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奪嫡熱門,到徹底出局,八阿哥胤禩是如何一步步被康熙所厭惡的

2020-12-13 王府史話

八阿哥胤禩曾是康熙皇帝非常喜愛的皇子,深得康熙本人的信任與器重,並且由於其一貫謙遜的為人態度和卓越的辦事能力,胤禩也得到了一眾康熙皇子以及朝中絕大多數官員的擁護與支持,使得他就此成為了「九子奪嫡」中的「熱門人選」。

俗話說,當「人氣」達到了一定程度,便會轉變為「氣人」。

胤禩過高的「人氣」,不僅對胤礽的皇太子之位產生了巨大的威脅,同時也對康熙的皇權威嚴以及皇權統治的根基形成了極大挑戰。也正是因為如此,胤禩受到了康熙的極度厭惡,更是在經歷了一系列挫折和打擊之後,從「九子奪嫡」中徹底出局,再也無法染指大清王朝最高統治者的寶座。

(圖片來源於網絡)

胤禩雖然出身卑賤,但深得康熙皇帝的喜愛。

八阿哥胤禩,生母是辛者庫出身的良妃衛氏,而這也使得胤禩成為了所有參與「九子奪嫡」的康熙皇子中,出身最為卑賤的一位。

然而,低微的出身非但沒有讓胤禩產生自卑,反而成為了胤禩不斷努力向上的動力。

胤禩自幼聰明伶俐,學習刻苦認真,並且待人接物上的表現更是可圈可點,包括出身相對高貴的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以及十四阿哥胤禵等人,皆與其建立了非常密切的關係,並且朝中許多大臣也對胤禩是讚譽有加。

而對於此時的八阿哥胤禩,康熙也是非常的喜愛。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胤禩被封為了多羅貝勒,與他同期受封為貝勒的還有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而胤禩則是他們中年齡最小的一位。與此同時,康熙還曾先後兩次在自己離京外出期間,安排胤禩與三阿哥胤祉等人一同署理政務,以培養其施政能力。不僅如此,胤禩還在康熙皇帝的主持下,迎娶了出身非常高貴的安親王嶽樂的外孫女郭絡羅氏為嫡福晉。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與胤禩相對應的是,這一時期太子胤礽的表現可以說是招致了所有人的不滿。

一方面,胤礽生活奢靡、極度貪婪,鋪張浪費極為嚴重,甚至一再行僭越之事,冒犯皇權威嚴;另一方面,胤礽對於兄弟以及朝臣的態度非常的傲慢無禮,並且經常藉助自己的皇太子身份,欺壓其他康熙皇子,甚至公然向官員索賄。

於是乎,在朝堂上反對太子胤礽的呼聲越來越高,同時,更多的人選擇站在八阿哥胤禩一邊,支持其向胤礽發起挑戰,並隨時準備擁立其成為「新太子」。

這其中就包括了胤禩嫡福晉郭絡羅氏所在的安親王嶽樂家族,以遏必隆之子阿靈阿為代表的鈕祜祿氏家族,以明珠之子納蘭揆敘為代表的葉赫那拉氏家族、以佟國維、鄂倫岱為代表的佟佳氏家族,除此之外,以「滿洲首席大學士」馬齊為首的諸多滿洲大臣和以戶部尚書王鴻緒為首的一眾漢族大臣,也盡皆站在了八阿哥胤禩一邊。

歷史上的「八爺黨」政治勢力集團也就此形成,並就此對胤礽的皇太子之位發起了衝擊。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廢皇太子」期間,胤禩和他的「八爺黨」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在熱河秋闈期間以「太子不善,所行不孝」為由,第一次廢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與此同時,康熙還下令,罷免了胤礽主管內務府的差事,並廢黜了其奶媽丈夫凌普的內務府總管職務,改由八阿哥胤禩署理內務府事務。

要知道,內務府是清朝掌宮廷事務的機構,皇宮內所有人的衣食起居全都歸其管轄,地位極其重要,讓胤禩掌管內務府足可見康熙對其的重視。

然而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胤禩便遭到了康熙皇帝的不滿和厭惡。

按照康熙的本意,他是希望胤禩能夠整頓在胤礽署理內務府事務期間所積累的諸多弊病,同時對內務府進行整頓,清除胤礽的殘餘勢力。可胤禩卻選擇將所有人予以了保留,並且他還向康熙皇帝上疏要求嘉獎並晉封內務府的一些中下級官員。

這種「邀買人心」的做法隨即引發了康熙皇帝的警覺,進而讓其對胤禩的用心產生了深深的懷疑,於是當眾對胤禩予以了嚴厲的訓斥,胤禩在康熙心中的印象也就此大打折扣。

(圖片來源於網絡)

接下來就是「江湖術士張明德案」的爆發。

由於胤禩是被大阿哥胤褆的生母惠妃那拉氏撫養長大,所以兩人自幼關係親密。在胤褆因為妄圖置胤礽於死地而徹底失去皇位繼承資格後,便就此全力扶保八阿哥胤禩,並主動向康熙勸諫應該立胤禩為儲君,只不過其給出的理由太過於荒唐,就是江湖術士張明德對於胤禩的一番評價:

「八阿哥丰神清逸、仁誼敦厚、福壽綿長、誠貴相也。」

經過康熙皇帝的仔細審查,發現不僅八阿哥胤禩與張明德接觸密切,包括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四阿哥胤禵等康熙皇子,還有一眾朝中大臣,也參與到了其中,「八爺黨」的勢力瞬間暴露在了康熙面前,而如此「緣結朋黨」的行為更是引發了康熙皇帝的極度不滿。

就這樣,康熙再一次嚴厲訓斥了胤禩,並且當眾宣布自己永遠不會考慮將胤禩作為自己的接班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緊跟著,又發生了一件令康熙更加憤怒的事情。

面對眾位皇子對於皇位的強烈覬覦之心,同時也是不願自己此前的半生心血付諸東流,康熙經過深思熟慮,還是決定復立胤礽的皇太子之位。為了增加胤礽重新被立為皇太子的合法性,康熙還專門召開了一次御前會議,希望藉此與朝中重臣達成一致意見,從而形成良好的輿論效果。

可會議的最終結果讓康熙是無比失望。

參加會議的四位在朝中有著極高影響力的重臣,即領侍衛內大臣阿靈阿、內大臣鄂倫岱、翰林院掌院學士納蘭揆敘以及戶部尚書王鴻緒等,不顧康熙皇帝的一再勸導,全部堅持己見,堅決反對康熙復立胤礽,並且是強烈建議康熙應該改立胤禩為「新太子」,而這也讓康熙產生了濃厚的「羨慕嫉妒恨」的情緒,以至於對胤禩是愈發的不滿與厭惡。

「八阿哥未嘗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賤」

可以說,此時的胤禩已經徹底失去了康熙對其的喜愛,取而代之的是極度的憤恨,甚至是對自己皇權穩固的極大擔憂。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斃鷹事件」的發生,使得八阿哥胤禩的政治生命走到了盡頭。

如果說此前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胤禩自己「人氣」過高,引發了康熙皇帝的「羨慕嫉妒恨」,從而對其產生了極大不滿的話,那麼在這之後發生的事情以及所產生的嚴重後果,則都是因為胤禩的處事不當而咎由自取的。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伴隨著「託合齊會飲案」被勘破,胤礽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被康熙廢黜了皇太子之位,並被永久的圈禁在了鹹安宮之中。

然而,胤禩竟忘乎所以的主動跑到康熙面前,講述了此前康熙在「一廢皇太子」期間,徵集眾大臣意見時,幾乎所有的朝臣都支持他的事情,並且表現出了一副替康熙皇帝擔憂和為難的樣子,然後對康熙說:

「我今如何行走?情願臥床不起。」

於是,康熙是勃然大怒,對其進行了嚴厲的訓斥,並且再徹底否定了胤禩繼位的可能。

「爾不過一貝勒,何得奏此越分之語,以此試朕乎?爾以貝勒之身,存此越分之想,探視朕躬,妄行陳奏,豈非大奸大邪乎?!」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然,這還不是最讓康熙氣憤的事情,兩年之後的「斃鷹事件」的發生,對於胤禩的打擊才是最為致命的。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康熙皇帝帶著所有成年皇子前往熱河秋闈,此時正好趕上衛氏的忌日,於是八阿哥胤禩以為母守孝為由留守北京。在此期間,胤禩派人給康熙皇帝請安,並同時帶上了兩隻海東青作為禮物。

可當康熙皇帝收到的時候,這兩隻海東青已經是奄奄待斃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要知道,海東青可不是普通的老鷹,在滿洲人傳統的薩滿教義中,海東青是最高圖騰般的存在。如果是將兩隻健康、雄武的海東青送給康熙,是對康熙的讚美,然而,用「斃鷹」當作禮物,無疑是對康熙的一種深深詛咒。

至於海東青為什麼會瀕臨將死,有人說路上照顧不周致使海東青脫水,也有人是雍正派人所為,還有說是太子胤礽的黨羽不滿胤禩在「兩廢皇太子」期間的所作所為而故意陷害。可無論是什麼樣的原因,都不可能是八阿哥胤禩故意而為之的。

然而,盛怒之下的康熙卻管不了那麼多,當即讓胤禩趕到自己的行宮,不僅大罵胤禩是「不仁不義不忠不孝」之輩,更是當眾宣布「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就連胤禩已經過世的母親衛氏都受到康熙皇帝的遷怒,被痛斥為「辛者庫賤婦」。

而也正是這次「斃鷹事件」,宣告了八阿哥胤禩從「九子奪嫡」中徹底出局,同時他也自知再也無法染指皇位,所以就此帶領著他的「八爺黨」,開始全力扶保雍正同父同母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論能力,八阿哥胤禩確實是出類拔萃,就連日後登基的雍正非常認可:

「胤禩為人聰明強幹,才具優裕,朕深知其能辦大事。」

而論魅力,胤禩更是擁有一眾康熙皇子的扶保,以及絕大多數朝臣的擁護,聲望頗高。

可也正是這樣的能力,再配上如此之高的「人氣」,讓康熙產生了巨大的不安,並就此感覺到這是對他皇權威嚴的挑釁,更是對他皇權統治的衝擊。於是,不管胤禩和他的支持支持者們再怎麼努力,最終也都只能以失敗的結局收場,因為康熙已經對胤禩這個人予以了徹底的懷疑與否定。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八阿哥胤禩的生母是誰 康熙為何會娶辛者庫奴才當妃子?
    八阿哥胤禩的生母是誰 康熙為何會娶辛者庫奴才當妃子?時間:2020-12-07 13:27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八阿哥胤禩的生母是誰 康熙為何會娶辛者庫奴才當妃子?
  • 兩隻奄奄一息的海東青,使得康熙怒斥胤禩:從此你我斷絕父子關係
    康熙年間,康熙為立皇太子煞費苦心,立了廢,廢了立,稱得上是絞盡了腦汁。而他的阿哥們為了皇儲及皇帝的位子,也是鬥得「昏天暗地」,明爭暗鬥,損招盡出,史稱九子爭嫡(也叫九子奪嫡)。 而在後期,隨著太子胤礽的徹底出局,漸漸地形成了以胤禛為首的四爺黨和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這兩大勢力的領頭人成為了皇儲位子博弈的最終人選。
  • 八阿哥胤禩的生母,是「辛者庫賤婦」,為何能得康熙的寵幸
    雍正對胤禩的抹黑 「九子奪嫡」造成的後果自然是血流成河,後來康熙皇帝的第四子,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帝順利登基。但誰都知道雍正的皇位得來並沒有那麼光鮮,他自己也清楚是踏著所有兄弟的身體,才一步步坐上那個位置。因此在繼位之後,雍正皇帝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編撰史書史料,而且幾乎不假他人之手。不過這並不是因為雍正行事的認真與謹慎,恰恰是因為他想給自己找一個好的名聲。
  • 斃鷹事件:一向成熟穩重的八阿哥,為什麼會給康熙皇帝送死鷹
    在九子奪嫡的過程中,八阿哥胤禩能夠獲得滿朝文武大臣的支持,被大臣們私下稱為「八賢王」,跟他善於拉攏人心的優點分不開。然而胤禩拉攏了大部分人的支持,卻唯獨得罪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康熙皇帝。康熙五十三年,胤禩給康熙皇帝送去了兩隻老鷹,然而當老鷹送到康熙皇帝手中後,卻變成了兩隻奄奄一息的死鷹。康熙皇帝看到死鷹勃然大怒,認為胤禩故意詛咒自己,從此放棄了立胤禩做太子的打算。斃鷹事件前胤禩的實力在斃鷹事件爆發前,胤禩是康熙眾皇子中最有實力競爭皇位的人。胤禩為人和善禮貌,朝廷裡面的大臣都跟他十分親近。
  • 雍正登基後,那些參與九子奪嫡的兄弟們下場如何?一個比一個慘
    但是最後的結局卻出人意外,康熙皇帝選擇了由四阿哥胤禛承大統、繼皇帝大位。公元1722年,四阿哥在暢春園繼位,是為雍正皇帝。雍正帝繼位後,對曾經參與到奪嫡紛爭中的兄弟們都是如何處理的呢?但是太子被廢後,引發了諸皇子奪嫡行為愈演愈烈,為了緩和矛盾,在康熙四十八年,康熙皇帝又復立了胤礽的太子之位。經歷廢黜事件後的胤礽性格大變,胤礽二次上位後積極籌劃提前登基,並於康熙五十一年爆發了太子「謀逆案」,到了此刻,儲君與皇權之爭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 辛者庫賤婦,死後康熙親自祭奠
    當然,今天本文主要說的是良妃衛氏,至於其他兩位,想必大家也有所了解,烏雅氏深受康熙寵愛,生下六個兒女,其中便有後來的雍正皇帝。萬琉哈氏生下了皇十二子胤祹,因兒子胤祹未參與奪嫡而獲美滿結局,一直活到97歲,列清朝后妃壽數之冠。
  • 康熙的九位皇子為何要拼了命爭奪皇位,卻不願做個無憂無慮的王爺
    究其原因,除了皇位所帶來的巨大吸引力讓這些康熙皇子們無法拒絕外,康熙的一些有意和無意的安排,也讓他的這些兒子們不甘心於只做一個無憂無慮的王爺,進而選擇了「富貴險中求」,參與到了「九子奪嫡」之中。所以,這些康熙皇子不管是自己爭奪皇位,還是扶保自己所支持的皇子參與奪嫡競爭,很大程度上就是對於權勢和地位的覬覦,而這不僅僅使得他們自己能夠享受到極高的尊崇,同時也是為了自己的子孫後代能夠有著榮華富貴與顯赫地位。
  • 康熙第七子胤祐,成年卻沒有參加奪嫡之爭,不是不想而是他不能!
    康熙最寵愛的兒子,無疑是孝誠仁皇后為其所生之子皇太子胤礽。康熙憐惜胤礽年幼失去母親,將其帶在身邊親自教導,始終將其視為自己唯一的繼承人。 但胤礽最後卻讓康熙失望了,所以在兩次廢立胤礽之後,康熙終於放棄了這個兒子。太子胤礽被廢,儲君之位空虛。面對皇位的誘惑,沒有哪個皇子能拒絕。
  • 康熙九子奪嫡,八阿哥不是輸給了四阿哥雍正,而是輸給了侄子乾隆
    以皇長子胤褆為中心的大千歲黨,以皇三子胤祉為首的三爺黨,以胤禩為首,胤禟、胤䄉、胤禵的八爺黨,以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為首的四爺黨。在這些奪嫡勢力之中,主要是太子黨和八爺黨的對抗為主。其餘勢力都是在太子黨落沒之後,才開始發力。
  • 八阿哥有多慘,九子奪嫡失敗後遭圈禁被餓死,皇宮裡沒有兄弟情
    康熙一朝八爺黨未能奪嫡成功,反而被康熙以斷絕父子關係告終。實際上康熙帝很聰明,他認為自己晚年很難和強大的八爺黨抗爭,於是就從根本上取消了八爺黨的一切官職,又讓他失去郡王的地位,停發了糧食等供給。回到北京後,胤緹立即在康熙的葬禮上大吵大鬧,詢問康熙是否傳位給他,並要皇帝下詔書,雍正帝大怒,便命胤緹去清東陵守靈。一直到雍正帝去世,雍正的弟弟雍正才放去在清東陵被囚禁的他,可是一直未能出來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負。而且由於胤緹被軟禁,八阿哥在軍隊中的地位完全喪失。
  • 胤禩長成了康熙希望的樣子,符合太子的條件,為何還會失敗
    康熙冊立胤礽為太子,是因為胤礽是孝誠仁皇后所生的嫡子。孝誠仁皇后在生下胤礽後,便因難產去世,康熙悲痛不已,就將所有期望放在胤礽身上。康熙盡心培養胤礽,希望他將來能順利繼承皇位,當一個好皇帝。可與此同時,康熙又太過溺愛胤礽,導致胤礽長大後,距離他期望的樣子越來越遠。
  • 天家薄情:「九子奪嫡」中的失敗者,他們各自的結局都是如何?
    康熙皇帝序齒(即沒有夭折參與排序)的兒子一共二十四人,這其中有九個兒子參與了皇位的爭奪,即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雍正),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 ,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因此稱為「九子奪嫡」。
  • 胤禩嫉妒雍正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不過到底是什麼原因
    胤禩嫉妒雍正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不過到底是什麼原因?雖然在胤禩與雍正兩個人的博弈當中胤禩是輸家的那一個,但是這也不能否認在他們兩個最後的博弈當中,一直在挑釁並且一直在找麻煩的人還是胤禩自己。只是到最後被找麻煩的那一個生氣反攻了,然後胤禩的結局就變成了這樣一種悽慘的下場。
  • 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中,為何不見康熙的五阿哥、六阿哥和七阿哥
    康熙晚年,眾位皇子為了爭奪皇位,上演了一出空間激烈的奪嫡大戲,史稱「九子奪嫡」,即共有九位康熙的皇子參與其中,包括大阿哥胤禔,廢太子、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以及十四阿哥胤禵。最終四阿哥胤禛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在康熙去世後,成功登基皇位,他也就成為後來的雍正皇帝。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兵變」,康熙為何同時加封四位皇子為親王?
    在此之前,刑部都是由太子胤礽主管,甚至康熙連「勾決犯人」這樣一個「代天行事」的權力都交給了胤礽,可刑部卻爆發了「以錢買命」的荒唐案件,這不僅將康熙皇帝陷入極為不利的輿論漩渦之中,更是徹底暴露了整個國家司法刑名系統的腐化與墮落。所以,不管胤礽是否直接參與到了這場刑部冤案之中,他都是難辭其咎的。
  • 如果康熙早早退位,還會出現九子奪嫡的現象嗎?
    於天文、地理、律歷、算術……學問,多所通曉。又頗能採用西洋的學問。……他能勵精圖治,確是實在的。……能儉於用財,也確是真的。所以當三藩平後,國內已無戰事,政治亦頗清明,百姓就得以休養生息。」 康熙帝8歲登基,是一位真正的「少年天子」。但也是在鰲拜被擒之後,康熙皇帝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親政,彼時的康熙帝不過16歲。
  • 雍正圈禁了很多兄弟,到乾隆的時候,他是怎麼對待這些叔伯的?
    康熙晚年的時候,因為奪嫡事件,最忌諱的就是涉及到權利的有關東西。而大爺黨和太子黨以及八爺黨剛好觸碰到了這個黴頭,最終出局,而善於養韜晦光的四爺黨雍正勝出。雍正當上皇帝後,把曾經和自己競爭皇位的幾位兄弟,都囚禁了起來。雍正死後,乾隆當上了皇帝,那麼乾隆又是怎麼處置幾位叔叔的呢?
  • 康熙帝的五皇子很有實力,為何沒有參與奪嫡?
    歷來對皇子極為嚴厲,厭惡皇子爭權奪勢的康熙皇帝,為何對「主動要權」的皇五子胤祺如此寬容? 因為康熙皇帝知道,皇五子胤祺並無奪嫡之心,如此進言純粹是天性善良,不忍父親受苦而已。 只是,皇五子胤祺為什麼沒有參與「九子奪嫡」? 不具備奪嫡資格,還是沒有奪嫡實力,或者他本就想做個「富貴王爺」,不願參與到皇位之爭中?
  • 清朝康熙晚年九子奪嫡有多激烈?走錯一步就和皇位失之交臂了
    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胤礽(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大阿哥胤禔是庶長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歡,自知無望,向康熙提議八阿哥胤禩,理由是「術士張明德嘗相胤禩必大貴」,又曾說要替父殺掉胤礽,讓康熙極為寒心,嚴加訓斥,同時對胤禩嚴加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