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一個人自戀標誌,就是愛自拍。手機裡光是自拍的 app 就不下十個,磨皮瘦臉美顏加濾鏡,發到社交媒體,等待一句句讚美的降臨。
而藝術家們的自戀,可就明顯技高一籌。不管是割掉一隻耳朵的梵谷,還是點亮了西斯廷教堂天花板的米開朗基羅,他們都有一套自戀的方式。今天就來看看他們不同的表達。
01 / 一本正經派
梵谷一生只留下了幾張照片,卻留下了四十多幅風格各異的自畫像。這幅《纏著繃帶的耳朵》是梵谷所有自畫像中,最有名的一幅。
試想,一個連自己割了耳朵也要如實畫出來,保留到自己作品中的人,可見是多麼的誠實。再加上出身於牧師家庭與不善與人溝通的性格,我們便可大膽的猜測,作畫時的梵谷,當然是一本正經的。
都說好的畫家,也難畫好自己,但這句話似乎不太適用於莫奈。
這幅《戴著貝雷帽的自畫像》,色彩細膩,光影恰到好處。仔細看莫奈的眼神,我們總是覺得能被某個眼神打動。
莫奈一生只畫兩幅自畫像,上面是另外一幅,名為《手持調色盤的自畫像》。
擅長使用光線的莫奈,在他的自畫像中,對光與暗的平衡感也拿捏的十分精準。背景乾淨且有質感,使得這幅肖像畫多了幾分滄桑的痕跡。
倫勃朗作為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擁有兩個最獨特的關鍵詞:自畫像,明暗法。而熱愛「自拍」的倫勃朗,也愛在他的自畫像中,體現它的明暗法。
在這幅《倫勃朗自畫像》中,棕黑的背景下,倫勃朗側身端坐,神情嚴肅,只有上半身以及頭部周圍,有明顯的光線。而他的一生,也都能在這幅自畫像中呈現了。
《達文西自畫像》是一副素描作品,也是達文西少有的自畫像。
這幅畫的作畫工具,是一種紅色的粉筆。整幅畫用筆流暢、洗鍊,線條豐富多變。
02 / 藝術寫真派
這幅《三人自畫像》,來自美國 20 世紀插畫家諾曼·洛克威爾,也是他的一幅代表作。畫中的他,一邊對著一面鏡子,一邊畫他自己,獨具新意。
如果再仔細觀摩,其實這上面不只是三個洛克威爾,左上角還有好幾張他畫的草圖,加起來一共有九個。右上角又是一些著名畫家的自畫像,包括丟勒、畢卡索、梵谷、倫勃朗等,都夾在右上角「以供參考」,新奇有趣。
作為波普藝術的代表性人物,安迪·沃霍爾在創作自己的自畫像時,也用了創作「金堂寶罐頭」和「瑪麗蓮夢露肖像畫」的創作風格。
他用九種不同實驗風格的色彩,對單一的圖像進行色調改變和數量重複。以不斷的重複、趨同,形成一種獨特的氣質和與眾不同。
不出所料,作為超現實主義大師的達利,連自畫像都是如此不走尋常路。在這幅《柔軟的自畫像與烤培根》中,一張深受地心引力控制的臉,止不住向下流淌。多虧了幾根金屬支架,才勉強能看出五官。
木質底座的前方刻著「柔軟自畫像」幾個大字,上面還擺著一塊烤培根... ...這或許是達利留給觀眾的思考題吧。因為他的天馬行空,就像那兩根向上翹的小鬍子,你永遠不懂。
乍一看,蒙克的這張《骷髏手臂自畫像》,應該歸到「一本正經」的流派。但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重點隱藏在畫的最底部,那雙撐在桌上的手竟是一副沒有血肉的骷髏。
蒙克,這位挪威的畫家多以生命、死亡、戀愛、恐怖和寂寞等為題材,喜歡用一切對比強烈的線條、色塊,和誇張的造型來表達感受。比如,那個大家都見過的作品《吶喊》。
被人稱作「波點女王」的草間彌生,在自畫像上也不忘表達,她對小圓點的狂熱喜愛。從背景,人物的頭髮到衣領,統統是由大小不一的彩色圓點,有規則地堆砌而成。
據說,草間彌生對波點的迷戀,源自幼年環遊的神經性視聽障礙。她將波點視為細胞、種族、分子,那些生命最基本的元素,看作宇宙與自然的信號。
不得不說,裡希特是在世藝術家中最令人敬重者之一。他永遠簡單幹淨的打扮,讓你不禁想起隔壁家每天朝九晚五背著公文包的高級官員。總之,在他身上,你看不到藝術家大鬍子長頭髮的邋遢刻板印象。
不信你看看這幅《自畫像》,即使是表面像被蒙上了一層花掉的玻璃,模糊了低著頭的裡希特,我們還是能感受到他撲面而來的莊重之感。
03 / 心機派
在這幅《雅典學院》中,拉斐爾把從古希臘羅馬到當代義大利的 50 多位哲學家、藝術家和科學家,集中在一個空間,表達對人類智慧的讚美。
倘如將鏡頭往右下角拉近,會發現在智者之間,藏著一位身穿黑衣頭戴貝雷帽的男子,沒錯,這正是拉斐爾本人。
這幅《最後的審判》,是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教堂完成天頂畫 25 年以後,在同一個教堂進行的又一項大創作。
這幅畫用了近 6 年的時間,在將近 200 平方米的祭壇後的大牆上,繪出了數以百計真人大小的裸體群像。整幅畫以耶穌為視覺中心,形成了一個視覺左右對稱均衡和諧的章法。
在這些宏大壯麗,紛繁雜亂的場面中,到底哪一位是米開朗基羅?沒錯,那張被英雄拎著的皮相,就是米開朗基羅的自畫像。或許藝術家自喻為殉道的聖徒,為完成藝術的使命,在人間受盡苦難。
這幅《阿諾芬尼夫婦像》,幾乎出現在所有的藝術教科書裡,是凡·艾克最重要的一幅代表作。在這幅畫中,阿爾諾非尼夫婦正進行神聖的結婚儀式。一枝蠟燭,代表上帝,橙代表了財富,小狗則代表忠誠。
那作者的自畫像在哪裡呢?
注意夫妻背後的畫面正中,有一面小小的凸面鏡。只有用顯微鏡看,才會發現它的邊框裡,竟然藏著 10 幅耶穌受難的故事。
除此之外,你又會發現,鏡中竟然還有藍色衣服的凡·艾克本人、紅衣主教和整個房間的三維縱深。
以上這些不同時期的藝術家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強烈的美學符號和表達方式。看他們的自畫像,就像在看一本本日記,如何剖析自己,如何記錄自己當下的狀態,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構思。
究竟要使用美顏,還是要完全寫實?還是想要別出心裁地玩一場尋寶遊戲?以上這些藝術家前輩們,已經給出了很棒的答案。
相關閱讀:自畫像
畢卡索
梵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