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是一件重要的事,值得好好研究。」
在這一大旗之下,沒事幹研究院正式成立。
艾格吃飽了幫你精挑細選的餐廳和美味,省去許多彎路。而我們,則陪你一起體驗研究學習的過程,讓生活裡十萬個沒事幹的好奇因子,統統復活。
我們是艾格吃飽了指導下的一個小小編輯部,研究怎麼樣讓日子變得更加美好,以及美味。時刻歡迎在後臺留言調戲,咳咳,以及探討正事兒。
001號議題,煮米飯。
煮好一鍋飯,才有資格談及做好一桌菜。
煮飯沒有門檻,任何人都能嘗試,用對了方法和器具,能把一把平平無奇的大米,煮得熠熠生輝。教一桌粗茶淡飯,陡增顏色。
煮飯看似簡單,無非「米、鍋、水、火」。
此間組合,卻是千萬變化。
實驗用的東北米,經鑑定為陳米,多碎粒。
這一次,我們不比內功,用一樣的米,超市隨機買來,平平無奇。
單挑選四種武器,學習各派心法,研究一鍋好飯,如何出爐。
我們尋訪了:
研究日系廚具的美食愛好者。
一身西廚技藝的創意料理人。
執掌廚房四十多年的資深主婦。
以及為吃花過很多錢和時間的艾格。
各自推薦一種煮飯器具和方法。
選定四種煮飯器具,開始一場關於米飯的實驗。
他們分別推薦如下四款:
此次試驗使用統一米種,米量均為300g,約3-4人份。
最後得到這四碗成品,各位看官不妨先猜猜,分別出自於哪一種器具,其中口味排名,又如何。
下面正式進入實驗部分。
艾格說在日本旅行,吃到80%的米飯都不如家裡婆婆煮的。
婆婆執掌廚房四十多年,推薦用高壓鍋煮飯。這臺看起來有些笨重的器具,已然基本絕跡於年輕家庭。
高壓鍋,你家還用嗎?
四件兵器之中,唯它最講究米、水、火的配合,勤加練習,才能入畫境。
第一步,洗米。米可以直接在高壓鍋內淘,過水四到五次,清澄即可。
第二步,加水。米水比例沒有標準答案,新米、陳米、東北米、日本米,各自所需的水量都有不同。
我們的建議是每種米以水在米上方1釐米為基準,上下0.2釐米,實驗三次,基本就能找到自己最喜歡的口感。
這次的米經過三次實驗,最後水量為米上方0.8釐米。
第三步,加熱。蓋上鍋蓋,就可以上煤氣加熱。
仔細感受這個閥門的聲響,是判斷火候的關鍵。
煤氣用中火和大火的中間檔,加熱至高壓鍋上氣(就是上圖這個小氣伐開始噗噗跳躍,並發出「777~~~~」的聲響)。
外圈小火,防止中心燒焦。
第四步,轉小火繼續加熱。轉小火保持輕微「77~」聲即可。
注意此時的小火要選用如圖中的外圈小火,如採用中心小火會導致受熱不均,米飯中心部分焦掉。
全過程20分鐘,你可以一邊在旁邊侍弄晚飯食材,一邊留心火候。
一層「包漿」,是成功的標誌。
小火加熱時間的控制是高壓煮飯成敗的關鍵點,轉小火6分鐘之後關火,並自然冷卻,等氣閥內的氣洩完之後,即可開鍋。
此時你能夠得到一鍋恰到好處的米飯,米粒分明,並且裹上一層晶晶亮的「包漿」,平平一把米,被激發出米飯的香氣。
實驗二:「 鑄 鐵 鍋」
近年流行起來的顏值黨,美,且重。拿來燉肉煲湯名聲在外,煮飯的能耐,需要試過才知道。
一般水面高出米麵1釐米左右。
首先同樣是洗米、加水。
和高壓鍋一樣,根據米的不同,水量需要摸索。同樣的米,鑄鐵鍋煮飯所需的水,比高壓鍋要多上一些。
水基本收幹是這個狀態。
然後上煤氣開中火,煮的過程中保持鍋蓋打開,看到鍋內水基本快要煮幹時蓋上鍋蓋。
調最小火煮10分鐘。用外圈小火,人不要離開廚房。
最後關火。讓米飯在鍋內燜10分鐘。
米粒非常分明。
開蓋之後,米飯自帶一股鐵器煮飯的風味,顆粒感更加分明,有嚼勁。非常適合冷卻下來炒蛋炒飯。
但說實話,吃的時候還是會有,「嗯,這把米貌似不是特別好」的感覺在。
時間延長1分鐘,可以煮出鍋巴。
試驗中,有一次,火和時間過了頭,米飯煮出鍋巴。但卻也偏偏有人喜歡這種焦香口感,用來做煲仔飯,風味恰到好處。
實驗三:「 電高壓鍋」
快捷、方便、不用操心,質量可以接受。
電高壓鍋是艾格帶來的,她家裡煮飯的方法,大概是最快的煮飯法。
煮飯的水用廚房秤計量。
電高壓鍋只有一招,對待各種米都是這一招。
1:1.25。
為了這一招,艾格反覆試驗過,最後固定在每300g米加入375g水,是的,不看釐米數,而是用廚房秤直接計量,更加精確。這一點上沒事幹小分隊自嘆弗如。
電高壓鍋用起來基本和電飯煲一樣方便。
淘米加水後直接進入煮飯模式,接下去就不用再管。整個過程在20分鐘內搞定。
出鍋之後的米飯香氣不足,但口感軟糯有嚼勁。
這一招,不致命,不華麗,但夠用。
實驗四:「 球釜電飯煲」
最後,我們用一臺售價上萬的電飯煲,花費兩個小時,把一鍋米飯煮到極致。
從淘米開始,就完全遵照說明書來。
從淘米開始就非常講究。
首先溼淘兩遍,然後幹淘兩遍。(就是把水倒掉後淘米,讓米粒和米粒充分摩擦)淘至水基本清澈。
加水的量不用試,直接遵照刻度來。
按照鍋內刻度表,洗好的米加上水,在電飯煲內先靜置30分鐘。
控制面板需要對照漢化說明書。
操作不複雜,但卻非常精準,根據米的種類、米飯的用途以及烹飪的時間,分成十數個不同的煮飯檔位。
我們選擇了「極致美味」這一檔,需要煮上一個半小時。算上洗米和靜置的時間,兩個多小時才能吃上一鍋飯。
開鍋,米飯的口感和香氣都非常到位。
最終開鍋的香氣,好聞到叫人流淚。米飯鬆軟,飯香味十足,空口吃掉一小碗,口中甜味不散,不能自已。
「好吃到忘記了這把米的出身!」
四種武器一一實驗。
而這四碗飯,也到了揭曉的時候:
雙喜牌高壓鍋
Le Creuset鑄鐵類圓形燒鍋
美的電壓力鍋
現階段,我們覺得買上一臺高壓鍋,自己動手調教會非常有趣,關鍵是可以享受到那層包漿的愉悅感。
當然,默默存點錢,置辦一個貴价球釜電飯煲,感覺也很不錯。
而艾格覺得,「雖然本文的年輕同學們紛紛表示無法抗拒貴電飯煲,只是我覺得……最近忙,還是用電高壓鍋好了。即使要換鍋,我也會換個雙喜壓力鍋。我不那麼在意儀式感,性價比更重要。」
嗯,結論在此,各位看官自取。
我們覺得,米飯是每天都要吃的,一個人若學會了煮飯,日子也能活的更美些。
那最後,這四種武器,你會選哪一種?
·
本文為沒事幹研究院親身體驗,與品牌無任何利益關聯。
「沒事幹研究院」是艾格吃飽了指導下的小小編輯部,探索關於美好生活的議題。
吃是一件重要的事,值得仔細研究。除了認真吃和好好生活,我們別無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