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書屋不賣不借只能看書?饒雪漫說:我也想開間這樣的書店

2020-12-26 騰訊網

在上海松江區中山西路上,有一家名叫「未覺書屋」的舊書店。

區別於其他書店,這裡既不賣書,也不借書,只開放給路過的讀者進來看書。

原來,這是楊冬野和他的四位好兄弟聯合發起的一場閱讀行為藝術展,從12月12日開始至26日結束,為期15天。

書店裡目前存放的3000餘冊圖書都是他們近十年自己讀過的書,內容大多跟文化、藝術相關。

「這些大概是我們家裡所有書的三分之一吧。」楊冬野介紹道。

由於兄弟們都是松江人,書店裡還會有很多松江本地文人墨客寫的書,以及介紹松江歷史文化的資料。

「這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書別的地方估計找不到,很多都是孤本。」一位從書店走出來的讀者告訴記者。

就連書架上的分類標識,都是用松江方言「阿呆」(哪裡)、「格呆」(這裡)、「伊呆」(那裡)等標註的。

我們五個都是70後,平常的工作也都與藝術有關。現在工作和家庭都比較穩定,就想做點事情。這些書都是這些年我們自己從各個地方淘來的,很多價格都不便宜,看完之後放在那裡也是浪費,不如免費分享出來讓更多人讀到,也是讓大家尋找遺失的回憶。

■ 楊冬野在給讀者介紹書屋

楊冬野是名藝術家,這間書屋是隔壁松江布展示館的一部分,布館也是他在藝術領域探索的延伸。

如今的中山西路,遊人漸漸多了起來,這裡也成為了松江倉城歷史風貌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未覺書屋的牆上,掛著楊冬野的一些畫作。其中是用拆開的紙盒鋪平作畫板所創作的。楊冬野說,這是今年年初國內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在英國留學的女兒從國外寄回來的口罩紙箱。

楊冬野就順勢在上面畫了一個戴著口罩的人,並用玻璃畫框裱起來。上面的日期清晰可見,這個作品,成了店裡最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

合開這次閱讀展的其他兄弟們中有服裝設計師,也有職業攝影師,甚至從事圖書發行工作的「專業人士」,他們相識數年,趣味相投。

當楊冬野提出辦免費閱讀展的想法後,大家一拍即合,一個月的時間就把想法落地實施了。兩大卡車的書運過來,「未覺書屋」就成立了。

■ 採訪當天,「未覺五子」只有楊冬野(中)和服裝設計師幹傑豔(左)、攝影師蔣建新(右)在書店

臨時書屋名為「未覺」,其實是源自朱熹的一首七言絕句《偶成》:「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這首描寫光陰似箭的詩和書屋的理念不謀而合:時光易逝,而閱讀可以帶你追尋逝去的光陰。

9平米的書屋,不時有讀者光臨,有的讀者看到喜歡的書想要買,才發現這不是一家賣書的書店。雖然對於讀者來說有些遺憾,但在楊冬野看來,一本書放在這裡可以讓更多人讀到,這其實是讓大家「不遺憾」的方式。

況且,所謂「書非借不可讀」,當你知道明確的期限時,反而會格外珍惜。

"這種不賣不借只能讀的形式,也逼迫大家抓緊時間讀書,多讀書。」一位短髮女生向記者分享她對於閱讀展的感想。

事實上,熱愛紙質書的她今年已經按照計劃讀完了59本書,「還差一本就完成目標了。」說著,她向記者展示了自己在一個APP上記下的2020已讀書單。

像這樣,一間書屋把真正愛書的人匯聚在一起,最大程度地發揮書籍的價值,就算是完成了「未覺五子」的初衷了。

在這棟宅子裡的很多展,都和「未覺書屋」一樣沒有盈利。楊冬野說,這都是在用自己的本職工作在滋養情懷。

■ 讀者留言簿

閱讀展舉辦期間,有不少自媒體博主、媒體等都很關注。著名作家饒雪漫還特地發微博稱,我也很想開一間這樣的書屋。

只不過按照先前計劃,26號就是閱讀展的最後一天了。撤展之後,這裡將恢復原貌。

而蔣建新向記者透露,他們還會將這次的閱讀展延續下去,希望「未覺2.0」可以有更多讀者參與。「比如我們想讓他們也捐贈一些書,寫上他們跟這些書的故事,我們共同舉辦一個展。」

「對,因為我們也要考慮書的感受,它肯定也是希望被我們觸摸,這樣才是有意義的。」楊冬野補充道。

相關焦點

  • 只有不看書的人才會在意,書店美不美
    直到周迅在文化節目中一開口,方才打醒觀眾:臺詞背得溜,不等於演員本人出口成章。-2-命裡缺書書店成當代人的精神避難所想要教訓對方別自以為是時,我們常會說「你咋不上天呢」——自打「中國最高書店」在上海中心52層高空開業了,這句懟人的東北話就不好使了。
  • 26米高透明玻璃書屋,曬太陽、看書、看雲 | 最上海
    26米高透明玻璃書屋,曬太陽、看書、看雲 | 最上海 2020-12-09 19: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在書店工作的人到底看不看書?
    ▼@柯大煒  知乎網友在書店工作,其實和在服裝店賣衣服什麼的,本質上沒多少區別,大家都是零售服務行業,只是賣的東西不一樣罷了。同樣會有刁鑽的顧客,同樣會有委屈和無奈。如果要說哪裡有些不同,大概就是去書店工作,多少都會喜歡看書吧。
  • 湛江市霞山區試水推廣公益「智慧書屋」 「刷臉」免費看書24小時不...
    「現在不用到圖書館或者書店都可以看書了,而且借書是免費的,手續也很簡單。」在逛湛江市霞山區步行街的市民紛紛駐足,新建成的智慧書屋成了步行街上人氣最旺的網紅店。  今年,湛江市霞山區試運營24小時智慧書屋,並推廣朗讀亭,營造書香城市氛圍,助力湛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 書店時光 在上海可以安靜看書的地方
    所以就有了一個小的愛好,探訪那些美好的小書店。這些書店基本上是我去過的,即使沒去過,也是非常想去的。 靜安書友匯隔兩周周三,橘子家會在這裡主辦心靈讀書會,我經常參加這裡的活動,也偶爾客串這裡的主持,很安靜的一個地方,身處鬧市,嫻靜安然。
  • 越來越多越來越美的書店成了咖啡店精品店?開書店的人怎麼想的
    曉風書屋從第一年開始入駐從未缺席,用朱珏芳的話來說,「上海書展是給我們打雞血的地方」。「品牌實體書店街」來到書展的頭兩年,各家書店的展位布置相對簡單。這幾年,再到上海書展轉轉,實體書店展位已經成為書展最具特色的空間,個個爭奇鬥豔,做足概念。可以說,實體書店在上海書展亮相的這7年,正經歷了書店寒潮到回暖,乃至如今書店成為商場標配的大潮,越來越多「最美」書店不斷突破讀者的想像。
  • ...書屋後:村民開始到書屋看書學習,小學生多了個安心看書的好地方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文 通訊員 冉冉配圖自從九龍坡區西彭鎮長石村修建了一座農家書屋,當地人的生活徹底「亂」了,以前只想著打麻將、鬥地主的,現在沒事兒也往書屋裡跑。「全民都在學習,我也要少打麻將了。」32歲的帥師傅笑嘻嘻地說。
  • 不愛看書的年輕人,都在網紅書店打卡
    太可怕了,我一看這些啥指南,我就想到一群光鮮亮麗的女生在書店裡凹造型拍照 p 圖。為啥會有這麼多女生衝著 「網紅」 的東西去排隊去打卡?啥網紅咖啡店網紅甜品店,甚至還有建一半廢棄掉的網紅爛尾樓,要說網紅書店跟其他的網紅場所有什麼區別的話,只能是書店本來的文化氣質,讓打卡人的人設更加有學識一點吧。
  • 上海這家「最美書店」開出先鋒書屋,派啥用場?
    「先鋒書屋」原是鍾書閣徐匯店內一處獨立活動空間,佔地接近20平方米。如今,玻璃外牆張貼懸掛著「四史」推薦書單和相關閱讀、學習格言,讓往來讀者直觀感受到「四史」涵蓋的閱讀方向。今年5月,在上海市促進全民閱讀辦公室指導、市書刊發行行業協會組織下,包括鍾書閣徐匯店在內的上海8家綜合性實體書店推出「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特別季——深入學習「四史」堅守初心使命主題展,全市近30家實體書店同步開展相關展陳活動。「全市上下掀起學『四史』的熱潮,相關圖書成為實體書店銷售比較旺的門類。」
  • 上海顏值最高的書店「鍾書閣」開到杭州啦!個性書店大盤點!
    以後你在家門口也能逛這家高顏值書店了 4月23日,鍾書閣杭州店即將在濱江區星光大道開始試營業,這是鍾書閣第三家門店,也是走出上海後在國內正式開張的第一家分店。鍾書閣掌門人金浩說:「博爾赫斯曾說,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圖書館的模樣。我想,鍾書閣杭州店就應該是讀書人的天堂。我的目標是開出一家和西湖一樣美的書店。」
  • 南昌:網紅書店、自助智慧書屋等井噴式湧現
    閱讀之風引領健康文明生活在微信小程序上點擊「還書」,把圖書放入彈開的格間,之後又輸入取書碼,取出圖書……6月29日18時,剛下班的白領小湯來到位於紅谷大廈一樓大廳的智慧書屋,熟練地把上周借閱的《紅與黑》一書還回,同時取走預約好的《老人與海》一書。
  • 為什麼來書店工作?Ta們這麼說
    直到有一次我撕了一本《收穫》,疊了很多紙飛機,從三樓飛到樓下去……玩著玩著我就睡著了,但我不知道,那是父親最喜歡的雜誌……然後,第二天,我只能趴在床上睡覺了。那以後,我不敢再撕書了,但卻一直想知道為什么爸爸會為了一本書打我。於是上學後,我開始去讀爸爸的書,然後,我愛了上書。而且,希望更多人能讀到書。所以畢業後,我來到北京,找工作,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英文圖書進口專員。
  • 世界讀書日,打卡上海這四家「夢幻書店」……
    摘要:世界讀書日,我們走訪了四家大小不一,形態迥異的書店,為想看書的朋友們提供一個小小的指南。走訪過程中,我們驚喜地發現,即使時下處於疫情的餘波,這些書店依然有著相當不錯的人氣,他們也為大家提供了更多走進去,坐下來,翻開書的理由。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
  • 當書店變成網紅打卡地,看書VS拍照誰才是主場?
    不過,也正是因為書店造型的關注度蓋過了書店本身的功能性,因此在評論區,質疑的聲音也屢屢不斷。「書店到底是幹什麼的?」「想看書的人會被拍照的人打擾吧?」「被網紅救活的書店是顏值大於一切嗎?」……看書VS拍照,誰才是書店主場?
  • 探店|去上海蔦屋書店?別看書
    既能受到新青年氣氛組、網紅打卡隊青睞,又有一大波老上海人前來體驗,看來,上世紀老建築賦予的天然復古典雅質感及其吸引力,是其餘「復古風」書店所無法企及的。▲店裡有不少前來翻閱和拍照的中老年人蔦屋書店,不是書店如果說作為一家書店,蔦屋有什麼最大的「不合格」之處,那就是鮮有人真的看書或買書。店內書籍和文創用品價格昂貴,天然給讀者帶來「距離感」。
  • 文藝單身女青年常去的書店,都有什麼神奇的名字?
    去哪兒找優質的單身女青年呢,首選當然是書店,一是因為愛看書的女生往往比較安靜,也易於溝通,二是因為,如果有了男票,早出去嗨了,誰會自己一個人去書店?話說,文字君就給大家整理一下女青年、南文青們愛去的文藝書店,都有些什麼名字吧!
  • 「煙火氣」中飄出「書卷氣」,百年弄堂瑞康裡開出小書屋
    書屋僅一開間,面積二三十平左右,四面牆的書架上壘滿了各種充滿年代感的舊書,包含古籍、文史哲、藝術、養生類等各類圖書五千餘冊。藏書雖然陳舊,但都保養完好、擺放整齊,店主的愛書情懷可見一斑。如果要找書可以直接詢問店員,電腦裡都有記錄可查。書屋的主人樊東偉從小就生活在嘉興路的石庫門裡弄,對裡弄文化和城區歷史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懷。
  • 被遺忘的租書店
    不知道是哪個點觸動到了我,或許是看上去已經被遺忘在書店好久的各種漫畫,又或者是坐在地板上認真看書的小男孩,又或是我突然想把這邊的書都看一遍,但是我沒有時間停留在這裡太久也沒有能力買下,所有的,書。在這樣整齊的書屋中,我竟然在一瞬間想起了兒時的租書店。破舊。我說的是那間書店,也是書。那是一間挺小的屋子,人來人往,卻是安靜的熱鬧。
  • 憑藉咖啡、文創支撐起來的「最美書店」
    很多人覺得,實體書店似乎已經快從人們視野裡消失了,如今各種新興電子產品層出不窮,手機、平板、kindle都可以看書,想看什麼書攜帶一臺設備就足夠了,畢竟實體書攜帶起來既重,又佔地方。這樣的想法不無道理,網際網路時代,絕大多數文字、音頻、視頻等資源都可以通過一臺設備隨時隨地實現享用,實體書確實是越來越不吃香了。但時代在發展,書店也在發展,如果上網搜索一下熱門城市有哪些景點好玩,那麼肯定會有很多答案提到「某某最美書店」。一、什麼是咖啡書屋?
  • 不提西湖,杭州僅僅是這六家書店,都讓你來了不想回家!
    博爾赫斯說:「天堂的模樣,大概就是圖書館的樣子。」麥家說:「它是我做夢的地方,我也希望它去教人如何生活得更詩意、更輕盈。」——這就是坐落在西溪創意產業園內的麥家理想谷,寫作者和愛書人的天堂。「安靜 雅致 能靜下心來好好看書的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