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很多家長或許心中都有疑問,現在送孩子出國性價比還像以前一樣高嗎?英國真的有些東西是國內學不到的嗎?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做詳細介紹。
現在出國留學意義還大嗎?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出國留學分為兩種不同的目的: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
大多數選擇在本科、研究生出國讀書的同學基本上都屬於錦上添花,為了能讓自己的學歷背景更加出眾、更具說服力,從而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
但絕大多數低齡留學的孩子都屬於雪中送炭類型的,家長看到孩子在國內的體制內學校學習非常痛苦,所以都會想讓孩子換一種學習環境 ,並且體驗一下不同的生活環境。
所以對於小學、中學的同學來說,選擇留學能更主要的是為了教育的過程,去到英國在一個比較寬容自由的環境中去享受學習、享受生活。
其次,雖然我們現行的教育體制已經在發生改革,大力提倡給孩子們減負,但高考制度仍然還是一個最大的阻礙,晉升好大學的主要路徑就只有高考,所以考制導致不可能完全做到減負。
相比之下,英國的「全人教育」更適合孩子成長,可以讓孩子自由發揮自己的長處去給到高校審核,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的選擇也比較多樣化。
留學真的意味著成績差嗎?
其實這在國內是一個很嚴重的刻板印象。很多人認為出國讀書的孩子都是在國內「混不下去」了,但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導致許多孩子在國內成績平平但出國之後卻可以考到一所非常好的學校的原因在於,歐美國家對於一個孩子優秀與否並不單純只看紙面成績,更多的是看一個孩子的綜合能力,例如演講能力、動手能力或者想像力等等。
許多孩子在國內只學習學校規定的課程,例如語數外史地政等等,所以他們可能會覺得非常枯燥,所以導致沒有興趣努力學習,又或者有些孩子天生就不適合學習某些學習,但卻又對另外的學習有著天賦。
但到了國外,孩子發現原來世界上的學科並不只局限在國內那幾門主科,例如在GCSE階段還有會有體育、藝術或者天文學等等,所以孩子可以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科學習,並避開自己不擅長的領域,這就會讓孩子的學習興趣濃厚,從而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成績自然而然也會變好。
英國的校服文化是什麼?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校服的國家,他的校服文化非常博大。相比於美國允許學生日常穿著自己喜歡的便服,比較自由的傳統而言,英國學校則更加注重規距,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這一點上,英國的校服文化和中國的規矩文化有很大程度的契合,這也與英國和中國都是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的國家有關係。
例如,在電影《哈利波特》裡,細心的同學可以發現在不同的場景裡,Potter和他的同學們都穿著不同的uniform,這就是一個英國校服文化的縮影。
英國學校要求學生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年齡段要穿著相對應的校服,意義在於培養和規定學生要懂得在不同的場景下,按照相應的規則去進行活動。
在英國的學校,從三歲入學開始便要求每個學生都要穿統一的校服,但當逐漸步入成年之後,學校便不會再強制要求學生穿學校統一的校服,但仍然會對學生的穿著有要求,什麼時間什麼場合要穿Blazer或者Jackets又或者是Suits,都是有一定的說法的。
另外,除了在學校裡面,英國人在整個社會中都是非常注重禮儀的,而穿著就是禮儀文化中最重要、最關鍵的點,穿著代表和展示了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和外在氣質,是給人們第一印象的鑰匙。
相比於國內的校服,英國的校服更多的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認同,出國留學的性價比不僅要看孩子升學的好壞,更要看孩子在海外生活學習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