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真正的含義是什麼?無緣時又該如何結善緣?

2021-01-07 般若無央

「隨緣」這一詞彙被廣泛的引用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對話中,但用久了往往會逐漸模糊了本來的含義。隨緣是什麼意思?隨緣絕對不是隨便,隨便是無所謂,怎麼樣都行,不想動腦筋考慮。

隨緣,在佛家是指隨順因緣、順應根機之緣而定行止。如「隨緣化物」,是說佛菩薩順應環境、順應眾生各自不同的因緣和根性,用最適應對方的方法來教化他。還有「隨緣不變」,不管外在的機緣千差萬別,不管是春夏秋冬還是成敗得失,但本心如如不動,不為所染。

佛教是非常講因緣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眾多因緣和合而來的,並沒有脫離這些因緣還可以獨存不變的事物。只要其中一個因緣發生變化,事情的走向、事物的樣貌就會發生改變。所以,我們要明白,太多的事情不是你想怎樣就能怎樣的,不是拼命努力就一定能有期待中的結果。既然如此,那就索性雙手一攤,啥也不用管了嗎?

也就是說因緣還不具足的怎麼辦?佛教不排斥用善巧的方法,創造或促成因緣。因緣還沒有到,我們也不放棄,保持關注耐心等待因緣。南懷瑾先生曾說過,出世間的法可以完全隨緣,但是入世間的法也得懂得善巧「造緣」,也就是結緣。那麼無緣的時候該怎麼結善緣呢?

有這樣一個由無緣到「結善緣」的故事:從前,有一位老和尚外出化緣,天馬上就黑了,他在返寺途中,突然雷聲隆隆,下起了滂沱大雨,而且看起來一時半會兒不能停雨。這個時候這位和尚看到不遠處有一座莊園,於是加快腳步來到莊園避雨。

老和尚敲開莊園的大門,問明來意。誰知開門的這個僕人卻說到:「我家主人說他向來不近僧道,與你無緣。而我敢擅作主張,你最好另作打算吧!」

可是雨越下越大,附近實在無處躲避, 老和尚懇求道:「煩請去請示一下你家老爺。」

僕人沒有辦法只好去請示主人,不一會兒出來告訴這個老和尚,主人不同意他進去避雨。於是老和尚只好請求在屋簷下暫歇一晚,結果,僕人依舊搖頭拒絕,並告知這是他家主人的意思。老和尚知道與這家主人無緣,於是向僕人問清楚了莊園主人的名字,然後冒著大雨,奔回了寺院。

過了幾年,那個莊園老爺娶了位新媳婦,並且十分的寵愛。一天,這個新媳婦提出要到廟裡上香祈福,莊園主便陪陪同入寺。這邊新媳婦磕頭拜佛,那邊莊園主四處參觀,忽然,莊園主瞥見自己的名字被寫在一塊顯眼的長生祿位牌上,心中納悶,叫住一個小和尚,向他打聽這是怎麼回事。

小和尚說到:「這是我們住持三年前寫的,那天他淋著大雨回寺,渾身溼透的他說有位施主和他沒有善緣,所以為他寫了一塊長生祿位。住持天天誦經,回向功德給他,只願能和那位施主解冤結、添善緣,至於具體情況,主持沒有跟我們交代,因此不知。」

莊園老爺聽了這番話,猛地想起三年前老和尚借宿的事情,心中很慚愧,同時也對老和尚生起欽佩之情。後來,他便成了這座寺廟最大的功德主,對該寺院常年供養,香火不絕。

這就是老和尚「結善緣」的故事,開始的時候,老和尚跟莊園的主人是沒有緣分的,一般人們會以牙還牙,你不理我,我不理你。這樣的話便沒有了後面圓滿的結局,所以應該學習老和尚那樣,運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化幹戈為玉帛,扭轉乾坤。做事就得有博大的胸懷,遇到事情的時候,不斤斤計較,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往往事情就往好的方面發展了。

世間的事,無非一個「緣」字,就看人們如何惜緣、結緣、隨緣。與人打交道如果有個好的緣分,會事半功倍,您認為呢?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要廣結善緣?又該如何廣結善緣?
    如此出錢、出力而無自修的方法,也沒有固定的依止,從表面看,他們的確是結了很多人的善緣;但事實上他們對人、對己、對道場,都沒有做到比較深入有力或有效的幫助。雖然處處都可以看到他們,但不一定處處都需要他們;雖然許多人都可以接觸到他們,卻很少有人能真正從他們那兒得到有力的幫助。
  • 廣結善緣要以智慧為先導
    但是,他們卻不知道,這些無上瑜伽、時輪金剛、大樂光明的灌頂法會的內容是什麼;其實這裡面的內容都是雙身法的外道法,根本就不是佛法。而眾生這樣的去跟這個外道結緣,那本質上其實是廣結染惡緣,根本不是廣結善緣;因為這個外道所說所行都不與解脫相應,同時也不與佛菩提道的成佛之道相應。我們如果結下了這樣的緣,根本就沒有辦法攝受於正法,只是收集下墮三惡道的緣。
  • 隨緣是一種平和的生存態度,也是一種禪的境界,到底什麼是隨緣
    人生的緣分不論是惡緣、善緣、情緣、順緣、逆緣等等,都是多生多世累積而所招感的結果。所以,在這個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如意,總會有煩惱憂愁而不順心的事情時常困繞著我們,那該如何面對呢?如果我們能隨緣自適,煩惱自然慢慢消去。
  • 修身養性:隨緣是人生的大智慧
    當不順心的事時常縈繞著我們的時候,我們該如何面對呢「隨緣自適,煩惱即去」。其實,隨緣是一種進取,是智者的行為,愚者的藉口。何為隨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恨,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隨是一種達觀,是一種灑脫,是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練達。何為緣世間萬事萬物皆有相遇、相隨、相樂的可能性。有可能即有緣,無可能即無緣。
  • 有些善緣,與你無緣
    四姑對表弟說,我們的一生中,會有許多緣分,有善緣,有惡緣,惡緣必須遠離,善緣要主動去把握,有些善緣,我們沒有把握住,是因為我們還沒有那個福分。這些年,聶總也在不斷地資助貧困學生和救助孤寡老人,他常說,錢財這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趁著自己還有能力幫助別人,就要廣渡善緣。善緣來了,要好好把握,要知道每結一次善緣都是給自己積功累德。
  • 佛教: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兒女是債……
    但真正的涵義卻是提醒世人,世間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好有好報,惡有惡報,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果報定律絲毫不差,世俗中欠的債你或許可以賴,但因果你卻躲不掉。如果你遇到的是賢夫惠妻,請你珍惜對方,繼續結下善緣,來世一定會更幸福美滿。如果你遇到的是惡夫劣妻,那是因為你前世欠了對方。明白了這個道理,你也就不痛苦了,欠債還錢,等你還完了就身心都輕鬆了。
  • 什麼叫做善緣,什麼是七聖財?
    現在,只要我們有善心,自然善緣處處在,善門處處開!過去的我們認為你好與我好,互相依戀、互相喜歡就是善緣,其實這不是善緣,這是互相貪愛。互相貪愛是有染法,有染法可能是善緣業也可能是惡緣業。所謂的廣結善緣,佛說要在初善、中善、後善一直都結善的緣才叫廣結善緣。
  • 感恩善行結善緣
    善行結善緣,恩懷心中,有益緣行。佛家言,次於自身善起防護,不應放逸,於剎那中有少動念,應當觀察,以正智鉤制令正往。人心中難免閃過一剎那的妄心,惰性,倦念,非同佛陀心中清明一片。如是放縱其肆行,心念間難免不順,妄念紛飛,是以對精、氣、神之損大不利於養性。本淨明心非別處,惟在眾生妄心中。
  • 都喜歡說「隨緣」,隨緣的真實含義你知道嗎?
    一切都要與人為善,講隨緣,學佛之後,這一句隨緣成了口頭禪,不管說什麼,做什麼,當自己不想辯解的時候,不管心裡有什麼樣的情緒,最終都是以一句隨緣結束,這麼隨緣對嗎?當有一次,聽了法師的開示,才讓我對隨緣有了深入的了解。那是前幾年發生的事情。
  • 禪語:隨緣,惜緣,不攀緣
    所以,這世間的人們,無論他們如何的憧憬一段奇妙的緣分,無論他們如何的嚮往一段美好的緣分,也不可能想要就能夠得到。緣分這種東西,是不能夠強求,也是不能夠創造的。所以,這一生要懂得一切隨緣,因為緣分的到來有它既定運行的軌跡,它是不會被任何人所左右的。
  • 真正的「隨緣」是什麼?你是一個「隨緣」的人嗎?
    隨緣具體指的是什麼呢?我們一般人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多半取決於我們主觀的認識。我們會有什麼樣的認識,我們就會看到一個什麼樣的世界,然後我們在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事實上我們離不開我們的感覺,離不開我們的經驗,離不開我們的需要,離不開我們的判斷,所以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和處理,事實上是不客觀的,因為人會受到他的經驗的影響,所以現在在這些商業上,他們也是想盡辦法,想做好一件事情,如何發揮大家的智慧,避免墮到某一個人的這種經驗裡去。
  • 所謂「隨」,不是隨便或跟隨,順其自然,不怨恨,不躁進,不強求.何為「緣」,萬事皆有緣,不論是人緣、機緣、善緣、惡緣等
    其實,隨緣並不容易做到,要有真智慧的人,才能辦得到。所謂「隨」,不是隨便或跟隨,是有一定的原則,順其自然,不怨恨,不躁進,不強求。何為「緣」,萬事皆有緣,不論是人緣、機緣、善緣、惡緣等,到處都有,無時不在,緣的存在是一個過程,有聚亦有散。「隨緣」有積極和不積極兩方面。
  • 佛說: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佛說: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有些東西是你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搶也搶不來。所以,對於人生中的一些事,不比過於計較,計較的越多,對你的傷害反而更大,與其這樣,倒不如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對於愛情不必過於強求,緣分到了,自然你們的故事就開始了。
  • 感嘆一句什麼是結善緣
    每次看到別人發什麼我都會發給許太,她也會很耐心的跟我講,看哪裡怎麼看。經常給我發一些東西讓我估價;經過一年多的問,我也能估個差不多的價格。至少你得知道,什麼東西是什麼價格,才不至於花十幾萬買個假的冰種帝王綠,抱著撿漏的心上個狠當(雖然我買不起)最近過年,許太家的工廠每天都會放便宜的款式給經銷商賺錢,幾千幾萬的小精品,我也幫懂得朋友淘了幾件幾千塊錢的性價比高的小東西。許太給我的是本價,比圈裡放出來的代理價還要便宜。
  • 人世間的善緣,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現在,只要我們有善心,自然善緣處處在,善門處處開!正文如何廣結善緣?過去的我們認為你好與我好,互相依戀、互相喜歡就是善緣,其實這不是善緣,這是互相貪愛。互相貪愛是有染法,有染法可能是善緣業也可能是惡緣業。
  • 千法萬境應機隨緣皆妙用
    切勿失道寡助眾叛親離,儘可能廣結善緣統一戰線。。。總之,社會是所學校,越早交學費交的越少,學費不可避免,學還得好好上,否則包教不包會,學不會交學費再學。受盡天下百般氣,養就胸中一段春。歷事彌多心洞明,空納萬境而後生。佛陀的說法是:「人生酬業」——輪迴只因業未清。
  • 面對惡緣,該怎麼辦?
    我們與一切有緣人相聚,有善緣、有惡緣。善緣是你的修行福報所得,惡緣是對你結緣意志的磨鍊。    惡緣是貪嗔痴三毒攻心,貪心熾盛,總想不擇手段撈取更多好處,一旦目的達到,就對他所攀緣的高枝惡語譏諷,背後使絆,煽風點火,拉幫結派非把你整倒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