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經典相思詞,有三句被王國維喻為人生三種境界之一,意義深刻

2020-12-14 國風美詩文

王國維是近代比較著名的學者。他經歷了中式傳統教育,又有西方留學的經歷。所以他既精通中國古典文學,又諳熟西方文學。兩種思想交替影響,王國維將西方哲學、美學與中國古典文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美學體系。

《人間詞話》就是這種美學體系的產物,也是王國維的代表作之一。雖然很多學者對《人間詞話》的專業水準不太認可,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本書對後世詞學研究影響深遠。

其以詞句比喻人生三種境界,也發人深省。王國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

這第一種,就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我們不妨通過詞句原作的賞析,來分析王國維所說的第一種境界。

這幾句詞出自晏殊的名作《蝶戀花》: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傳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這首詞,是以一名女子的口吻來寫閨思之情,先看上闋:

首句的「檻」就是古代亭臺樓閣中的圍欄,「檻菊」就是欄杆外的菊花,由此可知是秋天。因為溫差原因,水汽升騰,產生了一層薄薄的煙霧,令人看不真切園中的景物。

女主人公用了一個「愁」字來形容輕煙薄物,由此可知他心中愁思。蘭花上沾上的露珠,也被說成是「泣」,仿佛蘭花有了生命情感一般。唐朝的李賀,就曾將蘭花上的露水,比喻蘇小小的眼淚。

其實好的詩詞,在於不說悲喜但悲喜自現,這裡用「愁」、「泣」等字詞,顯得有些刻意,不如晏殊其他的作品那般含蓄。

次句空間由下及上。秋天的清晨,秋風吹來,一股寒氣如有實質般襲來,並且附在了簾幕上,凝結在了周圍的空氣裡。此時一對燕子雙雙飛過,穿著簾幕離去了。

「燕雙飛」在宋詞中經常出現,這是以鳥兒雙宿雙飛,反襯詞中的離愁別恨。燕兒尚能雙飛,但人卻孤單地立在檻邊,感受到秋寒,更覺心中清冷。

接下來,又提到明月,由此可知,女子獨立良久,直到夜晚,等到月光照到身上,發覺。她感嘆,月亮不知道人的離恨之苦,只顧將自己皎潔的月光,遍灑在樓房中。

皎潔明亮的月光,讓周圍的環境似乎變得空曠起來,由此,女子的孤單的身影和感受更為清晰。由此,女子才會埋怨月光,這種無理的行為,更顯女子心中的愁思,這是古詩詞常用的手法。

再看下闕:

女子獨立秋風中一天,又是獨自成眠,她不由得,想起了昨天。昨天也是如此寒冷的秋風,風不停歇,吹得碧樹衰敗,草木搖落。風吹了一夜,女子聽了一夜。蕭索肅殺的秋風,更顯女子孱弱,令人憐惜。

好不容易盼到天明,獨自在高樓,望著消失在目光盡頭的小路,依舊沒有看到想看到人,心中相思不語。這就是望眼欲穿吧,一個「盡」字,蘊含了多少希望與失望啊。

前面幾句,只有景,而無人,最後一句,是對女主人公直接的描寫。她想寄一張彩色的信箋,寫滿相思的詩句,傾述自己的等待,還想寄一尺潔白的錦素,上面侵染了深夜無眠的淚水和殷殷期盼。

然而,她與心愛的人,相隔天涯,山高水長,這無盡的相思與愁苦,不知向何處寄寓,不知向何方訴說啊!

王國維說,《詩經》中的《蒹葭》最有「風」的深致,晏殊的這首《蝶戀花》意與《蒹葭》很近。

讀完整首詞,我們再來看王國維從詞句中引申的哲學思考。人生中,有很多艱苦磨難,本以為美好的生活,因為凡塵瑣事,被消磨殆盡,猶如西風吹枯碧樹。絕大部分人,會因為生活中的一地雞毛,失去對理想的追逐,甘心平凡。

但成大事者,所要經歷的第一種境界,就是不能在瑣碎的生活中消磨目標,不能動搖自己的信心。而是要從平庸中脫離,提醒自己有追求理想,獨上高樓,然後遠望目標,朝著這個目標,堅定地走下去。

所以說,這就是千古流傳的佳篇和名句,它們不僅在描述作者眼中的景,心中的情,更能解開後世讀者的困惑,令讀者產生對人生感悟,這種意義深刻佳句,是充滿哲理的慧言。

相關焦點

  • 王國維《人間詞話》成大事者三種境界的那三句詩你讀懂了嗎
    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曾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 王國維《人間詞話》之中,三層境界:立守得,他用三句古詩詞名句
    為了詮釋三字的意思,他引用了三句古詩詞名句,而且三個名句原本都是講兒女私情的,可被王國維拿來形容人生卻是意外地恰當,透徹。第一層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出自北宋晏殊之《蝶戀花》,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風把綠樹都吹殘了,隱喻的自然是作者的處境之艱難,景色越是蕭瑟,人越是孤獨,所以才會登上高樓,黯然惆悵。
  • 王國維,古今成大事者,必經歷三種境界
    七八百年前,晏殊、柳永、辛棄疾三位大詞人,在動蕩不安的人生旅途中,面對如煙的往事和世事的艱辛,心緒難平,有感而發,各自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動人詞句。歲月流轉,在二十世紀初,它們卻因為一個人一本書,神奇地被聯繫在了一起,成為人們耳熟能詳,廣為傳頌的千古名句。這就是王國維所說的若想成就大事者,人生必須經歷的三種境界。他們分別是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 王國維說詞有三種境界,是哪3種境界?讀懂這一句你就明白了!
    近代詞人王國維著有《人間詞話》,是中國古典文學批評裡程碑式的作品,在書中,王國維提出了一個「境界」說,評價一首詞的好壞,不在於寫了什麼內容,而在於所寫內容是否具有境界。「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 《送我上青雲》:從王國維的三重境界,解讀人生的立、守、得
    王國維的三重境界,是他在《人間詞話》中註解的學習的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王國維《人間詞話》第26則)。
  • 王國維《人間詞話》:當文學遇上哲學,才是最唯美的人生三種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最早聽聞《人間詞話》便是從這三句話開始的。那時人還年幼,只道詞是詞,詩是詩,美就可以了,怎還能上升到境界的程度。
  • 中國傳統文化大師王國維:三行字是人生的三個境界
    說起晚清的國學大師們,絕對不可能繞過王國維。他不僅是一代詩人,而且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歷史等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詣,尤其是在美學理論方面,他為後來的現代美學理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最熟悉的是他的《人生詞話》和書中提出的「學術三境界」昨晚西風枯死的綠樹,孤零零的高樓上,望著世界末日的路。我不後悔我的衣服越來越寬,這讓人們為伊而憔悴。在人群中尋找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在昏暗的燈光下。
  •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一種怎樣的人生感悟?
    是啥人生滋味?這本是一首普通的閨怨詞,出自北宋詞人晏殊的《蝶戀花》云: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不過,因為王國維的三種境界說,這首詞被賦予了更多的人生意義。
  •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晏殊這詞這麼美,為何會被笑話
    熱播劇《清平樂》,讓不少人對北宋的文人們有了更深的認識,其中晏殊也頗受大家關注。身邊不少朋友問小美,喻恩泰扮演的晏殊與歷史上的晏殊像不像?個人覺得,還真不太像。晏殊並不似《清平樂》中演得那麼唯唯諾諾,他其實是一個挺有個性的文人。5歲時,他就有神童之稱。
  • 王國維歸家後,發現妻子變得人老珠黃,便寫下一首詞,堪稱絕唱
    詩詞在唐宋時期發展到了巔峰,自唐宋以後,確實很難找出一位詞人能夠有唐宋時期詞人們的造詣。就這樣,詩詞的發展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空窗期。直至清朝王國維的出現,他的詞被大家所熟知,廣為流傳。王國維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
  • 晏殊一首相思詞,令人感慨萬千,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但是在現實的生活中,愛情卻又是如此的稀少,以至於令人懷念不已,有一種可望不可求的意思。所以古今中外,無數的大文豪,那都是有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寫過愛情,這也就令愛情,變得更加的令人感動,讓人想要擁有。小編今天要為大家介紹一首詞,一首描寫相思的詞,那便是北宋時期晏殊所寫的《玉樓春·春恨》,相信喜歡詩詞的朋友,那麼無論是對於晏殊,還是他的這首作品,那都是不會陌生,在這首作品中,可以說是把相思的那種刻骨銘心的思念描寫的淋漓盡致。《玉樓春·春恨》宋代:晏殊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 王國維的經典詞作,最後短短14個字,美得讓人心醉,你一定聽過
    當人們談起王國維時,或許很多人聯想到他的人間詞話和人生三種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一種「立」的境界;第二重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守」的境界;第三重境界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得」的境界。是的,這樣一位國學大儒,有著如此深刻的感悟,至今我們都頂禮膜拜,對他的智慧之語也是記憶猶新。
  • 辛棄疾最美的一首元宵詞,元宵詞中千古絕唱,開篇結尾都是名句
    導讀:辛棄疾最美的一首元宵詞,元宵詞中千古絕唱,開篇結尾都是名句。是愛情詞經典名篇,王國維:這首詞的境界是人生第三境界。 辛棄疾,是自古以來,少有的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之人。
  • 6年後王國維回到家,妻子已人老珠黃,為其寫一首詞,卻流傳至今
    相信許多人認識王國維先生,是因為先生在《人間詞話》中寫下的人生三種境界: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晏殊頗負盛名的一首詞,寫盡了離愁別恨,讀起來扣人心弦!
    隨著古裝劇《清平樂》的熱播,相信很多人都被劇中喻恩泰飾演的晏殊的政治才能所圈粉。但歷史上的晏殊更廣為人知的卻是他的文學成就。晏殊五歲能作詩,冠有神童之稱。十四歲參加殿試,賜同進士出身。後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亦是江西詞派的領袖,有「宰相詞人」之稱。
  • 《人間詞話七講》讀書做事等種種人生經歷的三個階段
    如何理解境界呢?王國維在第六則補了這麼一句:「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看到了這句,我們對境界好像就能摸到一點邊了。這句話裡隱藏著王國維詞學的最高價值觀,那就是「真」。他是在說,只要你寫出了真感情、真景物,就是有境界,就是好的。你或許會覺得,真有什麼難的,不就是寫大實話嗎?
  • 王國維:古今之成大事者,必經過這三種境界
    語出王國維《人間詞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 太平宰相晏殊: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寫盡了相思意
    好一個「鴻雁傳書」,好一個有情郎君。那個時節,大宋四海靖平,少有戰事,加之宋詞還上不了臺面,大多狀寫相思纏綿之意。但若說把相思的哀怨寫到極點的一首詞,應該是晏殊的《玉樓春·春恨》。晏殊在詞風上的作用,改掉了五代時期花間詞的豔麗輕佻,有了大國宰相的雍容和緩,氣度非凡。用詞上也變得清麗淡雅,使之從市井旁門變成了日常文人的唱和主流,促進了宋詞的流行與興盛。晏殊畢竟官途順暢,享盡富貴,讓他憂愁悲憤或者豪邁慷慨,都是不大可能的。
  • 《霸王別姬》:透過王國維的人生三境來解讀蝶衣的飄零一生
    說起《霸王別姬》張國榮在其中飾演的程蝶衣一角可謂是惟妙惟肖,入了化境,給無數影迷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蝶衣這個角色本身就很有內涵韻味,從出生貧苦到成角風光乃至最後的悽涼自刎,其一生都可謂是飄零動蕩,充滿了波折與悲劇色彩。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成人成事必要符合三種境界,其實細細看來,蝶衣的一生也恰好是在迷茫中尋找方向,立志後從一而終,覺醒後大徹大悟。
  • 大師王國維:「言有盡而意無窮」是一種怎樣的體檢
    作者 木子飛揚王國維畢生從事學術研究,《人間詩話》是其在文學研究方面最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之一,王國維認為,文學是超越功利的純粹藝術,文學的審美功能是其價值的根本體現,而境界正是從審美層面對詩詞藝術提出的審美標準。《人間詞話》提出:「詞以境界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01「境界」具有「言外之味,弦外之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