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一塊好表 三聯生活周刊 時尚頻道

2021-01-10 三聯生活周刊

穿過薄薄的水幕,就是「曠世藏表」的展覽現場了。在澳門威尼斯人DFS環球免稅店開闊的空間裡,集中了400餘枚精心挑選的名表,來自全球32個頂級奢侈品及制表品牌。作為亞洲具有聲望的年度名表盛會,「曠世藏表」由DFS集團舉辦,如今已是第四年。

「這一次表展非常特別。腕錶不只是簡單的產品,它蘊含著情感,我們希望把腕錶情感化的一面帶給參觀者。」DFS集團公司全球消費者市場高級副總裁溫妮·帕克(Winnie Park)對本刊說,「我們工作多年,一直在考慮,這些在世界各地旅行的人,他們需要什麼?我們會選擇專業制表的品牌,因為他們在這個領域裡是專業的,而不僅僅因為時尚。表展不僅是個時尚時刻,它更多涉及的還有技術方面。」

進入展廳的人,很快四散開來,有人偏好設計特別的表,他們在Christopher Claret X-TREM-1 的櫥窗前停留:這枚腕錶與眾不同,浮動式陀飛輪傾斜成30度,在鈦金屬主板上不停旋轉,一對小球和機芯之間沒有機械連接,只靠磁場運行。有人迷信獨家限量版,他們會看到亨利慕時(H.Moser & Cie)黃金版萬年曆腕錶。這隻腕錶擁有原款的經典特徵和萬年曆功能,與之不同的是,它更閃閃發光——這並不奇怪,這款限量版是用純金打造的。

模特在「曠世藏表」展覽現場展示腕錶

但吸引最多目光的,是一款威尼斯擲骰人腕錶。這是一款寶格麗的琺瑯表,將16世紀威尼斯擲骰人的自動機械裝置與三問表合為一體。琺瑯錶盤上,有一個身著文藝復興華服的威尼斯人,形肖卡拉瓦喬的名畫《騙徒》。他半坐在椅上,身子略傾,一面將骰子投出,一面抬起胳膊,讓旁觀者看到投擲的結果——這不可預測的投擲結果,正是挑戰制表師的地方。不僅如此,人們還可以看到投擲過程中,投擲人的頭頸動作,以及眉眼間的細微變化。

「一個趨勢在幾年前就開始顯現,如今還在繼續。許多旅行者希望,在旅程裡發現特別的東西,或許就是一隻表。這正是我們想做的,不論是鐘錶、珠寶還是其他的奢侈品。全球性的奢侈品消費者是沒有界限的,對於這些人,時裝、奢侈品、鐘錶等方面的趨勢是很相似的。他們追求的不是一時的時尚,而是可以傳承的東西,是質量和工藝。」溫妮·帕克對本刊說。

參加過前幾屆「曠世藏表」鑑賞會的人,會發現此次展覽多了一個區域,名為「Le Salon」。這是一個特別開闢的區域,專門展示古董表。在這裡,可以看到許多早已消失在市面上的表——對於那些著迷於舊時光的人,這個區域的魅力不言而喻。

「你在其他地方也能看到古董表,比如古董店和舊貨市場。但當你走進『Le Salon』,會發現我們與他們的差別。當人們走進古董店,得到的可能只是一隻表,但在我們這裡,人們可以了解到與這隻表相關的整個故事。我們擁有非常專業的團隊,可以給參觀者專業的知識和教育。這是我們的特別之處。」溫妮·帕克對本刊說,「腕錶不論新舊,都有一定的質量,哪怕是一隻古董表,也與現今有聯繫。這一點,即使是初級的收藏者,也會感受到。」

「表是用來表達情感的物件,它可以見證你的特別時刻。」溫妮·帕克對本刊說,她依然記得大學畢業時,父母送她的那隻表。「那是一隻豪雅(TAG Heuer)運動表,很男性化。我想,父親想表達的是,『你是積極、職業的人,你用能力做許多事情』。這隻表可以代表你人生的各個方面,它會與你同行。」

 

龍年自動腕錶楊紫瓊與瑞馳邁迪(Richard Mille)合作設計了RM 051陀飛輪鳳凰腕錶

在年初的巴塞爾鐘錶展上,「中國」已成為一個顯性詞語,具化到許多腕錶的設計中。時近年末,這股「消費影響設計」風潮並沒有減弱。正如許多人所料,在這次表展上,出現了許多體現「中國元素」的作品:龍、鳳、天幹地支、五行八卦……這些傳統的中國元素,一一凸現在西方制表師的作品上。

萬國表(IWC)帶來的是一款葡萄牙龍年自動腕錶,在擺陀上,鐫刻著十二生肖中的龍形圖案。與之相呼應的,是瑞馳邁迪(Richard Mille)的RM 051陀飛輪鳳凰腕錶:這是一隻桶形女式腕錶,表底用黑瑪瑙打造,表殼鑲滿白鑽,十分華麗;在錶盤上,有白鑽鑲嵌成雙翼的圖案,好似展翅欲飛的鳳凰。工作人員介紹說,這隻腕錶的設計者是演員楊紫瓊。而在宇舶(Hublot)的一隻「Big Bang」腕錶上,人們看到了李連杰的設計,按照他的要求,陰陽兩極出現在了表背上。

「在購買奢侈品的人群中,中國消費者佔了巨大份額。他們進步得很快,他們中的許多人,消費心理已經很成熟,吸引他們的,不再是巨大的Logo,而是工藝史,這與幾年前已經大不相同了。」溫妮·帕克告訴本刊。

如果說男性腕錶讓人們領略到機械的迷人之處,那麼,女性腕錶則讓人們認識到,這個置於手腕上的小機械,其美麗程度,並不遜於珠寶。法穆蘭(Frank Muller)的Double Mystery四季腕錶,錶盤綴滿彩色寶石和鑽石,桃紅、翠綠、淺紫、金黃……色彩繽紛,好似四季輪轉。而出現在展覽上的積家(Jaeger LeCoultre)女性腕錶,是一隻名為「Rendez-Vous」的陀飛輪腕錶,在法語裡,Rendez-Vous意為「約會」,但其真正令女性傾心的地方,卻不在這個浪漫的名字,而在一顆美麗的「心」:這顆「心」在錶盤上便可以看見,以黃金、鑽石和母貝製作,每隔一秒跳動一次,甚為精心。

「人們想到表類收藏者的時候,總是想到男性,實際上,女性也是極具潛力的收藏群體,並且女性在選表面上比男性更廣泛。與男性相比,她們更注重表的情感性,關注它是否美觀,是否代表自己的個性。表是傳達私人情感的東西,女性希望擁有很多表,有些用在特別的時刻,有些用來投資。她們可以擁有一個衣櫥的衣服、包和鞋子,同樣地,她們也會希望擁有一個衣櫥的表。」溫妮·帕克對本刊說。

法穆蘭/Frank Muller:GIGA陀飛輪腕錶

此款腕錶經手工技術進行珠寶鑲嵌,整隻腕錶共鑲入693顆鑽石。其設計核心是直徑達20毫米、佔據錶盤一半面積的陀飛輪裝置,由4個超大的發條盒發動。

真力時/Zenith:Academy哥倫布腕錶

此腕錶以著名的航海家克裡斯多夫·哥倫布命名,設計典雅。錶盤上的球形玻璃覆蓋著帄衡陀螺儀校準器,格外醒目。

格拉蘇蒂/Glashütte:Panoinverse XL腕錶

德國頂級制表商向人們展示的是時計的內在美。面盤偏心的格局為雙鵝頸式微調創造了一個空間,可讓機械錶愛好者近距離賞玩。精密組件的作用是調校機芯振動和速度,提高精準走時。

寶璣/Breguet:航海系列陀飛輪腕錶

此款腕錶被公認為首款具矽擒縱機構的陀飛輪腕錶。表圈、表殼、錶帶、按鈕和錶冠上鑲嵌376顆鑽石,錶盤及扣環以18K白金製作。

沛納海/Panerai:Lu minor 1950 兩地時間陀飛輪陶瓷腕錶

 

此枚腕錶配備沛納海專利的陀飛輪調速裝置,且具備第二時區顯示及動力儲備可視化顯示,其3個相連的發條盒可提供長達6天的動力儲備。外表堅硬輕巧,擁有高度防刮和耐高溫的特性。

 

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 Patrimony Contemporaine 萬年曆腕錶

 

此款腕錶能夠跟蹤日曆中所有難以預測的變化,如閏年,在2100年之前無需對時間做任何調校。41毫米直徑的表殼由厚度為8.9毫米的玫瑰金打造,防水深度30米。可透過藍寶石水晶底蓋閱讀動力儲存顯示。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 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三聯生活周刊電子版
    三聯生活周刊 社區 生活者www.lifeweeker.com 分享生活趣味:讀書、旅行、美食、戀物、音樂等,找到和您有共同趣味的朋友。書架及照片牆:推薦優質圖書,收藏打造自己的「書架」。照片牆匯聚您生活的精彩點滴.
  • 頭髮的問題_三聯生活周刊
    頭髮的問題 2020-05-27 11:30 作者:黑麥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20年第22期
  • _三聯生活周刊
    2012-06-18 13:50 作者:黑麥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2年第24期 「奧特萊斯是一種零售業態。現在,它更多地和時尚扯上了關係。」
  • 扇子_三聯生活周刊
    扇子 2013-06-21 14:23 作者:張瑞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3年第10期
  • 章魚的傳說_三聯生活周刊
    章魚的傳說 2011-05-04 18:43 作者:陸晶靖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茶席的密碼_三聯生活周刊
    茶席的密碼 2015-05-07 15:41 作者:李曙韻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5年第19期
  • [大陸]《三聯生活周刊》派對:精選文叢第二輯及特刊發布
    三聯生活周刊文叢第二輯發布會現場 (圖片來源:三聯生活周刊)1月27日是北京進入2010年以來的最暖和的一天,在這個城市CBD的高層玻璃房中,陽光透過整面牆的落地窗,灑在參加烘焙派對的每一位來賓身上三聯生活周刊的四位主筆,在插滿香檳玫瑰的白巧克力蛋糕上,用奶油筆籤下了自己的名字。《三聯生活周刊》攜手素年錦時,以「烘焙派對」的形式發布「三聯生活周刊精選文叢」 第二輯上市。這套文叢的出爐如同烘焙精緻的蛋糕,需要用好料、有創意,還得較長時間的火候。今日近十年優質專欄文章結集出版,希望典藏作者、編者和讀者的「三聯時光」。
  • 《三聯生活周刊》和財新推出聯合會員
    近日,《三聯生活周刊》和《財新》推出聯合會員,498元/年。用戶購買訂閱後,不僅可以免費暢聽《三聯生活周刊》2018年1月至今的各期內容,還可通過三聯官方APP中讀聽周刊、聽外刊、聽薦好書等內容。中讀將開放二十多家期刊雜誌、出版社的版權長文。
  • 《三聯生活周刊》:什麼是好的語文教育
    形容詞、排比句堆砌,起承轉合套用模板的作文,難道就是好文章?「真情實感,準確自然」才是每個表達者追求的目標。葉開是《收穫》雜誌的編輯部主任,他曾經把反對套路作文、文藝腔風氣的觀點發在朋友圈裡,得到很多贊同,其中就包括他多年參與上海高考語文閱卷的校友。
  • 《三聯生活周刊》和財新推出聯合會員;愛德曼任命中國區CEO|媒體和...
    來源:全球企業動態一周焦點《三聯生活周刊》和《財新》近日宣布推出聯合會員,年費498元。在擔任愛德曼北京分公司董事總經理兩年後,王東被擢升為愛德曼集團中國區執行長。上海董事總經理薄榮蓉升任中國區首席增長官。
  • 《三聯生活周刊》:通往新冠疫苗之路
    如此憋屈的生活還要延續多久?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像去年那樣自由自在地逛街購物、探親訪友、看戲觀影、出國旅行?我們需要滿足什麼樣的條件才能摘下口罩,自由自在地呼吸?幾乎所有人都會告訴你,答案只有兩個字:疫苗。毫無疑問,疫苗曾經是人類對付傳染病最可靠的武器,它的首次亮相就給了我們天大的驚喜。那是在1796年,第一款天花疫苗(牛痘)在英國問世,效果極為顯著。
  • 雜誌徵稿|《三聯生活周刊》
    本刊以下三個欄目長期徵稿:1、生活圓桌「『生活圓桌』這個小小的欄目,無意中帶動了一種以自嘲來機智生活的追求
  • 《新周刊》雜誌上線喜馬拉雅,聆聽中國最新銳生活方式
    菜市場裡藏著怎樣的生活?玩物如何不喪志?90後開始禿了怎麼辦?一鍵美顏是否營造了虛假生活美學?4月9日,《新周刊》雜誌正式入駐喜馬拉雅,並帶來《新周刊:好好生活》全新專輯,與用戶分享最新銳的生活方式指南。這是《新周刊》雜誌首次入駐音頻平臺,喜馬拉雅用戶將獲得更多有價值的內容、新銳的觀點及鮮活的時事解讀。
  • 美式時尚來襲!@Cre8與Cre8文創入駐上海三聯書店
    11月的上海,象徵高品位文化前沿的三聯書店,迎來了一股美式時尚熱潮。
  • 三聯*讀庫:今日有喜
    當生活被切割得只能擁有邊角時間,如何利用它獲取最有價值的精神食糧?當日常俗務麻痺思維,深度閱讀變成奢侈,如何保持一份情懷的蔥蘢與溫潤?三聯與《讀庫》,也許可以幫到你。對於渴望精神生活的人來說,三聯與《讀庫》的存在,一直是平淡生活裡的那勺蜜,也是點亮生命巨大快樂的靈魂摯友。適逢雙十二,三聯決定牽手讀庫,大力度回饋支持者。
  • 每期發行15萬冊,《生活》周刊創下了民國雜誌新紀錄
    在這樣的背景下,《生活》周刊成為了大時代下民國城市生活的縮影。有意思的是,鄒韜奮在他未完成的遺作《患難餘生記》中曾寫了一個故事:當《生活》周刊的發行量達到了15萬的時候,作家蘇雪林把這個數字告訴了胡適,但胡適斷然不信。《生活》周刊第一期的《創刊詞》說道:「世界一切問題的中心,是人類;人類一切問題的中心,是生活!」這樣的理念甚至影響了今天中國很多生活類雜誌的編輯思路。作為一份面向城市大眾的雜誌,《生活》周刊定位十分平民。
  • 親自體驗:三聯生活周刊主筆使用空氣堡的感受
    文章來源:知乎文章作者:三聯生活周刊主筆朱步衝當我把抽中空氣堡免費試用的消息告訴我太太的時候,沒想到她的第一反應不是高興,而是:"那我們花那麼多錢買的空氣淨化器怎麼辦"?我家160平,三室兩廳兩衛,家裡就我和太太兩口人,外帶兩隻貓、一條狗、一隻龍貓,我們去年11月搬進了這個重新裝修的家。
  • 三聯嘗試推出「青少刊」,定位為青少年思維啟蒙的原創雜誌
    近日三聯生活周刊宣布嘗試推出「青少刊」,暫定名為《三聯青少刊》,該讀物是一本針對9到16歲青少年進行人文思維啟蒙的原創雜誌。三聯表示,當下很多人群對教育的態度大都「重理輕文」。殊不知,教育中遠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思維能力。
  • 三聯韜奮書店重裝開業
    為滿足不同層面讀者的需求,去年開辦的三聯韜奮24小時書店三裡屯分店的設計中採納了以新穎設計感為核心,打造時尚文化空間的思路,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美術館總店是否也要「趕時髦」?「保持傳統,回歸初心,構建以圖書為中心的公共文化空間。」
  • 怎樣的一塊表,才能算好表,你又是如何評價的呢
    我是一力寶,一個修表的。時常思考一個問題,怎樣的一塊表,才配稱得上是一塊好表呢?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評判標準,畢竟每個人的境遇不同,審美不同,不可能所有人都有統一的評判標準。那麼我就從我的角度出發,來談談自己對於什麼樣的表才算好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