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北京,會想到北京烤鴨
說到武漢,會想到武漢熱乾麵
說到井都
相信所有去過或者沒去過的人都會想到菜脯!
-顧名思義-
鮮肉曬成幹叫肉脯
水果曬成幹叫果脯
那麼蘿蔔曬成幹就叫菜脯咯?
朋友們!
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
當然,也不是所有蘿蔔乾都叫菜脯
因為在我們潮汕地區
蘿蔔俗稱菜頭
用蘿蔔曬成的幹自然就通俗取名為菜脯
井都菜脯
菜脯名揚各地、鮮甜可口
那麼問題來了
曬制菜脯哪家強?
當選井都絕不牽強!
產於井都的菜脯與其他地區比較是勝出一籌
眾所周知,蘿蔔營養豐富
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一年四季保安康」的說法
蘿蔔的營養價值自古以來就被廣泛肯定
所含的多種營養成分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
獨特的地理優勢
井都憑藉獨特的地理優勢
地處沿海,大部分土地由濱海半流動沙土聚積而成,土層深厚鬆散
適宜種植蘿蔔
已有數百年的栽培歷史
所產蘿蔔,個大皮薄、肉白嫩,為大宗特產
井都蘿蔔更有早、晚種之分
早蘿蔔
有「馬耳」、「長葉」2個品種,多作家常食蔬
晚蘿蔔
為南畔州品種
則醃製為酸甜菜頭片,曬製成菜脯
醃製過程
井都的菜脯製作一般是在冬至前後進行
要經過「曬、醃、藏」三道工序
↓↓↓↓↓↓↓↓↓↓↓
首先將產於井都的白嫩大蘿蔔拔出洗淨
白天時放太陽下曝曬
( 曬si勞資了~~ )
晚間,太陽下山後將之裝入老罈子
按一層蘿蔔一層鹽的比例
裝滿後上蓋再壓上大石塊
重複此步驟一周,直至擠不出水為止
然後將竹苫裡的鹽水過濾煮開
倒入蘿蔔乾浸泡,趁熱再揉擦一次
又擠去鹽水再曬乾,等到變為金黃色後
就將蘿蔔乾裝入乾淨的甕內壓實
用黃泥封口,醃製半年之後取出
這樣
就變成獨具風味的菜脯了
--
作為經典的粵式風味小吃
與「鹹菜」、「魚露」並稱為潮汕三寶
因酥脆醇香,營養豐富而深受潮人青睞
不僅可以作為小菜搭配白粥食用
更衍生出多種開胃菜式
--
-菜脯蛋-
是潮汕地區十分常見的經典家常菜之一
將雞蛋打散在碗中 →→ 菜脯切成碎粒下鍋煎至金黃 →→ 將菜脯勺入蛋液中攪拌均勻 →→ 加入少量鹽 →→ 下鍋慢火煎至金黃色 →→ 翻其另一面煎至金黃
-潮汕腸粉-
腸粉的製作很簡單
將磨好的米漿澆在白布上
隔水蒸熟成粉皮
再在粉皮上放上餡料
捲成豬腸形,置於盤上
淋上熟花生油、菜脯粒、生抽、辣醬
-潮汕水粿-
水粿也叫粿仔
是廣東潮汕地區特有的小吃
先將米研磨,再將米漿倒入擺好的小茶杯裡
然後再放到鍋爐上猛火蒸熟
熟之後待冷卻,取出蒸熟的米漿就會呈碗狀
再蒸熱,一個一個擺好放在盤子裡
然後放上菜脯粒,澆上甜醬
-蝦仁菜脯-
蝦仁菜脯是潮汕著名的特產之一
將蝦仁去殼,將蝦仁切碎
菜脯用水浸泡一會,再切成小丁
炒鍋燒熱,可下一點香油
將切好的蝦米略炒出香味
加入切好的菜脯丁翻炒後出鍋
昔日的菜脯是潮汕地區居家必備的日常小菜
而時至今日
菜脯早已跟隨潮人的腳步傳遍全國各地乃至大洋彼岸
在潮汕遊子外出學習或為事業拼搏時
沉甸甸的行李袋裡總有菜脯的一席之地
帶著它
就像是帶著母親的叮囑
家鄉的味道
在異鄉的飯桌上
吃上兩口香脆的菜脯
仿佛碗裡的飯仍是幼時母親為你盛的那一碗
--
最後
借用《舌尖上的中國》的一段話作為本篇文章的總結:
今天當我們有權遠離自然
享受美食的時候
最應該感謝的是這些通過勞動和智慧成就餐桌美味的人們
所有這些充滿想像力的轉化
它們所打造出的風味和對營養的升華令人嘆為觀止
並且形成了一種叫做文化的部分
得以傳承
本文由平湖新村 Lucky 投稿\編制
此處應該有掌聲!
大家也可踴躍投稿哦!