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赤小豆薏米湯在美容界開始盛行,直到現在依然風頭不減,但是赤小豆薏米湯真的如傳說中那麼有效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赤小豆薏米湯:
1.薏米、赤小豆各30g。
2.洗淨泡一會。
3.將泡好的薏米、赤小豆子連同泡米水一同倒入高壓鍋,再加一些水。
4.大火煮至到噴氣後改小火,再煮15分鐘就好了。
材料解析:薏米,即薏苡仁,《神農本草經》記載: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風溼痺,下氣。久服輕身益氣。其根下三蟲,一名解蠡。生平澤及田野。
《名醫》曰:一名屋菼,一名起實,一名贛,生真定,八月採實,採根無時。案《說文》云:薏,薏苢,一曰英,贛,一曰薏苢;《廣雅》云:贛,起實,目也,吳越春秋,鯀娶於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壯未孳,嬉於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若為人所感,因而妊孕,後漢書馬援傳,援在交趾,常餌薏苡實,用能輕身省欲以勝瘴,薏,俗作薏。赤小豆(而非紅豆)這裡需要強調一點,真正利溼的是赤小豆,而非紅豆,二者不是同一個東東哦~看圖片,一秒區分紅豆跟赤小豆。《本草新編》記載:赤小豆,味辛、甘、酸,氣溫而平,陰中之陽,無毒。入脾經。下水,治黃爛瘡,解酒醉,燥溼浸手足腫大,療香港腳入臍高突。但專利水逐津,久服令人枯燥,亦可暫用以利水,而不可久用以滲溼。溼症多屬氣虛,氣虛利水,轉利轉虛,而溼愈不能去矣,況赤小豆專利下體之水,而不能利上身之溼。蓋下體之溼,真溼也,用之而效。上身之溼,虛溼也,用之而益甚,不可不辨也。或問赤小豆,即家園之紅豆乎?曰∶別是一種,其色如朱而發光,頭上一點黑如漆。若家園之紅豆,名曰紅,而色實紫,能療飢,而不能利水去溼,多食亦敗血,功用與赤小豆迥別。切勿以家園之紅豆,而錯用之也。
如此以藥性來看,赤小豆薏米粥果然有利水,消腫之功效,然而果然如此嗎?這就需要了解到,我們身體的溼、水是怎麼來的?《黃帝內經》從溼邪的形成來源劃分,將溼邪分為外感和內生兩大類。外感:《內經》認為外感溼邪的產生或因久居低下卑溼之地;或長期水上作業;或霧露浸漬;或天陰多雨,空氣潮溼;或突遭雨水澆淋,溼衣貼膚,導致周圍環境的溼氣太多,在人體正氣不足的情況下,就會乘機侵入人體內而造成溼病。內生:脾喜燥而惡溼,主運化水谷,飲食失調則損傷脾臟,使脾不能正常運化水谷,導致津液停滯而為溼邪,溼病的這一發病途徑有別於外感溼邪,溼邪的來源不是由外侵入,而是由身體內部產生,而後阻滯經絡、氣機、蒙蔽臟腑清竅而為病。
由此可見,除了自身所在的生活環境之外,身體脾胃的運化功能才是我們祛溼的根本利器。而赤小豆薏米湯,也只是起到了祛溼的作用,但是對於恢復我們身體脾胃自身的功能,是幾乎無效的。只有身體的脾胃功能恢復了哦,我們才能長久免於水溼之苦。不僅如此,」寒涼傷脾胃「,而薏米微寒,長期服用,只會更傷脾胃。各位朋友在一味跟風使用赤小豆薏米湯的時候,不妨再多考慮下哦。
傷脾胃的因素很多,而寒涼食物是主要危害之一,長期脾胃虛寒,不僅會導致腹瀉、腹痛,還會影響食物的吸收。中醫關於脾胃寒涼有個比喻,很形象。說脾胃就像一個鍋,這個鍋一定是熱的,才能把鍋裡的食物煮熟。胃不就是人體的「一個鍋」嗎,如果總吃寒涼食物,胃這個「鍋」總是涼的,胃裡的食物如何能「腐熟」啊,而食物不熟,就像我們總吃半生不熟的的東西,身體能很好的吸收嗎。從現代醫學來講,如果經常吃寒涼食物,會導致腸胃黏膜毛細血管收縮,影響胃液、胃蛋白酶等消化物質的分泌,自然會影響營養的吸收,特別蛋白質、鐵等營養素的吸收和胃液分泌關係非常密切。現在很多人,包括青少年,一個個「小皇帝」,食物並不缺乏,但很多孩子包括一些年輕人,為什麼還是免疫力差,體質瘦弱,幹吃不胖,就是和經常吃寒涼食物有密切關係,而這在孩子的飲食中,非常普遍,越小,對孩子脾胃影響越大。所以,夏天到了,天越來越熱,各種冰鎮飲料、冰鎮啤酒、冰鎮西瓜、冰點等食物到了最「熱」的時候,我們還是儘量克制,適可而止吧,雖然暫時沒什麼問題,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脾胃虛寒,也是「潤物細無聲」,「致病」容易「治病」難!
本季主推:驅蚊包
★長按二維碼,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進行關注更多健康資訊與您分享★
▼ ▼ ▼
產品詳情諮詢 15168837001 或掃以下二維碼
修銘療吧,傳統經典產品:
1、梁氏秘制戒菸貼:45天完美戒菸,無不適感,舒適戒菸。
2、梁氏秘制鼻炎散:鼻孔嗅吸給藥,通竅消炎,效果顯著;
3、梁氏乳腺關愛貼:專利配方,安全有效。
4、關節祛風溼本草泥、卵巢保養本草泥、溫宮暖宮本草泥、補腎強身本草泥——泥灸泥,專為您定製!
4、梁氏秘制頸肩腰腿貼:各類關節炎症、增生,腰椎,頸椎病,肩周炎,膝關節疼痛,藥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