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貴州一定要品嘗一碗羊肉粉,而貴州羊肉粉又數金沙、遵義、水城、興義出名。
它們不僅是貴州人每天早上最愛的早餐之一,也吸引了眾多外地遊客慕名前來。
今天我們為大家盤點貴州羊肉粉,聊聊它們背後的歷史和故事!
2020年冬至臨近,由遵義市烹飪飯店行業協會承辦的 「2020第五屆遵義冬至羊肉粉旅遊文化美食節」18日在遵義高鐵新城美食城開幕。
從2016年起,每年冬至,遵義都要舉辦羊肉粉節。
12月14日,天眼新聞記者對遵義羊肉粉的起源、標準等問題進行了走訪。
遵義冬至羊肉粉節上,直徑4米的大鍋
遵義羊肉粉起源於唐代每天早上,許多遵義市民都要吃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粉。「遵義羊肉粉起始於哪個年代?」14日,天眼新聞記者走訪了遵義市區幾家羊肉粉店,很多食客都搖頭:「不知道。」12月11日,遵義羊肉粉文化研討會上,參會專家、學者們表示,遵義羊肉粉起源於唐代,成型於明末清初,盛行於晚清。
研討會現場
遵義市烹飪飯店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王小華分析說,唐代,來自北方的羊肉及加工技術也傳到遵義。400多年前,辣椒傳入遵義,先輩們開始種植、食用辣椒。
祖輩們在吃米粉時添加了辣椒、羊肉等,逐漸演變成了遵義羊肉粉這獨特的飲食搭配。
研討會現場
第五屆遵義冬至羊肉粉節上,另一口直徑4米的大鍋
羊肉粉店遍布遵義大街小巷在遵義大街小巷,羊肉粉館櫛比鱗次,食客眾多。遵義一共有3000多家羊肉粉店,1000家左右羊肉火鍋店。
「每家羊肉粉店,每天平均賣出400碗,按照這個計算,每天,遵義市民將吃掉120萬碗羊肉粉,消耗60萬斤粉,5萬斤羊肉,再加上羊肉火鍋店,烤全羊,以及線上銷售到省外的羊肉,每天消耗羊肉10萬斤。」遵義市烹飪飯店行業協會副會長饒維海粗略地算了一筆帳。在遵義,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冬至吃碗羊肉粉、一個冬天都不冷。」「鮮香」是正宗遵義味饒維海向記者詳細介紹了遵義味羊肉粉的選材、烹製、口味等。食料:選用當地生長的黑山羊或麻羊。因為當地飼養的羊是放養,吃的是青草,極少餵飼料,肉質較好,腥味較濃;粉是手工水粉。比較粗大,上面密布細小的氣孔,有利於吸收湯汁;辣椒,應選用當地條子、皺皮辣椒。羊肉生熟度:羊宰殺後把骨肉分開,把部分羊肉、骨頭,以及老薑等,放入盛著冷水的砂鍋中煮,以筷子能自然插入羊肉來判斷生熟度。隨後,將熟羊肉撈出鍋壓榨、成片。熬湯:把分割好的羊肉、骨頭、內臟放入鍋中熬,大火煮熟透後,再以小火慢熬6個小時以上,此間放入老薑、冰糖、白酒去腥味。熬好的羊肉湯,行內叫「毛湯」或「老湯」。將這湯倒些出來,去掉湯汁上濃厚油層等就是「清湯」。毛湯煮粉,舀清湯盛入。現在許多羊肉粉館(店),不分毛湯和清湯,毛湯燙的米粉多了,湯的酸味、濃稠度就高,所以就「敗」了羊肉粉該有的味道。控溫:遵義羊肉粉,「滾燙時最好吃」。食客吃第一口羊肉粉時,碗裡羊肉粉湯應在70℃左右;約5至8分鐘吃完最後一口,這時湯的溫度至少有40℃。 「當羊肉粉端上桌時,周邊瞬時會瀰漫淡淡的清香,當把羊肉粉送入口或喝上一口湯汁,味道很鮮,這就是遵義羊肉粉的正宗味。」饒維海說。
羊肉粉節現場
談起遵義冬至羊肉粉節,遵義市文藝理論家協會副主席、遵義市烹飪飯店協會會長顧問彭一三最清楚不過了。他說,2016年起,遵義舉辦第一屆冬至羊肉粉節,今年是第五屆。每年的羊肉粉節場面都很火爆。2017年,由遵義市人民政府主導出面申請,經過中國烹飪協會的考察認證,授予遵義市「中國羊肉粉美食之都」的城市名片稱號。「經過這幾屆羊肉粉的舉辦,已逐漸將遵義羊肉粉推向了全國。」彭一三感說,遵義羊肉粉,從養殖到烹製、生產加工,已經成為一種產業鏈,而且還帶動了麻椒、米粉、芫荽、蒜苗等的種植,帶動了城鄉勞動力就業,拉動了旅遊經濟。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姚強
編輯 肖陽編審 李中迪 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