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進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在強降雨中發揮大作用

2020-12-14 中國江蘇網

記者日前看到,武進區海綿城市示範區試點項目呈現較好排澇效應。據了解,在今年連續幾輪強降雨中,都發揮了大作用。

2016年,常州和武進分別入選省內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省轄市及縣級城市(區)。其中,武進區海綿城市示範區劃定了行政中心片區、綠建區片區、西太湖片區3個試點區,總面積4.3平方公裡。試點區建設項目共55個,總投資約3億元。目前,已完工項目38個,完成投資約2億元。

豐樂公寓一期部分原來存在內澇積水問題。這裡的海綿化改造內容包含裝配式成品雨水花園、生態修復及景觀提升、透水混凝土鋪裝、生態停車場。改造後的小區實現了「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在水環境、水資源、水安全方面都得到明顯提升。

常州大學西太湖校區總佔地約68公頃,一期建設範圍約46公頃。海綿校區設計方案融合了澳大利亞CRC先進水敏性城市設計理念,改造內容包含生態溼地、雨水處理型生長綠牆、傳輸型植草溝、被動式灌溉,結合教學、展示等方式打造了一個具有生態韌性、技術領先、寓教於景的海綿校園建設典範。

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日前到這些地方視察調研,聽取有關情況介紹,並提出了有關建議。 劉一珉 陳陳

相關焦點

  • 任南琪院士:海綿城市的地區分類建設範式
    研究背景  2015年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確立了海綿城市建設的總體工作目標,並指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其後,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在全國30個試點城市展開,建設區域從南至北,城市規模從一線到三四線均有分布。
  • 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政府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北極星水處理網獲悉,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政府於近日印發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旨在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綜合採取「滲、滯、蓄、淨、用、排」 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不斷提升雨洪水回補能力,將 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 2020 年,建成區 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
  • 長三角議事廳|從「城市看海」反思海綿城市建設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的數據估計,海綿城市試點建設五年以來,累計投資即將達到1.9萬億元。那麼,海綿城市試點建設是否有效改善了城市內澇問題?以上海為例,上海是國家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去年經過國家部委的考核。上海建成了相對完善的標準體系,海綿城市技術標準、圖集、定額以及綠化、廠站等海綿城市建設導則等已經公布了,又編制了海綿城市建設案例集供大家參考。如國家試試點區臨港新片區,從住宅小區,市政道路,河湖水系,公園綠地等各個方面的都開展了海綿城市的大規模建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海綿城市建設的「萍鄉答卷」
    2015年4月,萍鄉市通過競爭性評審答辯,成功入選全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名單。通過海綿城市建設,解決人水矛盾與資源枯竭的現實壓力,推進城市持續發展,成為萍鄉市上上下下的共識。針對試點之初海綿城市建設既缺乏必要的法律、制度支撐,也缺乏規劃引領和規範指導的狀況,萍鄉市出臺了《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規定》《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和《海綿城市試點建設系統化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建設全過程制度體系;針對江南丘陵地區水文特徵導致的洪澇災害頻發和水資源短缺並存的狀況,萍鄉市創造性提出了「全域管控—系統構建—分區治理」的系統化建設思路。
  • 寶業發布《海綿城市建設指南》,打造長三角綠色建築新標準
    12月23日,寶業集團聯手上海市建築科學研究院發布《寶業海綿城市建設指南》。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海綿城市指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對緩解城市內澇、削減城市徑流汙染負荷、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 大雨過後多數地面沒有積水 青島「海綿城市」建設顯成效
    」近年來,海綿城市對市民來說已經不是新鮮詞,島城也通過建設海綿城市,逐步讓城市形成一個良性的水循環體系。截至10月底,全市累計建設海綿城市面積約217平方公裡,佔城市建成區面積的26%。 海綿城市累計建設217平方公裡 據了解,自2016年青島入選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以來,島城不斷優化體制機制,完善頂層設計、政策制度和規範標準體系,創新投資建設運營模式,全面圓滿完成了各項試點任務。2019年12月,住建部、財政部、水利部對我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進行考核驗收,成績位居第二批試點城市第2名,進入優秀試點城市行列。
  • 山東省海綿城市建設狀況
    海綿城市建設初步計劃為此,2016年,山東省財政籌集資金2億元,支持啟動海綿城市省級試點建設, 濰坊、泰安、臨沂、聊城、濱州等5市,以及青州、曲阜、莒縣等3縣入圍試點。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
  • 建海綿城市應擺脫工程思維
    今年6月進入汛期以來,我國大範圍持續出現強降雨天氣,多個城市出現洪澇現象。如何讓城市不再「乘風破浪」?
  • 《海綿城市建設評價標準》GB51345-2018
    1總則1.0.1海綿城市是在城市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綠色發展要求的重要舉措,有利於推進城市基礎建設的系統性,有利於將城市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為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提升城市防災減災能力、擴大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增強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規範海綿城市建設效果的評價,制定本標準。1.0.2本標準適用於海綿城市建設效果的評價。
  • 區域徑流多維立體控制技術 支撐蘇州市海綿城市建設
    區域徑流多維立體控制技術 支撐蘇州市海綿城市建設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由清華大學牽頭承擔的「十三五」蘇州項目「河道水環境品質提升與生態健康維繫技術與示範」課題,針對蘇州城區「四高一低」(降雨量高、河網密度高、地下水位高、土地利用率高和土壤入滲率低)區域特點的源頭徑流汙染控制需求,集成了城市降雨徑流源頭
  • 海綿城市建設每年投入4000億「大城市病」如何緩解
    這些年來,我國的城鎮化發展速度迅猛,而且這一趨勢還在繼續,大城市向超大城市發展,中型城市向大型城市發展,城市的大規模擴張帶來了城市內澇、水體變質、河湖生態退化、熱島效應等「大城市病」的嚴峻挑戰,建設綠色、低碳、人水和諧的海綿城市也已成當務之急。
  • 深圳打造海綿城市建設「七全」模式結碩果
    日前,喜訊從北京傳來:國家財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此前聯合組織開展的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績效評價中,我市在北京、上海等同批14個城市中脫穎而出,榮獲第一名。
  • 最強降雨後水都去哪裡了?原來被3400餘塊「海綿」吸走了
    降雨過後,步道微微潮溼,下沉式綠地裡有水在草叢中若隱若現,集雨池裡滿滿一池清水映著藍天白雲……這是位於石景山區的北京銀行保險產業園裡「海綿花園」的場景。這個從路面到屋面,從建築到綠地都基於「海綿城市」理念建成的產業園,經受住了剛剛過去的這場強降雨的考驗,並盡最大可能地吸水、蓄水、滲水、淨水。在全市,共有3400多個這樣的海綿項目。它們像一塊塊散落在城市裡的「海綿」,用滲、蓄、滯、淨、用、排等方式,迅速幫雨水找「家」,避免內澇積水。
  • 實現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北京3400餘塊「海綿」吸水蓄水滲水淨水
    白繼開/攝 資料圖降雨過後,步道微微潮溼,下沉式綠地裡有水在草叢中若隱若現,集雨池裡滿滿一池清水映著藍天白雲……這是位於石景山區的北京銀行保險產業園裡「海綿花園」的場景。這個從路面到屋面,從建築到綠地都基於「海綿城市」理念建成的產業園,經受住了剛剛過去的這場強降雨的考驗,並盡最大可能地吸水、蓄水、滲水、淨水。在全市,共有3400多個這樣的海綿項目。它們像一塊塊散落在城市裡的「海綿」,用滲、蓄、滯、淨、用、排等方式,迅速幫雨水找「家」,避免內澇積水。
  • 北京通州建成「海綿城市」
    說起海綿城市我們大多數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其實它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和建設管理,然後充分發揮建築綠地,道路水系統,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收,滲透,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和自然淨化的城市發展方式。過去,城市建設追求用地一馬平川,往往會填湖平壑。
  • 住建部關於開展2020年度海綿城市建設評估工作的通知
    全文如下:海綿城市建設自評估報告要點在總結海綿城市建設已開展工作基礎上,按照《海綿城市建設評價標準》(GB/T 51345—2018)進行建設效果評估,並按照以下要點編制自評估報告。已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的排水分區範圍、面積,實施的建設項目。按照《海綿城市建設評價標準》(GB/T 51345—2018)中的評價方法,對照附件 2 評估海綿城市建設效果。(二)正在實施海綿城市建設的排水分區情況。
  • 南京建鄴海綿城市建設嚴抓落實成效明顯
    「連續兩年考核成績都是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預考核及前三季度監測中均名列第一……」自2018年海綿城市建設達標率先後作為南京市對區考核和江蘇省考核指標以來,南京市建鄴區注重頂層設計,嚴抓落實,海綿城市建設成效明顯。
  • 榮昌打造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工程
    近日,從新區建設管委會傳來消息,榮昌區首條全面融入海綿城市設計理念的市政道路——玉帶路西段正式開工建設,預計工期360天。值得一提的是,該標段道路遵循海綿城市設計理念,人行道路面採用仿石材透水磚鋪設,非機動車道應用彩色透水混凝土施工,兩側側分帶設置為生物滯留帶,種植綠色植物菖蒲、美人蕉等水生植物。
  • 廈門首試「設計暴雨」方法 城市變身強力海綿
    作為2015年確定的第一批全國海綿建設試點城市之一,廈門也許可以告訴我們答案。 「80後老堵汙」變身「10後小清新」 未來一周廈門都有雨?局部地區可能有暴雨?現在,聽到這樣的天氣預報,家住廈門思明區玉荷裡小區的林女士再也不擔心了。
  • 「瀋陽」瀋陽出臺辦法加快海綿城市建設
    12月17日,從市城鄉建設局了解到,前不久推出的《瀋陽市海綿城市建設管理辦法》明確提出,通過「滲、滯、蓄、淨、用、排」等綜合措施,「十四五」時期瀋陽將實現80%以上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構建全市域推廣、全流程管控的海綿城市建設格局;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八成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目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