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糕餅界的畢卡索 味道魔法師Pierre Hermé專訪

2021-02-17 橄欖餐廳評論

說起甜點,法國人的傲慢幾乎毫不遮掩。對口味的探索、對美的極致追求、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造就了欣欣向榮的景象,也樹立了行業的規範。名鎮國際的Pierre Hermé,擁有MOF和甜點世界盃冠軍雙項榮譽的Pascal Molines,還有努力中的Florian Couteau,他們是一個法國甜點師職業生涯的幾個階段。現在他們一邊為自己的「法國甜點師身份」仰起鼻子,一邊將目光緊緊鎖住中國。

國內,Pierre Hermé幾乎還是個陌生名字——除非你曾經生活在巴黎或東京,或者是馬卡龍的狂熱愛好者,但在國際上,這個名字如雷貫耳,「當今世界公認的最好的糕點師之一」(Reuters),「以一種藝術的嗅覺在創造口味」(The Wall Street Journal),「糕餅界的先驅和味道魔法師」(Paris-Match)等諸多權威媒體的評價,足以證明他的大師級地位。

作為法國阿爾薩斯一家麵包甜點店的第四代傳人,Pierre Hermé孩提時代就花很長時間觀察父親的工作,並從中感受到激情。14歲時,他師從法國最有名望的糕點大師Gaston Lenôtre,開始長達十年的學藝之路,1986年成為巴黎名店Fauchon的甜點主廚。他對甜點的貢獻在於糅合專業手藝和獨到視野,對精品甜點的傳統進行顛覆,撤掉臃腫繁複、畫蛇添足的甜點裝飾,用一種近乎極簡的風格來進行造型,並花精力去探索無窮無盡的口味,持續在口味上推陳出新。

以Pierre Hermé的招牌產品馬卡龍舉例,估計沒有人統計過從1997年品牌創立之初到今天,究竟推出過多少種口味。即便Pierre Hermé本人,他也茫然地搖頭說不知道。通常而言,店裡基本維持每天12種口味的供應數量,其中諸如Infiniment Rose(玫瑰花瓣)、Infiniment Caramel(牛油焦糖)、Infiniment Chocolat Pérou(秘魯黑巧克力)此類經典口味是常駐的,有的則是應季推出——Pierre Hermé將這系列產品命名為「Les Jardins」,每月限定。翻看2014年的Les Jardins產品目錄,3月的口味是巧克力、新鮮生薑和蜜餞姜,4月是中國風味的八寶茶(蓮子、紅棗、枸杞、玫瑰花蕾、陳皮、龍眼乾、桂花和菊花),6月是柑橘鮮果、Espelette辣椒及檸檬,10月是南瓜和粟米;2015年的口味也已經準備好:2月的巴西咖啡加鮮姜,3月的西西里島橘子和羅勒花,6月是科西嘉島的蠟菊和香櫞,7、8月的橄欖油和檸檬,9月秘魯蛋黃果(Lucuma)……他對食材的選擇沒有國界線,從1月到12月,四季輪轉裡,我們好像聞到了春天西西里島的花香,感受到了7月地中海的陽光和檸檬,還有南瓜、薑餅在秋冬帶來的溫暖。你是否可以想像,小小一個馬卡龍裡所蘊藏的乾坤?這種味道的細節外表是看不出來的,但嘗起來就有本質區別。

豐富馬卡龍的口味,是Pierre Hermé上世紀70年代學藝之初就孜孜以求的,那個年代的馬卡龍還是簡單的咖啡、巧克力、香草、樹莓4種味道。如何讓兩瓣小圓餅具有味道的表現力?只有在填餡上做文章,他希望它口味足夠豐富,味道足夠濃鬱,並且填充量也夠多——以此降低蛋白餅的甜味。進入Fauchon工作後,他開始著手增加Macaron的口感:開心果、檸檬和玫瑰口味。如今這些Macaron口味都已成經典,在當時不遜於一場革命。

1994年,是Pierre Hermé創作生涯的一個分水嶺,他逐漸開始嘗試各種食材,先後推出青檸檬和羅勒、榛子和白松露、橄欖油和香草口味。他反覆試驗味道與質感相反差的材料的混搭效果,嘗試加入碎塊狀食材。譬如橄欖油馬卡龍裡的碎橄欖,以此追求一種橄欖味道時有時無的口感。每完成一個創意,他就不斷檢討,它是否具有新意。如果答案只是肯定創意,但覺得沒有發揮出組合的全部力量,Pierre Hermé就會將那個方案擱置。他曾花很長時間去研究摩洛哥沙拉中紅蘿蔔與橙的搭配,用1-2年的時間找到兩者的完美結合方式,將紅蘿蔔作為蔬菜的簡單功能延伸到其他方面。

對Pierre Hermé而言,馬卡龍是一個有趣的橋梁。2003年後,他逐漸將馬卡龍的研發口味用到蛋糕的創作上,進行交叉作業,形成了如今的「Fetish」——同一種口味的系列產品。譬如草莓系列(Fetish Céleste)、伊斯法罕系列(Fetish Ispahan)等,產品包括馬卡龍、蛋糕、軟糖、泡芙、撻、冰淇淋甚至是咖啡、茶和巧克力。在這個過程裡,每樣食材的可能性也被運用到極致:生的、熟的、打成泥的、煮成湯的、做成啫喱的、加了奶油的……

這種口味上的豐富和複合,為品嘗Pierre Hermé的人,注入了感性的契機,每一次入口的瞬間都會嘗試去辨別滋味,並有可能在其獨特的香味中產生瞬間的迷失。採訪過程中,他興衝衝地給我看一張蛋糕圖片——10月底在巴黎和東京推出的新品,玫瑰、蘋果和柿子的結合,白色的蛋糕體上鋪滿捲起來的蘋果薄片,就像一朵朵盛開的馬蹄蓮。一種簡約純潔、奪人眼球的美。

對話PIERRE HERMÉ

你認為法式甜點的魅力在哪裡?

這個世界有那麼多菜系,中國菜、日本菜、法國菜、摩洛哥菜……每種菜系都獨具特色,但說到甜點,似乎就攪成了一股繩,而法式甜點幾乎就是西式糕餅的基礎。當你旅行在外,住在酒店或路過各式各樣的本地餅房,產品幾乎都是各種法式糕餅或以法式糕餅為基礎演變而來的甜點。這是很奇怪的現象。法式甜點是法國飲食的遺產,有獨特的技術和體系。

出生於四代糕點世家的你,在對糕餅的理解上,是否與你的父輩存在差異?

差別不容否認,但沒有做比較的意義。我們的家族事業開始於1870年,曾祖父在一個很小的小鎮開麵包房和甜點店——現在看來它簡直就是個小村莊;而我的職業生涯開始於現代巴黎,這已經決定了差別。但如果你現在讓我做一個慄子撻,我可以告訴你,我的方法就是祖傳那一套,深入腦海。

馬卡龍跟慄子撻不一樣,它很年輕。現在流行的馬卡龍,實際成型於上世紀50年代末。我曾祖父開店的那個年代根本不做馬卡龍。以前的馬卡龍,沒有內陷,只是小脆餅而已。它是在瑞士被改造的,而非法國,源於一位盧森堡甜點師。這也是在瑞士馬卡龍不叫馬卡龍而叫做Luxemburgerli的緣故。

你是馬卡龍製作大師,對這種小圓餅的感情,是與生俱來的嗎?

1976年,那時我還是餅房學徒。初學馬卡龍時,我一點都不喜歡。那時馬卡龍只有四種口味——巧克力、香草、咖啡和樹莓,因為是兩片小小的杏仁蛋白餅夾著一點點填餡,它吃起來非常甜。這正是我會把自己的馬卡龍填充進豐滿的內餡的動因。對我來說,內餡才是真正呈現馬卡龍口味的關鍵,外面的小圓餅不外乎就是杏仁味,大同小異,內餡是最具有變化的。Pierre Hermé馬卡龍最大的特色就是內餡口味變化多彩,而且填充量較其他品牌更多。

對你來說,有沒有不能被用來做馬卡龍的食材?

我確實用到了許多甜點師不會涉及的食材,譬如橄欖油、日本白味噌、蠟菊等,有花有草有蔬菜有果實,但魚、肉就很困難啊,我也沒想過(笑)。不能說所有食材都用來做馬卡龍,關鍵是你如何使用它,還有不可控的靈感。

你的創作靈感通常來自哪裡?一款甜點從靈感迸發到被創作出來,通常經歷多久?

幾秒鐘、幾個月甚至幾年。有的時候,腦海裡有一個想法,但是苦於沒有合適的食材來把它及時實現,於是我就把它繼續藏在腦海中。

靈感的來源是各式各樣的,可能是食材,可能是跟朋友的一次交談,甚至是我看的書、看到的景色……旅行也是靈感的來源,但我不會為了尋找靈感而行走,往往是在行走的過程中發現一個靈感。這不一樣。

在異地,經常會發現新的食材。我就會去探究它的來源、產地、口味,以更好地了解它,這新創意的最初起點。今年4月,Pierre Hermé推出過一款中國風的「八寶茶」口味馬卡龍,它源於某次我在香港某餐廳吃飯喝到的八寶茶,我喜歡這種帶點苦帶點香還帶甜的複合的口感。

9月的咖啡、橙花和蜜餞橘口味則源於和朋友的聊天。那時我正在探索咖啡口味,他感慨自己已經忘記小時候在自己國家(北非某國)喝到過的那種帶有橙花香的咖啡了。我忽然覺得很有趣。我曾經搭配過咖啡和橘子,於是就把橙花加進了這個組合,效果很出色。

你覺得最能代表Pierre Hermé的產品是哪種?

Ispahan,玫瑰、荔枝和樹莓的結合,別具一格。這個系列的前身是我在1987年將玫瑰和樹莓的結合;10年後,我忽然發現荔枝有玫瑰的味道,於是把它加進來做成馬卡龍,成為最初的Ispahan。我把它做成一系列的產品,咖啡、茶、巧克力、馬卡龍、蛋糕、冰淇淋、可頌等等。

類似玫瑰、荔枝和樹莓味的Ispahan、樹莓開心果味的Montebello,Pierre Hermé的甜點都有一個詩意的名字,你像一位時裝大師一樣為自己的每款新品命名。

這並非刻意。我很欣賞美國藝術家Sol Le Witt,還有Yves Klein對顏色和表達方式的處理。我覺得想像一個味道,同想像一款香水並設計一個造型很相似。取名總不簡單,我拒絕用英文名命名我的糕點,譬如Ispahan,我的思路從糕點裡的玫瑰花瓣入手,再尋找富有詩意的參照物,我想到了伊斯法罕的玫瑰園。我的工作是味道和感性的「建築設計師」。

有人把你稱為「糕餅界的畢卡索」(Picasso of Pastry),你作何感想?

這是20年前的事了。當時美國Vogue雜誌的一位編輯來巴黎跟我生活了一個禮拜,形影不離,問我很多問題或者把同一個問題以不同方式向我發問。他這麼評價我,可能是基於我對於口味的創作吧。在創造性上,可能有一定的相似性。

Pierre Hermé注重與藝術家的合作,是出於市場策略的考慮嗎?

我不會因為一位藝術家特別有名而跟他合作,以擴大市場知名度。譬如說去年我們拍了一組很漂亮的、將要出版的巧克力圖片,攝影師是我五六年前在巴西認識的,沒什麼名氣;今年,Pierre Hermé贊助了一位法國藝術家環球旅行,為我們畫畫,記錄一些小城市的有趣的角落或場景,但我們根本沒有談具體的合作要求,完全將是他自由的自主的主觀化的記錄。

我對藝術、設計各領域都很感興趣,認識很多朋友,喜歡跟不同的藝術家合作,做不一樣的嘗試,我們特色的Nicolas Vial貓咪圖案、玫瑰花型蛋糕盒、跟日本花藝師合作的攝影……

每一項都經過了長時間的溝通,在此過程中靈感的碰撞是我最看重的。

如果喜歡此文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歡迎向朋友推薦橄欖餐廳評論微信帳號

歡迎大家查看我們往期的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被譽為甜點界的畢卡索Pierre Herme
    在2004年糕點廚師pierre herme會見了日本wonderwall室內設計師片山正通並參觀了其合作品牌的第一個日本旗艦店。從馬卡龍到法國甜點viennoiseries均集合了pierre herme巧妙的想像力,商店展示了所有糕點廚師的創作集合。商店角落展示和提供各種各樣的原創商品,包括一本包含由pierre herme寫的40多個食譜的書。
  • ℳ 天使心心 | 《馬卡龍聖經》甜品界的畢卡索Pierre Hermé之作(上)
    Pierre Hermé來自於法國,被譽為甜點界的畢卡索Pierre Hermé出身傳統糕餅大師世家,在這位傳奇大師的啟蒙與薰陶下,Pierre Hermé僅僅20多歲已被委任為巴黎咖啡廳Fauchon的糕餅主廚。
  • 我為你挑選了十款顏值最高的月餅Pierre Hermé,Vivienne Westwood,閃電泡芙,星球大戰月餅
    素來有「糕餅界的畢卡索」之稱的PIERRE HERME PARIS 今年同本地高級中菜食府卅二公館聯手推出黑巧克力月餅,由大師Pierre Hermé 重新詮釋月餅的形狀和口味,並於卅二公館獨家發售。再加上DALLOYAU使用高級咖啡豆及名貴VSOP,令每一口都感受到濃鬱烘焙咖啡的味道,甜而不膩,好評如潮,真心推薦!
  • 【Pierre Hermé】大師經典配方-維也納酥餅
    Pierre Hermé是一位著名的法國糕點師,被稱為「糕點界的畢卡索」。
  • Pierre Augustin Rose 線條勾勒極簡美家
    pierreaugustinrose.com
  • 畢卡索最後的女人
    這時,畢卡索正與情人吉洛的關係正陷入僵局,因為畢卡索實在太多情了,女人們總是拒絕不了才子的邀請,而最後受傷害的往住是女人。於是,吉洛這個倔強、不可一世的女人揚言要帶著她與畢卡索的孩子嫁給一個工程師。而正處在苦惱煩悶之際的畢卡索,就這般遇見了傑奎琳。  1953年底,吉洛真的帶著兩個孩子離開了畢卡索,這讓畢卡索十分惱怒;另一方面,畢卡索卻向傑奎琳展開了熱烈的追求。
  • 用Pierre Hermé的方子做的巧克力餅乾 大餅乾超滿足
    Pierre Hermé被稱為甜品中的畢卡索,方子超好~這個大餅乾用了Pierre Hermé的方了。因為我很喜歡賽百味的大餅乾裡咬到葡萄乾時軟膩的口感,所以,減少了巧克力,增加了葡萄乾。
  • 回味|黏黏的黃糕,是故鄉的味道
    有了糯米炸糕,是不是就可以完全避開黃糕了?並非如此,有一個時間是一定要吃的——過生日。長輩會親自製作黃米麵炸糕,即使不喜歡,也要咬一口,寓意每年都能節節高。為什麼如此「嫌棄」黃糕?大概用四個字可以形容——難以下咽。
  • 人物誌 | 甜點界的畢卡索,走近Pierre Hermé
    油畫般明媚的色彩,真實、生活化的藝術氣息,在這裡隨性的人們創作、獲取藝術靈感;在這裡,人們對待飲食如同一門生活藝術,生動,富有節奏,有著屬於自己的味道。精湛的甜品技藝,極富創新的精神,如今他可以說是整個甜點界的泰鬥,被美國《VOGUE》雜質稱為「甜點界的畢卡索」。就連世界「馬卡龍日」也是他創立的。Pierre Hermé說過:「巴黎是一個充滿創新能量的城市,我太愛這裡,對我而言,巴黎意味著快樂,我愛這裡的一切,無論是文化還是藝術。」他的作品讓巴黎、東京和紐約等地頂禮膜拜,被譽為「引領21世紀甜點界第一把交椅」。
  • Maitrepierre 2021ss
    點藍色字關注「幻想結構」pierre cardin是中端檔次。
  • 畢卡索和他生命中的女人
    當畢卡索談到他的繪畫思想的複雜性時——如藝術家曾指出,多拉·瑪爾(Dora Maar)的肖像也可能包含來自前任瑪麗-特雷瑟·沃爾特(Marie-Thérèse Walter)與繼任者弗朗索瓦·吉洛(Françoise Gilot-Richardson)的元素,理察森開始相信,以傳記研究的形式考察畢卡索的肖像作品必將彌合畢卡索學術研究方面的顯著缺口。
  • 畢卡索故事 | 天才的朋友圈
    Photo: Rob McKeever 畢卡索,二十世紀西方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如同現代主義的魔法師,如同藝術史的概括者,在近一個世紀的藝術人生中,他以豐富多變的畫風創作了數以萬計的藝術作品,從藍色時期到玫瑰時期,從立體派到新古典,繼而走向超現實,走向抽象,乃至循環往復。
  • 藝動賞析丨你還看得懂他的時候—藍色時期的畢卡索
    藍色時期是畢卡索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過渡時期,在藍色時期裡畢卡索進行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自我反省,開始體會和品嘗人生的憂鬱和痛苦。藍色時期是畢卡索苦苦思索及自省的時期,當他十四歲時與父母來到巴塞隆納,碰上當時西班牙殖民戰爭失敗,政治激烈的變動導致人民一幕幕悲慘的生活景象;使得畢卡索潛意識裡孕育著藍色時期的憂鬱動力。
  • 糯米子糕——鄉愁裡那些祖母的味道
  • 古法手工芝麻糕,明朝流傳至今的味道.
    古法手工芝麻糕,明朝流傳至今的味道。芝麻軟糕起源於明朝正統年間,和著芝麻香、麥芽糖的甜蜜,這道美味一直流傳至今。如今,經過兩個月的籌備,這款營養糕終於要和大家見面了,在這往後越發乾燥的冬日,與這滋潤小物相伴,也是討好脾胃的美事。
  • 甜點大師Pierre Hermé的經典Brownie -【幾款巧克力蛋糕Chocolate Cake】②
    (圖片來自網絡) 吃布朗尼時,可用微波爐稍加熱,壓一個香草冰淇淋球在上面,味道會更好。我用中式的綠豆薄荷餡做布朗尼,再覆一層巧克力甘那許,就是薄荷綠豆糕布朗尼。春日美味,得用上好的調味,這樣的時令,食物儘量原味,調味得協助食物展現最好的味道。古龍天成 非轉基因無添加 兩年黑豆手工釀造海鮮醬油組合 500ml 包郵
  • 陳丹青:畢卡索來了,我們不懂.為什麼?
    畢卡索的名字,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就傳到中國來了,那時候中國正在戰亂當中,沒有可能邀請歐洲的展覽來中國。但已經有中國的畫家知道畢卡索,像徐悲鴻在法國留學,他不但不懂畢卡索還討厭畢卡索,他也不喜歡印象派;劉海粟是另外一種畫家,他覺得畢卡索的畫跟中國畫文化相同。他們成了兩個陣營,一個是北方的現實主義陣營,一個是以劉海粟為主的現代主義陣營。
  • 甜點界畢卡索Pierre Herme#品牌全案#品牌包裝設計/品牌店面設計
    說起 Pierre Hermé 他的作品已是一代經典深深影響著全世界的甜點師Pierre Herme被譽為甜點界的畢卡索,也被譽為甜品中的愛馬仕,如今法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糕點師傅。但他的第一家店卻開於日本東京。
  • 【薦片】美劇天才第二季:畢卡索
    想看就在公眾號回覆:畢卡索是的,安東尼奧班德拉斯演中老年的畢卡索,那個西班牙性感男神,佐羅的面具,原罪,這次來演情人不斷,眼神兇狠,極具天賦勤奮又命好的畢卡索。對於藝術史不感興趣的我,通過這部劇,串聯起來當時藝術家之間的微妙關係,以及畢卡索各個時期的畫作與他情人和人生階段的關係(下文會寫到)。特別有意思,比任何書本都生動。2 劇集畢竟有演繹的成分,首先主角光環是有的,安東尼奧來演就已經美化了畢卡索的性格。但是這種藝術加工也讓故事更加順暢,我覺得OK3 金句不斷畢卡索是一個成名很早的畫家。
  • 歐洲購物中心運營商Klepierre大漲11% 八成門店已經復工!
    來源:英為財情Investing.com英為財情Investing.com – 周二歐市早盤,歐洲購物中心運營商Klepierre(PA:LOIM)股價大漲11%,此前公司表示其旗下80%的購物中心已經復工,且10天內90%的購物中心將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