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分餐制,時機不容再錯過

2020-12-21 瀟湘晨報

分餐制的諸多好處雖已為公眾廣泛知曉,但為何在家庭和餐飲企業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近日人民日報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相關專家,分析分餐制推廣的難點和現階段可行的解決方法。無獨有偶,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近日也提到了這個話題,他認為分餐制對阻擋疾病傳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分餐,在疾病面前,就是裸奔」。

河北武安:推行「公筷用餐」 餐飲業在行動 圖源新華社

分餐制不是一個新鮮事,作為公共話題也不是第一次被提起,2003年「非典」疫情之後,社會就曾興起分餐熱。但是,在「非典」過後分餐制卻鮮有人提及。如今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分餐制再度進入社會視野。同樣是因為公共衛生事件導致的話題熱,這次是否會像上次那樣隨著疫情結束而被人忘卻,現在判斷還為時尚早,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即推行分餐制不能簡單依靠輿論動員,在社交媒體上吆喝幾聲,話題登上熱搜,這還不足以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

回顧這些年推行分餐制的歷程。2003年「非典」疫情之後,中國烹飪協會、中國飯店協會分別發布了《餐飲業分餐制經營服務規範》和《餐飲業分餐制設施條件與服務規範》。2016年,中國營養學會編訂《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倡分餐不浪費。2019年,健康中國行動啟動,分餐制又一次被強調。這些文件說明,行業的確在為推動分餐制努力,而如今分餐制還沒大面積推廣,可見分餐制並非行業單方就可以主導實現。

輿論動員不足以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行業努力也難以改變現狀,分餐制的障礙到底是什麼?人民日報在報導中提到了以下幾點:一是某些中餐菜品難以推行標準化製作,部分特色菜品不宜分裝,這是飲食文化特性所導致的;二是分餐制會導致新的企業成本,增加人力物力成本,同時造成水資源、洗滌用品的消耗量上升;三是聚餐文化層面,國人吃飯喜歡熱鬧,為別人夾菜至今很常見,並被視為對客人熱情周到的表現。

如果對上述三點再做一個概括,那大致就可細化為兩個層面:一是成本問題;二是文化問題。成本到底有多大尚不可知,但如果企業與消費者分攤的話,想必這一問題就可忽略不計。關鍵的問題還在於聚餐文化層面,即人們對分餐制觀念是否認同,如果得到普遍認同,在現實生活中是否又可以轉化為集體行動。須知聚餐是一種社交活動,分餐制打破的是傳統聚餐的那種熱鬧場面,並在一定程度上衝擊餐桌人情文化。在一次聚餐中,提出分餐制是否會得到呼應,該由誰提出,對此需要一些細節化的技巧安排。

火鍋與分餐制「同行」 圖源新華社

這個過程不可能單純依靠個人的努力,要讓分餐得到普遍認同,必然需要經歷一個合力的過程。餐飲企業多一些提醒,政府部門提出專門的政策安排,在類似這種外力的配合下,分餐制在餐桌落地就多了一份底氣,傳統的就餐文化或許可以慢慢被顛覆。

目前有的地方已經做出了嘗試。近日,上海商務委、市場監管局制定的上海市地方標準《餐飲服務單位分餐制管理規範》正式發布,重點制定了分餐制的服務、保障、管理等要求,對分餐時使用的餐具、場所、人員、流程等各個環節都做出了規定。《規範》給出了四種分餐制模式:「分派式」「位上式」「公筷公勺自取式」和「自助餐式」。這四種模式滿足了不同的需求,中餐不宜分餐的問題甚至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決。

一些違背健康訴求的傳統文化已經顯得不合時宜。經驗表明,政府部門在改造類似文化的過程中完全可以有所擔當有所作為,不必完全寄希望於民間觀念覺醒,退一步說,即便是民間觀念覺醒,也並非完全是一種自發行為,而需要一個受影響被說服的過程。受疫情影響,當前輿論對於分餐制的呼聲較高,政府部門不妨順勢而為,從短期看,推行分餐制也可以作為必要的疫情防控手段,以此作為政策動機,相信推行分餐制也不是什麼難事。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分餐制的可行與推行(2)
    而且,由於餐桌食物的公共呈現,可以自由按需擇取,在餐飲過程中一段時間裡大家身處較為親近的距離和客氣的環境當中,彼此的認同感會短暫快速上升,極少會有人去考慮打量滿桌的食客中誰可能是個「傳染病源」,再提高警惕,小心取餐進食。生活中若確有這樣謹小慎微的人,那他大半也是不會參加任何聚餐活動的。
  • 濰坊市奎文區推行「分餐制」取得積極成效
    濰坊市奎文區推行「分餐制」取得積極成效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分餐。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分餐的重要性。  近期,奎文區嚴格落實餐飲企業主體責任、積極宣傳「分勺分筷 公勺公筷」安全用餐相關知識,大力推行「分餐制」模式,確保轄區居民的用餐安全。目前,奎文轄區內已有500餘家餐飲企業通過推行「分餐制」恢復正常堂食經營。分餐制的優點:一是預防經口傳播疾病:避免共同用餐時個人使用的筷子、勺子接觸公眾食物,經口、睡液傳播一些傳染性疾病。
  • 分餐制再度進入國人視野 全面推行「卡」在哪裡
    隨著越來越多人重視飲食衛生習慣,不少地區開始推行分餐制。事實上,分餐制並不是一個新鮮的事物,早在2003年就曾推行的分餐制為何沒有推廣開來,分餐制到底「卡」在哪裡?今年3月14日,北京市商務局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餐飲服務單位經營服務指引(3.0版)》,要求餐飲服務單位全面推行公筷公勺。對於合餐顧客,要做到「一菜一公筷、一湯一公勺」,或者「一人一公筷、一人一公勺」。有條件的餐廳要積極推廣分餐制。除北京、山東外,上海、河北、湖南等地也明確倡議使用公筷公勺,部分地區還將公筷公勺使用情況列入優秀評選標準,促進餐飲服務單位推廣使用。
  • 武漢全面推行「分餐制」 將命名100家「衛生文明酒店」
    恢復堂食後,很多餐廳門口都會張貼「今日已消毒」的溫馨提示(資料圖) 張芹 攝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全面推行「分餐制」 將命名100家「衛生文明酒店」  中新網武漢6月4日電 (記者 張芹)武漢市多部門4日下午聯合舉辦推行「分餐制」啟動儀式,倡導在全市大力開展文明餐桌光碟行動,全面推行分餐制,倡導節儉用餐、衛生用餐、健康用餐、文明用餐新風尚。
  • 關於使用公勺公筷和推行分餐制的指導意見
    關於使用公勺公筷和推行分餐制的指導意見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商務局、市場監管局、文化和旅遊局、文明辦,雄安新區有關部門,有關行業協會,廣大餐飲服務單位:為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廣大人民群眾飲食安全,從倡導文明用餐到推進用餐文明
  • 推進分餐制不妨從易到難分階段實施
    熱熱鬧鬧的圍桌合餐方式是我們習以為常的傳統就餐方式,但其存在的健康風險也不容小覷,比如傳染疾病。衛生專家指出,相當數量的食源性疾病傳播,與餐桌上筷箸觸碰時導致的交叉感染脫不了干係。可見,合餐制雖可讓大家一起分享佳餚,但其弊端不得不防。疫情讓人們意識到了「分餐制」「公筷、雙筷制」的重要性。
  • 上海黑珍珠中餐廳推「一人食」 全國率先推行中餐分餐制
    在各地積極探索分餐制標準之際,先行一步的上海黑珍珠餐廳將成為精緻餐飲行業推行分餐制的「樣板間」。食材廢料率提升中餐分餐已不是新話題,每次在重大公共衛生危機出現後都會引發討論,但由於位上菜在各個環節都會提升餐廳成本,而餐飲行業普遍利潤不高,這是制約分餐制普及的一個重要因素。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面試熱點:不讓分餐制推行難
    寧夏華圖同步寧夏人事考試中心為大家準備了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面試熱點:不讓分餐制推行難,大家可點擊下方公告預約連結預約2021年寧夏事業單位公告並收藏本頁面(ctrl+d),以便隨時關注最新公考信息
  • 推行分餐制 做餐桌文明的倡行者——訪中國飯店協會負責人
    新華社北京4月10日電題:推行分餐制 做餐桌文明的倡行者——訪中國飯店協會負責人新華社記者王雨蕭隨著各地復工復產持續推進,不少地方開始提倡實行分餐制。分餐制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麼?家庭需要分餐嗎?分餐制再興又會給餐飲業帶來哪些變革?記者專訪了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韓明。記者:近期分餐製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點話題,我們為什麼要倡導分餐?韓明:圍桌合餐可能傳播多種疾病,比如我們熟知的幽門螺旋桿菌,就常常通過餐具進行傳播。
  • 推行分餐制難在哪?專家建議循序漸進培養習慣
    事實上,倡導分餐制早已有之。早在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就呼籲使用公筷,後來也被很多餐廳採用,但隨著疫情好轉又銷聲匿跡。此次疫情發生後,鍾南山再次強調使用公筷及家庭衛生消毒的重要性。因為,很多感染者就是通過聚餐、合餐這類密切接觸途徑而感染的。「合餐」是很多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 ——江蘇多地分餐制推行成效見聞
    ——江蘇多地分餐制推行成效見聞新華社記者潘曄、鄭生竹「五一」前夕,記者在江蘇多地走訪了解到,分餐逐漸成為消費升級下的「新食尚」。在揚州一家中餐廳的後廚,一大碗文思豆腐、一大塊東坡肉被分裝進6小盅,配上蔬菜後,整齊碼放在餐檯上。一條鱸魚被切段擺盤,方便食客取用。
  • 用當年打土豪分田地的力度推行分餐制
    我想,如果政府如果能以打土豪分田地的暴風驟雨和雷厲風行,來推動國民吃飯問題上的分餐制,也就能勢如破竹了。2003年SARS的爆發曾一度成為分餐制實行的契機,但由於人們觀念與習俗等因素的阻礙,終未能普及。十多年過去了,本以為經過這次疫情,國民會理所當然地接受分餐制,可是大多數情況下依然如故。
  • 數說|大數據告訴你推行分餐制「卡」在哪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來勢兇猛的疫情中,出現了不少因聚餐而引起的感染;防控疫情需避免「疫從口入」的號召已趨共識,分餐制躍升為網絡討論的熱詞,並且熱度持續不減。  分餐制今後會被更多人選擇,成為大眾主流飲食習慣嗎?全面推廣分餐制要考慮哪些因素?讓我們通過大數據來一探究竟。
  • 分餐制改革走到關鍵節點
    全媒體記者 趙宗鋒  市民對分餐制的認識還不夠到位,餐飲機構分餐制改造需要成本,分餐制改革「重回老路」有前車之鑑……當前分餐制進程,可謂阻力重重。那麼,是不是就可以說,分餐制只是個臨時舉措,不必過多關注呢?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分餐制改革走到關鍵節點,當前的分餐制呼聲,恰恰是一種機遇所在。
  • 推行分餐制 美食防疫兩不誤
    中國食品安全網訊(記者李國梁 劉延正)4月15日,由中國飯店協會、濟南舜和酒店集團、山東省精品旅遊促進會等單位起草的《餐飲業分餐制實施規範》團體標準,由中國飯店協會正式發布實施。實行分餐制會給餐飲業帶來哪些影響?在家吃飯是否要實行分餐制?記者專訪了中國飯店協會會長韓明。
  • 餐飲方式再引熱議 專家冀採唐代會食氣氛分餐制
    (抗擊新冠肺炎)餐飲方式再引熱議 專家冀採唐代會食氣氛分餐制中新社北京4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給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帶來廣泛而深遠影響。王仁湘解釋說,高桌大椅的出現和應用,是中國古代由分餐制向會食制轉變的一個重要契機。西晉王朝滅亡以後,生活在北方的匈奴、羯、鮮卑、氐、羌等民族陸續進入中原並先後建立政權,使中原地區傳統習俗、生活秩序及相關禮儀制度受到一次次強烈衝擊。這種歷史背景再加上高足坐具的使用和流行,導致傳統席地而坐逐漸被更輕鬆的垂足坐姿取代。
  • 分餐制好處多,開工便當可以做到色、香、味和營養俱全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分餐制的優秀傳統,據說,漢朝時期便是非常標準的分餐制度。在眾多的古裝劇中,這樣的場景比比皆是。佳餚美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實行分餐制的大環境不夠成熟。從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來說,這種氛圍還沒有建立起來。
  • 北京率先實行分餐制 看代表們分析如何推廣
    新疆日報(記者/王玉召 李紅燕)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使用公筷公勺和推行分餐製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在我們這個有著悠久、獨特飲食文化傳統的國度,分餐制如何讓更多人接受?公筷和公勺怎麼使用?餐飲企業在推行分餐制過程中如何迎難而上?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行業相關人士分享了他們的看法和建議。
  • 且看「分餐制」與「合餐制」的歷史演變
    只因張文宏一個靈魂拷問「的文章,再次引發是否要推行「分餐制」的熱議。文中張文宏呼籲:「分餐制不是願不願意的問題,而是就是要做,不分餐,在疾病面前,就是裸奔,不做就要承擔後果」。那是否真要推行分餐呢?其實,中國歷史上大部分時間是推行「分餐制」的,且看「分餐與合食」的演變史。
  • 分餐新「食」尚 推行難在哪
    程藹雋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勤洗手、戴口罩、少外出已經成了社會的共識,實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等也應該成為同樣重要的習慣。 分餐制推行還要邁過多道關 事實上,倡導分餐制早已有之,它曾於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被很多餐廳採用,但逐漸沒了聲息。推行分餐制,為何這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