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畫像:藝術家式的自戀

2021-12-18 美在高處

現如今,一個人自戀標誌,就是愛自拍。手機裡光是自拍的 app 就不下十個,磨皮瘦臉美顏加濾鏡,發到社交媒體,等待一句句讚美的降臨。

而藝術家們的自戀,可就明顯技高一籌。不管是割掉一隻耳朵的梵谷,還是點亮了西斯廷教堂天花板的米開朗基羅,他們都有一套自戀的方式。今天就來看看他們不同的表達。

01 / 一本正經派


梵谷一生只留下了幾張照片,卻留下了四十多幅風格各異的自畫像。這幅《纏著繃帶的耳朵》是梵谷所有自畫像中,最有名的一幅。

試想,一個連自己割了耳朵也要如實畫出來,保留到自己作品中的人,可見是多麼的誠實。再加上出身於牧師家庭與不善與人溝通的性格,我們便可大膽的猜測,作畫時的梵谷,當然是一本正經的。

都說好的畫家,也難畫好自己,但這句話似乎不太適用於莫奈

這幅《戴著貝雷帽的自畫像》,色彩細膩,光影恰到好處。仔細看莫奈的眼神,我們總是覺得能被某個眼神打動。

莫奈一生只畫兩幅自畫像,上面是另外一幅,名為《手持調色盤的自畫像》

擅長使用光線的莫奈,在他的自畫像中,對光與暗的平衡感也拿捏的十分精準。背景乾淨且有質感,使得這幅肖像畫多了幾分滄桑的痕跡。

倫勃朗作為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擁有兩個最獨特的關鍵詞:自畫像,明暗法。而熱愛「自拍」的倫勃朗,也愛在他的自畫像中,體現它的明暗法。

在這幅《倫勃朗自畫像》棕黑的背景下,倫勃朗側身端坐,神情嚴肅,只有上半身以及頭部周圍,有明顯的光線。而他的一生,也都能在這幅自畫像中呈現了。

《達文西自畫像》是一副素描作品,也是達文西少有的自畫像。

這幅畫的作畫工具,是一種紅色的粉筆。整幅畫用筆流暢、洗鍊,線條豐富多變。

02 / 藝術寫真派


這幅《三人自畫像》,來自美國 20 世紀插畫家諾曼·洛克威爾,也是他的一幅代表作。畫中的他,一邊對著一面鏡子,一邊畫他自己,獨具新意。

如果再仔細觀摩,其實這上面不只是三個洛克威爾,左上角還有好幾張他畫的草圖,加起來一共有九個。右上角又是一些著名畫家的自畫像,包括丟勒、畢卡索、梵谷、倫勃朗等,都夾在右上角「以供參考」,新奇有趣。

作為波普藝術的代表性人物,安迪·沃霍爾在創作自己的自畫像時,也用了創作「金堂寶罐頭」和「瑪麗蓮夢露肖像畫」的創作風格。

他用九種不同實驗風格的色彩,對單一的圖像進行色調改變和數量重複。以不斷的重複、趨同,形成一種獨特的氣質和與眾不同。

不出所料,作為超現實主義大師的達利,連自畫像都是如此不走尋常路。在這幅《柔軟的自畫像與烤培根》中,一張深受地心引力控制的臉,止不住向下流淌。多虧了幾根金屬支架,才勉強能看出五官。

木質底座的前方刻著「柔軟自畫像」幾個大字,上面還擺著一塊烤培根... ...這或許是達利留給觀眾的思考題吧。因為他的天馬行空,就像那兩根向上翹的小鬍子,你永遠不懂。

乍一看,蒙克的這張《骷髏手臂自畫像》,應該歸到「一本正經」的流派。但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重點隱藏在畫的最底部,那雙撐在桌上的手竟是一副沒有血肉的骷髏。

蒙克,這位挪威的畫家多以生命、死亡、戀愛、恐怖和寂寞等為題材,喜歡用一切對比強烈的線條、色塊,和誇張的造型來表達感受。比如,那個大家都見過的作品《吶喊》。

被人稱作「波點女王」的草間彌生,在自畫像上也不忘表達,她對小圓點的狂熱喜愛。從背景,人物的頭髮到衣領,統統是由大小不一的彩色圓點,有規則地堆砌而成。

據說,草間彌生對波點的迷戀,源自幼年環遊的神經性視聽障礙。她將波點視為細胞、種族、分子,那些生命最基本的元素,看作宇宙與自然的信號。

不得不說,裡希特是在世藝術家中最令人敬重者之一。他永遠簡單幹淨的打扮,讓你不禁想起隔壁家每天朝九晚五背著公文包的高級官員。總之,在他身上,你看不到藝術家大鬍子長頭髮的邋遢刻板印象。

不信你看看這幅《自畫像》,即使是表面像被蒙上了一層花掉的玻璃,模糊了低著頭的裡希特,我們還是能感受到他撲面而來的莊重之感。

03 / 心機派


在這幅《雅典學院》中,拉斐爾把從古希臘羅馬到當代義大利的 50 多位哲學家、藝術家和科學家,集中在一個空間,表達對人類智慧的讚美。

倘如將鏡頭往右下角拉近,會發現在智者之間,藏著一位身穿黑衣頭戴貝雷帽的男子,沒錯,這正是拉斐爾本人。

這幅《最後的審判》,是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教堂完成天頂畫 25 年以後,在同一個教堂進行的又一項大創作。

這幅畫用了近 6 年的時間,在將近 200 平方米的祭壇後的大牆上,繪出了數以百計真人大小的裸體群像。整幅畫以耶穌為視覺中心,形成了一個視覺左右對稱均衡和諧的章法。

在這些宏大壯麗,紛繁雜亂的場面中,到底哪一位是米開朗基羅?沒錯,那張被英雄拎著的皮相,就是米開朗基羅的自畫像。或許藝術家自喻為殉道的聖徒,為完成藝術的使命,在人間受盡苦難。

這幅《阿諾芬尼夫婦像》,幾乎出現在所有的藝術教科書裡,是凡·艾克最重要的一幅代表作。在這幅畫中,阿爾諾非尼夫婦正進行神聖的結婚儀式。一枝蠟燭,代表上帝,橙代表了財富,小狗則代表忠誠。

那作者的自畫像在哪裡呢?

注意夫妻背後的畫面正中,有一面小小的凸面鏡。只有用顯微鏡看,才會發現它的邊框裡,竟然藏著 10 幅耶穌受難的故事。

除此之外,你又會發現,鏡中竟然還有藍色衣服的凡·艾克本人、紅衣主教和整個房間的三維縱深。

以上這些不同時期的藝術家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強烈的美學符號和表達方式。看他們的自畫像,就像在看一本本日記,如何剖析自己,如何記錄自己當下的狀態,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構思。

究竟要使用美顏,還是要完全寫實?還是想要別出心裁地玩一場尋寶遊戲?以上這些藝術家前輩們,已經給出了很棒的答案。

 相關閱讀:自畫像

畢卡索

梵谷

相關焦點

  • 自畫像:藝術家的生命獨白
    徐悲鴻《木檜下自畫像》《石魯自畫像》 無論古今中外,自畫像都是藝術家從事創作時幾乎不可避免的一個特殊題材。藝術家們把自己的人性魅力和精神靈魂存放於自畫像中,試圖延續為不朽。而從近年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來看,收藏投資名家的自畫像作品,也不失為尋覓精品的一條捷徑。
  • 藝術家如何面對死亡?自畫像說明了一切
    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創作了30幅自畫像,按時間順序排列後,就成了視覺自傳。但並非只有他通過自畫像來追求真理,他也不是唯一一個這樣做的藝術家。有時,在職業生涯的最後階段創作的自畫像正是藝術家最真實的寫照。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些大師們面對死亡的自畫像吧。
  • 大衛的自畫像在隱藏什麼?大衛真實的面貌是什麼樣的呢?
    沒人比畫家本人更能畫好自己的自畫像。賈克路易大衛是法國新古典主義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也是最受拿破崙一世欣賞和重用的御用畫家。他不僅擅長大幅歷史畫,他繪製的人物肖像尤其出類拔萃,對於人物的特徵和神韻都能精準掌握。
  • 道林格雷的畫像——王爾德層次豐富的自畫像
    「巴茲爾霍爾沃德是我的自畫像,亨利勳爵是世人對我的印象,而道林才是我希望成為的人,也許在另外一個年紀。」要有多麼自戀,才能說出這樣的話?王爾德就是這種人。據野史記載,王爾德坐船橫跨大洋來到美國,進關的時候翻著白眼對海關官員說:「我沒有什麼可以申報的,除了我的才華。I have nothing to declare except my genius」。
  • 在畢卡索的自畫像裡,看到他的整個人生
    自畫像中蘊涵著藝術家的很多心思。既有藝術主張上的,也有個人情感上的。這和大多自畫像並非用來銷售,所以藝術家們發揮餘地更大有關。
  • 文藝復興畫家自畫像,文藝復興早期畫家
    」萊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阿爾伯蒂,建築師、數學家、音樂家、雕塑家,當然也是畫家,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性人物,無疑把整個繪畫藝術的出現歸功於自畫像,他更是同時期中的第一個創作自畫像的畫者之一,在自己畫筆下的偉岸輪廓裡,無不展現其從此認定為藝術家們所特有的高尚和新貴氣質。
  • 56位藝術大家的自畫像
    自畫像是藝術家為自己所繪的肖像作品。雕塑家類似的創作則稱為自塑像。西方繪畫傳統中的自畫像,於文藝復興時代為人矚目,當時自畫像被稱為「鏡中肖像」,一開始的自畫像並不表現藝術家工作的情形。從16世紀中起,藝術家們開始選擇表現他們自己與畫架為伍,手持調色板和畫筆,支著腕杖等情景。
  • 自媒體視頻與自戀
    自媒體視頻大火之後,很多人開始拍攝自己的自媒體視頻,傳到網上,供人們欣賞。那麼,其中有沒有自戀的視頻? 只要是人就會有一定的自戀,自戀很厲害就是病,得治。一般人會拍段子,也算是才藝了。而自媒體平臺的段子最吸引人。
  • ...創作|繪畫|自畫像|梵谷|紐倫堡|阿姆斯特丹|阿爾布雷特·丟勒|...
    這便是自戀情結的由來。所以水仙花就是Narcissus,以下是卡拉瓦喬畫的納喀索斯;以下是英國畫家Waterhouse畫的納喀索斯;今天請允許我來分享西方繪畫史上三位自戀的男人,這三位都超級愛畫自畫像。為啥愛畫自畫像的是自戀呢?以前的畫家都是接受教會,或者貴族的委託,繪製宗教畫,或肖像畫等,來換取報酬。
  • 五幅自畫像,象徵梵谷的一生
    因為他至少單獨完成了39幅自畫像。這些畫像除了讓我們模糊地認識到藝術家的外表,還追溯了他的人生。即展現了從他決定追求繪畫夢想到他與精神疾病的鬥爭悲劇的軌跡。在這39幅作品裡,有5幅自畫像對梵谷來說是最重要的。
  • 「自畫像之父」阿爾布雷特·丟勒,讓你感受自戀的另一種境界
    他被稱為「自畫像之父」一生中畫了將近十幅自己的肖像畫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地位吸引的畫家他多才多藝,學識淵博我還是一個13歲的孩子我照著鏡子畫了自己13歲的丟勒對著鏡子畫了第一幅自畫像畫面中他的整個神韻和他的年齡顯得格格不入好像是一個等著急切長大的小孩
  • 藝術大師的自畫像,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但無論是通過繪畫還是攝影,「自畫像」或「自拍」;都迫使實踐者們將自己對外、對世界的眼光轉回內在,轉向更深處。 同時「自畫像」也把觀者的目光轉向了藝術家本人,這些作品中對「自我」的展示,某種程度上而言,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描繪,更是對人類某種共同境遇的表述。
  • 《與藝術沾邊·585》雙子自畫像
    靜篤君按:藝術家們的前衛宣言挑戰著舊時代,呼喚著巨變的到來。 對於西方藝術史來說,二十世紀是充滿了開創與革命的新世紀。在二十世紀最初的二十年裡,歐洲藝術家們不復守舊,各種藝術潮流接二連三登上歷史舞臺。
  • 男性肖像畫:埃德蒙·卡夫、安格爾自畫像:安格爾|美術作品
    男肖像畫九:78歲時的自畫像男肖像畫十:24歲時在畫架前的自畫像0178歲時的自畫像美術作品名稱:78歲時的自畫像(Self Portrait at the Age of 78)美術作品繪製材質:肖像油畫(安格爾、自畫像、男人像) – 布面油畫1024歲時在畫架前的自畫像
  • 畫過1000張自畫像,他是無極黑創始人,最先鋒的CG藝術家
    因為工作,他認識一大堆很棒的概念藝術家,像 EL Coro、PuddinHead、James Zhang。這些行業大觸都有個人網站,但是互相的交流不便。最初安德魯·瓊斯想在一個網站上同時展示所有 5 個人的作品,另外再加上一個論壇可以進行討論、互相學習,並收到反饋。隨著網站的建立和作品的增加,尤其是安德魯·瓊斯每天都上傳一張自己的自畫像,3年後這個網站就變得相當有名了。
  • 藝術大師們怎麼畫自己的自畫像?
    梵谷在藝術史上以自畫像著稱,在1885到1889四年間他畫了四十多張自畫像,沒有哪位藝術家能象他這樣在觀眾面前將自己暴露無遺。通過這些記錄,我們深深地了解了一個人的痛苦、恐懼、自我懷疑、精神折磨以及生活中偶爾的快樂。梵谷曾說希望一個世紀之後自己畫的肖像在那時人的眼裡會如同一個個幽靈,那麼在今天看來他的願望實現了。
  • 畢卡索12幅自畫像
    在20世紀,沒有一位藝術家能像畢卡索一樣,畫風多變而人盡皆知。當把他人生第一張自畫像和最後一張自畫像放一起的時候,就發現……這差距好多啊。1896年,15歲的畢卡索剛剛進入巴塞隆納的一所美術學校,這個時候的自畫像,已經可以看出他的藝術潛力。
  • 「自畫像是我表達諷刺的方式」
    Y: 我因自畫像在1993年獲得帕爾科獎(Parco Prize),我和我的真實家庭一起出現在每幅圖像中。我意識到自畫像不僅意味著顛覆權力關係,男人和女人之間。它還表明我的身體只屬於我。除此之外,與家人的一系列自畫像也引起了爭議。雜誌和報紙上對此進行了許多討論。人們總是問我如何說服家人赤身裸體,但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 梵谷博物館重開放:「在畫中」首次聚焦梵谷自畫像及影響
    澎湃新聞獲悉,6月1日,自3月中旬暫停開放的荷蘭梵谷博物館已重新開放,原定於2月20日至5月24日展出的「在畫中:描繪藝術家」展延期至8月30日。「在畫中:描繪藝術家」以梵谷的自畫像為主線,共展出了從1850年到1920年的77件作品,其中53件來自法國、美國、英國和瑞典等國,從多個方面探索並聚焦梵谷自畫像的作用、意義和影響。
  • 13歲就畫出第一張自畫像的德國藝術大師丟勒
    丟勒是德國最著名的畫家之一,擅長版畫、油畫、水彩等多種門類,從小就顯示出來他在繪畫上的天賦,13歲的時候就已經完成課第一幅素描自畫像,並寫道:「1484年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照著鏡子畫了自己。」從畫面中就能看到那時的丟勒已經有了很強的繪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