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新「食」尚 推行難在哪

2020-12-22 河北日報

圖① 位於石家莊市勒泰中心莊裡街三樓一家餐廳,在消費者用餐時主動提供公勺公筷。

圖② 4月9日,在石家莊市勒泰中心多家餐廳門口可見提倡使用公筷公勺的宣傳海報。

本稿圖片均為

河北日報記者

尹翠莉攝

□河北日報記者 尹翠莉

在社交媒體平臺上,「你支持分餐制嗎」「文明餐桌·公筷行動」等話題引發廣大網民關注討論。疫情之下,有多少人的就餐習慣發生了變化?分餐制推廣情況如何?能否讓分餐真正走入百姓生活?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走訪。

公勺公筷成餐飲行業復業「標配」

近日,隨著餐飲行業陸續復業,一場倡導使用公勺公筷的行動在全省各地展開。

4月9日18時,石家莊市勒泰中心電子大屏幕上滾動播放著「公筷公勺 文明用餐」「公筷公勺 幸福乘倍」等公益廣告,走進莊裡街,也隨處可見提倡使用公筷公勺的宣傳海報。

在勒泰中心莊裡街三樓一家烤魚店的入口處,服務人員為陸續來用餐的消費者測量體溫、登記。店內,在消費者按安全距離落座後,服務員拿上了一套顏色不一樣的餐具並提醒「歡迎就餐時使用公勺公筷。」

「我們營業這麼多年一直都備有公勺公筷,以前是顧客需要時才提供,最近在顧客用餐前就主動提供。」該餐廳經理助理王琦說。

4月8日12時,位於石家莊市裕華東路的金山餃子富強店,一間可容納10人的包間內,5名顧客分隔就座,服務員上菜時為每道菜都配了一雙公筷。

金山餃子富強店店長董秀峰說,從3月中旬恢復堂食以來,餐廳嚴格執行「一菜一公筷,一湯一公勺」,服務員不但主動提醒顧客使用公筷,必要時還會提供分餐服務。

然而,記者在走訪中看到,多數用餐的消費者並沒有使用公筷,有的吃著吃著就「公私不分」了,有的甚至直接把公筷當成了私筷用。

多個餐廳服務員也表示,只有一小部分顧客使用公筷,大部分還是用自己的筷子夾菜,飯桌上喝點酒以後,公筷就成了擺設。

一位就餐的市民劉女士說,看到餐廳有公筷她很驚喜,一開始她還積極使用,可大家都不用,顯得自己很「矯情」。

「從科學角度來看,合餐制的一大弊端在於傳播病原微生物,流感、結核病、幽門螺桿菌等部分通過唾液、呼吸道、消化道傳播的疾病,只要就餐人中有人感染,就有可能傳染給其他就餐者。」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長程藹雋介紹,根據流行病學統計數據顯示,幽門螺桿菌在我國自然人群中感染率為40%至60%,呈家族聚集現象。

程藹雋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勤洗手、戴口罩、少外出已經成了社會的共識,實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等也應該成為同樣重要的習慣。

分餐制推行還要邁過多道關

事實上,倡導分餐制早已有之,它曾於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被很多餐廳採用,但逐漸沒了聲息。推行分餐制,為何這麼難?

「分餐制要推行,要邁過很多關口,第一道關就是傳統文化的制約。」程藹雋說,大多數中國人喜歡熱鬧的合餐,在大家的觀念中,不分碗筷表示和睦,給孩子夾菜表達愛心,給老人夾菜表達敬仰,給客人夾菜表達熱情,而使用公筷公勺、實行分餐,就覺得生分、不熱情、不合群。

健康意識不足也是分餐制落地的一個障礙。程藹雋認為,從整個社會來看,只有少數人了解合餐存在的傳播疾病隱患,多數人沒有概念。

石家莊市民魏麗君在一家醫院工作,她一家3口都有專屬碗筷,而一旦公婆過來,就不再嚴格分餐了。「家裡老人沒覺得合餐有健康風險,覺得我太過講究了,我只能在他們來時妥協。」

河北渝鄉辣婆婆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欣認為,中國人在一起吃飯,不是簡單地吃吃喝喝,而是追求一種「和合之美」的聚會氛圍,社交體驗超過了吃飽的需求。「餐廳復業後提供公筷公勺,也可以提供分餐服務,不過很少有顧客主動提出分餐。」

除了消費者用餐習慣難改變,分餐制對於餐飲企業經營者來說也有很多「坎」。

採訪中,多位餐飲企業負責人表示,無論是廚師在做菜階段就進行分餐,還是由服務人員在調理臺或餐桌上布菜,都會提升人力成本。合餐制下,如果一個服務員可以兼顧兩個包廂,分餐後,一個包廂可能需要兩到三名服務員。

「為了避免分餐時顧客長時間等待,就需要服務人員提高效率,服務更優質更精準,而這也就對餐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劉欣表示,綜合來看,中高檔餐廳推行分餐相對容易,普通飯店推廣起來可能會有難度。

另外,不少餐廳也擔心分餐對菜的品質產生影響,一些需要雕花、擺盤等特殊技藝的菜品不宜分裝,而分餐則會破壞其完整性。其次,中餐講究「一熱抵三鮮」,菜品的熱度對口感影響很大,分成小份後菜會涼得快,影響用餐體驗。

讓分餐製成常態需循序漸進

讓一雙小小的公筷嵌進人們的生活,著實要下一番功夫。

「推廣分餐制,使之成為人們的生活常態,要引導大家轉變觀念,首先要認識到分餐的好處。」程藹雋說,分餐能避免疾病通過餐具傳播,方便各取所需、合理搭配營養,也能減少浪費。

實行分餐需要全家齊動員,家中只要有一個人不肯改變,分餐制就不容易推動。程藹雋建議,如果老年人思想保守不肯改變舊習,需要家裡的年輕人多給他們做科普,還可以拿孩子的健康「說事」。

推廣分餐制,要有管長遠的「制度設計」。4月10日,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文明辦聯合制定印發《河北省餐飲業分餐制、公勺公筷服務規範》對分餐制的分餐形式及服務要求,公勺公筷使用的術語和定義、配置要求、使用要求、服務要求、衛生消毒要求、宣傳引導等方面作出了具體規定。

對此,省飯店烹飪餐飲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俞靜認為,服務規範使分餐制從行業倡議提升到標準化層次,為餐飲企業落實分餐制提供技術指南,為社會公眾選擇分餐餐飲市場提供了依據。

「分餐是方式,不是目的。分餐制的推廣需要顧客和整個社會都養成健康文明用餐習慣。」俞靜認為,目前推行公勺公筷制,是低成本高效率保證餐飲衛生健康的有效之舉,可操作性更強。如果公勺公筷成為普遍的飲食習慣,可以再逐步向分餐制靠攏。

「分餐不是一蹴而就的。」程藹雋說,將分餐由理念轉化為日常餐飲禮儀,需要通過標準引領、示範帶動、宣傳引導、教育普及、家庭倡導,形成健康文明飲食的「正循環」,進而實現公勺公筷、分餐制從餐飲場所到學校教育到進入家庭的逐步推開。

相關焦點

  • 分餐分筷 看看西安餐桌新「食」尚
    「莫道筷箸小,日日伴君餐」 筷勺碗碟是我們吃飯必不可少的餐具 關係著用餐衛生 為有效防止「病從口入」 營造和諧文明的用餐文化 樹立文明餐桌新風尚
  • 太原:公筷公勺用起來 分餐成為新常態
    「不分餐,在疾病面前,就是裸奔。」近日,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的「金句」又刷屏了。一時間,「分餐」再次成為人們的熱議話題。分餐,即用餐器具分開,大家坐在一起分盤而食、人各一份,不提倡用同一雙筷子夾菜等不符合衛生習慣的用餐方式,可以有效減少病毒和細菌的傳播。
  • 推行分餐制難在哪?專家建議循序漸進培養習慣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為引導公眾養成健康文明的餐飲習慣,北京、山東、江蘇、河北、四川等多地開始推廣使用公筷公勺、分餐進食。同時,疫情的暴發,也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分餐」的重要性。一時間,「分餐」再次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面試熱點:不讓分餐制推行難
    寧夏華圖同步寧夏人事考試中心為大家準備了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面試熱點:不讓分餐制推行難,大家可點擊下方公告預約連結預約2021年寧夏事業單位公告並收藏本頁面(ctrl+d),以便隨時關注最新公考信息
  • 為了我們的健康,推行「公筷母匙」和分餐
    我們是來自北京亦莊實驗中學和美國高中的CTB(China ThinksBig)項目小組,我們力薦的推行「公筷母匙」和分餐的公益項目已經開始兩周了
  • 你是否願意分餐而食——疫情之下中國家庭用餐方式調查
    新華社北京4月4日電題:你是否願意分餐而食——疫情之下中國家庭用餐方式調查新華社記者劉紅霞、鬱瓊源、申鋮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把許多人「鎖」在了家裡。工作、生活、學習……以往分散各處的場景,都集中在一個屋簷下。
  • 推行分餐制 做餐桌文明的倡行者——訪中國飯店協會負責人
    記者:近期分餐製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話題,我們為什麼要倡導分餐?韓明:圍桌合餐可能傳播多種疾病,比如我們熟知的幽門螺旋桿菌,就常常通過餐具進行傳播。實行分餐制,可以預防、減少各種疾病交叉感染的機會,還可以根據每人每餐所需攝入的營養,合理搭配,保證營養均衡和健康飲食。同時,按需提供餐食,也能夠減少食物浪費。
  • ...餐制調查(上)堂食分餐推動「餐桌革命」,分餐習慣為何應取代會餐
    在過去的一周裡,從山東省商務廳發出通知要求全省餐飲企業推行堂食分餐制,到淄博市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餐飲行業疫情防控措施促進餐飲企業有序堂食的指導意見》,堂食分餐制的推行成了推動本地餐飲企業更大面積復工開業的「助推劑」。與傳統會餐相比,「堂食分餐」究竟有何益處?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 濰坊市奎文區推行「分餐制」取得積極成效
    濰坊市奎文區推行「分餐制」取得積極成效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分餐。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分餐的重要性。  魯網4月1日訊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分餐。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分餐的重要性。
  • 專家解讀:分餐制在家庭和餐飲企業推廣難在哪?
    雖然千百年來,人們的就餐方式也在不斷變化中,但一種新習慣的養成也並非可以一蹴而就。分餐制的諸多好處雖已廣泛知曉,但為何在家庭和餐飲企業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分析分餐制推廣的難點和現階段可行的解決方法。
  • 文明分餐到胃更要到位
    而說到分餐,很多人都會犯嘀咕,雖在一張桌子上,但是各端各的盤子,各吃各的食物,難免造成人與人感情上的疏離,遠比不上齊聚一堂、觥籌交錯的其樂融融。  然而,從人民衛生健康這個角度講,傳統的桌食、堂食弊端很明顯。根據世衛組織統計,唾液是食源性疾患最主要的傳播途徑之一,「共食」也更容易增加感染、傳播細菌和病毒的風險,而「分餐制」不僅能更好地規避這類風險,也是社會文明的一次不小的進步。
  • 「上菜直接放置兩雙筷子」,全面推進餐飲服務單位分餐公筷使用
    最近,雲南多部門聯合制定了《雲南省餐飲服務單位分餐公筷工作方案》和倡議書,全面推進餐飲服務單位分餐公筷工作,推動勤儉、節約、文明的新餐飲消費習慣。《方案》提出:在全省所有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託幼機構和各級各類學校全面推行分餐制;鼓勵飯店、餐館提供分餐服務並在醒目位置設置"分餐分食,公勺公筷"宣傳提示;向餐飲行業發出主動備公筷、每桌有公筷、夾菜用公筷、人人用公勺公筷、處處用公勺公筷、謹防飛沫傳播、設立桌長制度等倡議。
  • 推行分餐制,時機不容再錯過
    無獨有偶,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近日也提到了這個話題,他認為分餐制對阻擋疾病傳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分餐,在疾病面前,就是裸奔」。河北武安:推行「公筷用餐」 餐飲業在行動 圖源新華社分餐制不是一個新鮮事,作為公共話題也不是第一次被提起,2003年「非典」疫情之後,社會就曾興起分餐熱。
  • 數說|大數據告訴你推行分餐制「卡」在哪
    通過分餐或者使用公筷公勺,可以有效減少肝炎病毒、幽門螺旋桿菌等傳播;同時,分餐可以較好把握食物攝入量,減少食用過量和鋪張浪費。國人吃飯,無論在家或是在外,往往講究圍桌而食。聚餐,在推杯換盞間習慣於相互夾菜,共飲一碗湯,共吃一盤菜。在主人看來,是以示友好;在賓客看來,是以表親密。  要氣氛、要感覺,還是要更衛生、要更健康?看似簡單的問題,在時間推移過程中,卻可能得到不同的答案。未來,需要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真正的親情和友誼不會因為分餐而淡化,追求健康應優先排序於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
  • 教你分餐的正確打開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圍桌共食、不用公筷的飲食方式所隱藏的健康隱患,認識到分餐的文明和健康。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1.使用公筷公勺按需取食物,放入自己的餐盤,可以有效預防經消化道和密切接觸傳播的疾病並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
  • 古人也分餐!是時候拾起這個千年「約飯」傳統了
    古人也分餐!分餐才是最衛生健康的餐桌方式 宋高宗還是公筷使用的倡導者 他有一個用膳習慣 就是餐桌前必置公筷一副 他要吃什麼食物 都會用這副公筷夾到自己盤子裡 問他為何這麼做 答曰:「吾不欲以殘食與宮人食也
  • 上海黑珍珠中餐廳推「一人食」 全國率先推行中餐分餐制
    實際上,中餐分餐已經在上海的美團黑珍珠餐廳落地。在2020黑珍珠餐廳指南中,上海黑珍珠餐廳中有33家中餐;中餐佔上海總上榜餐廳數量的比例超過一半。在各地積極探索分餐制標準之際,先行一步的上海黑珍珠餐廳將成為精緻餐飲行業推行分餐制的「樣板間」。
  • 武漢全面推行「分餐制」 將命名100家「衛生文明酒店」
    恢復堂食後,很多餐廳門口都會張貼「今日已消毒」的溫馨提示(資料圖) 張芹 攝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全面推行「分餐制」 將命名100家「衛生文明酒店」  中新網武漢6月4日電 (記者 張芹)武漢市多部門4日下午聯合舉辦推行「分餐制」啟動儀式,倡導在全市大力開展文明餐桌光碟行動,全面推行分餐制,倡導節儉用餐、衛生用餐、健康用餐、文明用餐新風尚。
  • 分餐制再度進入國人視野 全面推行「卡」在哪裡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李孟)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戴口罩、勤洗手已經成為共識,大家對於「舌尖安全」也更加重視。隨著越來越多人重視飲食衛生習慣,不少地區開始推行分餐制。今年3月,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餐飲業分餐制設計實施指南》《餐飲提供者無接觸供餐實施指南》兩項地方標準,提出了「分餐位上」「分餐公勺」和「分餐自取」三種模式。今年3月14日,北京市商務局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餐飲服務單位經營服務指引(3.0版)》,要求餐飲服務單位全面推行公筷公勺。
  • 抗擊疫情從家庭餐桌開始 上遊新聞聯合專業機構發出「公筷分餐」倡議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同時,也給人們帶來警醒與反思:家庭聚餐、朋友聚會、筷來箸往為病毒擴散打開了方便之門。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我們養成了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等不少好習慣,但一些人對於公筷公勺和分餐的「力量」,可能還所知不多。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單位復工復產,改進就餐習慣,推行「公筷分餐」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