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年詹氏墨寶

2021-01-15 浙江日報

2018-09-19 08:36 | 錢江晚報

宋孝宗《賜詹騤詩拓及詹騤謝表》

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2001年,文物鑑賞大家們見到詹氏舊藏的時候,怕是皆有此心。

那是當年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春季拍賣會上最受矚目的拍品——來自遂安文人望族郭村詹氏800餘年的部分珍藏,其中既有朱熹、張栻的先賢遺墨,又有四通皇帝給予詹氏為官者的敕牒。

「奇蹟」,是當時所見之人最多的感嘆。

藏品自身的文物價值,不必多言。當時,朱熹第25代世孫朱家溍先生在北京看到保存完好的先祖遺墨時,欣然提筆,為那帖卷做了題籤和跋:「先文公朱子手書《春雨帖》真跡與張宣公手書《新祺》、《佳雪》、《桑梓》三帖真跡,共裱一卷,為遂安詹氏所藏。自南宋以降,至今經數百年,洵可貴也。餘得展卷伏讀,深感慶幸。」

是啊,這薄薄的書札長卷,是如何在漫漫的顛沛時光裡,在詹氏一族手中保存得如此完好?

我們應該扶額慶幸,還能穿過800年光陰,真切觸摸到前人高士的深淺筆墨,慶幸它躲過不知多少明槍暗箭,沒有被水淹、被火燒、被蟲蛀、被人劫。

悠悠地,一脈墨香,從浙西大山的一個山村,飄到兩千裡外的北京故宮。

宋代的遂安郭村詹氏,是當之無愧的地方顯族。「兩宋科舉,詹氏為最」的神話,便出自此處。

郭村詹氏與其所創立的瀛山書院一起,不僅創造了無數金榜題名的故事,還改變根植了遂安一地的思想文化基因。

瀛山書院,原名雙桂堂,是遂安詹氏詹安所建。

詹安,北宋年間人,沒考中做官,回家開辦學堂,取名「雙桂堂」。詹安的五個兒子很是爭氣,陸續登進士第,「五子登科」打出了「雙桂堂」的招牌;至第五代詹騤時,殿試中魁,紅袍加身,風頭可謂一時無兩。之後雙桂堂更名「瀛山書院」,家族名氣達至頂峰。

有人盤點了兩宋時期從瀛山書院走出來的詹姓進士,共有24名,特奏進士17名。

詹氏一族的影響力自盛,但從詹安到詹騤,其中有一人不得不提。正是他,為瀛山書院和後世淳安埋下了思想的種子。

他,就是詹儀之,詹安的孫子,詹騤的叔祖父。

詹儀之當過官,後來因時局弄人,官場是非,把這個一心一意想當好官的詹儀之弄得心灰意冷,辭官歸鄉。

他的這次回歸,給雙桂學堂和遂安山野之地帶來了一股當時最前沿的思想新風。

在當時的文化思想場上,後世推崇的朱熹理學還被斥為「偽學」。詹儀之因緣際會,與當時的理學派朱熹、張栻、呂祖謙交好,在信州知府任上時,還資助進行「鵝湖集會」,回鄉後,更是幾度邀請朱熹來此講學。

「格物致知」,這一朱熹理學的核心思想,不僅是當年詹儀之與朱熹交流的主要話題,更成為瀛山書院後世治學主要思想。四字融入書院精神,影響此後歷代瀛山學子,輻射了遂安乃至整個浙江大地。

當年瀛山上的樹,當年半畝方塘裡的荷,見證了這場思想的盛會、精神火花的碰撞。

新安何其有幸?

能有詹儀之如此開明之舉,能得聞朱夫子數度開講,餘音繞梁,數百年不絕。

明朝中後期,遂安知縣周恪在《詹氏家藏先賢遺墨跋》中這樣寫道:「遂安詹儀之先生,曾於晦翁、南軒諸賢,論格致之學於瀛山方塘間,往復書札,至今猶存。詹氏後裔相傳數百年,知所寶而藏之。」

周恪見到的就是明朝初年,詹氏後裔將先祖遺蹟進行整理,裝裱成卷後的「詹氏墨寶」。

卷書的引首是當時給國家稽古製作寫篆書的陳登所書的篆書「先賢遺墨」。

其後,收錄了宋高宗、宋孝宗給予詹氏為官者的敕牒;詹儀之與朱熹、張栻三人書信往來留存的《朱熹等三家六札卷》;還有詹騤中狀元後,宋孝宗的《孝宗皇帝賜詹騤詩》四件等文札,其中有拓本,也有更為珍貴的信札原件。

「詹氏墨寶」的存在從來都不是秘密,而它也真不像有些家族的家寶一樣,因為貴重而避之藏之,郭村詹氏反而抱著極為大方的心態,將「詹氏墨寶」與同道之人分享。

可見的帖卷上,數數後世題跋在上的文人加起來竟有70餘位之多。

未曾在上面題跋者更多。這些借閱者詹氏應該未曾一一記錄,像是民國的浙江藏書大家葛嗣漲是如何借閱出詹氏墨寶裡的《朱熹等三家六札卷》並著錄在他的《愛日吟廬書畫續錄》中的,已無從考證。

「得此為難守亦難,恐有天丁來攝取。」明代進士吳之俊《詹氏墨寶歌》中的這句,可謂一語中的。

八百多年,詹氏墨寶依然能安然於世,此中的辛酸又豈能為外人所道。詹氏後裔光明磊落,慷慨借閱,可是借閱的人中,誰能保證皆是光風霽月之輩?

擔憂、憤懣、吵鬧、欺騙,詹氏後裔艱難守護著這份家族榮光。

他們的遂安老鄉,明末進士餘國禎寫了一文,名為《閱詹氏家藏文公真跡紀異》,其中就講述了這份墨寶在明末清初的動亂中三次遇險輾轉倖存——

崇禎末年,有高官以借閱之名霸佔詹氏墨寶一年之久,無論詹氏族人如何懇求,都不肯歸還,後來好在請人遊說,突然還回;緊接著遭遇亂世戰火,其他珍藏幾乎被燒盡,詹氏因此越發小心謹慎地藏著墨寶;等到清初,郡侯聽說了墨寶,下文徵召,萬般無奈之下,當時的詹氏後人只能一邊偷藏,一邊騙說墨寶失於戰火,才打消了覬覦之心。

再珍貴的墨寶,也只是薄薄幾捲紙。

若要毀去,一瞬一霎,舉手之間;若要保存,並且保存八百年之久,歲歲年年,談何容易?

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詹氏墨寶仍保存在詹氏後裔手中,哪怕當時詹氏後裔遷離故土,來到江西。

令人遺憾的是,詹氏墨寶後來遺失,難覓蹤影十多年之久。

直到2001年,嘉德拍賣會上,詹氏墨寶中最珍貴的朱張遺墨和部分敕牒重現江湖,令世人欣喜。

之後經過兩場拍賣會,2002年故宮博物院將世面所拍的所有詹氏墨寶一併入藏,詹氏墨寶終得以保全。

據說,文物鑑定專家傅熹年先生在見到詹氏墨寶後評價極高,「詹氏家族珍藏上述藏品800年,對於社會史、民俗史的研究有重要價值,這是一些文物甚至珍貴類文物所不蘊含的。在傳世文物中,只有20世紀30年代發現的明初岐陽王李文忠世家文物可與其相比,而年代比詹氏晚了近250年。」

這樣的評價,對於守護墨寶經年的詹氏後裔來說,也是足以為之驕傲的了。

(原標題:《八百年詹氏墨寶》作者:金潔珺 編輯:李攀)

相關焦點

  • 詹氏食品
    安徽詹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創辦於1995年,是涉足林業生態基地建設、優質農特食品精深加工、連鎖加盟銷售、電子商務等產業的企業。公司總部位於*寧國經濟技術開發區,旗下設有兩家全資子公司——安徽殼殼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安徽詹氏飲品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及6家銷售子公司。
  • 安徽詹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歷(圖)
    詹氏」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六、《創新發展之飲品開發》詹氏一直圍繞山核桃食品的精深開發孜孜不倦,從未懈怠。相繼開發出原果、手剝、仁、油等不同形態的產品,以及椒鹽、奶油、低糖、無糖、木糖醇、微辣等不同口味的特色山核桃食品,詹氏將眼光投向更遠處,詹氏深知唯有突破創新,才能持續領跑農特食品行業。
  • 元朝至民國詹氏家譜收錄,詹家人必看!
    15、【武夷山】建峰詹氏宗譜:十卷,嘉慶25年(1820)纂修,始遷祖:詹子豪。珍藏處:中華詹氏譜牒博物館。17、【四川筠連】筠陽詹氏族譜:四卷,(清)詹會琳、詹會於等纂修,清同治七年,木活字本。珍藏處:四川筠連詹氏協會。18、【貴州畢節】二河詹氏族譜:一卷,(清)詹榮光纂修,清同治九年手寫本。珍藏處:畢節詹氏譜牒陳列室。19、【浙江金華】詹氏宗譜:二卷,(清)詹三德、詹金有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一八七二年,木活字本。珍藏處:浙江衢州市(存卷一)。
  • 詹氏家族簡介
    周朝,尤其是春秋時期王族和公族子弟以封國為氏,他們的子孫又以各種方式命氏,詹文侯子孫以國或封地(邑)命氏,稱為「詹氏」(見詞條:詹氏和詹姓)。詹文侯在周幽王時任少師,見幽王寵愛褒姒,不理政事,遂辭職返回自己的封地。後來幽王烽火戲諸侯,導致亡國之禍,自己也命喪黃泉。而詹文侯雖然是幽王的庶兄,卻明哲保身,毫髮無損,其子孫也得以成功逃過一劫。因詹文侯首封於詹,故後世子孫尊其為詹姓得姓始祖。
  • 你姓詹,你知道詹氏來源嗎?
    詹人的後裔子孫,有以先祖之封國名稱為姓氏,稱詹氏,為詹氏之始,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周宣王給庶子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因詹文侯首封於詹地建國,故而其後裔子孫多以封國之稱為姓氏,稱詹氏,世代相傳至今。詹氏族人多尊詹文侯為詹氏得姓始祖。
  • 「牛頭宴」典故驚心動魄 「詹氏燒酒牛頭」開啟鴻運
    廣信區茶亭有家江南詹氏草鴨館,店裡的「詹氏燒酒牛頭」很有儀式感,吃起來「真香」。其製作人詹世兵說:「詹氏燒酒牛頭是招待貴客的,象徵著牛氣沖天,也預示著鴻運當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 「擊」活指尖上的商機 安徽詹氏食品轉戰電商
    原標題:「擊」活指尖上的商機——寧國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之「電商換市」篇提到安徽詹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城人幾乎無人不知。成立於1998年,經過多年的品牌化發展,詹氏公司在堅果類食品行業中已佔據重要一席,其實體店在全省及周邊地區大中城市也是遍地開花。
  • 詹氏食品2015年淨利潤187萬元 營收增長13%
    挖貝網訊 6月21日消息,安徽詹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詹氏食品 證券代碼:831219)近日公布的2015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營業收入為1.52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2.83%;實現淨利潤186.61萬元,去年同期淨利潤為-1383.71萬元。
  • 詹氏食品2016年上半年營收6768萬元 淨賺130萬元
    挖貝網訊 9月18日消息,詹氏食品(證券代碼:831219)近日公布的2016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6767.91萬元,同比下滑8.08%;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29.90萬元,較上年同期-381.59萬元,由虧轉盈;基本每股收益為0.06元,上年同期為-0.19元。
  • 浙江遂安詹氏舊藏南宋詹儀之告身回歸故裡
    今年秋拍我們古籍部有一件非常重要的拍品,浙江遂安詹氏舊藏南宋詹儀之告身,它牽涉到了非常豐富的歷史信息,我們在北京也做了一次專家研討會。這件文物出自浙江,所以今天我們又請了浙江的專家一起來談一談它的淵源。2001年的春拍,中國嘉德上拍過一批詹氏舊藏宋代文獻。這批東西在此之前是歸屬於浙江遂安,現在應該叫淳安。遂安詹氏家族在二十世紀末將這批珍貴的家藏整體釋出。
  • 詹氏食品再曝食安隱患 多款棗製品違規使用防腐劑
    來源:中國網財經中國網財經4月17日訊(見習記者賈玉靜 記者陳瓊)退市兩年後,詹氏食品因多款產品不合格回歸媒體視線。4月15日,安徽省市場監管局發布關於7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其中,安徽詹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3批次棗製品被檢出違規使用防腐劑。
  • 『詹氏溯源 』「詹「姓的你是哪裡遷至周寧的?
    儒源村詹氏宗祠詹姓人的始祖,是距今大約2800年以前的周宣王,由於周宣王的兒子之中,有一位被封為詹侯,因而得姓。根據《姓氏考略》的記載,詹氏最初是以河北、山東交界處的渤海為繁衍中心。據周寧儒源村詹氏族譜記載,東晉元帝大興元年,河南南陽鄧州的詹靜川公攜康邦、成邦、敬邦三子為避永嘉劉聯之亂,成為入閩的八姓之一。周寧縣的詹氏主要居住在純池的豪陽、儒源和瑪坑的杉洋等地,1948年9月之前,瑪坑屬寧德縣管轄,1955年9月之前,純池屬壽寧縣管轄。
  • 安徽詹氏食品公司
    安徽詹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涉足林業生態基地建設、優質農特食品精深加工、電子商務、連鎖加盟銷售等產業的「全國經濟林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安徽省高新技術企業」 、「安徽省兩化融合示範企業」。主營山核桃(仁)系列、山核桃植物蛋白飲料系列、徽派炒貨系列、筍製品系列、山珍系列、綠茶系列等加工銷售。
  • 詹氏「火鍋店」開到西部,不僅發展了新會員,還培養出了新廚師!
    詹氏「火鍋店」開到西部,不僅發展了新會員,還培養出了新廚師! 眾所周知,詹姆斯的追帽是聯盟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東部聯盟,隆多、羅斯、布拉德利、蒂格、洛瑞、肯巴沃克、羅齊爾等等,都是他的掌下冤魂!在總決賽他也曾五帽庫裡,還送給一哥一個「the block」!真的是讓後衛聞風喪膽!
  • 莆田系詹氏家族成員名單資料發家史 詹國團詹玉鵬醫院名單
    其中,國內幾乎所有的「瑪麗醫院」「瑪利亞婦產醫院」大部分被詹氏家族所控制;以「華夏」、「華康」、「華東」等名稱開頭的醫院基本上被陳氏家族所控制。以「博愛」、「仁愛」、「曙光」為名稱的醫院大部分被林氏家族所控制。以「華夏」、「華康」、「華東」等名稱開頭的醫院基本上被陳氏家族所控制。黃氏家族掌控著北京較為知名的有天倫不孕不育醫院和瑪麗婦嬰醫院。
  • 「詹氏食品」再次被查出問題!多款棗製品違規使用防腐劑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4月15日,安徽省市場監管局官網通報的7批次不合格食品抽檢信息顯示,標稱安徽詹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3批次棗製品被檢出違規使用防腐劑。通報顯示,標稱安徽詹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城)生產的蜜棗(涼果類)(分裝)、蘭花棗(涼果類)(分裝)、蘭花棗(涼果類)(散裝稱重)三批次食品均檢出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以脫氫乙酸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據悉,脫氫乙酸及其鈉鹽是一種廣譜食品防腐劑,具有較低毒性。
  • 安徽詹氏食品公司3批次棗製品違規使用防腐劑
    合肥市包河區詹小貝食品店經銷的、標稱安徽詹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城)生產的蜜棗(涼果類)(分裝),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以脫氫乙酸計)檢測值為0.0601g/kg,標準規定為不得使用。合肥市包河區詹小貝食品店經銷的、標稱安徽詹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城)生產的蘭花棗(涼果類)(分裝),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以脫氫乙酸計)檢測值為0.0410g/kg,標準規定為不得使用。
  • 《天涯明月刀》手遊開封墨寶集如魚水怎麼獲取 開封墨寶集如魚水...
    導 讀 【九遊攻略】天涯明月刀手遊開封墨寶集如魚水怎麼獲得?
  • 丹心報國 清正廉潔——安溪開先縣令詹敦仁及詹氏一族
    安溪詹氏後裔賢才輩出,歷代中過進士的不少於10人,20多人為官,他們多秉承家風、祖訓,清正廉明。如今,詹敦仁後裔在各地開枝散葉,僅在臺灣就有13萬人之多。二十世紀90年代,海內外安溪詹氏鄉親和有識之士懇求恢復「開先祠」原貌。安溪縣人民政府於1998批准擇地重建,並將「開先祠」易名為「安溪開先縣令詹敦仁紀念館」。紀念館建設歷時六載,於2004年11月19日落成。無論是「開先祠」還是紀念館,都是表彰、緬懷詹敦仁開疆置縣的功績。史載,五代十國時期,開運二年(945年),留從效授南唐節度使,據有漳、泉二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