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一期專欄文章裡,我們探討了眼鏡門店的櫃檯要不要開櫃。雖然開櫃顏值更高、更適應當下的購物習性,但具體實施與否,還需要結合門店的具體情況而定。最近,我私信中收到不少家長的留言,他們告訴我,每次去眼鏡店配完眼鏡,都會收到門店贈送的視力表。本著「在家給孩子測測視力」的想法,就收下了。沒想到,真要自己做了,哪哪都感覺不對。配眼鏡的時候,看上去挺簡單的,驗光師隨便指一指就可以。所以,視力表該怎麼物盡其用,才能正確為孩子們檢查視力呢?
今天,一起來看看吧。
雖然看起來大差不差——就是不同開口方向的E堆砌成的一張表格,但實際上視力表的設計還是有很多講究的(詳細內容,點擊跳轉視力表介紹專文)。想要在家裡給孩子正確檢查視力,那麼,就得保證手裡的視力表符合GB11533-2011國標要求,同時具備「5分記錄法」和「小數記錄法」相關標註,同時還應該有產品合格證書。這樣才能保證這張視力表不僅符合標準,同時印刷沒有缺失。
視力檢查時,孩子站立位置應該距離視力表5米。如果家裡沒有那麼大的空間,也可以考慮在距離視力表2.6m處放置一面垂直的鏡子,利用鏡面對稱的原理,放大空間。然後無論孩子是站著,還是坐著,要確保視力表上的5.0(1.0)這一行要與眼睛等高。
圖為美國使用的Snellen 視力表
視力表可以方便家長隨時檢測視力,理論上可以不限次數使用,但是頻次應該考慮到小孩子的心裡特性——過於頻繁會引起孩子反感,並且視力變化並不大。所以可以把檢查頻次安排為1-2周檢查一次,時間最好選擇周末的上午,前一天要保證孩子擁有充足的睡眠,不要疲勞用眼。這樣才能確保視力的準確性。
自查視力時,我們需要給三個數據,分別是右眼、左眼與雙眼。為方便記錄和對比,檢查順序採用先右後左,先單眼後雙眼來測量。
檢查時,一定使用遮蓋板,確保準確性。如果家裡沒有的話,可以用紙板製作一個。目的是在檢查單眼視力時,遮擋對側眼,避免幹擾到檢查眼的結果準確。
檢查開始後,家長手持指示杆,從最大的一行視標開始,從大到小,自上而下,孩子必須要在5秒鐘內說出,或者用手勢比出E字視標的開口方向。當家長發現孩子在某一行開始眯眼、歪頭、含糊不清時,可再用同一行的其他視標對孩子進行檢測。如果依然無法準確說出,則記錄下上一次孩子準確說出視標那一行的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