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福德教授專欄:粉體技術在藥物固體製劑中的應用及展望

2020-12-09 儀器信息網

固體製劑與液體製劑相比,製備過程複雜,質量控制的風險比較大,但服用方便,攜帶方便,相對穩定等優點深受患者歡迎,在醫藥產品中約佔70%~80%。固體製劑的起始原料是藥粉,為保證固體製劑的產品質量和生產過程的順利進行,往往對藥物進行加工和處理,如粉碎、分級、混合、制粒、乾燥、壓片等,每一步單元操作都滲透著粉體技術的應用。

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GMP規範化和QbD理念的推廣,使固體藥物製劑的研究、開發和生產從經驗模式走上量化控制的科學化軌道,粉體的基礎理論和處理方法不斷滲入到固體製劑的製備過程中,引起了藥學工作者的廣泛興趣和觀注。

4月9日上午9:30,崔福德教授將做客儀器信息網公益網絡講堂,帶來《藥物粉體的流動性及其測定方法》的視頻直播報告,歡迎網友們報名預約聽課名額

點擊進入報名地址

粉體系指無數個固體粒子的集合體,粒子是粉體運動的最小單元。在藥物固體製劑中,常用的粒度範圍為從藥粉的1µm到片劑的10mm左右。我們通常接觸到的「粉」和「粒」都屬於粉體的範疇,通常將≤100 µm的粒子叫「粉」,>100 µm的粒子叫「粒」 ,從感覺上「粉」流動性差,「粒」流動性好。我們把100μm叫臨界粒度。

組成粉體的單元粒子可能是單體結晶或單體顆粒,也可能是多個單體粒子聚結在一起的顆粒,我們將前者稱為一級粒子(primary particles);將後者稱為二級粒子(second particles),如圖2所示。在固體製劑的製備過程中,粉碎就是一級粒子的加工過程,制粒是二級粒子的加工過程。

物態有三種,即固體、液體、氣體。液體與氣體具有流動性,而固體沒有流動性。但固體形成粉體狀之後,則具有與液體相類似的流動性,具有與氣體相類似的壓縮性,也具有固體固有的成形性,所以有人把粉體列為「第四種物態」來進行研究。

粉體性質簡介

粉體性質受各個粒子幾何學性質的影響,因此通常把單個粒子的幾何學性質叫粉體的第一性質(primary properties),把粒子集合體的粉體性質叫粉體的第二性質(second properties)。

粉體的第一性質有:粒子的形狀、大小、表面粗糙度,比表面積等,是粉體的最基本性質,這些性質的變化直接影響粉體的第二性質。

粉體的第二性質有:密度、空隙率、吸溼性、潤溼性、粘附性、凝聚性 、流動性、充填性、壓縮成形性等。也有把與工藝過程相關的性質,如流動性,充填性,壓縮成形性叫粉體的第三性質。

粒徑是粉體的最基本性質,粒徑的改變影響著粉體的所有性質。因此粒徑是固體製劑的製備過程中首先要控制的粉體性質。粒徑的表達方式有多種,如圖3所示。表達方式不同,表現出不同大小,因此必須表明是什麼粒徑。另外,粉體中所含粒子的形狀大小各異,所以往往不是一個特定常數,而是一個平均值或粒度分布或範圍值。

值得注意的是,粉體的其他性質也往往有多種表達方式,如流動性的表達方式有休止角,流出速度,壓縮度,Hausner比,流動因素等。

固體製劑的製備工藝路線

圖4歸納了製備不同固體劑型的工藝路線,即,粉碎/過篩—混合—制粒—乾燥—整粒—混合—壓片等以及溼法制粒的現代制粒技術。可以看出,固體製劑的製備過程都與粉和粒打交道,充分說明固體製劑的製備過程就是粉體的處理過程。

下面介紹製劑過程中常用的一些粉體性質。

粒度是粉體的最基本性質,而且直接影響其他粉體性質的關鍵性質,因此首先要掌握的粉體性質。

原料藥的粉碎/過篩是在所有固體製劑的製備過程中,首先進行的單元操作,目的是控制藥物顆粒大小。藥物是製劑的核心,藥物顆粒大小直接影響製劑產品質量。小而均勻的藥物顆粒:①有利於各成分的混合均勻;②有利於難溶性藥物的溶出;③有利於藥物的壓縮成形。

然而減小粒徑之後表面能增加,靜電力的增加;從而產生粘附性(Adhesion)、粘著性(Cohesion)而團聚、結塊等,反而不利於流動和混合均勻,因此加入適宜輔料和制粒手段等改善藥物的粉體性質。

絕大多數固體製劑的處方中都含有各種輔料,如稀釋劑(賦形劑)、粘合劑、崩解劑,助流劑,潤滑劑,pH調節劑,潤溼劑等,不同輔料負有不同功能,以滿足固體製劑質量的要求。輔料是藥物製劑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藥劑人常說的「沒有輔料就沒有劑」的說法,一語道破了輔料在製藥工業中的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製劑技術和製藥設備是粉體操作順利進行的保障,保證製劑產品質量的重要工具。因此選擇適宜輔料以及採用適宜的製備技術與設備是製劑研究的主要內容。

原輔料的粉體性質與製備工藝的相關性

以片劑的製備工藝為例說明原輔料的粉體性質與製備工藝的關係。歸納片劑的製備過程分為兩大類或四小類:

(i)制粒壓片法 — ①溼法制粒壓片法;②幹法制粒壓片法;

(ii)直接壓片 — ③粉末(結晶)直接壓片法;④半乾式顆粒壓片法。

壓片過程無論採用哪種方法壓片,物料需要經過三大步驟——充填,壓縮,推片,而順利完成這些步驟所必須具備的三大要素是:流動性,壓縮成形性,潤滑性。

①流動性—影響預壓物料順利流入模子的充填性,影響片重差異;

②壓縮成形性—影響物料的可壓片性,是製備優質片劑的保障;

③潤滑性—影響片劑與模壁之間的摩擦力,影響使片劑完整順利地推出模子。通常,藥物本身不具備這些性質,因此需要輔料的幫助和經過一系列製劑處理後才能滿足壓片工藝所需的粉體性質。下面介紹各製備方法對物料粉體性質的要求與解決措施。

1. 溼法制粒壓片法  對原/輔料粉體性質的要求不高,主要通過制粒的方法解決原輔料粉體性質不足的問題。前已述及,製備固體製劑的第一步是粉碎,粉碎後的藥物粒徑(一級粒子)很小,流動性很差,但後續的制粒過程給予了很好的修復機遇。藥物粉末與稀釋劑等輔料混合均勻後淡化藥物的特性,加之實施制粒工藝後可以獲得流動性優良的顆粒(二級粒子)。而且在溼法制粒時,粘合劑將藥物和輔料均勻粘接在一起,潤溼顆粒表面,經乾燥後,不僅防止不同成分的離析,而且表面改質,顯著提高藥物的壓縮成形性。然而溼法制粒不得當也會帶來不少麻煩,如:①壓片過程中粘衝,頂裂,澀衝,重量差異,等;②壓片後片劑的崩解性,溶解性,含量均勻性,片劑硬度等不合格。因此嚴格控制制粒質量,避免過分制粒或制粒不足的現象發生。

溼法制粒壓片法,輔料的用量相對少,原輔料粉體性質的改善比較顯著,是首選的壓片工藝,應用最為廣泛。主要缺點是對溼熱不穩定的藥物不適用。

2. 幹法制粒壓片法  幹法制粒是將原輔料的混合物壓製成薄片狀或大片狀後粉碎制粒的方法。制粒後顯著改善流動性和壓縮成形性,因此對原料粉體性質的要求並不高,但對輔料粉體性質的要求較高。輔料應具備較好的塑性變形,壓縮成形性好或具有幹粘合劑的作用,不然先壓制薄片狀後粉碎制粒時容易碎成粉狀,顆粒的產率不高。主要是對溼熱不穩定的藥物需要制粒時所採取的有效方法。

3. 粉末直接壓片法  將藥物和輔料混合均勻後直接進行壓片的方法。工藝路線最短,製備工藝最簡單的壓片方法,但對原/輔料的粉體性質的要求高。如果原料藥的粒徑大小適宜,密度較大,流動性較好時可以通過輔料的幫助能夠滿足壓片所需的粉體性質。直接壓片法,一般輔料的用量較大才能有效改善藥物的粉體性質,因此處理劑量較大的藥物或微粉化的難溶性藥物時,不適合採用直接壓片法。直接壓片法在操作過程中藥物和不同輔料分離的風險和裝量不均的風險,因此特別關注含量均勻性和片重差異。

4. 半乾式顆粒壓片法  將輔料制粒後和藥物粉末混合,直接壓片的方法。藥物含量較低,流動性很差時,粘附於輔料顆粒表面,靠輔料的作用增強流動性,壓縮成形性。壓片工藝所要求的粉體性質完全由輔料顆粒粉體性質來滿足。藥物的穩定性差,制粒困難時,可採用這種方法壓片。

粉體流動性的影響因素與改善方法

粉體的流動性是固體製劑的製備過程得以順利進行的關鍵性質。影響粉體流動性的因素很多,如粒子大小、粒度分布、粒子形態、堆密度、表面狀態等,加上粒子間的粘著力、摩擦力、範德華力、靜電力等作用阻礙粒子的自由流動。其中重點關注的粉體性質是粒徑和顆粒密度(重力影響)。

(1)粒度的影響:圖5無機物粉末的粒子徑與重力/粘附力的實驗結果,重力與粘附力相同的臨界直徑是50µm,有研究報導,有劑化合物的臨界點在100µm左右。粒徑小於臨界直徑時,粘附力大於重力,;而粒徑大於臨界直徑時,重力大於粘附力,顆粒易於離開顆粒而流動。如乳糖粉末,粒徑小於74 µm時,休止角為60°;而制粒後粒徑在149~420 µm範圍,休止角為38°,大大改善了乳糖的流動性。說明粒徑大,有利於流動,但粒度過大,分裝時易產生重量差異。因此在流動性滿足生產的前提下粒度越小越有利於充填量的均勻。

(2)顆粒密度的影響:顆粒密度大,重力發揮作用,易於流動,不同制粒方式或使用不同粘合劑的不同用量,都可以改變顆粒的堆密度,從而改變其流動性。一般顆粒密度大於0.4g/ml時可以滿足生產時對流動性的要求。

(3)粒子形態及表面粗糙度:顆粒表面粗糙度增加,顆粒間摩擦力就增加,會影響流動性。極端例子:表面光滑的球形粒子,減少接觸點數,減少摩擦力,可顯著提高流動性。但過於光滑表面的球形顆粒反而易於離析,影響混合均勻度。因此微丸和粉末的混合不易混合均勻。

(4)製劑過程中經常加入助流劑:以提高流動性。常用助流劑為滑石粉,微粉矽膠等。助流劑吸附於物料顆粒的粗糙表面減少顆粒間摩擦,減少阻力,減少靜電力等。但助流劑過多時,產生助流劑粉的離析反而增加阻力。因此必須適量加入,一般加入量為  0.5%~2%。

另外,粉體的吸溼性也不可忽略。因粉體的表面積大,易於吸附空氣中的水分,增強粘著力,影響流動性。因此,必須在適宜的空氣環境中操作。但過分乾燥時也易產生靜電,也不利於流動。特別是處理水溶性物料時必須在物料的臨界相對溼度以下操作。

總之,根據藥物和輔料的具體性質靈活採用有效措施改善粉體性質。

展 望

隨著現代科學的進步和製藥行業的發展以及質量源於設計(QbD)理念的推廣,粉體技術在固體製劑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粉體技術的應用將為固體製劑的處方設計、生產過程以及質量控制等方面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從經驗控制提高到量化控制的境界。同時,製藥工業的不斷發展也對粉體技術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粉體技術也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必將得到更完善的發展和提高,從而促進位藥工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粉體工學會 製剤と粒子設計部. すぐに役に立つ粒子設計加工技術、じほう株式會社、2003 

[2] 崔福德,藥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3]由田昌樹、『製品品質を左右する粉砕、造粒、乾燥、整粒、混合工程』;《製剤設計、製造技術の新たな潮流》日本薬剤學會 製剤技術伝承委員會,2018

[4]片岡捷夫,『打錠工程の注意點と打錠障礙』、《経口投與製剤の製剤設計と製造法》日本薬剤學會 製剤技術伝承委員會。2018

[5]平井 真一郎,「製剤設計の重要性と具體例」 《経口投與製剤の製剤設計と製造法》日本薬剤學會 製剤技術伝承委員會。2018

[6] 盧壽慈. 粉體技術手冊.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7] Developing Solid Oral Dosage Forms. Pharmaceut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Elservier Inc. ,2009

[8] Stephen W. Hoag and Han-PinLim. Particle and Powder Bed Properties[M]//Larry L. Augsburger, Stephen W. Hoag. 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s: Tablects, 3rd ed., vol. 1, New York, Informa Healthcare USA, Inc., 2008

作者簡介:

崔福德:中國顆粒學會-生物顆粒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顆粒學會常務理事,瀋陽藥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69年畢業於瀋陽藥科大學,留校任教,於1996年在日本岐阜藥科大學取得藥學博士學位。1996年晉升為《藥劑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8年被評為國家教學名師,2011年退休。工作期間,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第五、六、七版《藥劑學》;主編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第一,二板《藥劑學》。主譯化學工業出版社《藥物粉體的壓縮技術》。培養博士43人,培養碩士44人;申報中國發明專利22項,授權專利16項;獲得新藥證書3項,臨床批件5項;發表研究論文200多篇,SCI收載論文80多篇,連續五年(2014-2018)在Elservier SCI高被引論文榜上有名。主要研究方向是藥物製劑新技術與新劑型的研究。多年來進行了「難溶性藥物固體分散體的製備技術」,「納米粒的製備技術」,「蛋白多肽類藥物口服製劑,長效注射微球製劑的研究」,「藥物粉體性質在固體製劑中的應用「,「壓縮成形性研究」等。先後組織國際會議3次,國內會議3次。 目前還任國際藥劑學雜誌(IJP)編委,亞洲藥物製劑科學雜誌(AJPS)的名譽主編,《藥劑學》網絡版雜誌名譽主編。

相關焦點

  • 第一屆中國藥物製劑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即將召開
    日在山東省青島市共同舉辦「中國藥物製劑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改良型新藥&高技術壁壘仿製藥」。主持人:錢鋒清華大學藥學院副院長 10:55-11:35 |從2020版《中國藥典》通則的制修訂情況展望中國藥物製劑的發展 周建平 第十一屆藥典委員會執行委員
  • 技術分享 | 噴霧乾燥法製備固體分散體的應用
    本文綜述了近年來噴霧乾燥法製備固體分散體的報導與自身研究經驗,以期為研究者提供有益參考。化合物不溶於水性介質是現代製劑研究者經常面臨的挑戰之一,製備固體分散體是提高難溶性藥物溶解度的最常用技術手段之一。製備固體分散體的常用方法有熔融法,溶劑法(又稱為共沉澱法或共蒸發法),溶劑-熔融法,研磨法和噴霧(冷凍)乾燥法。
  • 噴霧乾燥技術的應用綜述
    (3)應用於從高級合成物到大宗化學品的多種產品的生產,噴霧乾燥技術非常適用於料液固含量在0~60%內物料的乾燥,通過改變工藝參數,可以以非常高效的方式生產出符合粉體粒度和形狀、密度、分散性、多態性和流動特性等精確粉體特性的複雜粉體。
  • 粉體造粒技術的「前世今生」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代,粉體造粒技術作為粉粒體加工處理的一個主要方法,隨著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生產過程自動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生產工藝的特定要求,其重要性日益彰顯。粉狀產品粒狀化已成為世界粉體後處理技術的必然趨勢。對粉狀產品進行造粒的深度加工已成為很多行業生產過程中必備的生產工藝。
  • 「粉體」是什麼?粉體怎麼來?
    粉底其原料又是粉體;走在乾淨的水泥路上,其主體原料還是粉體,就算是個泥巴路,其主體泥土也是自然界中體量最大的粉體。首選,小編用百度檢索了一下「粉體」,得到這樣的答案:「粉體是由許許多多小顆粒物質組成的集合體。其共同的特徵是:具有許多不連續的面,比表面積大,由許多小顆粒物質組成。」從廣義上說,顆粒不僅限於固體顆粒,還有液體顆粒、氣體顆粒,如空氣中分散的水滴(霧、雲);液體中分散的液滴(乳狀液);液體中分散的氣泡(泡沫);固體中分散的氣孔等都可視為顆粒,它們都是「顆粒學」的研究對象。
  • 粉體學基礎知識——粉體流動性
    粉體就是大量固體粒子的集合體粉體由一個個固體粒子所組成,它具有固體的許多屬性。與固體的不同點在於在少許外力的作用下呈現出固體所不具備的流動性和變形。各個工業部門對粉體的粒徑要求不同,可以從幾毫米到幾十埃。
  • 你所不知道的日本口服固體製劑生物等效性試驗的控制策略
    口服藥物崩解溶解後,藥物主要從小腸吸收進入體循環發揮其治療作用。如果仿製藥產品的血漿藥物濃度與原研藥品的血漿藥物濃度相同,則作用部位的有效藥物濃度被認為是等同的,因此預期這兩種產品在治療上是等效的。 因此,作為仿製藥的BE評估的一部分,需要使用血漿藥物濃度進行人體BE研究。日本仿製藥產品BE研究批准申請中主要包含了藥代動力學(PK)的終點。
  • 純天然生物酶製劑在瑪麗餅乾中的應用
    (預先溶解於1公斤溫水中),然後打粉6-25分鐘(依據攪拌機類型、速度和麵團溫度而定)6, 調粉後理想麵團溫度範圍:41±2度7, 麵團再靜止:10 ~ 30分鐘(根據麵團軟硬度、麵筋狀況等調整)8, 麵團靜止結束即可通過韌性餅乾成型機滾切成型與烘烤,餅乾出爐後表面應噴油,噴油率約為11%。
  • 超聲醫學科邱邐教授醫工交叉學科研究團隊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聲動力療法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應用。我院超聲醫學科超聲影像藥物研究室馬朗副研究員為該論文第一作者,邱邐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我院為第一作者單位。納米材料基的仿酶製劑在不同的生理環境中具有比天然酶更優異的催化性能和選擇性而備受關注。近年來,金屬有機框架(MOF)已成為設計仿酶製劑最有潛力的材料之一,由於其具有分子/原子級催化中心、高孔隙度、大比表面積、高載荷能力和均勻結構。
  • 王玉興教授專欄:中醫藥與成語故事(十)
    後指中醫配置方藥中各味藥的不同作用。藥物起主要作用的為君,起輔助作用的為臣,治療兼證和起制約作用的為佐,引藥直達病所的為使。【成語出處】《神農本草經》: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下藥一百二十種為佐使,主治病;用藥須合君臣佐使。
  • 粉體百科丨流變學與粉體
    由美國拉法耶特(Laffayette)學院的Bingham教授及其同事Reiner於1928年創立。Barns等人介紹了流變學知識,指出:流變學是一門介於化學、力學、物理與工程科學之間的新興交叉學科,非牛頓流體等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流動的固體是其主要的研究對象,其性質不能用經典的粘彈性理論來進行解釋。這些物質在某一特定溫度下不能用單一的粘度來表示,而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
  • 執業藥師西藥知識點精析:口服固體製劑的常用輔料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口服固體製劑的世界吧!「口服固體製劑」顧名思義就是從嘴巴裡吃進去,然後在胃腸道內吸收,最後起作用的藥物。那麼這個固體製劑都是由什麼組成的呢?經過各位科學家的研究,研究,研究,終於得出:口服固體製劑通常是由主藥+輔料兩大類組成的。What???這種答案顯然不能滿足我們對於知識的探索欲。
  • 酶製劑在麵包等烘焙產品中的應用大全
    對於脂肪酶的應用,未來隨著技術發展或可減少乃至於替代傳統乳化劑,達到同樣提高產品品質,並且降低產品成本。但有研究發現,對不同濃度的脂肪酶在麵包中的影響進行研究後,添加脂肪酶後出現了許多負面效果,不僅沒有使麵包柔軟,反而導致麵包硬度增大。此外,產品的體積和上色效果也受到影響,相較於未添加脂肪酶的空白組,產品體積變小,表面色澤變淺。
  • 人工智慧驅動藥物製劑開發公司「METiS」完成數百萬美元天使輪融資...
    隨著基因治療等創新療法對給藥和藥物遞送要求越來越高,結合計算和劑型設計,峰瑞非常看好METiS在提供技術服務,和開發創新藥兩方面極為廣闊的前景」。源碼資本黃雲剛表示:「源碼資本很重視AI在醫療和醫藥領域裡面的應用,也在持續關注創新和變革。新冠疫情更提高了全社會對製藥和醫療行業的期待,對新技術和新方法的應用需求加大,比如如何更好的進行藥物研發。
  • 柚皮素納米製劑的新劑型研究進展
    但較低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限制了其臨床應用。近年來國內外關於柚皮素納米脂質體、納米乳、納米混懸劑、納米凝膠、納米固體分散體和納米粒在提高溶解度、改善吸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通過查閱國內外文獻,對近年來柚皮素納米新劑型研究進行綜述,為其後續研發提供必要的思路和參考。
  • 「直播回顧」固體絕緣環網櫃技術的創新應用與發展
    長期專注高壓智能開關設備的檢測技術、標準制定、產品研發、生產製造、工程應用和行業技術管理。固體櫃在兩大電網系統的環網櫃中佔有量大約在10%-15%之間,每年全國的需求量約在4萬單元左右。 近幾年來固體環網櫃技術發展緩慢,技術及工藝創新有限,生產企業也在市場變化的同時進行了洗牌,保存下了一批創新能力強、技術水平高、生產條件先進及管理規範的企業,使得產品質量的可靠性、環境適用性、便捷的運行與維護性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市場佔有量也逐年在提升。
  • 如何描述粉體?準確的描述有助於燒結爐窯的選擇
    粉體,顧名思義微小固體顆粒的集合體。工業上大量原材料都是粉體,深入了解這些粉體的性質、參數,有助於生產工藝的順利進行。那麼,粉體的粒子學特性包含哪些呢?主要包括粉體粒度、粒徑分布、密度、流動性、比表面積等。這些名詞具體表示什麼呢?
  • 土槿皮製劑在獸醫上的應用
    目前含土荊皮的製劑主要有酊劑、乳膏劑、湯劑、塗膜劑、散劑、擦劑、洗劑、顆粒劑等[3]。現代多製成 10%~50%土槿皮酊,或與水楊酸、苯甲酸等合製成複方土槿皮酊使用。土槿皮製劑在體外的抗菌效果研究主要包括白色念珠菌、各種皮膚癬菌、畜禽支原體等。
  • 發酵中藥:改變藥物性質、提高療效、減少毒副作用
    該種發酵方法相較固體發酵法有所突破,因而應用更為廣泛。但由於大多數中藥容易在發酵過程中被汙染,所以其對工藝設備的要求較為嚴格。此外,液態深層發酵還廣泛用於紅曲的生產菌種研究與大規模生產。 3、雙向性固體發酵 雙向性固體發酵於20世紀80年代由南京中醫藥大學莊毅教授首次使用,此技術依託固體發酵,與其不同的是將菌種生長的營養基質變為中藥材或藥渣,使得中藥材在為真菌提供營養物質的同時,自身的結構成分也被真菌的代謝產物或細胞因子影響,從而使藥材出現與原來不一樣的功能性味,由此具有雙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