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扣從哪裡來?_三聯生活周刊

2021-01-12 三聯生活周刊
折扣從哪裡來? 2012-06-18 13:50 作者:黑麥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2年第24期

「奧特萊斯是一種零售業態。現在,它更多地和時尚扯上了關係。」

「奧特萊斯創始人」哈羅德·阿方德

世界上第一個大型購物場所,誕生於公元7世紀,它位於今天的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老城區,彼時,那裡出現了一個名為「哈密迪亞」(Al-Hamidiyah Souq)的市場,這個擁有「穹頂」、「人行道」、「密集店鋪」的地方被之後的人們稱作最早的「購物中心」。由此,「頂棚」、「人行道」以及「聯排店鋪」構成了商場的基本三要素。更具現代意義的購物中心,誕生於1774年的倫敦,牛津穹頂市場(The Oxford Covered Market)仍舊保留了穹頂的外形,以及聯排的商店,它的出現,使人們開始依賴於這種形成了某種「購物生態」的零售體系,它與1938年在英國紐卡斯爾開設的首家百貨商店——「班布裡奇(Bain Bridge)百貨」仍有不同,前者仍接近於「跳蚤市場」(Grand Bazaar),而後者中的店鋪與今天的中小型商鋪更為接近。

奧特萊斯(Outlet Store)一度與倉儲店(Warehouse Store)被歸為同類。倉儲商鋪最初的功能是工廠的「批發店」,這個帶有會員制度的銷售模式被稱為倉儲俱樂部(Warehouse Club)。1883年,伯納德·克羅格(BernardKroger)在美國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創立了最早的倉儲店——「克羅格倉儲商鋪」,而在若干年後,倉儲商店的銷售模式開始分化,工廠、店主們逐漸放寬了購物的資格,這一舉動或許促生了日後奧特萊斯的誕生。

真正的奧特萊斯誕生於1971年。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工業產品生產過盛,一些大型服裝工廠和日用品加工企業,試圖利用工廠的倉庫銷售訂單尾貨,於是,這些人開始在他們的倉庫裡建立起最初的「工廠店」(Outlet Store),一度,幾乎所有生產成品的工廠,都會開上一家或大或小的「工廠店鋪」,憑藉著「不可想像」的折扣,「工廠店消費」在60年代的美國,幾乎成為一種近乎於主流的「日常式消費」。此前,「奧特萊斯創始人」哈羅德·阿方德(Harold Alfond)在緬因州買下一家瀕臨破產的紡織廠,並於次年創立了造鞋公司,並為諸如Sears、JC Penney等品牌製造尚未貼牌的產品。彼時,哈羅德已經開始設計並出售自己的品牌,以及尚未貼標的運動鞋;與此同時,他已經開始籌劃在緬因州的思科海根鎮(Skowhegan)創立第一家奧特萊斯。他的「DFOS」(Dexter Factory Outlet Store)於1971年「浮出水面」。早期的奧特萊斯,推出了存貨目錄,消費者根據需求決定購買產品,數年後,當阿方德的工廠店開至80家左右的時候,他決定放棄與其他廠商競爭的方式,停止了建造標誌性的奧特萊斯小木屋,而是在奧特萊斯成群的「商街」(Outlet Mall)開啟了店鋪租賃業務。

美國西部最大的工廠直銷中心Desert Hill Premium Outlets

阿方德的啟示,影響了美國最大的奧特萊斯集團。目前,美國最大的奧特萊斯商場Woodbury Common Permium Outlets,位於紐約遠郊的中央谷(Central Valley),擁有至少587個品牌。美國名牌折扣購物中心(Premium Outlets)總裁肇偉(Maura K.Eggan)認為:「作為一種傳統的零售業態,從二三十年前它進入人們的視野,奧特萊斯已經變得更具有某些『市區商場』的特徵。」肇偉說:「近10年來,時裝與名牌的數量在不斷增加,作為供應鏈中的一級買手,在時裝產業中,奧特萊斯跳過了分銷商、運輸商、零售商等多餘的下遊買手,這些下架品、尾貨大多來自一級買手的倉庫。」

將時尚注入奧特萊斯的是歐洲人。當美國人的「工廠店」逐年擴張時,這種「高堆放,低價賣」的消費模式立即入侵歐洲。不過,歐洲消費者並不追求店鋪的規模,或是價格是否低於5折,多數人更在乎的是品牌以及時裝的經典性。在義大利,約有2000家以上的奧特萊斯,地產商往往將其設置於米蘭,或是一些旅遊城市;與之不同的是法國,這些奧特萊斯往往「壟斷」了品牌剛剛出爐的尾貨,使它們與正品的季差極其短暫,一些快銷時尚品牌在正品銷售季末,就已紛紛登錄奧特萊斯。

(實習記者朱嬋媛對本文亦有貢獻;參考書目:羅欣,《商業價值新支點》)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三聯生活周刊電子版
    三聯生活周刊 社區 生活者www.lifeweeker.com 分享生活趣味:讀書、旅行、美食、戀物、音樂等,找到和您有共同趣味的朋友。書架及照片牆:推薦優質圖書,收藏打造自己的「書架」。照片牆匯聚您生活的精彩點滴.
  • 扇子_三聯生活周刊
    扇子 2013-06-21 14:23 作者:張瑞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3年第10期
  • 章魚的傳說_三聯生活周刊
    章魚的傳說 2011-05-04 18:43 作者:陸晶靖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頭髮的問題_三聯生活周刊
    頭髮的問題 2020-05-27 11:30 作者:黑麥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20年第22期
  • 《三聯生活周刊》和財新推出聯合會員
    近日,《三聯生活周刊》和《財新》推出聯合會員,498元/年。用戶購買訂閱後,不僅可以免費暢聽《三聯生活周刊》2018年1月至今的各期內容,還可通過三聯官方APP中讀聽周刊、聽外刊、聽薦好書等內容。中讀將開放二十多家期刊雜誌、出版社的版權長文。
  • [大陸]《三聯生活周刊》派對:精選文叢第二輯及特刊發布
    三聯生活周刊文叢第二輯發布會現場 (圖片來源:三聯生活周刊)1月27日是北京進入2010年以來的最暖和的一天,在這個城市CBD的高層玻璃房中,陽光透過整面牆的落地窗,灑在參加烘焙派對的每一位來賓身上三聯生活周刊的四位主筆,在插滿香檳玫瑰的白巧克力蛋糕上,用奶油筆籤下了自己的名字。《三聯生活周刊》攜手素年錦時,以「烘焙派對」的形式發布「三聯生活周刊精選文叢」 第二輯上市。這套文叢的出爐如同烘焙精緻的蛋糕,需要用好料、有創意,還得較長時間的火候。今日近十年優質專欄文章結集出版,希望典藏作者、編者和讀者的「三聯時光」。
  • 茶席的密碼_三聯生活周刊
    茶席的密碼 2015-05-07 15:41 作者:李曙韻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5年第19期
  • 《三聯生活周刊》:什麼是好的語文教育
    語文是生活的學科,生活如浩渺的大海,包容一切又看不到邊際。語文能力的增長要在自由空間裡閱讀寫作,長期涵泳而形成。好的語文老師,不能只講知識點、考背誦,而是領路人,讓學生喜歡上語文,養成閱讀習慣和寫作興趣。如何學好語文,寫好作文?溫儒敏說,提高語文素養沒有速成辦法,它需要長期的薰染、積累、習得,必須大量讀書。
  • 藏一塊好表 三聯生活周刊 時尚頻道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
  • 《三聯生活周刊》:通往新冠疫苗之路
    如此憋屈的生活還要延續多久?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像去年那樣自由自在地逛街購物、探親訪友、看戲觀影、出國旅行?我們需要滿足什麼樣的條件才能摘下口罩,自由自在地呼吸?幾乎所有人都會告訴你,答案只有兩個字:疫苗。毫無疑問,疫苗曾經是人類對付傳染病最可靠的武器,它的首次亮相就給了我們天大的驚喜。那是在1796年,第一款天花疫苗(牛痘)在英國問世,效果極為顯著。
  • 《三聯生活周刊》和財新推出聯合會員;愛德曼任命中國區CEO|媒體和...
    來源:全球企業動態一周焦點《三聯生活周刊》和《財新》近日宣布推出聯合會員,年費498元。在擔任愛德曼北京分公司董事總經理兩年後,王東被擢升為愛德曼集團中國區執行長。上海董事總經理薄榮蓉升任中國區首席增長官。
  • 雜誌徵稿|《三聯生活周刊》
    本刊以下三個欄目長期徵稿:1、生活圓桌「『生活圓桌』這個小小的欄目,無意中帶動了一種以自嘲來機智生活的追求
  • 每期發行15萬冊,《生活》周刊創下了民國雜誌新紀錄
    和今天的青年對城市生活感到空虛與絕望一樣,在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知識青年也是同樣迷茫。唐弢後來寫到自己對於日常生活的反抗:古人說遺世獨立,我沒有那樣的本領,自問還得和這個世界打交道,因此發誓要過一種有意義的生活——和眼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我開始投起稿來。
  • 三聯嘗試推出「青少刊」,定位為青少年思維啟蒙的原創雜誌
    近日三聯生活周刊宣布嘗試推出「青少刊」,暫定名為《三聯青少刊》,該讀物是一本針對9到16歲青少年進行人文思維啟蒙的原創雜誌。三聯表示,當下很多人群對教育的態度大都「重理輕文」。殊不知,教育中遠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思維能力。
  • 親自體驗:三聯生活周刊主筆使用空氣堡的感受
    文章來源:知乎文章作者:三聯生活周刊主筆朱步衝當我把抽中空氣堡免費試用的消息告訴我太太的時候,沒想到她的第一反應不是高興,而是:"那我們花那麼多錢買的空氣淨化器怎麼辦"?我家160平,三室兩廳兩衛,家裡就我和太太兩口人,外帶兩隻貓、一條狗、一隻龍貓,我們去年11月搬進了這個重新裝修的家。
  • 《新周刊》雜誌上線喜馬拉雅,聆聽中國最新銳生活方式
    菜市場裡藏著怎樣的生活?玩物如何不喪志?90後開始禿了怎麼辦?一鍵美顏是否營造了虛假生活美學?4月9日,《新周刊》雜誌正式入駐喜馬拉雅,並帶來《新周刊:好好生活》全新專輯,與用戶分享最新銳的生活方式指南。這是《新周刊》雜誌首次入駐音頻平臺,喜馬拉雅用戶將獲得更多有價值的內容、新銳的觀點及鮮活的時事解讀。
  • 三聯*讀庫:今日有喜
    當生活被切割得只能擁有邊角時間,如何利用它獲取最有價值的精神食糧?當日常俗務麻痺思維,深度閱讀變成奢侈,如何保持一份情懷的蔥蘢與溫潤?三聯與《讀庫》,也許可以幫到你。 幾十年來,三聯一直被視作精神食糧的「生產車間」:從讀書新知、歷史地理、生活美學,到藝術音樂、心理教育,致力於幫讀者拓寬知識體系,成為精神層面更自由的人。
  • 三聯韜奮書店重裝開業
    1930年6月,鄒韜奮任社長兼主編的生活周刊社成立書報代辦部,這是生活書店的前身,也是生活、讀書、新知三店書刊發行銷售機構的起源。1940年10月,生活、讀書、新知三店分別從上海抽調人員到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合作開設大眾書店,冬天在鹽城西大街開業。同月,三店還分別派人到延安籌備華北書店,1941年元旦,在山西遼縣(現左權縣)峒峪鎮開業,10月還在延安北門開設了門市部。
  • 訂閱 三聯生活周刊
  • 口述|我所親歷的北京、上海、香港三家三聯書店從封閉到合作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倡議發起舉辦三家三聯高層年會,建立牢固的合作聯盟,是基於什麼考慮,又欲以何為?作為發起單位的發起人 ,我確實有一些思考。在詳細道來之前,先說說三聯書店的歷史和三家書店的相關情況。出版界許多人都知道,北京、上海、香港三聯書店同根同源,三聯人更把三家視為兄弟,深知彼此之間有著血濃於水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