也在不久的將來迎接人們的到來。今年立秋是8月7日,也是農曆六月十八,今年的立秋比去年提前了一天。而立秋馬上到來,人們都說「扇子丟,母秋熱死牛」,這是啥意思?立秋還分公母?
  • 2020立秋時間幾時幾分 2020年8月7日立秋具體時間是幾點幾分
    今日立秋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有「秋老虎」的餘威,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立了秋,把扇兒丟」,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也稱「七月節」。立秋標誌著秋天開始到來,氣溫開始逐漸下降,穀物成熟,農民迎來豐收的季節。「秋」就是指暑去涼來。
  • 農村24氣節諺語,立秋有啃秋的說法,啃秋指的是什麼意思
    大家度過了差不多一個月的三伏天,今天是24氣節的立秋,再過15天也就會迎來處暑,這也就表示著,今年最為炎熱的三伏天,即將過去了。在傳統的24氣節中,農村都會有相對應的傳統民俗文化。這些民俗其實都是與養生有關,而在立秋這一天,也有這樣的一個習俗,那就是啃秋了。
  • 今日立秋,俗語「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今年是什麼秋
    導讀:今日立秋,俗語「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今年是什麼秋?今天09時06分,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十三個節氣:立秋。立秋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的到來,對於之後的天氣走向具有很關鍵的影響。農村關於立秋節氣的俗語和農諺有很多,大多都是關於天氣的變化描述,這也無可厚非,因為天氣的變化,對於秋苗的生長至關重要,一個好的天氣,才能利於秋苗的生長,從而才能獲得豐收,而一個不適宜的天氣出現,那麼秋苗也就很難成長。
  • 農村俗語:「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狗」,啥意思?立秋還有公母?
    在我們農村,立秋的到來也是代表著秋天的開始。那麼一年四季中,立秋每次過後都會呈現不同的氣候現象。而立秋每年到來的時間也有所差別,今年的立秋是8月7日,也就是農曆六月十八。而由於天體運行中我國農曆和陰曆算法的差異所在,每年立秋到來是8月7日或者8月8日。
  • 8月7日立秋,立秋之後熱嗎?老農:不怕,今年是個「公秋」
    導讀:8月7日立秋,立秋之後熱嗎?立秋作為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帶來的是些許的舒爽,尤其是早晚時候會有了習習涼風,讓悶熱的天氣消除了許多。關於立秋民間有很多的俗語和農諺,大都是對立秋之後的天氣走向描述,按照民間的說法,立秋有早秋、中秋和晚秋之分,早秋是相當涼快的一個秋天,中秋會相對熱一些,而晚立秋是相當酷熱的。所以立秋節氣的時間早晚對於天氣走向有相當關鍵的影響。
  • 立秋啦!老話說「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是啥意思?涼快了!
    立秋啦!老話說「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是啥意思?涼快了!明天是八月七日,迎來了立秋這個節氣!這標誌著炎熱夏天結束了,舒服秋天開始了,秋高氣爽的季節就要來臨了!那麼今天秋後氣溫究竟如何呢?氣象臺給不出答案,但是農村老人卻憑藉著「公秋熱死牛,母秋扇子丟」、「一日延天熱死人,九日延天熱不成」等俗語道破了玄機,大家都說今年秋老虎是母的,後面的日子都不會太熱了!
  • 立秋分公母,2020年是什麼秋?今年立秋是熱,還是涼?
    每每夏天的時候,大家都會期盼早早立秋,天氣就會涼快下來。在農村裡,就有這樣的一句老話「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單從這句話裡面,我們就可以知道。立秋早一些,天氣涼快,而立秋晚了,自然要熱很久。那麼,今年立秋是在什麼時候,又屬於什麼立秋呢?今年的立秋,從陽曆的時間來看,基本上沒有什麼區別,大都在8月7號左右。
  • 如何度過燥起來的白露之秋
    不想戳穿你,但……是不是剛剛過去的立秋又貼了個秋膘?白露將至,原本以為到了一年中最舒服的季節,萬萬沒想到,腰身漸粗,肌膚也在這場秋之戰役中落敗,開始嚴重缺水,真心是乾燥到不行好伐!在男神面前越來越沒有信心了。是不是分分鐘想把自己泡在水中不出來,覺得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日常水分所需。如果不怕泡腫了,不妨一試。
  • 「公秋爽,母秋兇」,2020年立秋屬於哪種秋?農戶應注意什麼?
    立秋將至,再過幾天就要立秋了,今年立秋時間在公曆8月7日。進入立秋節氣,大趨勢將是氣溫、雨水逐漸回落,而立秋也將成為一年裡能量轉移的轉折點,萬物將從旺盛生長轉為蕭條成熟。一、「早秋丟,晚秋收,中秋熱死牛」這句俗語主要意思是:早立秋可能糧食欠收,晚立秋則糧食豐收,不早不晚立秋正好趕上中伏最熱的時候。水稻、玉米等作物當前正值生長發育關鍵期,水稻處於灌漿期、玉米處於花粒期,它們能否順利增產豐收基本上就指望此時了。
  • 立秋微信祝福語
    祝立秋快樂!存儲了一夏的陽光,暴曬;經過了一夏的炙熱,烘乾;我精挑細選,最後將這濃縮的微信送到你面前:秋高氣爽,心隨人願,願這個秋天你收穫的果實最多最滿!立秋到來天漸涼,早晚溫差放心上。秋葉翩翩百果香,多食水果護健康。桂花綻放十裡香,芬芳心田情意長。信息簡單祝福濃,願君幸福樂融融。
  • 立秋
    秋季氣候乾燥,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幹喉痛、咳嗽胸痛等呼 吸疾病,所以飲食應注意養肺。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甘蔗、燕窩、梨、芝麻、藕、菠菜、豆漿、飴糖、橄 欖。多食芝麻、核桃、糯米、甘蔗等。
  • 明日立秋,俗語說「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公秋母秋咋判斷?
    明天就是立秋了,關於立秋,民間有很多諺語,比如「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這句話主要說的是立秋之後的天氣問題,如果立秋是「公秋」, 扇子可以丟掉了,則說明立秋過後,天氣會變涼爽,相反,如果立秋是「母秋」,會熱死牛,則說明立秋之後,還會持續高溫天氣,熱死牛是一個比喻,形容溫度很高。
  • 8月7號立秋,「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今年是公秋還是母秋?
    導語:立秋將至,「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今年是公秋還是母秋?立秋是二十四節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開始。每年當太陽黃經到達135°時,就進入立秋節氣。在民間,人們根據立秋時間的早晚,根據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經驗總結,來判斷立秋後的大致氣候變化,用來當做農業生產的參考。如果立秋節氣後雨水多,氣溫下降的快,比較涼爽,被人們戲稱公老虎;如果雨水少,氣溫炎熱,被人們戲稱母老虎。以公母老虎之分,來形容「秋老虎」是否厲害,做好秋收準備工作,也很好的表達了人民樂觀向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