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徵稿|《三聯生活周刊》

2021-02-10 文字俱樂部

本刊以下三個欄目長期徵稿:

1、生活圓桌
「『生活圓桌』這個小小的欄目,無意中帶動了一種以自嘲來機智生活的追求,眼看著『好玩」就日積月累,變成了一種時髦的取向。」——朱偉
稿件要求:有趣,1000字左右
投稿郵箱:roundtable@lifeweek.com.cn

2、個人問題
在雜誌的最後一頁,我們希望有一個很好的尾聲。要知道,曾經的最後一頁刊登過王小波的專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就首發在這裡。
稿件要求:生活化,有故事,1500字左右
投稿郵箱:yourproblem@lifeweek.com.cn

3、讀者來信
「信」是平實質樸的,比「生活圓桌」接地氣,比「個人問題」的情感化弱一些。不要嘲諷,不要調侃,不要議論,只要實實在在的自己事和身邊事。
稿件要求:實在,1000字左右
投稿郵箱:letter@lifeweek.com.cn

2017.4.10更新最新收稿郵箱:新信箱:roundtable@lifeweek.com.cn


有意思具體指什麼,也許可以參考下面《圓桌後記》中帶紅色的部分。

圓桌後記

   
  ◎苗煒
   
  有人把生活圓桌和《紐約客》雜誌的「城中閒談」相提並論,我覺得這沒什麼可比的,這兩個欄目都放在雜誌比較靠前的位置上,這是他們唯一的共同點。我也從來沒認真看過「城中閒談」,看《紐約客》都是看它的長篇特寫,那是雜誌寫作的最高標準。這麼說並不是要否定生活圓桌的價值,在一開始,它是有價值的,它給我們的表述方法帶來一些變化。在十來年前,報紙雜誌上見到的短文大多是「散文」或者「美文」一路,也沒有那麼多專欄和專欄作家,所以圓桌上比較肆意、信息豐富的短小文章還能讓人眼前一亮,當然有許多作者在這樣短小的文章中還呈現出了想像力、結構感,那更了不起。
   
  我記得王朔老師給小寶老師的文集寫序言,說把這些聰明都弄成碎屑放在這樣的小文章裡實在太可惜了,說白了就是罵小寶老師耍小聰明,當時我看了這話並不覺得對,也不覺得可惜。後來才發覺,對一個嚴肅的作者來說,這樣的小品文實在算不得什麼,如果一個寫作者太急於表達自己,太急於獲得別人的笑、掌聲或者其他反應,那他就不可能沉下心來試著去寫一個更長的、更複雜、更豐富的東西,這實際上是對創造力的一種損壞。當然,對於圓桌的大部分作者而言,他們都是業餘時間寫著玩的,這個問題並不存在。
   
  直到博客出現。博客寫作改變了原來網際網路論壇貼子那種議論公共話題的狀態,進入完全個人化的敘述,每個人都有一塊地方可以展現自己的思想、才華、趣味,我相信一個人寫博客的時候比他要給一個雜誌投稿的時候更放鬆,他能得到即時的反應,能夠和他的讀者互動,唯一的缺憾就是沒有稿費。如果你一天能瀏覽20個質量穩定的博客,而信箱中20多個投稿大多是垃圾,這樣的編輯工作就缺乏樂趣,你不能簡單的找來四篇博客就能湊成一張圓桌,它們大多太隨意了,而圓桌的理想狀態是——隨意,率性,但寫得非常認真才能呈現出來。對一本越來越厚的雜誌來說,「圓桌」並沒多少「言論」的作用,它只是一個帶一點點文學味道的調劑,它的容量太小了。
   
  我相信,人們願意看到某一類短小的文章,文字講究,帶有鮮明的個人色彩,談論日常生活中膚淺的樂趣,也談論嚴肅的觀念,它不以逗人發笑為目的,但總能讓人笑一笑。我懷疑,圓桌做到過這一點嗎?圓桌還能做到這一點嗎?我們的幽默感到底在哪裡?

注意事項(其實是編輯的郵箱自動回復):

1、多謝投稿「生活圓桌」欄目 ,稿件錄用情況會在兩個月內告知。
2、來稿請粘貼在信件正文中。因作業系統與軟體版本多有差異,當遇到附件無法打開時無奈只能作為廢稿處理。
3、「生活圓桌」與「個人問題」欄目收稿及其他雜務以此回復為準。周刊官網上過去的標準暫時只對「讀者來信「欄目有效。
4、謝絕群發。請勿一稿多投。
5、本欄目不接受詩歌、燈謎、對聯、翻譯、菜譜、攝影、漫畫、家居小竅門、醫療保健資訊、生理衛生常識、職業心理諮詢或書摘、推薦稿件。
6、刊發稿件字數為1000字。每篇稿費500元。
7、因欄目篇幅有限,有可能對來稿略做修改。
8、請附作者姓名或筆名。筆名請使用中文。
9、如您希望及時收到樣刊與稿費,請保留通訊地址、真實姓名、銀行卡號、開戶行詳細信息以及身份證號完整。
10、如投生活圓桌欄目,字數限制為1050字。每篇稿費500元;如投「個人問題」欄目,字數限制為1400字。每篇稿費600元。投稿個人問題,勞駕務必附上您的通訊地址,否則可能導致稿件無法錄用。
11、謝絕1000字以下投稿。


 選用標準:前主編朱偉說:「俏皮與幽默,原是中國文學中稀缺的東西,小品文傳統中,要不是超然的風花雪月,要不是特別現實的諷刺與謾罵。生活圓桌這個小小的欄目,無意中帶動了一種以自嘲來機智生活的追求,眼看著「好玩」就日積月累,變成了一種時髦的取向。」

相關焦點

  • 章魚的傳說_三聯生活周刊
    章魚的傳說 2011-05-04 18:43 作者:陸晶靖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三聯生活周刊電子版
    三聯生活周刊 社區 生活者www.lifeweeker.com 分享生活趣味:讀書、旅行、美食、戀物、音樂等,找到和您有共同趣味的朋友。書架及照片牆:推薦優質圖書,收藏打造自己的「書架」。照片牆匯聚您生活的精彩點滴.
  • 頭髮的問題_三聯生活周刊
    頭髮的問題 2020-05-27 11:30 作者:黑麥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20年第22期
  • 扇子_三聯生活周刊
    扇子 2013-06-21 14:23 作者:張瑞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3年第10期
  • 《三聯生活周刊》和財新推出聯合會員
    近日,《三聯生活周刊》和《財新》推出聯合會員,498元/年。用戶購買訂閱後,不僅可以免費暢聽《三聯生活周刊》2018年1月至今的各期內容,還可通過三聯官方APP中讀聽周刊、聽外刊、聽薦好書等內容。中讀將開放二十多家期刊雜誌、出版社的版權長文。
  • [大陸]《三聯生活周刊》派對:精選文叢第二輯及特刊發布
    三聯生活周刊文叢第二輯發布會現場 (圖片來源:三聯生活周刊)1月27日是北京進入2010年以來的最暖和的一天,在這個城市CBD的高層玻璃房中,陽光透過整面牆的落地窗,灑在參加烘焙派對的每一位來賓身上三聯生活周刊的四位主筆,在插滿香檳玫瑰的白巧克力蛋糕上,用奶油筆籤下了自己的名字。《三聯生活周刊》攜手素年錦時,以「烘焙派對」的形式發布「三聯生活周刊精選文叢」 第二輯上市。這套文叢的出爐如同烘焙精緻的蛋糕,需要用好料、有創意,還得較長時間的火候。今日近十年優質專欄文章結集出版,希望典藏作者、編者和讀者的「三聯時光」。
  • _三聯生活周刊
    2012-06-18 13:50 作者:黑麥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2年第24期 「奧特萊斯是一種零售業態。現在,它更多地和時尚扯上了關係。」
  • 茶席的密碼_三聯生活周刊
    茶席的密碼 2015-05-07 15:41 作者:李曙韻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5年第19期
  • 三聯嘗試推出「青少刊」,定位為青少年思維啟蒙的原創雜誌
    近日三聯生活周刊宣布嘗試推出「青少刊」,暫定名為《三聯青少刊》,該讀物是一本針對9到16歲青少年進行人文思維啟蒙的原創雜誌。三聯表示,當下很多人群對教育的態度大都「重理輕文」。殊不知,教育中遠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思維能力。
  • 《新周刊》雜誌上線喜馬拉雅,聆聽中國最新銳生活方式
    菜市場裡藏著怎樣的生活?玩物如何不喪志?90後開始禿了怎麼辦?一鍵美顏是否營造了虛假生活美學?4月9日,《新周刊》雜誌正式入駐喜馬拉雅,並帶來《新周刊:好好生活》全新專輯,與用戶分享最新銳的生活方式指南。這是《新周刊》雜誌首次入駐音頻平臺,喜馬拉雅用戶將獲得更多有價值的內容、新銳的觀點及鮮活的時事解讀。
  • 每期發行15萬冊,《生活》周刊創下了民國雜誌新紀錄
    他主持《生活》周刊之後,到1932年,每期發行量已達15.5萬份,直逼當時名噪一時的《申報》,創下了當時中國雜誌發行的最高紀錄。後來他主辦的《大眾生活》,銷量高達20萬份,再次開創了中國雜誌發行的新紀錄。在識字率只有30%左右的民國時期,這是一個出版史上的奇蹟。
  • 《三聯生活周刊》:什麼是好的語文教育
    葉開是《收穫》雜誌的編輯部主任,他曾經把反對套路作文、文藝腔風氣的觀點發在朋友圈裡,得到很多贊同,其中就包括他多年參與上海高考語文閱卷的校友。北京語文特級教師、參加高考閱卷20多年的王大績也對這種雷同的作文表示煩惱:高考是選拔考試,大家都寫得類似,怎麼區分高下?作文這種技術化、機械化的風氣其實還在課文學習上發生。
  • 《三聯生活周刊》和財新推出聯合會員;愛德曼任命中國區CEO|媒體和...
    來源:全球企業動態一周焦點《三聯生活周刊》和《財新》近日宣布推出聯合會員,年費498元。在擔任愛德曼北京分公司董事總經理兩年後,王東被擢升為愛德曼集團中國區執行長。上海董事總經理薄榮蓉升任中國區首席增長官。
  • 藏一塊好表 三聯生活周刊 時尚頻道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
  • 《三聯生活周刊》:通往新冠疫苗之路
    如此憋屈的生活還要延續多久?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像去年那樣自由自在地逛街購物、探親訪友、看戲觀影、出國旅行?我們需要滿足什麼樣的條件才能摘下口罩,自由自在地呼吸?幾乎所有人都會告訴你,答案只有兩個字:疫苗。毫無疑問,疫苗曾經是人類對付傳染病最可靠的武器,它的首次亮相就給了我們天大的驚喜。那是在1796年,第一款天花疫苗(牛痘)在英國問世,效果極為顯著。
  • 三聯*讀庫:今日有喜
    當生活被切割得只能擁有邊角時間,如何利用它獲取最有價值的精神食糧?當日常俗務麻痺思維,深度閱讀變成奢侈,如何保持一份情懷的蔥蘢與溫潤?三聯與《讀庫》,也許可以幫到你。與此同時,《讀庫》作為備受尊敬的MOOK(雜誌書)品牌,憑藉「雜誌的廣博,書籍的深度」,日益成為大批知識分子與愛書者的「私房書」。從人文、歷史、紀實、電影、音樂、美術,到宇宙、科技、建築,《讀庫》無所不包。
  • 9本雜誌、近200篇疫情一線報導,只為讓你:記住歷史
    這其中,更快速到達現場、離真實更近的媒體,不得不提《財新周刊》和《三聯生活周刊》(下文簡稱「財新」、「三聯」)。作為最早派記者進駐武漢的媒體之一,財新頂住壓力,發布了多篇紮實過硬的報導。三聯記者在武漢的酒店裡趕稿而經歷了「非典」報導的三聯副主編吳琪,1月20日就在武漢組建採訪小隊。
  • 雜誌貓推薦2021年公司訂雜誌,企業訂閱雜誌排行榜
    2、《新周刊》期刊《新周刊》由廣東出版集團、三九企業集團聯合主辦。每期128頁全彩印刷,每月1日、15日出版,屬於時事生活類雜誌。創刊於1996年8月18日,歷經十餘年發展,已成為中國社會變遷敏銳的觀察者與記錄者。
  • 我的全部努力,不過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我們這些小人物》主題徵稿正在進行中,歡迎大家踴躍投稿。《三聯生活周刊》微信公眾號三條版面現面向所有讀者徵稿。歡迎來稿,與我們一起記錄這個時代的小人物。來稿格式:小人物➕標題此主題徵稿將長期開放,被選中稿件將發布在《三聯生活周刊》微信公眾號三條位置,同時作者將獲得相應稿酬。請勿一稿多投,一經投稿,即默認由《三聯生活周刊》編輯修改及發送。投稿20天後未得到回覆的,可轉投他處。期待你的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