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美感

2021-02-19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作者 宛若茉莉 朗誦 于波


當我站在法國巴黎世界藝術寶殿羅浮宮的《勝利女神》雕像前,內心被她的美和力量深深地震撼,不由肅然起敬。《勝利女神》雕像被譽為羅浮宮三大傳世珍寶之一(其他兩件分別是《維納斯》和達文西的名畫《蒙娜麗莎》),它被發現於十九世紀希臘愛琴海,它的底座是一艘戰船,雖然頭手殘缺,但卻無法掩蓋它神勇的氣勢和美的力量。


女神屹立於船頭,它張開的翅膀,雄健碩大的羽翼,猶如從天而降,引領著船隊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它展翅欲飛之態,表現出英勇飄逸的氣勢;薄薄的衣裙,隱約呈現出豐滿而婀娜的身軀,展現出一種生命的美感,仿佛賦予了冰冷堅硬的石頭以生命般勃起的活力,和勝利者的雄姿,以及歡呼凱旋的激情,令人不禁發出由衷的讚嘆!


羅浮宮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無以估量的瑰寶,來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觀光者觀摩學習。在油畫展廳,我遇到了一群學生模樣的外國學生。他們靜靜地圍坐成一圈,細細地聆聽,不時做著筆記,而不是玩手機,沒有一個學生交頭接耳做別的事情,他們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解,仿佛世界的喧囂與他們無關,仿佛只有那一個角落是靜止的,形成了一幅獨特的風景,我完全被他們吸引住了。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遊客此起彼伏的大聲喧譁,仿佛就在自家的大宅院,無所顧忌。還有各種姿態的自拍、合影、攝像,他們關注的不是藝術本身,而只是要證明自己來過這個藝術寶殿。這一刻,我也感到羞愧無比,自己對藝術能懂得多少,對藝術的態度又能高明到哪裡去。與那些專注藝術學習的學生比起來,他們對藝術的態度和公共場所表現出的教養,明顯感覺到差距。



      據我所知,在歐洲國家,孩子們從小就有去觀賞藝術活動的習慣,長大了更是如此。所以歐洲人一般都具有良好的藝術修養和美感。每到周末和假日,他們總是去看展覽、聽音樂會、欣賞演出。歐洲人他們到任何一個新的地方去度假、出差,工作之餘,總是首選參觀博物館,而且是美術博物館。他們對美的認知,從小就根植骨髓,對美和藝術的欣賞,不是為了將來長大能成為專業的藝術家,而是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


人是需要有美感的。《勝利女神》雕像之所以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曠世珍品,在於它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傳遞出一種無可阻擋的感人力量和美感。你欣賞的角度不同,獲得的美感也完全不一樣。從女神的左前方30度角欣賞過去,是最完美的,是一種動態的美,而從其他的角度欣賞,則是一種靜止的美。如何欣賞,取決於你對美的認知。



聯想到不久前看到的一篇報導。一個中國旅行團在歐洲遊覽時,對參觀各種藝術館流露出倦怠的態度,甚至要求導遊跳過這個環節,直接把他們帶到高檔購物區。到了巴黎老佛爺百貨這些名店,立即象打了雞血一樣亢奮,買回來各種奢華戰利品,諸如名牌包包、手錶、首飾,就象到市場買大白菜、土豆一樣,很土豪。然後直接要求導遊改機票提前回國。當被告知改不了機票,又提出買一幅麻將,在酒店打麻將坐等回國。


難道你千裡迢迢跑到國外旅行,僅僅是為了帶回幾樣奢侈品嗎?!


藝術,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一直扮演著茶餘飯後,可有可無的角色。現在很多人,窮的不是物質,也不是文化,而是審美。吳冠中說:「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木心也說過,「沒有審美力是一種絕症,知識也救不了。」



為什麼很多人在物質水平提升了以後,並沒有覺得幸福如期而至,是因為幸福的能力不夠。體驗幸福是需要素質的,物質水平提高了,卻並不一定能懂得感受幸福。如果審美缺失,生活就剝落出最務實最粗俗的一面,越來越無趣,越來越枯萎,越來越沒有幸福感。即使物質生活再豐富,也沒有品質,沒有格調,活不出生命的美感。


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周海宏認為,一個人要擁有幸福的能力,就要提高感性的認知,感性認知的質量,也就是審美。藝術可以培養我們的感性素質,提升感性智慧,美化我們的生活。缺乏藝術修養和感性智慧,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難,也難以取得成功。




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當然有很多方式,比如,看繪畫、寫書法、聽音樂、讀書、旅行、攝影,都是不錯的選擇。與古典音樂相伴的人生,總是很有魅力的。


如果美是上帝的微笑,那音樂就是上帝的聲音。你可曾聽說:「所謂美好的人生,就是被古典音樂包圍。」在忙碌的工作生活和學習中,靜下來聽一曲巴赫、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施特勞斯,勃拉姆斯,不啻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和放鬆,一種美的藝術享受,更是一種心靈的陶冶,無論是提升氣質、審美品味,都是不可多得的一種方式。


臺灣著名畫家、作家劉墉曾經說過:「我們學音樂、學繪畫、學書法,不應該只是造就幾個專業的藝術家,而是培養一批有美感的國民。讓他們能從最平凡的東西上,見到美,也懂得利用身邊平凡的東西,創造美。使他們對生活有一種積極快樂的態度,而不只是現實的價值,更使他們能以美的感覺,面對人生的苦難。」


美是世界最偉大的財富,你看到了美,才會覺得這個世界是值得好好活下去的,我們有理由讓自己活得更美好。你有多久沒有在夜晚,看看月光流瀉的美?在田野,聽聽夜晚蟲語的低訴,看看稻浪翻飛的金黃?在夏天,觸摸雨後葉子的溼潤?這些都是生活中的美,其實美不必華麗的色彩,只簡簡單單的水墨,卻能在留白處引人遐思,令人回味,只是你需要有發現美和感受美的心靈。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應該有更豐富的美的追求。不必如意,不必富有,一樣可以活得很美。我們有責任展示生命的美麗,多接受一些藝術的薰陶,多接觸大自然,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和感性素質,活出生命的質感和美感。讓美在繁華褪去,在日暮滄桑中還依然靜默盛放,那是我們應有的生命尊嚴。


多好,生活真美啊!


作者:宛若茉莉,《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專欄作者。宛若梨花春帶雨,其實茉莉藏暗香。文字清雅唯美、婉約精緻,如梨花,如嬌蕊、像春天風中的柳枝,其靈動、深情、細膩的筆觸,將原本平凡樸實的文字,熔鑄成有思想、有感受、有生命和有韻味的精魂。公眾號:千千闕歌(qqqg2015)


朗誦:于波,著名演播藝術家艾寶良弟子,目前在華語最大的有聲出版分享平臺酷聽聽書,擔任演播經紀部主編和有聲主播,嗓音純厚、語言精煉、氣質優雅,自成一派。在2014年的「中國好聲優「首屆小說展播活動中榮獲」聲優王」稱號。被「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有聲視聽文化委員會」聘用為委員會理事、會員總幹事,並成功主持2015 中國播講人高峰論壇。

相關焦點

  • 讓生活活出美感,活出自己的節奏
    剛去日本的時候讓生活活出美感,現在我們這代人,越發對具有美感的東西感興趣,中國設計現在的發展空間還很大,要走的路還很長。得益於近些年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很多優秀的設計出現。四川家的兩母女或許有人會說,你沒有物質保障提什麼美感,先解決溫飽再說。這是大實話,但這話有對的地方,也不完全對。
  • 活出開花的生命
    我更不明白,如果說每個人的存在只是一個偶然,那生命的意義何在?這些的不明白,我一直找不到答案,直到五年後,我讀了一本書,認識了一群人。《聖經》裡面說,上帝是照著祂的形象造人,並在鼻孔裡吹了一口氣,使我們成了有靈的活人(創2:7)。我們有上帝的形像,也有靈。生命的意義,就在於用行動實行祂的話語,施行祂的愛,讓人可以在我們的生命中看到上帝的榮耀。
  • 活出生命的意義
    當你給予的時候,你與生俱足,你的人生生命是圓滿的。這就是佛法裡面的講。每個人與生具備著充滿了佛性。當我與生俱足的時候,唯有做的事情是一份奉獻,那份奉獻會讓你找到生命的意義,讓你存在的使命,所以你的人生會變得如此的有意義。有意義的人生才能帶給我們走向幸福快樂。財富是副產品,注意不是財富不重要,大家要理解清楚。
  • LOTOS 傳遞藝術的美感 頌讚永恆的生命
    迷人的玫瑰花,帶來春的禮讚,工匠用黃金和鑽石打造出「The Art of Nature」年度主題系列多款眼鏡珍品,與自然來一場浪漫約會。品牌以精雕細琢的工藝活靈活現地捕捉大自然栩栩美態,頌讚永恆的生命。自然之美春回大地,萬物綻放,大自然透出勃勃生機,也讓藝術家迸發了全新的靈感表達。
  • 人生下半場,最要緊活出美感
    儘管居住的空間擁擠狹小,但她會經常改變起居室的布置,換一個新的沙發套,或者換一下牆上掛著的照片和裝飾畫……」因為母親對生活的熱愛、對精緻、對審美的追求,讓她雖然活在經濟匱乏的家庭中,卻從未放棄對更好的生活的追求。
  • 集中營煉獄歸來《活出生命的意義》
    可是,如果你們看過維克多·弗蘭克爾博士所著的《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了解他在納粹的幾所集中營裡遭遇的一切和所做出的反應,你們才會真正理解生命是什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你們會發現,《活出生命的意義》的深刻遠非《肖申克的救贖》可比。他從集中營煉獄歸來,克服了種種磨難與傷害。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治療法,用他自己的活法證明了絕處再生的意義。
  • 《活出生命的意義》,給你無限力量與勇氣
    生命只有一次,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生命都是最寶貴的。然而,沒有死亡的威脅,一個人就不會真正知道生命到底有多可貴。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有許多人染病去世,給家人留下無盡悲痛。我們在關注疫情的同時,也不由感慨,生命看似強大,實際上卻如此脆弱,不堪一擊。
  • 經典《活出生命的意義》: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是時候,該閱讀並思考生命的意義了。推薦書目《活出生命的意義》作者:[美] 維克多·E·弗蘭克爾著,呂娜譯出版社:華夏出版社出版時間:2018年01月 他的作品《活出生命的意義》銷售超過千萬冊,獲選為」美國有影響力的十大圖書「之一。推薦理由病毒蔓延的今天,為什麼我們還有對這個世界溫柔以待?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呢?生命到底有何意義?餘華在《活著》序中寫道:「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那活著的本身是什麼呢?
  • 做自己,活出生命中的一道光
    易小宛在書集《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中寫到:「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不是模仿誰的生活,不是最後擁有了什麼,而是你活成了你最初喜歡的樣子」。不藉助誰的光,自己就是生命中的那道光。因為冠著夫姓而存活,活在丈夫的價值半徑裡,再刨一份優越感……我叫顧佳,後悔無期」。顯然漂亮能幹的顧佳並沒有依靠丈夫來為自己找榮譽感,但在婚姻中的孤佳卻失敗了。在這場婚姻裡,顧佳搭上了自己的全部青春和心血,可以說為這個家她不留餘力。為了前期創業的老公,她選擇大力支持,辭了職拼盡全力的和許幻山創業,後期在許幻山功成名就時她又辭職準備全身心投入到家庭中。
  • 生命喜悅的祈禱 | 每天一篇祈禱文,活出生命的喜悅!
    有人說,念「生命喜悅的祈禱」好像在洗心靈桑拿!想要享受生命的豐足和喜悅,念「生命喜悅的祈禱」是很好的選擇!如果您想要更進一步淨化心靈、轉化生命,可以從任何一個星期日開始,依照下列的次序,以一個星期為一個周期,每天念一篇祈禱文;或隨意挑選任何一篇開始每天念。這麼做,持續一段時間之後,您將逐漸體驗到內在的平安和喜悅!這「一周生命喜悅的祈禱」非常好用,也非常重要!您也可以一口氣或分兩三天把它念完,會有比較深刻的感受!
  • 書屋品質——活出極致的生命狀態!
    進而去藉助孩子、父母、愛人來滿足我們自己的需求,從而生發出期待、埋怨、憤怒而不自知,影響到我們的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以及生命中的各種關係。我們書屋負責人都是家庭教育體系課程的學習成長者和自我生命的踐行者,再加上老師精挑細選的一百本家庭教育方向書籍的閱讀沉澱。
  • 從失意到詩意,一起活出生命的意義
    最近一段時間,小編3歲的女兒迷上了唐詩,那日帶她經過一片竹林,看到挺拔的竹子,隨口背起王維的那首《竹裡館》:而聽她用稚嫩的童音吟出這首詩時,我的腦海裡浮現出這樣的畫面:☝圖為小編手繪簡簡單單20個字,把詩人閒適生活的情趣表露無遺,充滿了詩意,令人心生嚮往。
  • 思匯雲彩:以生命影響生命,讓更多女性活出自由豐盈
    【圖為王凱程女士創辦的深圳慧家社會事務服務中心舉辦的婦女節拔河比賽】       「比起過去我們各自背負著生活的壓力和煩惱,在焦慮、迷茫和疲憊交織中前行,現在有了思匯雲彩這個平臺可以相互賦能成長,在這裡,我們通過活出自己
  • 《活出生命的意義》:生活的本質,認清苦難,依然熱愛生活!
    01 帶你走出絕境的,是人生目標尼採說過,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在絕境中生存下去。那麼,我們的生命,到底存在怎樣的意義呢?在那場殘酷的大屠殺中,90%的猶太人被殺,而他則是10%的倖存者,經歷了非人般的牢獄生涯後,他針對精神受到嚴重創作的人,研究出一套「意義療法」,為患者找到生命的意義。結合他的親身經歷與多年的學術理論,編寫出影響萬千讀者的治癒暢銷書——《活出生命的意義》。
  • 《活出生命的意義》:讓生活更加豐富,生命更加豐盈的三個方法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活出什麼的意義》是如何解讀苦難相對於我們生命的價值。我將從「經歷集中有生活後的狀態」「苦難對於我們的人生意義」以及「過有意義生活的三個關鍵點是什麼」等三個方面來展開這篇文章。《活出生命的意義》作者:弗蘭克爾弗蘭克爾本人,在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燒到奧的利的時候,弗蘭克爾一家人被列入納粹的黑名單,本有機會去美國的弗蘭克爾,選擇和家人一起被關進了集中有。最後,全家人只有他和妹妹活著從集中營走出來,其他人都永遠留在了那裡。
  • 活出豐盛的生命:時間與目標管理的鑽石法則
    的確,憑本能而生的毛蟲無法體會齊克果對生命追尋的感慨。然而身為基督徒,我們又該如何活出主耶穌賜給我們的豐盛生命?學習「時間管理」卻不明白「要做甚麼」,仍會奔跑無定向;知道「要做甚麼」,著手「目標管理」,若無法善用時間,也會一事無成。
  • 活出生命的遼闊體驗奧迪A6 allroad&Avant
    打開奧迪A6 allroad&Avant試駕的邀請函第一眼看到的是這次活動的主題「活出生命的遼闊 雙面人生之旅」這句話,感覺深深的觸動了現在正經歷創業壓力的我,絲毫沒有猶豫的踏上了這次試駕之旅。
  • 《活出生命的意義》:終其一生,追求的不過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這段日子讀了弗蘭克爾的書《活出生命的意義》,深有感觸。弗蘭克爾之所以能從集中營中倖存,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知道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而很多人對於生命的意義卻不以為然,準確的說他們根本找不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古時儒家學子把「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當做生命的意義;曾國藩為聖人之志,成為晚清中興大臣之首,為混亂的政府力挽狂瀾,最終實現生命的意義;王陽明窮其一生不斷探索,創立心學,成為繼孔、孟之後的最後一位聖人,完成生命的意義。在相同的生死之下,不同的人生經歷造就了完全不同的生命個體。 生命意義的不同定義,在個人選擇中就會呈現出不同的生命狀態。
  • 《活出生命的意義》:沒有在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泰戈爾曾說:「只有經歷過地獄般的磨練,才能煉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深以為然。《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作為猶太人,他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倖存。
  • 活出生命極限的女人——弗裡達·卡羅
    她畫出了所有畫家不敢面對的女人的身體——破碎、不漂亮、血腥,勇敢暴露了自己最痛苦、最脆弱的部分,讓現實中人感同身受,獲得治癒。 她的畫裡甚至有報復性,她要像男人一樣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