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那個很熟悉的,關於愛情的段子。
數學老師喝醉後,在黑板上寫了一句話。
「我愛你」,要求同學們改成逆命題。
同學們紛紛回答,「你不愛我了」。
數學老師說:「不是的,你可以把它變成另外一種形式」。
數學老師接著改這道題,最後那一刻,當他放下粉筆時,教室安靜了。
「如果一個人愛你,那麼這個人一定會是我」。
「如果一個人不愛你,那麼這個人一定不會是我。」
年輕的時候看到,總會感嘆這位老師的深情,而今回首,更觸動自己的,是他可以在教室裡,洋洋灑灑寫下這一大段話的姿態。
一個老師,除了既定的教書育人,園丁耕耘的形象外,還可以灑脫的在這間教室,把自己的終於通透的那一些感悟,同樣分享出來。
我突然很羨慕這種,平凡中發出的光亮,那種,我並沒有白活,我是一個有故事有魅力的人。突然想做一個,漫漫人生裡,有自己獨立坐標的人。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覺得不快樂了。
因為相似的教育,我們的眼睛,其實差別並不大,甚至很相似。每個人畢業之後,都是從工作的新鮮感,到存活感,慢慢到了各自的穩定期。
大多數人並不會有什麼非凡的機遇,所以能看到的那些遙遠的路,也只有那麼有限的幾條,可能我們並不明白,地球是圓的這句話有什麼意義。於是,未來的迷茫終於來了。
有的人叛逆父母之後,又開始聽從父母的建議,或是回到家鄉,或是考公務員等等,準備向著可以看到的歲月靜好出發。
有的人依舊暫時漂泊在外,雖然相信生活總會越來越好,但是卻還不知道,這份美好的準確方向具體在何方,只能走一步,再走一步,也許下一步,就能看到些什麼。
而至於我們的理想,慢慢變得虛假。小時候最願意的,就是喝著果汁追番打遊戲等等,可是如今真的可以如此過活的時候,你又開始不甘平凡,想去做一些什麼。
你要做什麼呢?你自己也不知道,只能繼續不甘心的三點一線,日復一日,一年又一年。
真正活著真正開心的時候,可能還不如小時候一天的次數多,連最愛的追番遊戲可樂,都沒那麼開心了,不知道你在焦慮些什麼。
總是想,可以見見世面。
可是世界就在那兒,你又慢吞吞的不大踏步去看。
另一種世面,金錢堆砌的精緻和上流,你舉步維艱。還有一種,學歷的積累,看世界的新角度,你又早早放棄。
每個人想要的世面可能不一樣,但是到了最後,有可能,其實是同一個地方。
即便如此,很多人終其一生只能仰著頭原地不動,直到死去,殘血般的夕陽下,土地上只剩一個仰著頭的孤影。
誰會想成為曇花呢,誰又不想成為曇花呢?
可能就是如此,即貪心,又駐足不前。想燦爛,又不願接受凋零。
如果可以增加一種常識,輪迴是真的。
人死後是一場長眠,醒來後可能是一顆種子,變成花,變成樹,或者是鳥蛋,或者,又再次呱呱墜地…所有的沉眠,都是一場新輪迴的開始,那麼這輩子,我們還會不會這麼活呢?
這個設定如果是真的,那麼這一生大可不必這麼辛苦,終究是一個過客。
既然下次還會再來,那麼這次,去簡單到達想去的地方不好麼?
這輩子如果是一棵樹,那麼我想體驗孕育果實的感覺,感受秋天到底對自己做了什麼,時間又給予了自己哪些恩惠。
這輩子如果是一隻鳥,那麼乾脆筆直向上飛,去達到此生最大的高度。
這輩子如果是一條魚,那麼就肆意遊淌,那神秘的海洋,會不會發現更多的輪迴。
為什麼單單成了人,就這麼辛苦還這麼迷茫呢,作為人,我要做什麼呢?
我的使命是什麼,我的特殊性在哪兒?
可能,鳥兒也沒那麼浪漫,魚兒也沒那麼瀟灑,可能,活著就是一種折磨和原罪。
那麼,快樂就更顯得彌足珍貴了。
如果吸菸讓你覺得快樂,你就去吸,當你吸厭煩了,可能更迷茫,但至少,你擁有過吸菸的快樂。
道德並不能讓你快樂,欲望可以。
那麼人的使命,是不是可以不斷變得,可以滿足自己不同的欲望呢?
商人求富,哲人求思,男人求女,女人求美,各種各樣的欲望,讓我們瘋狂,如痴如醉遊夢世間。
生而為人,沒人可以活明白,但是,如果有看得到的快樂,就去追求吧。
生命會越來越有質量,也是一個不斷老去的過程,不快樂也許才是常態。
你為什麼不快樂呢?可能和你為什麼不吃飯是同樣的答案。
因為我餓了,要吃飯。
因為我是人,所以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