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
前幾天我們發了一篇文章:《誰冒犯了我們的身體:陽虛的年代溼邪在作祟》(點擊閱讀),很多朋友後臺詢問怎麼祛溼,有什麼簡單易行的法子?
有,薏米紅豆湯。
臨床上,我們治療溼症一般會採用中藥的治療方法,比如說實用三仁湯、藿香正氣水(膠囊)等藥,它們都具有芳香、化溼、解表的功效。但這些藥我們自己不能亂服,有的人會問,在家裡有什麼好方法來預防溼邪呢?或者說我明顯感覺到體內有溼了,到醫院又檢查不出什麼毛病怎麼辦?
薏米紅豆湯是清除體內溼氣最好的偏方
如果診斷出病人體內有溼時,我經常給病人推薦兩種"藥",這兩種藥既能祛除體內溼邪,還能當水喝、當飯吃。這兩種"藥",一是薏米,一是赤小豆(紅小豆),一起熬湯喝,是清除體內溼氣最好的偏方。
有的人在我的博客中看到過這個偏方,反饋給我很多信息,並且還有一些疑問,藉此機會,我就大家最關注的問題,再詳細地解答一下。
很多朋友說,紅豆加薏米很難熬,怎麼熬它都不黏不稠,能不能放點大米或別的食物一起熬?其實如果從治療的角度來講,我建議大家最好不要用。因為這個薏米紅豆湯的主要功效就是清熱除溼。赤小豆是紅色的,養血,古籍裡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紅豆還有減肥的作用。薏米性偏寒涼,主要有清熱、利溼的作用。夏天正好是暑氣連天的時候,內溼外也溼,用這兩味藥正好能起到一個養血、祛溼的作用。正是這種不黏不稠的清輕之相,才能達到清熱祛溼的效果。但如果從預防的角度來講,熬大米粥的時候,加上一把紅豆一把薏米也未嘗不可。
還有朋友問我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喝薏米紅豆湯,有禁忌嗎?其實,這個湯是養生佳品,沒有什麼副作用,但針對不同的人,則可以適當地做一些加減法。
有的人體質偏寒,裡面可以加一點溫補的食物,像桂圓、大棗都可以;有的人失眠,體內也有明顯溼膩的感覺,那就加一些蓮子、百合;如果女性朋友痛經,可以把薏米去掉,熬點紅豆湯,再加上一些薑片、大棗、紅糖,喝下去暖暖小腹,也可以緩解疼痛。關節疼痛的,加一些生白芍、生甘草,酸甘化陰養血除痺。
平日思慮傷神、勞心過度而運動量少的人,往往臉上沒有血色,精神也不夠充沛,甚至心悸、貪睡,感覺頭重如裹,心中空虛。這是體內有溼加上心氣不足的表現,可以在薏米紅豆湯中加一些桂圓同煮。桂圓甘溫,能開胃健脾、安神補血,能振奮心陽、溫補心氣,使人精神飽滿、中氣十足。而且,單純的薏米紅豆湯味道很一般,加上桂圓後,就變甜了,淡淡的甜味,它不僅驅散我們體內的溼氣,而且給我們的心帶來生機與溫暖。我們就叫它薏米紅豆桂圓粥吧,它特別適合強勞力勞動者,也很適合中老年人。
年輕人容易出現煩躁失眠,或者臉上起紅疹、痘痘,這都是上焦心肺火旺、溼熱內擾所致,用薏米紅豆湯洗臉有奇效,或在薏米紅豆湯中加上百合與蓮子同煮飲用。百合能潤肺、養顏,又能清心火、安心神。蓮子最能養心、清心火,同時又能健脾、補腎。當然,如果感覺湯沒有什麼味道,還可以加點冰糖。
如果著涼感冒了,或是體內有寒,胃中寒痛,食慾不佳,可在薏米紅豆湯中加幾片生薑。生薑性溫,能溫中祛寒,健脾和胃。注意,生薑不可多放,多放就使粥變得辛辣了。如果想在湯裡加點調味品,最好放紅糖,紅糖是性溫的。需要注意的是,婦女產後保養時,喝紅豆薏米湯要去掉薏米,可在其中加點大棗,大棗對溫中、健脾、養血是非常適宜的。
腎虛的人,可在薏米紅豆湯中加一些黑豆。因為黑色入腎,豆的形狀也跟腎十分相似,以形補形,是補腎的佳品。
現在人們常說的腳氣病,是典型的溼熱下注。可在薏米紅豆湯中加點碎黃豆,用熬出來的湯泡腳,這是治腳氣的一個小秘方。
如果咳嗽,還可以把生梨去皮去核切成1~2釐米見方的小塊兒,加入薏米紅豆湯中同煮,可以潤肺、化痰、止咳。
學會薏米紅豆湯的加減變化,使用得當可以對生活中大部分常見病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薏米紅豆湯的喝法
薏米紅豆湯每天應該喝多少呢?我建議大家從5月初開始喝,一直可以喝到10月份。熬了以後可以隨意喝。
每年到天熱的時候,我就把自己家裡不常用的一個暖壺洗淨,抓上一把薏米、一把紅豆放到暖壺裡,再燒一壺開水,水開了以後直接灌到暖壺裡,最後把蓋蓋上。如果你想早晨起來喝,頭天晚上灌進去,第二天早上壺裡的豆子全都泡碎了;如果想晚上下班回來喝,那早晨臨出家門的時候用同樣的方法泡上一壺,下班以後到家喝正合適。
臨床上有很多體內溼氣很重的病人,在喝了薏米紅豆湯一兩周後,便感覺到腿腳發輕了,走路不那麼沉了,溼疹也慢慢地消退了。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很多小病其實都可以自己進廚房裡找藥,食物就是最好的藥。
【用之有道--武醫師如是說】
還有一點值得說明一下,懷孕中的孕婦要是自我感覺沒有很重的溼邪最好慎用或忌用薏米。但可用紅豆,我們可以給薏米紅豆湯做一個減法,減去薏米,再根據上面的思路做加法,可以適量加些大棗、百合、枸杞等其他的品類。同樣能做成既能祛溼,又有其他養生功效的湯來。
這裡是一個基本的思路,大家可以多了解各種食物的性、味,舉一反三,自己進行加減,組成更多適合自己體質的飲食來。這樣,食物才能真正成為養生的佳品。
「中哲物理學」第一講:生命的密碼--螺旋結構
要不要接種疫苗?一個中醫對疫苗的理性分析
有些時候,衝一衝喜比吃什麼藥都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