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畫像是我表達諷刺的方式」

2021-02-17 木格堂

長島有裡枝的《Self-Portraits》記述了她24年間,從叛逆的藝術家到溫柔母親的歷程。正如Marigold Warner在與她的訪談中寫到:「在90年代,被稱為女攝影師是極為罕見的。長島現在已經是女權主義中的領軍人物了。」

本文編譯自長島與光圈創始人之一Lesley A. Martin的對話,就自我肖像作為一名激進女權主義者的姿態展開討論,還討論了攝影的審美標準和它不斷變化的本質。

©Yurie Nagashima

「我1992年抵達日本,對六個月前剃光頭的事感到非常焦慮。我完全沒有準備去應對複雜的文化和性別多樣性。在教育部開設的日語英語教學計劃中,我的大多數同事都將目光投向了外交或商業。作為一名剛畢業的文科畢業生,我對符號學有濃厚的興趣。我受過訓練,可以分析出美國文化在大戰中佔主導地位。當時我突然在外國政府工作,並負責代表自己的政府。在那段時間裡,自然而然就遇到了長島的作品。」

©Yurie Nagashima

Y — Yurie Nagashima(長島有裡枝)Y:對,最初有600多幅圖像,所以我將它們顯示為30分鐘的幻燈片放映,而不是照片。當開始研究某個主題時,你永遠都不知道它會走多遠。但當回頭看時,會發現無意之間的聯繫。我旅行時開始這些自拍,我也選擇將自己用於裸照中,因為沒有朋友能當我的模特。如果要求某人不是以「附庸風雅」而是有爭議的方式裸露,我會覺得有羞恥感。這就是我開始自拍的主要原因。另一個原因是我有更多的控制權。我很害羞,而且我很難在不擔心對方感受的情況下求助。一段時間後,我意識到自我肖像是攝影的重要流派,尤其是在女權主義的語境下。

©Yurie Nagashima

L: 是否有一個節點讓你意識到,作為攝影師自畫像是你作品中強有力的一部分?

Y: 我因自畫像在1993年獲得帕爾科獎(Parco Prize),我和我的真實家庭一起出現在每幅圖像中。我意識到自畫像不僅意味著顛覆權力關係,男人和女人之間。它還表明我的身體只屬於我。除此之外,與家人的一系列自畫像也引起了爭議。雜誌和報紙上對此進行了許多討論。人們總是問我如何說服家人赤身裸體,但這沒什麼大不了的。

L: 我很好奇你當時在美國上學的經歷, 我想身份政治化是一個會被討論的大話題。

Y: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日常生活中,我與來自不同背景和國籍的人一起學習,年輕人和老年人,具有不同的種族和性別,但大多數是白種人美國人。對我來說,很難交個不是亞洲人或亞裔美國人的朋友。因為我英語說得不夠好,我總是覺得被拋在後面。

當我的作品受到一些學生和老師的嚴厲批評時,我感到震驚,因為他們認為我增加了「藝伎的幻想」。我想反駁一下,但我不能準確地用英語表達我作品的概念、日本攝影和社會的歷史。我甚至不明白白人男性的藝伎幻想是什麼, 因為在日本, 這種戀物癖並不存在。然而,它引發了我對文化差異對藝術品理解的影響。

CalArts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 Los Angeles]加州藝術學院打破了我對藝術的信念,即藝術可以不通過語言而被理解。人們不能總是通過看藝術家的作品來理解他們想說什麼。我意識到執行一個工作,只是希望得到理解太天真了。有些人仍然說,有人談論她的工作,因為作品不夠強大,但我不同意。被邊緣化的人總是需要直言不諱地為自己說話。我真的應該試著解釋我在做什麼, 否則我的作品可能會被180度的誤讀。

©Yurie Nagashima

L: 在一次採訪中,你說你相信創造是一種解決社會的方法。我很好奇, 你怎樣將自畫像作為這樣一種方法的?


Y: 關於我的自畫像, 這絕對是一種談論男性社會的目光如何影響女性身體的方式。然而,這些照片也是一個笑話。我是認真的,但我經常獨自在拍攝過程中笑, 因為我的處境很奇怪。

想像一下,一個裸體女孩在鏡頭前後來回奔跑!看著很傻,有些照片也真搞笑。這就像當你看色情雜誌, 有時你只是開始笑, 因為裡面的姿勢看起來很不真實。他們中的大多數永遠不會發生在真正的關係中, 除非你接觸到太多的這樣的圖像, 並開始相信這就是性或真正的女人的樣子。

我的自畫像是表達我的諷刺的一種方式。在我的作品開始被認可後,我有機會將一些模特推薦給著名的男攝影師。我知道我真的不應該抓住這些機會, 因為我知道這會與我自己的作品相矛盾。在藝術學校,我的本科學位期間,我在朋友們的電影和照片裡表演和擺姿勢。他們對女性角色的糟糕的描述讓我難過,總是無聊和充滿刻板印象的。

©Yurie Nagashima

L: 你相信自畫像可以是一種激進的女權主義姿態嗎?Y: 答案是肯定的。自畫像意味著你可以同時扮演兩個角色,模特和攝影師。當在三腳架上使用相機時,你有相機以及後面的空間。很有象徵意義,這是一種對抗男女在攝影史中角色扮演的行動。L: 你似乎在回應類似的問題 — — 即女性是如何被媒體描繪的。你如何重定向並更改它?你如何從「男性的凝視」轉向能夠控制這種凝視?Y: 我不知道我能否 "重定向" 它, 因為這樣的性別問題是巨大的, 深深植根於社會。但我想改變它,或者至少做一些事情來嘗試改變它。我是一個藝術家,所以我能做的最好的就是繼續做我的作品。我經常認為我的照片是我表演藝術的記錄,我本來可以成為一個表演藝術家。我不知道我的作品是否代表女權主義, 但我知道我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活動家。在這本書中,我按時間順序排列圖像,這樣你可以看到變化。相機、鏡頭或拍攝風格的變化背後經常有原因。例如,我在有孩子後,開始使用膠片相機,我的主題常我的經歷和社會變化而改變。生了孩子後, 我越來越意識到女權主義問題, 然後 2011 年的地震讓我面臨國內政治問題。我個人的興趣也發生了變化,衰老也只是另一個原因。當我年輕的時候,我認為我的身體是我自己的財產,所以我可以做任何事情,但我的兒子完全改變了這個想法。我認為我的照片,從設置到快照拍攝都是非常個人化的。

©Yurie Nagashima

L: 你的照片看起來很自然,真的覺得你正看著給你拍照的眼睛。特別是隨著作品的進展,你意識到記錄這些非常正常、很小的時刻實際上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有趣的是,在日本這些描寫平庸生活的小說通常被稱為「女性小說」。它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的日本,女性文學(joryébungaku)被描述為感傷、瑣碎。這非常類似於90年代日本女性攝影作品受到的評價——「哦,這些女性帶著小相機,只是拍攝她們的朋友,她們的生活。被斥為無關緊要。這種事一次又一次發生。


©Yurie Nagashima

Y:這就是我要堅持我的方法和主題的原因,這不是」偉大的藝術」。所有這些標準都是男人創造的,所以他們當然不關心我的作品。我覺得我必須為藝術領域的女性制定一個全新的標準。當他們看我的作品時,基於自己的標準評判,認為這是」女性作品」。因為他們沒有語言來理解我正在做什麼,他們不知道如何看這些作品,也不知道我是什麼——他們不知道我們在做什麼,但我知道!




©Yurie Nagashima

©本訪談編譯自長島有裡枝(Yurie Nagashima )

攝影集:Self Portraits: Yurie Nagashima (Dashwood Books, 2020)


·空間內有貓咪常駐,請寵物過敏者提前告知並做好保護措施。·觀展時請與作品保持1米以上距離,請勿直接觸摸作品。木格堂,始於二零一五年,是由攝影藝術家木格創辦的影像藝術空間,空間坐落於成都藍頂當代藝術基地,目前擁有逾六百平方米的展覽、製作、閱讀、教育空間,空間全年呈現包括展覽、教育、出版、現場活動和講座在內的多樣化藝術項目,旨在為公眾提供一個豐富且開放的藝術平臺。Email⎥mugeartspace@foxmail.com

相關焦點

  • 畢卡索自畫像的抽象進化史
    來看看畢卡索的自畫像吧,看過他第一張自畫像後,直接去看最後一張,你會發現它們截然不同。
  • 大班美術教案及教學反思《我的自畫像》
    2、嘗試用變形、裝飾的手法表現自畫像,感受其中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 藝術大師的自畫像,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以自畫像聞名於世的墨西哥知名女畫家弗裡達 卡羅曾說:「我畫自畫像,因為我經常一個人,也因為我是最了解我的人。 約翰 伯格在《觀看的方式》一書中,對倫勃朗的自畫像這樣寫道:「他必須以一種否認自己是畫家的方式,來看待自己是畫家的事實,這意味著他在做一些別人無法預見的事」。
  • 自畫像:藝術家的生命獨白
    徐悲鴻《木檜下自畫像》《石魯自畫像》 無論古今中外,自畫像都是藝術家從事創作時幾乎不可避免的一個特殊題材。藝術家們把自己的人性魅力和精神靈魂存放於自畫像中,試圖延續為不朽。而從近年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來看,收藏投資名家的自畫像作品,也不失為尋覓精品的一條捷徑。
  • 56位藝術大家的自畫像
    自畫像是藝術家為自己所繪的肖像作品。雕塑家類似的創作則稱為自塑像。西方繪畫傳統中的自畫像,於文藝復興時代為人矚目,當時自畫像被稱為「鏡中肖像」,一開始的自畫像並不表現藝術家工作的情形。從16世紀中起,藝術家們開始選擇表現他們自己與畫架為伍,手持調色板和畫筆,支著腕杖等情景。
  • 道林格雷的畫像——王爾德層次豐富的自畫像
    「巴茲爾霍爾沃德是我的自畫像,亨利勳爵是世人對我的印象,而道林才是我希望成為的人,也許在另外一個年紀。」(Basil Hallward is what I think I am; Lord Henry is what the world thinks me; Dorian is what I would like to be – in other ages, perhaps.)這是奧斯卡王爾德對於自己的小說《道林格雷的畫像》的自白,而我想哪怕是自我評價也難免個人主觀,就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樣
  • 自畫像與生命故事|丟丟畫家【是我,世界上另一個你】
    上面這張圖是我剛開始畫畫時最喜歡的一幅自畫像。無法被超越的那種。那時候還是自己埋頭畫畫,只是因為需要強烈表達,也從來沒想過畫這些有什麼用,就在這樣的狀態下我創作了好多經典之作。參加第一次工作坊,給我帶來了特別大的震撼,我才發現,哇,藝術還可以這樣玩,藝術還可以有這麼多的表達方式。音樂、舞動、詩歌、雕塑、戲劇……在這之前我一直覺得藝術,只有畫畫而已。
  • 這幾張諷刺插畫,採用委婉的表達方式,讓人感受到別樣的精彩
    相信大家都知道,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在攻擊對方的時候,已經很少採取直接的辱罵方式了,反而採用諷刺的方法,不僅能起到很強的震懾作用,同樣也能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也是一件非常值得稱道的事情。在下面的這些諷刺漫畫當中,大家不僅能體驗到委婉的表達方式,同樣也能感受到別樣的精彩。
  • 著名漫畫家的自畫像
    每個漫畫家的創作風格不同,畫出來的作品也就不一樣,最直觀的感受應該就是畫風,有的精美細膩,有的豪放粗礦,一般漫畫家都有自己風格的自畫像。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聊那些知名漫畫家的自畫像,看看你最喜歡誰的。自畫像一個熊貓人,經常在漫畫裡作為彩蛋登場。手塚治虫13年日本針對「最能代表日本的漫畫家」發起了群眾投票,手塚治虫以10751票,44%的得票率高居榜首。作為日本的漫畫之神,有如《火之鳥》《鐵臂阿童木》《三目童子》《怪醫黑傑克》等不朽名篇。自畫像基本把自身的特點都勾勒出來啦。
  • 自畫像說明了一切
    梵谷寫道:「他們說,我也願意相信,了解自己很難,但描繪自己也不容易。」通過創作過程充分認識自己,是這位偉大的後印象派畫家畢生的目標。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創作了30幅自畫像,按時間順序排列後,就成了視覺自傳。但並非只有他通過自畫像來追求真理,他也不是唯一一個這樣做的藝術家。有時,在職業生涯的最後階段創作的自畫像正是藝術家最真實的寫照。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些大師們面對死亡的自畫像吧。
  • 自畫像
    看著留言,你鬣狗般貪婪醜陋的臉上出現了寒酸的微笑,就像一朵鮮花開在了糞便上,同樣無限溫柔。 微信上,每一次「好友請求」都在加強這個世界的虛榮。他們並不說話,只是讓你更快地淪為好奇的犧牲品。不是這個人嗎?他寫了一篇我愛看的文章。不是這個人嗎?他的朋友圈了無一物。不是這個人嗎?我對他失去了興趣。不是這個人嗎?我剛把他刪了。無腦依舊是這個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
  • 書店創始人的自畫像(上)
    ▼一期一聚焦一聚一故事本期話題#書店創始人的自畫像#有人說,你走進什麼樣的書店,就會讓你變成什麼樣的人。要知道每一家書店所存在的不僅僅是書本身,書店和店主都有著自己的個性。或許有時候,我們不該只把目光聚焦到一家店,背後運營的人才是一個空間的核心因素——書店老闆的自畫像,在普通讀者的心裡,始終帶著一些神秘感,大家總是在思考是何人在堅持著做書店這個事情?又是什麼樣子的人將書店開成這般模樣?猜猜我是誰?
  • 【原創】一年級上冊《自畫像》繪畫心理活動課教學反思
    兒童在畫自畫像的時候,是一種意識和潛意識的表達。我們再根據其畫面進行分析時,既要結合畫者的繪畫作品,又要結合畫者本人對畫面的描述和基本信息,避免對學生的主觀臆斷。2、你現在看到自己畫的這幅自畫像,你心裡有什麼樣的感受呢?3、給你的畫作起個名字還是以上面女孩自畫像的為例,畫者描述她畫的是上小學之前的自己,她最喜歡踢足球,在幼兒園參加過足球比賽,穿著「1」號球衣,擔當守門員。長大就想當一名警察。覺得自己非常帥氣。優點是擅長運動,不足是感覺數學不太好。給自己的自畫像起名叫《帥帥》。
  • 數學自畫像:原來數學可以這麼玩!
    【雨霖鈴專欄】數學自畫像:原來數學可以這麼玩!原創作者|雨霖鈴(加拿大公立小學實習中)和我之前接觸的課堂不同的是,加拿大的課堂十分注重跨學科交流(cross-curricular)。比如數學詩、數字歌曲、數學圖畫、數學體操、幾何舞蹈……令我印象最深的環節是「數學自畫像」。比如這節課的主題是「概率「,學習概率的第一步是數據收集。讀到這裡,大家腦海裡可能已經出現了各種數字表格、餅圖、柱狀圖、折線統計圖了吧。可是,接下來老師的做法卻讓人大開眼界!
  • 史上最全的梵谷自畫像深度解讀
    >  我   是   誰   浮世繪風格的自畫像 1887年12月受日本繪畫的影響自畫像有浮世繪的影子 全身自畫像 1888年梵谷外出寫生暫時遠離憂鬱這是唯一一幅全身自畫像可惜這幅作品在二戰中被毀 送給高更的自畫像 1888年他自述:「我把這張畫理解成一個永遠崇拜佛陀的僧人肖像」此作作為友誼的象徵送給了高更
  • 汪曾祺的「自畫像」
    從這個意義上說,《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是一幅以「採擷」和「拼貼」方式得到的汪曾祺的「自畫像」,讀者能夠看到汪曾祺本人怎樣講述自己的一生,「何者詳,何者略,何者重,何者輕。」其中,編者的態度也足夠鮮明,有意突出了汪曾祺性格中「執」的色彩:封面上,汪曾祺畫的一隻鳥兒梗著脖子,面帶嘲弄地傲視天空;書名則來自《世說新語》,汪曾祺很喜歡這句話——「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上世紀80年代末,汪曾祺在家中寫作。
  • 畫好自己的自畫像
    今天的題,我還不會,怎樣才好呀?或者,這個女孩好漂亮呀,她會喜歡我嗎?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總會層出不窮,即使放到現在是非常幼稚的一些問題。所以,我想分享的怎樣畫好獨屬於自己的自畫像,就是很重要的一種反思的手段。大家都知道,畫畫的步驟大概有三部,一是在腦海中有它的形象。這是開始,也是關鍵。二就是不斷地進行刻畫人物的形象,表現在現實就是自己不斷地思考和實施。
  • 倫勃朗:自畫像
    1627年21歲時已經基本掌握油畫、素描和蝕刻畫的技巧並發展了自己的風格,回到萊頓自己開畫室招徒作畫,期間畫了許多自畫像。1628年受阿姆斯特丹外科醫生行會委託而創作的群體肖像畫 《杜普教授的解剖課》廣受讚譽。倫勃朗於1631年離開萊頓去阿姆斯特丹發展。
  • EXO成員SUHO首張個人專輯《自畫像(Self-Portrait)》
    EXO成員SUHO親自參與內容企劃和作詞的首張個人專輯《自畫像(Self-Portrait)》於30日正式發行。 SUHO的首張個人專輯《自畫像(Self-Portrait)》於30日下午5點(北京時間)通過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國內外各大音樂網站公開全曲音源,主打曲《相愛吧(Let『s Love)》的MV
  • 《與藝術沾邊·585》雙子自畫像
    其中,有一位女畫家以自畫像著稱,她就是拉丁美洲超現實主義大師、墨西哥女畫家弗裡達·卡羅(Frida Kahlo,1907-1954)。 在藝術史上,弗裡達以擅作與眾不同的自畫像著稱,她一生中大約創作了五十五幅自畫像,其中很多自畫像都是與小動物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