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解放軍特種兵狙擊手訓練。中國特種兵出國比武期間打靶速度超過外軍教官。
原標題:「特戰尖刀連」:不是神兵 礪練特戰尖兵
從冷兵器時代的利劍寶刀,到資訊時代仍在使用的軍刺短刃,任歲月流轉改變了戰爭的樣式和器物,刀——作為武器、作為軍人身份和軍隊戰鬥精神的象徵,從未改變過。
將領甚至更喜歡用「手中的一把尖刀」,來形容他信賴的一支部隊。縱觀世界各國軍隊,美國海豹突擊隊、俄羅斯阿爾法別動隊、英國皇家空降特勤隊、以色列「野小子」……一把把尖刀寒光閃閃、寒氣逼人。
尖刀!尖刀!邁向強軍新徵程的中國軍隊,呼喚這樣的尖刀橫空出世!
1
一片熱帶雨林的深處。來自南京軍區某特種部隊的官兵,正在與南美洲某國軍隊進行反恐聯訓。這支南美洲軍隊常年與反政府武裝、販毒集團等準軍事組織作戰,實戰經驗豐富,聯訓也是真刀真槍,讓這些第一次走出國門的中國軍人倍受歷練。
開訓不久,對方便提出挑戰一個高難度課目——解救人質。在高射機槍的定向火力覆蓋下,中國特戰隊員必須在10秒鐘內解救出被困於密室的人質,否則將遭到更多的預製火力打擊。
這可是有生命危險的!敢不敢挑戰?中國特種兵雖然缺乏實戰經驗,但不缺乏血性膽氣!
不一會兒,架在山頭的高射機槍火舌噴吐,在半空中形成一張火力網。4名中國特種兵時而躍進時而匍匐,迅速合圍密室。中士趙正一腳踹開房門,4名隊員朝著房間內各個方向的鋼靶果斷射擊。
當!當!當!當!用時8.6秒,人質解救成功!
對方並不服氣。幾天後,一場手槍速射較量再次展開。雙方互派代表上陣。靶場設置9個綠靶1個紅靶,每人10發子彈,射擊時間20秒,誰先打中第10個紅靶誰就獲勝。中方隊員王家欣率先登場。一聲令下,比武開始。叭!叭!叭!王家欣第10槍命中紅靶時,對方才打到第8個靶。
幾輪下來,中方保持24∶4領先。外方射擊教員坐不住了,他決定親自上陣,中方這邊是排長何超應戰。所有人都將目光聚焦到兩人身上。只見兩人同時出槍、上膛,動作一氣呵成。叭!叭!叭!20聲槍響過後,幾乎同時命中紅靶。
第一輪打了平手,第二輪誰也不敢懈怠。尤其是外方教員,他知道中國隊員已經逼近自己的水平。密集的槍聲過後,何超率先打中紅靶。教員無可奈何地搖搖頭,衝何超豎起大拇指。
這批從密林深處「留學」歸來的中國軍人,猶如一把把鋒芒漸露的尖刀!
2
2012年年底,該特種部隊打算抽組優秀特種兵成立一支集訓隊。如果把各個連隊比作尖刀,那麼這支集訓隊就要做尖刀中的尖刀;如果把特種部隊比作一把尖刀,那麼集訓隊就要做尖刀的刀尖子。
消息傳來,特種兵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幾番較量,幾經篩選,誰料恰好湊齊一百單八將。大家笑言,這是好漢的再聚首。
玉出崑岡,鋒從磨礪。磨刀行動從茫茫大海中一座荒涼的小島——鎮東島開始了。
鎮東島小,被譽為東南海域一顆瑰麗的「綠寶石」。100多年前,販運鴉片的英國商人曾覬覦過它。如今的小島景色雖美,但依舊荒無人煙。隆冬時節,凜冽的西北季風颳過島上,草木瑟瑟,鳥兒哀鳴。
108名特種兵登上荒涼的海灘,目送登陸艇遠去。眼前的海天灰濛濛連成一片,寒風嗚咽,寒氣肅殺。鎮東島會成為他們軍旅生涯中一個難忘的起點嗎?
沒有喘息,也來不及多想,一個過程的歷練馬上展開。水上、水下,操舟、機降,潛水、攀巖,各個課目齊頭並進。
作為蛙人組隊員,中士李毅龍清晰記得陳參謀長那狡黠的一笑。說是帶大家看看場地,蛙人們都沒穿潛水服,只帶了腳蹼來到海邊。陳參謀長觀察了一陣海況,轉頭酷酷地一笑,「趕緊準備,一分鐘下水!」
「啊?」 蛙人們發出輕輕的驚嘆,但立即麻利地準備開了。多年的歷練使他們懂得,戰爭永遠不會等你準備好了才發生。
人人僅穿褲頭下水,接近冰點的海水與赤裸的肌膚碰撞在一起,那種冰冷刺骨讓人渾身寒戰,牙齒直打架。李毅龍說:「我們只能拼命地用腳蹼打水,讓身體快點熱起來。」一下水就是兩個多小時,上岸時人人臉色發青,手腳凍得快要失去知覺。
機降組每人每天要背負百公斤重的物資從山腳爬到山頂,先是一身汗,接著冷風一吹,渾身寒徹。山頂機降和海上機降課目,要求全副武裝從20米高空處機降至陸地,或從懸停的直升機上直接滑降入水,每人每天最少要練五六趟。爬上、跳下、入海,衣服從乾燥到潮溼再到溼透。危險和疲憊包裹著大家,但沒有人言苦、沒有人退縮,因為特種兵們知道,鎮東島只是磨刀的第一站,誰堅持不住了,誰就將被淘汰出這個光榮的集體。
3
平南島無疑是最讓人刻骨銘心的島嶼。2013年11月,集訓隊員們被「扔」到這座無人小島上。他們只能攜帶7天的乾糧和一壺水,而要面對的是一個月的野外生存、構工和戰術訓練。
時值冬季,平南島上悽風冷雨交加,從隊員們上島第一天起,大雨連下4天。每個人都渾身溼透,沒有一件更換的乾衣。特別是勞累了一天後也無法睡個囫圇覺,單兵帳篷外下大雨,帳篷裡下小雨,只能裹著雨衣躺在雨水裡休息。
野外生存是必備戰鬥技能,特種兵們並不陌生,但這次時間跨度長,條件又特別苦。指揮員下達駐訓命令,要求沿著「敵情方向」挖一條寬1.2米、深2米的戰壕。平南島上布滿變質巖,土質堅硬,鍬鎬下去,丁當作響。大家掄了一天的鎬頭,磨出好幾顆血泡,仍不見有多大進展。
構工和訓練消耗體能大,在這又餓又渴又累的時候,斷糧斷水的考驗如期而至。吃飯問題要解決,但訓練不能停。每天出早操前和傍晚收隊後,隊裡派人去拾海貨、摘野果、挖番薯。在平南島強烈的陽光照射下,隊員們架起燒鍋煮海水,收集蒸餾水。即便如此,飢餓和乾渴還是折磨著每個人。
20多天的構工下來,人人渾身是塵土,滿手是血泡;十多天的斷糧斷水,大家飢腸轆轆腿腳發軟,嘴唇乾裂崩開道道血口子。體能和意志的大考正橫亙在特種兵們面前。
「同志們,我們是兵!什麼兵?鋼鑄鐵打的特種兵!你們看,這荒涼的島上兔子都不拉屎,為啥木麻黃偏偏長得這麼茂盛?這是因為木麻黃耐鹽、耐旱、耐貧瘠。我們就是要做木麻黃,在這裡挺住不倒!」
部隊長的一番鼓勁,讓特種兵們血往上躥,仿佛骨節裡都在咯吱作響,生長著拼搏下去的力量。
幹部和戰士永遠在一起,訓在一塊,累在一起,是這支部隊的優良傳統。部隊長和戰士們一起機降入海,政委參加50公裡高強度戰鬥體能訓練,參謀長和蛙人一起潛水,副參謀長和集訓隊員一起荒島生存,機關幹部個個都操過舟、攀過崖。在這支集訓隊裡,隊長是部隊的跳傘冠軍,指導員是全軍特種兵比武水下課目的第一名。政治部主任說:「我們的戰鬥力從何而來?幹部的帶頭作用很關鍵。幹部怎麼帶頭,戰士就怎麼跟上!」有鐵打的幹部,就有硬骨頭的戰士。下士馬波砍灌木時不慎砍傷大拇指,皮開肉綻,鮮血直流。島上沒有更好的就醫條件,隨行軍醫連麻藥都沒有。排長遞給馬波一根煙讓他抽兩口定定神,軍醫趁勢就縫開了。五六針的縫合線在皮肉裡穿行,馬波忍著痛一聲不吭,他說那時忽然就體會到了關羽刮骨療毒的毅力是多麼強大。
11月是個特殊的季節,當這群特戰隊員們餓著肚子在平南島上挖戰壕的時候,座座營盤裡,老兵們已經含淚摘軍銜了。車站碼頭,到處是戰友們擁抱揮別的身影。
可在遠離大陸的平南島上,大家把退伍的事忙忘了。11月30日晚點名時,隊領導宣布退伍命令,劉東波等22名老兵退出現役。靜靜的海風吹過,輕柔的海浪拍岸,暮色籠罩了老兵們的臉龐。
第二天朝陽噴薄而出的時候,老兵們依舊出現在操練的隊列中,挖戰壕時依然是那麼賣力。那時還不是班長的黃恩川說:「什麼叫在位一分鐘、幹好六十秒,我從老兵們身上看到了。」
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它把隊員們緊緊凝聚在一起,鍛造出「應戰而生、備戰為業、能戰為忠、勝戰為榮」的隊魂。
當接特種兵們回家的登陸艇漸漸出現在視野中時,標準的戰壕已於數日前竣工。特種兵們臉曬黑了,人消瘦了,滿臉鬍子拉碴。他們向身後慢慢變成一個小黑點的平南島揮手作別,把這塊隊伍成長中難忘的磨刀石永遠留在美好的記憶中。
4
特種兵不是神兵,但神兵永遠是特種兵的追求。
部隊長告誡官兵,特種兵要靠頭腦打仗,神兵不是影視片裡吹出來的,是靠平時苦練加巧練磨礪出來的,困難才是我們最好的磨刀石。
任何一支隊伍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困難,甚至敗走麥城的挫折。平南島歸來,徵衣未解馬不釋鞍,全體人員立刻轉場南京,為軍區首長進行匯報演示。在島上練了多少次的遠程摧毀和精確擊殺課目,此時卻突然變得水土不服起來,打不上也命不中,司令員兩次驗收均不過關。一向治軍嚴格的司令員臉一黑,丟下一句「再打不好,你們就不要回去過年了!」「神射手」楊文翔壓力頗大,他是全隊反坦克火箭彈打得最多最準的射手。這次來南京演示,首個出場,首發卻沒命中。小夥子很鬱悶,不知問題出在哪裡。部隊長安慰大家,千萬別洩氣,趕緊找出原因。他們請來院校專家和廠家技術人員,組織訓練骨幹一起查擺原因,分析風向、風速、彈藥、火器等因素,終於在司令員第三次驗收課目時,每一發火箭彈都靶上開花。司令員看後很欣慰,當場提出「七個人人會」的目標,要求展開專攻精練。
練、練、練,只有以高於實戰的標準才能打贏實戰!
航渡訓練是讓全體隊員無比痛苦的一個課目。說起那滋味,下士劉珂感嘆:「那船艙裡的味道我現在還記得。」
登陸艇出海不久就遇上了7級風浪,汪洋中的登陸艇在波峰浪谷間劇烈顛簸。大家瞬間感覺不好,胃裡翻江倒海,頭痛欲裂,趴到桶上哇哇大吐起來,然後一個個倒在背囊上,眼睛都不敢睜一下,因為一睜眼就會天旋地轉,又要嘔吐。嘔吐的次數是要被記錄在案的,誰吐的多了,就不允許參加接下來的任務。戰士們怕被記,有的拿迷彩服一蒙頭,偷偷吐在塑膠袋裡;有的掙扎到甲板上,悄悄吐到大海裡。
一次次嘔吐之後,隊員們適應了海上眩暈。2014年與某特戰部隊一起進行航渡訓練,對方吐得哇哇的,而他們啥事也沒有。
特種兵眼裡沒有「怕」字,越是危險越是要向虎山行。
傘降突擊是特種作戰最危險的課目之一,按照地形和氣象條件,開傘高度不能低於訓練大綱規定的臨界高度。為了實現隱蔽突防、快速空降的目的,集訓隊經過研究論證和投放假人試驗,決定把開傘高度再降低50米。這個距離被稱作空中「死亡地帶」,世界上只有極少數國家的特種部隊開展類似訓練。
隊員們深知,這決定生死的幾秒,也許就是決定一次行動勝敗的幾秒。為練好著陸姿勢,集訓隊把傘訓平臺由3米提高到5米,跳下次數由每天100次提高到200次。一個星期下來,隊員們的膝蓋腫得像饅頭,上樓要扶著牆壁,睡覺要彎著膝蓋,但沒有一人叫苦喊累。
2013年夏天的一個早上,8時35分整,隊員們開始登機。此時,天空合成風速每秒6米,地面風速接近跳傘極限風速——每秒12米。9時整,「嘀——」綠色信號燈閃亮,飛機到達預定空域和高度。
「跳!」隨著放傘員口令,一個個官兵躍出機艙……碧空中,一朵朵傘花競相綻放。十幾秒後,所有隊員都安全著陸,現場一片歡騰。
5
經過爐火的煅燒、鐵錘的鍛打,尖刀在成型,鋒芒已顯露。
2013年6月,海南三亞。藍天碧海間,一場全軍特種兵水上課目大比武開始了。
烈日暴曬下,來自全軍的6支隊伍在南海水域展開海上狙擊課目競技。先是劃舟2000米,接著上登陸艇,然後使用狙擊步槍射擊海上600米開外的靶標。這些固定在飄浮油桶上的靶標,一直隨著波浪輕輕晃動。
由黃恩川、李飛、任小彬等隊員組成的南京軍區代表隊上場了。此前他們已在大海裡練習了幾個月,2000米劃舟成績穩定在18分左右。可帶隊的指揮員並不滿意,要求大家把成績提高到14分。這簡直是不可能達到的成績!隊員們每天七八個小時地刻苦訓練,累到腰酸背痛,爬到上鋪都困難。不過,這不可能達到的目標確實有效提高了成績。比賽當天,隊員們拼盡全力,用時17分多完成賽事,暫時鎖定第二席。在接下來的狙擊賽中,隊員們再接再厲,以12個目標11中的優異成績鎖定第一。最終位列綜合成績第一!
收穫建隊以來第一個全軍特種兵比武的桂冠,那種激動無以言表。特種兵們在沙灘上興奮地將帶隊的指揮員高高拋起,扔進了大海。
2014年4月,集訓隊在東海海域與某特戰部隊對抗,取得7個項目中的5勝;11月,在軍區組織的反恐專業訓練比武中,10個項目獲得4個集體、3個單項第一,排長蒯威帶領的小組在32個小組中一騎絕塵。
緊接著,總部組織戰備拉動。集訓隊反應迅速,提前1小時到達千裡之外的集結地域,總部評價為「反應迅速,武器裝備攜帶齊全,官兵士氣昂揚」。
2014年5月8日,集訓隊正式建連,更名為「特戰一連」。
2015年春節剛過,特戰一連迎來了組建以來無比崇高的榮譽。在南京軍區召開的基層建設總結表彰大會上,特戰一連獲得光榮授稱——「特戰尖刀連」!連長楊小兵意氣風發走上頒獎臺,代表全連官兵接過大紅錦旗,以「特戰尖刀」的名義向祖國鄭重宣誓,以三個絕對的標準踐行對祖國和人民的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