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義》:終其一生,追求的不過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2021-02-08 純黑色天鵝的樹洞

問個問題,你知道什麼叫做生命的意義嗎?你所追求的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曾在網上看到一個提問:我們窮極一生,究竟追求的是什麼?

自由——這是最高贊的回答。

曹哲是這樣說的:我們追求富有,不過是為了不為金錢所束縛;我們追求地位,不過是不為權勢所束縛;我們追求知識,不過是為了不為愚昧所束縛;我們追求健康,不過是為了不為疾病所束縛。

其實,人終其一生,追求的不過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們想從事喜歡的職業,想去喜歡的地方,想和喜歡的人相守在一起,都是如此。

這段日子讀了弗蘭克爾的書《活出生命的意義》,深有感觸。

弗蘭克爾之所以能從集中營中倖存,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知道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而很多人對於生命的意義卻不以為然,準確的說他們根本找不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古時儒家學子把「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當做生命的意義;曾國藩為聖人之志,成為晚清中興大臣之首,為混亂的政府力挽狂瀾,最終實現生命的意義;王陽明窮其一生不斷探索,創立心學,成為繼孔、孟之後的最後一位聖人,完成生命的意義。在相同的生死之下,不同的人生經歷造就了完全不同的生命個體。 生命意義的不同定義,在個人選擇中就會呈現出不同的生命狀態。

那麼你呢?

極限的苦難,一旦找到意義,就不再是痛苦

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自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在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部死於毒氣室,只有他和妹妹倖存。其實他的命運本可以被改寫的,但他卻因為對家人的不舍和愛而留了下來,那時的他,內心大概是「這世間什麼都可以拋棄,唯有愛不能捨棄」。但當他經過了漫長的集中營生活後,發現了生命的意義還有更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自己的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

他憑藉著這個信念,不但超越了煉獄般的痛苦,還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相結合,最終開創了意義療法。他用這個方法幫助很多人,讓人們找到了絕處再生的意義,同時他自己也給世人留下了人性中最光彩的見證。

愛是直達另一個人內心深處唯一的途徑,再極限的苦難,一旦找到意義,痛苦就不再是痛苦。

弗蘭克爾在集中營的生活,讓他找到了生命的意義,使他對生命充滿極大的熱情,發自內心地去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他在67歲仍然開始學習駕駛飛機,並在幾個月之後,拿到了飛機駕駛執照,到了80歲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最後一直活到92歲高齡。

你看!若一個人的心境改變了,再大的困難都會如滄海一粟般渺小。一開始看這本書時,看到作者對集中營地獄般的描述,我是既同情又難過,在這描述中,我發現自己的生活原來是那麼的幸福,對於他們來說,這就是天堂,而我卻總不知足,實在不應該。

集中營中的可怕條件令人難以想像,當死亡、凍瘡、重感冒和傳染病成為家常便飯,人性被一次次踐踏抹淨,在這種非人的折磨之下,人還能有什麼盼頭?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作者越想要找到生命的意義,哪怕只是見到第二天的太陽,因為只有心懷希望,才有活下去的動力,也才有可能去尋找生命真正的意義。

康德曾經舉過一個例子:天上的鳥認為如果沒有空氣的阻力,自己會飛得更高更快,可是如果沒有空氣,鳥根本飛不起來。正是由於空氣的阻力,鳥才得以飛起來。

同樣的道理,如果沒有萬物實體存在,人們何談自由意志,沒有了自由意志,意義也就成了一個帶著空殼的虛無之物。如果你僅僅是為活著而活著,沒有活著的目的,只是為了活著,建議你好好讀讀這本書,人活一世,應該多留些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

也許有的人讀完這本書,還不足以透徹的了解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可這本書至少會成為你追尋生命的意義的墊腳石,幫你叩開走向生命意義的大門。

生命最終意味著承擔與接受所有的挑戰

看了弗蘭克爾在集中營的生活,很多人說他是幸運的,機緣巧合之下躲過了多次危難,也許上帝真的是會眷顧這樣懂得生命意義的人吧。他不但能在困境中選擇自己的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還會幫助其他人一起共渡難關,正是他的善良,使他的命運發生了轉機。

弗蘭克爾對集中營的描述簡單,不乏幽默的言語,並沒有著重筆墨描寫過多的慘無人道,卻足以讓人觸目驚心。有小夥伴說現在有奧斯維辛博物館,可以去參觀看看,可我光是想想就覺得恐怖,那是多麼陰暗的人間地獄,只聞其名就覺得可怕。而弗蘭克爾能順利度過,並用期間的經驗成為一個優秀的心理學家,並不完全是出自他的幸運,更多的是他對待生命的態度和方式。

生活不會虧欠任何一個人,你怎麼做,就決定了你會得到什麼。弗蘭克爾在集中營想像著自己跟妻子隔空對話,他在那麼艱難的時候還有心情發現囚犯們唱歌的藝術美,也能為鐵路邊一朵小花的自然美而高興,還會感激一個囚頭一小塊麵包人性的美,這便是他對待生命的態度和方式。

集中營的一些人在親身經歷環境的壓迫時喪失了人的本性,做出荒誕泯滅的行為舉止,但弗蘭克爾從阿里不會,他的思想和靈魂都不會改變。他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這段特殊的人生經歷,反倒能幫助他對人生持有更獨特的洞察和理解。

弗蘭克爾在集中營尋找著人生的意義,是他倖存下來的原因之一,更是他人生中珍貴的財富。或許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身上、在每個時刻都是不同的,我們並不能對生命的意義做一個頂一般的回答,因為生命的意義沒有唯一的答案。

可我們卻能深深的體會到,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這也是弗蘭克爾最想讓我們了解和明白的人生意義,你讀懂了嗎?

如果你正在經歷悔恨,懊惱,頹廢,請不要害怕,擔心,放棄自己,各種情緒都證明著你還想去改變,把一切坦然接受,升華當下的個體和內在,一切都會變得不再一樣。

想想那些集中營受苦受難的眾人,我們活在了和平的年代,是多麼的幸運,你還有什麼理由輕言放棄,不奔向生命的意義?與其苟且無趣的活著,不如抓住生活伸向我們的手,一往無前,去找尋生命的意義。

用迎接風刀霜劍的勇敢,活出生命的意義

弗蘭克爾極其獄友終於等來了真正解放的這一天,他們內心的緊張和不安徹底放鬆了,但大家卻都沒有之前想像中的高興得發狂。為什麼大傢伙極度渴望的自由,會無法勾起大家的情緒呢?因為他們喪失了感受快樂的能力,需要時間重新培養這種能力,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人格解體」。

換句話說,他們都病了,他們在長時期的壓迫下習慣了那種受虐的生活方式,與其說自己渴望自由,倒不如說僅僅是活著,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在,早已沒有生命的概念,更不用說生命的意義。

弗蘭克爾卻不一樣,當他知道自己的家人除了妹妹之外都犧牲後,巨大的悲痛帶給他的並不是一蹶不振,而是強忍失去親人的悲痛,重操精神病學家的舊業,用九天的時間,完成了這本《活出生命的意義》。他想用自己在集中營這三年的經驗去幫助那些死裡逃生,本該重獲幸福的人,也想幫助那些生活中有需要,急切盼望解決問題去追尋生命意義的人。而創立意義療法,來幫助合適的群體,就是弗蘭克爾所追求的生命的意義。

人類因為擁有生命的意義而偉大,人生因為追求生命的意義而精彩。巴西著名作家保羅.科埃略在《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寫道:「當我真心在追尋著我的夢想時,每一天都是繽紛的,因為我知道每一個小時都是實現夢想的一部分。」「一路上我都會發現從未想像過的東西,如果我沒有勇氣去嘗試看來幾乎不可能的事,如今我就還只是個牧羊人而已。」

活出生命的意義也是如此,絕對不會一帆風順,你需要準備長途跋涉的堅定,迎接風刀霜劍的勇敢,九死不悔的決心。不要期望自己可以躲避所有的風雨,只有在風浪面前鍛鍊好自己,才能把風雨之路鄒城一片坦途。

巴爾扎克說過:「世界上的事情永遠不是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當一個人追求的不僅僅局限於馬斯洛理論的下層基礎,而是憧憬著最高級的自我實現時,他便能坦然面對失敗,鼓起勇氣站起來,發現不一樣的風景,你我共勉。

相關焦點

  • 活在當下,活出自己,把心放寬,把事看淡,做真實的自己
    01 活在當下,活出自己不管過去發生了什麼,也不管未來將要發生什麼,我們只要努力活好當下,活出自己,就不會被過往所牽絆,也不懼未來任何挑戰。執迷的人活在過去;奢望的人活在未來;只有明白的人才活在當下;人生苦短,不留遺憾,若不是終點,我們就應該一直盡心盡力。
  • 終其一生都想做的事情,有沒有
    ,很多人可能都會說賺錢但是當問到終其一生都想做的事情是什麼的時候,答案肯定不會是賺錢那麼又有多少人,真正想過自己願意花一輩子都去做的事情呢反正,我沒有因為我老是覺得吧,你有你的計劃,世界有世界的安排我都回答不上來,我感覺我還沒有和命運開始爭鬥,就繳械投降了有沒有人終其一生的願望是當一個清潔工人或是成為一個千萬富翁自己到底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是不是工作和生活要分開
  • 我們終其一生,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
    一個老師,除了既定的教書育人,園丁耕耘的形象外,還可以灑脫的在這間教室,把自己的終於通透的那一些感悟,同樣分享出來。我突然很羨慕這種,平凡中發出的光亮,那種,我並沒有白活,我是一個有故事有魅力的人。突然想做一個,漫漫人生裡,有自己獨立坐標的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覺得不快樂了。因為相似的教育,我們的眼睛,其實差別並不大,甚至很相似。
  • 活出生命的意義
    上節祝老師講了「敢想」,「相信」,「接納「今天我們來分享一本書:《極簡主義》學會區分欲望、人生和理想人生之間的差別。人生的痛苦來自哪裡?其實人生的痛苦來自於我們的欲望,我們的欲望,如果一不小心感想,進入了欲望的人生,你會發現你是也會有動力,你也會努力去工作,你也會去奮鬥,但是你會發現你的欲望會越來越大!
  • 集中營煉獄歸來《活出生命的意義》
    朱永新《在我的閱讀觀》中說:很多人非常喜歡一部名為《肖申克的救贖》的電影,片中主人公百折不撓的精神,把精力集中於自己能改變之事的這種智慧,激勵著很多人在面對困難時保持勇氣。可是,如果你們看過維克多·弗蘭克爾博士所著的《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了解他在納粹的幾所集中營裡遭遇的一切和所做出的反應,你們才會真正理解生命是什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 《活出生命的意義》:讓生活更加豐富,生命更加豐盈的三個方法
    當然,在我們身處困境時,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走出困境,如果超出能力之外,苦難成為必然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做一件很重要的事:賦予苦難以意義。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活出什麼的意義》是如何解讀苦難相對於我們生命的價值。
  • 生命的意義,就是完成自己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是一個嚴肅的哲學問題。自有文明開始,人類就開始了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可以說,對生命意義的追尋就是文明的象徵。人們在不斷地認識世界,從而也就有了不一樣的世界觀,生命的意義也因為世界觀的改變而改變。
  • 《活出生命的意義》:生活的本質,認清苦難,依然熱愛生活!
    在那場殘酷的大屠殺中,90%的猶太人被殺,而他則是10%的倖存者,經歷了非人般的牢獄生涯後,他針對精神受到嚴重創作的人,研究出一套「意義療法」,為患者找到生命的意義。結合他的親身經歷與多年的學術理論,編寫出影響萬千讀者的治癒暢銷書——《活出生命的意義》。
  • 雙子座終其一生都鬥不過這些星座!
    雙子座終其一生都鬥不過這些星座終其一生,雙子座都在逃避著摩羯座的攻訐,可是逃避不是辦法,雙子座應該改改自己毛手毛腳的毛病,對待事情嚴謹一些也就不會給摩羯座可趁之機了。 雙子座很怕摩羯座,雙子思維跳脫,不走尋常路,總是出其不意推陳出新,有很多新奇的想法,摩羯座則具有傳統的性格,不管做什麼都會求穩,找到最踏實的那個方法,缺少變通,也讓人覺得非常固執呆板。
  • 經典《活出生命的意義》: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他擁有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達拉斯大學和匹茲堡大學教授職位,並在加利福尼亞聖迭哥國際大學教授意義療法。弗蘭克爾共出版了39部作品,並被翻譯成34種語言。他的作品《活出生命的意義》銷售超過千萬冊,獲選為」美國有影響力的十大圖書「之一。
  • 仙翁洩天機:對於絕大多數人,可能終其一生,也不知道人生的意義
    對於絕大多數人,如果沒有機緣和悟性,不到臨終的那一刻,終究都無法靜下心來審視自己,也無法知道人生的意義。在這裡,我們特別引入一個歷史故事,來啟發對大家對於人生意義的思考,以及對生命價值的追尋。其中一位部下便緊握住亞歷山大的手說:「尊敬的國王,您說的這些我們一定會嚴格遵照執行,但是您能不能告訴我們,您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亞歷山大強撐著虛弱的身體,微顫著雙唇說道:「我要讓世人們知道,我剛剛領悟到的三個教訓。讓醫生運送我的棺材,是想讓大家知道,沒有任何一個醫生,能夠治癒所有的疾病。
  • 《活出生命的意義》,給你無限力量與勇氣
    也不知是不是幻覺,他仿佛看到自己的魂魄離開了身體,四五名醫護人員正在搶救他。同時,他聽到半空中有個聲音正在呼喚他的名字,他跟隨這聲音走進一片黑暗之中。突然,從四周冒出一大群惡魔,他們迅速包圍了他,並開始毆打他。此時,霍華德突然想起了什麼,於是開始向神明禱告。不久,一束光將惡魔驅散,霍華德也從昏死狀態甦醒了過來。
  • 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己
    他們覺得你又自由,又能自己掙錢,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潛臺詞好像是,我又窮又被束縛,所以我才有資格抑鬱。而你,溫室裡面的花朵,純粹吃飽了撐的。對於這樣的言論我是憤怒的,我的感受對於我來說就是全部啊,哪有什麼溫室裡面的小花朵,真是討厭這個詞。對於我來說,輕易引起喪的事還真不少:被別人懟、工作沒有價值感、生活沒有意義。
  • 「無法重來的一生」:與自己和解,讓自己釋懷,活出開心快樂
    人活一世,雖有重重困難,但也要不斷努力、不斷奮鬥,衝破各種困難,人只有這一生,也只活這一次,不管又怎樣的不如意,都要學會釋懷,學會與自己和解,儘量活得開心些,不要辜負自己。有段話是這樣說的: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的那麼美好,但也不會像你想的那麼糟糕。
  • 關於人生的思考:人生的目的、意義以及人的一生該怎樣活
    但我想無論大學是怎樣的,我都能堅持自我。多讀有用的書,多做有意義的事,讓每一天都過得真實且充實。可進了大學之後,我才發現,我的意志力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頑強。接著發現,我其實是一天性懶惰的人。而現實生活卻經常讓你去做一些你很不願意去做的事情。
  • 塑造人物和過好人生一個道理:拿好自己的主動權,活出生命的意義
    比如,我們了解到,很多故事都有特定的故事類型,比如常見的:復仇、冒險、愛情、戰爭、驚悚、科幻等,其實,這些故事中的人物,也往往會有一些特定的要求和模式,要想把人物寫活,就必須在滿足這些限制的同時,讓人物創造出驚喜。
  •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我們終其一生,總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歐維一度以為,自己唯一愛著的妻子去世了,自己活著也沒有任何意義。但現在,因為被需要著,與外界建立了連接,他有了像女兒一樣的鄰居帕爾瓦娜,有了喜歡叫自己外公的兩個孫女,有了總是需要自己幫忙的鄰居和需要照顧的貓。也有了繼續活著的意義。
  • 活著,終其一生,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辛夷塢無意間看到這句話,缺思考了一番,我們這終其一生是為了什麼。當我在面對這句話的時候,總有一個聲音在說:這樣算不算思考,還是一種延伸,這樣堅持是為了什麼,有點難過有點悲戚,不知道這樣的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不知道該捨棄還要不要繼續,即使我知道不會放棄,但也會自我懷疑,捨棄於繼續並存,猶豫有時候也顯得可貴起來。
  • 活成自己,跋涉才有意義
    為了趕進度,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但設備總出問題,數據被打回來,導師也給不了有效的幫助,同時害怕自己不能畢業,這林林總總的壓力加上長時間焦慮,他選擇了放棄,放棄一切,包括生命:「可能是我太笨了,可能是我太懶了……那我消失好了。
  • 做自己生命的擺渡人,讓自己活成一座山
    人生在世,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比不勇敢沒人替你堅強,當有指望別人幫助的時候,其實你已經輸了,當你明白只有自己最靠得住的時候,你已經贏了一半。人生在世也是弱肉強食的過程,想變成弱者只需要隨波逐流,想成為強者,需要付出多年的心血。人生的路坎坷無數,過去了那是路,過不去那是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