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這一詞彙被廣泛的引用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對話中,但用久了往往會逐漸模糊了本來的含義。隨緣是什麼意思?隨緣絕對不是隨便,隨便是無所謂,怎麼樣都行,不想動腦筋考慮。
隨緣,在佛家是指隨順因緣、順應根機之緣而定行止。如「隨緣化物」,是說佛菩薩順應環境、順應眾生各自不同的因緣和根性,用最適應對方的方法來教化他。還有「隨緣不變」,不管外在的機緣千差萬別,不管是春夏秋冬還是成敗得失,但本心如如不動,不為所染。
佛教是非常講因緣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眾多因緣和合而來的,並沒有脫離這些因緣還可以獨存不變的事物。只要其中一個因緣發生變化,事情的走向、事物的樣貌就會發生改變。所以,我們要明白,太多的事情不是你想怎樣就能怎樣的,不是拼命努力就一定能有期待中的結果。既然如此,那就索性雙手一攤,啥也不用管了嗎?
也就是說因緣還不具足的怎麼辦?佛教不排斥用善巧的方法,創造或促成因緣。因緣還沒有到,我們也不放棄,保持關注耐心等待因緣。南懷瑾先生曾說過,出世間的法可以完全隨緣,但是入世間的法也得懂得善巧「造緣」,也就是結緣。那麼無緣的時候該怎麼結善緣呢?
有這樣一個由無緣到「結善緣」的故事:從前,有一位老和尚外出化緣,天馬上就黑了,他在返寺途中,突然雷聲隆隆,下起了滂沱大雨,而且看起來一時半會兒不能停雨。這個時候這位和尚看到不遠處有一座莊園,於是加快腳步來到莊園避雨。
老和尚敲開莊園的大門,問明來意。誰知開門的這個僕人卻說到:「我家主人說他向來不近僧道,與你無緣。而我敢擅作主張,你最好另作打算吧!」
可是雨越下越大,附近實在無處躲避, 老和尚懇求道:「煩請去請示一下你家老爺。」
僕人沒有辦法只好去請示主人,不一會兒出來告訴這個老和尚,主人不同意他進去避雨。於是老和尚只好請求在屋簷下暫歇一晚,結果,僕人依舊搖頭拒絕,並告知這是他家主人的意思。老和尚知道與這家主人無緣,於是向僕人問清楚了莊園主人的名字,然後冒著大雨,奔回了寺院。
過了幾年,那個莊園老爺娶了位新媳婦,並且十分的寵愛。一天,這個新媳婦提出要到廟裡上香祈福,莊園主便陪陪同入寺。這邊新媳婦磕頭拜佛,那邊莊園主四處參觀,忽然,莊園主瞥見自己的名字被寫在一塊顯眼的長生祿位牌上,心中納悶,叫住一個小和尚,向他打聽這是怎麼回事。
小和尚說到:「這是我們住持三年前寫的,那天他淋著大雨回寺,渾身溼透的他說有位施主和他沒有善緣,所以為他寫了一塊長生祿位。住持天天誦經,回向功德給他,只願能和那位施主解冤結、添善緣,至於具體情況,主持沒有跟我們交代,因此不知。」
莊園老爺聽了這番話,猛地想起三年前老和尚借宿的事情,心中很慚愧,同時也對老和尚生起欽佩之情。後來,他便成了這座寺廟最大的功德主,對該寺院常年供養,香火不絕。
這就是老和尚「結善緣」的故事,開始的時候,老和尚跟莊園的主人是沒有緣分的,一般人們會以牙還牙,你不理我,我不理你。這樣的話便沒有了後面圓滿的結局,所以應該學習老和尚那樣,運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化幹戈為玉帛,扭轉乾坤。做事就得有博大的胸懷,遇到事情的時候,不斤斤計較,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往往事情就往好的方面發展了。
世間的事,無非一個「緣」字,就看人們如何惜緣、結緣、隨緣。與人打交道如果有個好的緣分,會事半功倍,您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