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全國碳市場,加快推進碳減排

2020-12-21 中國環境

  11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上致辭,強調中國對氣候承諾言出必行,將堅定不移加以落實。這是繼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就中國力爭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向國際社會作出莊嚴承諾之後,兩個月內中國的第五次相關表態,顯示出中國政府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堅定決心和必勝信心。

  我國始終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各部門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在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同時主動開展適應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截至2019年底,我國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推進碳市場建設、增加森林碳匯等一系列措施,碳強度較2005年降低約48.1%,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比重達15.3%,提前完成我國向國際社會承諾的2020年目標。經測算,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56.2億噸,減少二氧化硫約1192萬噸、氮氧化物約113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得到扭轉,應對氣候變化和汙染防治的協同作用初步顯現。

  在各項政策措施中,我國高度重視利用市場手段來推進碳減排,不斷探索建立減碳長效機制。2013年,我國就在7個省市啟動了碳市場交易地方試點,目前試點碳市場已成為配額成交量規模全球第二大的碳市場。截至今年10月31日,7個地方試點碳市場配額累計成交4.22億噸,累計成交額96.80億元,在推進試點地區碳減排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建設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的一項重要制度創新,也是落實二氧化碳新達峰目標和碳中和願景的重要抓手。在習近平主席向國際社會宣布新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之後,生態環境部等部門迅速行動起來,積極把中央提出的目標任務轉化成具體的落實行動,陸續制定出臺政策措施。10月20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等五部門正式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對未來5年內中國氣候投融資發展做出戰略部署,提出要穩步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機制建設,建立健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風險管控機制,逐步擴大交易主體範圍。10月28日,生態環境部公布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和《全國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管理辦法(試行)》,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這是加快推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的重要舉措。11月20日,生態環境部又公布了《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向社會徵求意見。我們可以看出,這些文件對碳市場健康運行發展做了細緻的謀劃和周密的制度設計,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路線圖、施工圖進一步明確。這充分表明我國的碳減排工作步伐進一步加快,充分表明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是「言必行、行必果」的。

  應對氣候變化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們應對氣候變化的認知水平、政策工具、手段措施、基礎能力等還存在欠缺和短板,要實現新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們要將這一重大目標和願景,轉化為倒逼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新機遇,開拓創新,主動作為;要進一步推進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統籌融合、協同增效,在減排目標、任務舉措、管理制度、監測評價與執法監管等領域,加強溫室氣體與大氣汙染物排放協同控制;要創新政策工具、完善法律法規和制度標準體系,激發減排動力和市場活力,實現碳總量和碳強度「雙控」目標,努力開創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局面。

相關焦點

  • 廣東碳市場運行健康平穩 碳交易累計成交額居全國第一
    &nbsp&nbsp&nbsp&nbsp在碳排放交易方面,截至今年12月,廣東省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69億噸,累計成交金額34.89億元,佔全國碳交易試點的38%,繼續位居全國第一。在全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中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
  • 鍾青:火電如何適應碳市場,碳市場能為碳中和做些什麼?
    第三,2030年至2060年間,中國碳排放絕對值遞減,包括減排量交易、CCS等固碳途徑,將共同構成2060年之前碳中和的主要措施。這意味著,除非減排量抵消目標全部由財政轉移支付等非市場手段(如稅收、補貼、強制能效或產品替代標準)來實現,中國碳市場很可能將長期存在減排量產品的市場交易。
  •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面臨哪些挑戰?
    交通運輸行業如何加快向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邁進?「我們要開展專題研究,在中央政府層面出臺交通運輸領域應對氣候變化的指導性文件,建立公路水路交通運輸能耗和碳排放監測評價體系,編制交通運輸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指南,加快建設交通運輸領域能耗與排放在線監測平臺的同時,設立交通運輸碳減排產業基金,用於低碳能源轉型和實現碳減排的技術研發、技術示範、市場推廣等。
  • 中國將如何邁向「碳中和」?
    從碳中和目標的實施階段來看,中國需要統籌規劃,從「十四五」規劃開始布局,逐步引導投資轉向零碳和負碳領域,在接下來的各個五年規劃中制定明確的減排目標,並配以相應的減排政策支持。整體來看,中國的碳中和路徑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階段一(2021-2030年),主要目標是實現碳排放達峰。
  • 碳市場年度回顧:2019年碳市場價值創歷史新高
    碳市場年度回顧:2019年碳市場價值創歷史新高北極星大氣網  來源:Refinitiv路孚特    2020/6/15 13:32:24  我要投稿  北極星大氣網訊:根據路孚特對全球碳交易量和碳價格的評估,2019年全球碳市場的總價值增長了34%,達到1940十五歐元。
  • 應對氣候變化丨降碳成為「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總抓手 為我國低碳...
    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鼓勵一些重點行業率先達峰,加快建立全國碳市場,同時鼓勵地方開展試點示範。」在生態環境部12月29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說。我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明確提出,力爭於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被列為明年的重點任務之一。
  • 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 我國電能替代進入深水區
    「國網副總經理龐驍剛在致辭中表示,該公司將繼續加大電能替代推進力度,促進清潔能源消納,提高社會電氣化和能效水平,合力推進清潔低碳發展,合力推動電能替代技術攻關突破,合力構建良好產業生態,共同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
  • 國家能源集團啟動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研究
    尚品牌   12月15日,國家能源集團智庫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清華大學低碳能源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等四家單位籤訂戰略合作意向書,將共同研究國家能源集團引領能源煤炭電力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路徑。
  • ...年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重點工作安排:全力以赴推進國家碳...
    ,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加快推進生態綠化、垃圾處置和汙水處理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守牢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堅持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節能減排各項任務。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支持有條件地方碳排放率先達峰 實現減汙降碳...
    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消費儘早達峰,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2020年9月,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中國提高國家自主貢獻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負排放不能代替減排!41位學者澄清「碳中和」的10個認識誤區
    然而,許多國家淨零排放目標通常假設化石燃料的排放可以通過碳抵消和未來從大氣中去除二氧化碳的負排放技術得到補償,但是我們認為「抵消」其實不能減少排放量,我們需要立即採取實質的減排行動。關於淨零排放目標和碳抵消,有以下10個認識上的誤區必須加以澄清。誤區一:到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足以解決氣候危機。
  • 說說碳中和的那些事兒
    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題:說說碳中和的那些事兒新華社記者高敬「碳中和」成了熱詞。從今年9月的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到12月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我國多次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十四五」煤電如何發展對實現碳中和意義重大
    為減少一次化石能源使用,需積極推進終端用能部門電氣化,重點應落在交通和工業的電氣化。  中國環境報: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宣布,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您看來,這一目標提出後,會對我國能源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
  •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在即,對企業影響幾何?
    我們會加快支撐系統的建設,註冊登記系統在武漢,交易系統在上海,儘快在線上開展第一單碳排放權交易。」黃潤秋表示。 碳排放權交易是什麼? 碳排放權交易,顧名思義,就是將二氧化碳的排放權當成商品一樣來買賣。交易前,政府首先確定當地減排總量,然後再將排放權以配額的方式發放給企業等市場主體。
  • 中國日報網評:中國承諾「碳中和」 數字經濟領銜綠色經濟
    2016年1月,國家發改委辦公廳發布《關於切實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重點工作的通知》,對全國統一碳市場啟動前重點準備工作做了具體部署。2017年12月19日,國家發改委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宣布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並於12月20日正式印發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
  • 「碳達峰」和「碳中和」都是啥?一起來了解下
    「碳達峰」和「碳中和」都是啥?其中包括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什麼是「碳達峰」和「碳中和」呢?一起來看↓↓↓在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面,會議從根本和源頭上作出部署,明確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大力發展新能源,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等。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中國「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倒計時,「十四五」如何部署減排...
    在上述《中國碳中和綜合報告2020》的發布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高世楫指出,歐洲經過30多年時間才形成系統減排的社會共識和完善的政策體系,可能沒有那麼長的時間留給中國來進行探索和試錯,因此儘快完善碳減排制度和政策體系的壓力巨大。  「減排的政策制度體系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漸進地推進和完善,但綠色發展和減排的制度和政策體系完善的速度需加快。」高世楫表示。
  • 2060年中國「碳中和」目標的路徑、機遇與挑戰
    2060年「碳中和」路徑   「碳中和」的基本公式為:商業活動導致的碳排放=碳匯總量+碳信用總量。我們需要考慮的技術不僅僅是節能減排技術,同時還要考慮負碳排放技術。根據麥肯錫推出的溫室氣體減排成本曲線,可以對各類減排的技術與手段的先後順序進行相應的排序。
  • 解答丨「碳達峰」和「碳中和」都是啥?一起來了解下
    解答丨「碳達峰」和「碳中和」都是啥?其中包括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什麼是「碳達峰」和「碳中和」呢?一起來看↓↓↓在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面,會議從根本和源頭上作出部署,明確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大力發展新能源,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等。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歐盟計劃徵收碳邊境調節稅 對不符合環境標準進口商品徵關稅
    首先,「碳洩漏」從實證角度而言往往被認為是很有限的,因為企業的布局考量顯然是很多因素的綜合結果;其次,如何界定出口地區與進口地區「減排努力」的差別在技術和操作上存在困難;另外,徵收碳關稅將壓低出口國國內高耗能產品價格,反而可能促進其消費,在全局上無法實現減排反而可能造成碳洩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